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發現學生口袋鼓鼓的,翻出來的東西令人心酸,學校:退學吧!
隨著近些年頻繁被網絡爆出來的老師虐待孩子事件,不少的家長就漸漸對幼師有了一種提防的心理,只要孩子回到家,哪裡如果有一些些輕微的磕痕就會不分青紅皂白的把責任歸咎於老師,甚至還有一些父母,直接就是做出一些另老師和學校都寒心的做法。
之前有一條比較火的動態,在網上被瘋狂的轉發,事情緣由是說在某地的一所幼兒園,有一個家長,孩子只有三歲,家長想把孩子送幼兒園管理,這樣自己也會比較輕鬆一些。幼兒園也聯繫好了,就等著把孩子送過去了。可是孩子的媽媽就覺得挺不放心,怕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面遭到老師的虐待,可是又想要把孩子送進去託管。
於是就想了一個奇招,在網上買了個錄音筆,然後孩子上學前放在孩子口袋裡,結果在學校上課的時候,老師發現孩子口袋裡鼓鼓的,然後就在孩子口袋裡發現了錄音筆,隨後學校也直接給孩子做出了退學處理。這件事在網上也曾是遭到很多網友的熱議,有人說家長的做法太讓人心寒,也有人說學校不應該讓孩子退學,因為家長也是出於保護孩子方向去思考,所以家長沒錯,錯的是學校。那到底是誰的錯了?又是什麼讓家長能做出這樣的事情?
1、社會風氣導致
首先,主要是近些年隨著科技和自媒體時代的到來,有越來越多的新聞爆料,各種關於幼兒園或者小學老師虐待學生的新聞層出不窮,老師的體罰,老師對學生的辱罵等等好像已經是家常便飯,所以隨著這種新聞的不斷出現,這才使更多的家長對其老師的教育方式,會產生不信任感,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所以家長產生這樣的懷疑必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社會大環境所造成。
現在有很多的私立幼兒園或者某些機構,都只為了賺錢的目的,老師也是一致向錢看,有極少數做出為人師表的事情,這才導致現在很多的家長出現對老師的不信任。
教師,作為教育服務業,更多的面對的是學生和家長,而家長很多也並不是不相信不信任老師,只是對於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做父母的壓根不了解,多多少少對孩子會有些擔心,特別某些一個禮拜才回去一次的孩子,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想要了解孩子們的校園生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方法上一定要理智。
家長應該要多多的關注和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而不是盲目的去懷疑學校的老師。
1、過詢問同班同學
家長要想了解孩子的情況可以通過詢問同班的同學,讓孩子多呆同班的朋友或者同學來家裡做客,然後詢問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和表現情況,這種方法,客觀來說是最有效的方式,還可以起到多讓孩子們坐在一起交流學習的效果。
2、邀請老師進行家訪。
可以邀請老師一個月來家裡做次家訪的方式來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以及在學校的表現情況,做父母的還是儘量要跟老師打好關係。
通過微信群。現在有很多學校基本上都實行通過微信群來實現家長們跟老師的溝通,在群裡實時的匯報孩子的學習以及在學校的表現情況,然而孩子有什麼問題也能在群裡實時的交流和溝通。
3、與老師私底交流。
與老師私底下交流的辦法也不愧是一種最好也是最奏效的辦法,一來可以讓老師感覺到,其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情況非常的重視,二來可以促進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感情,和增加彼此的信任感。現在有很多的家長,把孩子扔到學校就不管了,從來問也不問,一個班那麼多的學生,一旦家長自己不重視很多時候,那些學習成績不是很好的孩子就容易被老師忽略,所以還是要多跟老師私底下交流。
家長跟老師之間不應該存在猜疑的現象,雖然說現在有些學校是可能在教孩子的過程中,老師會有一些言語過激的行為,但是那也只不過是個別的情況,當你選擇了一個學校之後,做父母的就應該相信這個學校,相信這些老師,畢竟沒有哪個學校是專門為打孩子和罵孩子而設立的,所以,家長和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互相的信任和理解,而不是彼此的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