△村民採挖蓮藕
寒冬雖至,但在銅梁區土橋鎮六贏村的荷塘裡,新鮮的蓮藕剛剛採收,源源不斷供應市民餐桌。這個小小的村子,不僅供應重慶市場六成左右的蓮藕,還形成了一條從美食到美景的特色產業鏈。之所以取得這樣顯著的成績,是因為在鄉村振興上,該村有一群求真務實、敢闖敢幹的領頭雁。
一朵花每年引來50萬遊客
△荷花園
六贏村位於銅梁區西南方向,距銅梁城區5公裡。12月20日,上遊新聞記者走進村子。在便民服務中心,牆上一幅巨大的荷田彩繪圖案,特別引人注目。在鄉村田園,處處都是等待採收的荷塘。在村裡的電商超市,各種各樣的蓮藕深加工產品,吸引著遊客前來購買。
村裡的種藕大戶張達華說,六贏村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種植蓮藕的,剛開始規模不大,種出的蓮藕也是單純的銷售,並沒有發展鄉村旅遊和產品深加工。
變化來自最近幾年,隨著鄉村振興推進和美麗鄉村打造,六贏村發展蓮藕種植3000餘畝,註冊「龍鄉蓮藕」商標,與永輝、重百等多家大型超市籤約銷售,供應盤溪市場等,佔據重慶市場的60%份額。
通過大力發展以蓮藕產業為重點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並以荷和原鄉景區為支撐打造了享譽渝西地區的農旅融合產業品牌。連續多年舉辦的荷文化旅遊節,每年接待遊客50萬人次以上。
抓住牛鼻子下好一盤棋
△六贏村便民服務中心
一切變化,得益於六贏村有一群優秀的領頭雁。
「下好鄉村振興『一盤棋』,必須牽好村黨建的牛鼻子!」這在六贏村上下形成共識。
該村走黨建先行之路,讓組織強起來。建強村支兩委班子,選優配強村黨支部書記,從返鄉人才、產業技術人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復員退伍軍人中培育黨員後備幹部。
六贏村黨支部書記吳開英介紹,以前該村村支兩委班子的平均年齡是50多歲,近年來,不斷吸引學歷高、敢闖敢幹的年輕人進來,目前平均年齡43歲,搭建起了一支年輕的幹部隊伍。
「我們村支兩委班子有兩個90後,一個80後,他們懂網絡、會電腦,創新能力強,辦事效率高。」吳開英說,年輕人的加入為村裡增添了活力。
如今,在600平方米的六贏村便民服務中心,一站式服務大廳、四點半課堂、兒童之家、開英工作室、鄉村振興講習所、農家書屋等功能室一應俱全,可為群眾提供30多項服務。
六贏村通過培育產業帶頭人和專業技能新型職業農民,採取「一對一、一對多、黨員對群眾、先富帶後富」的幫帶形式,手把手傳授技術,面對面介紹經驗。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以荷為媒實現環境美產業旺
△六贏村文化創意街
有了好的帶頭人,產業發展的根基才能走的更實、更遠。
吳開英介紹,六贏村以蓮藕產業基地為依託,成功將荷和原鄉創建為3A級旅遊景區,成為西南地區觀賞蓮藕種植面積最廣、品種最多的溼地生態荷花園,共舉辦8屆荷文化旅遊節。
以荷為媒,六贏村環境美、產業旺,近兩年吸引了500多名本土人才回歸,形成了「人才回鄉、信息回歸、資金回流」的良好局面。如立足枇杷、桃子、西瓜、楊梅、李子等四季小水果產業,引進業主建成六贏山世外桃園,成功打造花果六贏採摘體驗區。
成立荷美蓮藕專業合作社,135戶農民以土地、技術、提供藕種入股,年底根據銷售額分紅,建立「村集體、業主、群眾」三方利益聯結,農民年均增收2.3萬元,同時帶動周邊發展蓮藕1.3萬畝;成立助農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引導124戶農民以土地入股500畝發展藥用枳殼。如今,產業發展成為帶動群眾增收的重要途徑。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