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效果·鄉村振興看亮點丨一朵蓮花每年引客50萬人次 銅梁六贏村...

2020-12-20 上遊新聞

△村民採挖蓮藕

寒冬雖至,但在銅梁區土橋鎮六贏村的荷塘裡,新鮮的蓮藕剛剛採收,源源不斷供應市民餐桌。這個小小的村子,不僅供應重慶市場六成左右的蓮藕,還形成了一條從美食到美景的特色產業鏈。之所以取得這樣顯著的成績,是因為在鄉村振興上,該村有一群求真務實、敢闖敢幹的領頭雁。

一朵花每年引來50萬遊客

△荷花園

六贏村位於銅梁區西南方向,距銅梁城區5公裡。12月20日,上遊新聞記者走進村子。在便民服務中心,牆上一幅巨大的荷田彩繪圖案,特別引人注目。在鄉村田園,處處都是等待採收的荷塘。在村裡的電商超市,各種各樣的蓮藕深加工產品,吸引著遊客前來購買。

村裡的種藕大戶張達華說,六贏村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種植蓮藕的,剛開始規模不大,種出的蓮藕也是單純的銷售,並沒有發展鄉村旅遊和產品深加工。

變化來自最近幾年,隨著鄉村振興推進和美麗鄉村打造,六贏村發展蓮藕種植3000餘畝,註冊「龍鄉蓮藕」商標,與永輝、重百等多家大型超市籤約銷售,供應盤溪市場等,佔據重慶市場的60%份額。

通過大力發展以蓮藕產業為重點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並以荷和原鄉景區為支撐打造了享譽渝西地區的農旅融合產業品牌。連續多年舉辦的荷文化旅遊節,每年接待遊客50萬人次以上。

抓住牛鼻子下好一盤棋

△六贏村便民服務中心

一切變化,得益於六贏村有一群優秀的領頭雁。

「下好鄉村振興『一盤棋』,必須牽好村黨建的牛鼻子!」這在六贏村上下形成共識。

該村走黨建先行之路,讓組織強起來。建強村支兩委班子,選優配強村黨支部書記,從返鄉人才、產業技術人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復員退伍軍人中培育黨員後備幹部。

六贏村黨支部書記吳開英介紹,以前該村村支兩委班子的平均年齡是50多歲,近年來,不斷吸引學歷高、敢闖敢幹的年輕人進來,目前平均年齡43歲,搭建起了一支年輕的幹部隊伍。

「我們村支兩委班子有兩個90後,一個80後,他們懂網絡、會電腦,創新能力強,辦事效率高。」吳開英說,年輕人的加入為村裡增添了活力。

如今,在600平方米的六贏村便民服務中心,一站式服務大廳、四點半課堂、兒童之家、開英工作室、鄉村振興講習所、農家書屋等功能室一應俱全,可為群眾提供30多項服務。

六贏村通過培育產業帶頭人和專業技能新型職業農民,採取「一對一、一對多、黨員對群眾、先富帶後富」的幫帶形式,手把手傳授技術,面對面介紹經驗。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以荷為媒實現環境美產業旺

△六贏村文化創意街

有了好的帶頭人,產業發展的根基才能走的更實、更遠。

吳開英介紹,六贏村以蓮藕產業基地為依託,成功將荷和原鄉創建為3A級旅遊景區,成為西南地區觀賞蓮藕種植面積最廣、品種最多的溼地生態荷花園,共舉辦8屆荷文化旅遊節。

以荷為媒,六贏村環境美、產業旺,近兩年吸引了500多名本土人才回歸,形成了「人才回鄉、信息回歸、資金回流」的良好局面。如立足枇杷、桃子、西瓜、楊梅、李子等四季小水果產業,引進業主建成六贏山世外桃園,成功打造花果六贏採摘體驗區。

成立荷美蓮藕專業合作社,135戶農民以土地、技術、提供藕種入股,年底根據銷售額分紅,建立「村集體、業主、群眾」三方利益聯結,農民年均增收2.3萬元,同時帶動周邊發展蓮藕1.3萬畝;成立助農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引導124戶農民以土地入股500畝發展藥用枳殼。如今,產業發展成為帶動群眾增收的重要途徑。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韓政

相關焦點

  • 銅梁陌上花正好,爛漫田園不可負
    近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銅梁區土橋鎮六贏村名列其中。 近年來,銅梁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助力推進鄉村振興。炎炎夏日,赴一段淳樸淡雅的田園生活,置身連綿不盡的浪漫花海,大概是每個都市人都嚮往的吧。
  • 田園與美景並存,農舍與民宿毗鄰:看銅梁在成渝雙城間演繹原鄉風情
    銅梁區六贏村,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種植蓮藕,卻未形成規模。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和美麗鄉村打造,該村以荷和原鄉景區為支撐打造了享譽渝西地區的農旅融合產業品牌,如今通過連續多年舉辦荷文化旅遊節唱響品牌,每年實現接待遊客50萬人次以上。
  • 銅梁:讓年輕幹部一線「墩苗」 只有「乘風破浪」方能「行穩致遠」
    7月23日下午,由銅梁區委組織開展的年輕幹部「學講話看變化增信心明決心」主題調研成果匯報會在區委會議中心大會場舉行,170餘名年輕幹部「齊聚一堂」,分享調研成果,展示年輕幹部「精氣神」。「作為年輕幹部,我們應該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如何更好地進行社會治理。」
  • 來銅梁西郊綠道看看
    在重慶銅梁西郊,這裡的鄉村振興和一條路有關係,這條被稱為綠道的路長60公裡,經過了5個鄉鎮。按說,在中國新修一條60公裡長的路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不過這條綠道有些不尋常,它既把當地出產的蔬果、綠植運了出去,也把城裡遊客引了進來,還讓當地民眾的生活方式、生態理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八一特輯】重溫光輝歷史、牢記初心使命、參觀鄉村振興——銅梁...
    【八一特輯】重溫光輝歷史、牢記初心使命、參觀鄉村振興——銅梁法院開展2020年慶「八一」活動 2020-07-31 1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中盛開一朵蓮花
    心中一朵蓮溫智清菡萏亭亭一似仙,薰風拂過碧漪漣。宛然夢影胸頭漾,幻出心中一朵蓮。心中種朵蓮溫智清種在心中一朵蓮,清香秀麗意纏綿。從容淡定品高潔,對此沉思好悟禪。蛙聲蝶影蟬鳴響,邀客賞蓮兼納涼。詠荷溫智清夏至荷塘碧葉濃,枝枝華萼結蓮蓬。
  • 念好「山字經」,巧打「特色牌」 重慶精準發力形成合力推動鄉村振興
    ▲優質脆冠梨喜獲豐收 上遊新聞記者鞠芝勤 攝山水田園,詩畫鄉村。黨的十九大吹響了鄉村振興的總號角。2018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重要指示:「要堅持鄉村全面振興,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實現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 江西蓮花:發展生態旅遊 助力鄉村振興
    區域內鄉村文化底蘊深厚,有勤王臺、張天洞、婆婆巖、西坑庵等人文古蹟,有民族英雄吳希奭、革命烈士張子銘等歷史人物。然而,長期以來,該鄉一直處於「守著青山綠水討飯吃」的尷尬境地。向生態要效益,向生態要發展,向生態要產業。近年來,在蓮花縣一大批生態扶貧政策的扶持下,該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柚見花香 一朵「小花」帶動重慶梁平鄉村振興
    原標題:柚見花香一朵「小花」帶動重慶梁平鄉村振興  每年4-5月,是柚花盛開的季節,而一年一度的重慶梁平柚花節,也已在合興鎮龍灘村中華梁平柚海廣場啟幕。  沿著龍灘村外2公裡長的鄉村公路緩緩進入這個村落,成片的柚林映入眼帘,漫山遍野的柚花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馨香,不知不覺間,人們已被這幅美好的鄉村新圖景所震撼。
  • 銅梁:閒置農房變特色民宿 荷和原鄉邀您來「藕遇」
    4月4日,筆者在位於重慶市銅梁土橋鎮的荷和原鄉景區看到,這裡的民宿充滿詩情畫意,充分展示了鄉村民宿的魅力。「原鄉藕遇」,邀您來偶遇!從荷和原鄉景區入口,沿著藕田邊的木板棧道,道路拐角處的兩處農家小院,就是別具風格的「原鄉藕遇」了。民宿包含一排平房和一個二層獨門小院落,是由六戶村民的閒置農房改建而成的集住宿、餐飲、農耕體驗為一體的新型民宿,共有客房22間,農家菜館2家。
  • 五大振興推動美麗鄉村發展
    建立鄉村振興工作拉練考評機制,區財政每年安排1500萬元對考核靠前的鎮(街道)實施獎補。通過3年努力,全區建成3個市級鄉村振興示範區、74個區級示範點。三是要素保障深入抓。投入保障方面,建立財政投入逐年增長機制,2018年以來鄉村振興建設財政保障投入資金67.63億元。設立1000萬元產業發展扶持資金和2185萬元鄉村振興融資擔保風險基金,撬動五糧液、宜賓紙業等社會資本投入28億元。
  •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人才」為筆,描繪鄉村振興秀美畫卷
    撲在田間地頭的是頂尖院校的教授,開堂授課的是首屈一指的三農專家,改造農房的是譽滿國內外的頂尖設計師……在大水泊這個總人口才4萬人的小鎮上,有近200位像李久太這樣來自全國各地的新村民「落戶」。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鄉村發展的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
  • 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可在文章尾部查看)「示範生」的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10月29日,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推進會在德清縣舉行,會上發布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2018年8月,農業農村部和浙江省共同籤署了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合作協議,浙江省成為全國唯一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為了當好「示範生」,浙江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鄉村振興工作體系、推進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創新實踐,各地湧現一批有思路、有打法、帶動效應強的浙江經驗,形成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 銅梁:持續推進"三生"融合 美好生活可望可及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該區時刻保持戰鬥姿態,突出抓好工業振興、鄉村振興、城市提升三大重點,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按照「串點成線、連片擴面」思路,用60公裡「綠道」串起5個鎮街、24個村、34個產業基地,建成8個美麗鄉村「會客廳」,打造120平方公裡鄉村振興西郊示範片。   在銅梁,越來越多的人成群結隊、扶老攜幼,湧向這裡,流連於此山此水,更走向鄉村尋找鄉愁記憶。   讓人們亦步亦趨的,是這裡的生態美景,讓人們縱情恣意的,是這裡的藍天清風。
  • 【雙曬】區縣文旅精品薈丨原鄉風情大美銅梁
    田園綠道串起的特色風情鄉村像瑪瑙一樣散落在城市的周邊,田園變成了花園,農區變成了景區,環境之美、產業之美、生活之美繪就出一幅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鄉村振興畫卷。把最好的地方留給群眾,把鄉村建成群眾喜歡的樣子。走進這裡,一個無限舒展的、閒適的世界將向我們敞開,來一場生態休閒之旅再適合不過。
  • 美食+鄉創 看「風味蘆苞」的鄉村振興經
    12月11日-13日,一場「美食+鄉創」的盛宴——「味力三水 香聚蘆苞」三水中部片區鄉村振興之2020蘆苞腊味美食節(下稱腊味美食節),在佛山市三水區蘆苞溫泉度假村舉行。大地鄉創市集、廚王爭霸賽、十大名菜評選、廣佛漁文化論壇……傳統嶺南文化與潮流鄉創元素相互碰撞,在為腊味美食節注入了新活力的同時,也為蘆苞的鄉村振興路注入了新內涵。
  • 生態原鄉,這裡是大美銅梁
    」發展戰略,堅持把森林城市創建與鄉村振興、國土綠化提升行動、脫貧攻堅、全域旅遊等相結合,實行對標對表、掛圖作戰、清單管理。創森以來,全區每年有50餘萬人次通過參加實地植樹、認建認養等多種形式義務植樹,盡責率超過90%。2019年6月,銅梁區國營苗圃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確定為首批國家「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基地。
  • 銅梁:「十三五」規劃目標總體完成 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邁上新臺階
    五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全區上下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旗幟鮮明講政治、知行合一抓落實,紮實推進實業立區、創新強區、開放興區、生態優區,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大力實施「八項行動計劃」,突出抓好工業振興、鄉村振興、城市提升,推動全區政治生態、經濟生態、社會生態、自然生態同向發力同步向好。這是八十五萬龍鄉兒女奮鬥的五年,也是銅梁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卓有成效的五年。
  • 洛社鎮鄉村振興大講堂深入對話「六次產業」
    6月6日,在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特色,以江南水鄉風貌與人文環境為依託的無錫洛社六次產業園,一場洛社鎮鄉村振興大講堂「對話『六次產業』」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正在熱鬧進行。來自國務院、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等專家學者與當地惠山區、洛社鎮的黨員幹部齊聚一堂,集思廣益,共謀鄉村振興的「洛社之路」。
  • 山東舉行大力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新聞發布會
    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齊魯文化雲」平臺,在全國率先啟動省、市、縣三級聯合購買文化惠民演出,讓農民群眾在家門口看大戲、趕文化大集、享文明新風。2020年,共開展線下文藝志願和文藝惠民活動2500餘場次,參與藝術家近1.5萬餘人,現場受眾約30萬人,志願者將文藝送到百姓身邊,播撒文藝的種子,激發群眾參與熱情。二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