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黨建「優師」工程之五十七 ◆
龍巖華僑職業中專學校:
德技並修鑄匠心 育訓結合促成才
近年來,龍巖華僑職業中專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秉承「以創新為動力,以和諧為保障」的辦學理念,以打造「傳承紅色基因,鑄就匠心人心」黨建品牌為依託,堅持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並重,致力於培養更多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成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首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示範學校。
強化政治建設。始終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抓好學校黨建工作作為辦學治校的基本功,全面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領導。結合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持續開展《習近平在福建》系列採訪實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學習強國、習近平總書記教師節重要寄語精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等專題學習活動,提升全體教職工思想覺悟和政治能力。
築牢思想陣地。牢牢把握意識形態主動權,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狠抓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的落實,教育引導廣大師生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創新「158」黨建模式,指導新時代學校黨建工作。以黨訓班、網絡學習等形式,不斷拓寬教育形式,定期舉行「學習標兵」表彰大會,發揮典型示範,實現學習活動和學校工作有機結合,從而提高全體教職工的政治修養和工作水平。
加強結對共建。創新黨建模式,積極與新羅區西城街道西安社區開展結對共建活動,以西安社區「全國文明村鎮」為依託,共同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現「結對共建學雷鋒,文明實踐共促進」的長遠目標,為新羅區終身教育、中職教育和街道社區高質量發展貢獻文明力量。
提升教師綜合素養。學校採取多種措施搭建教師培育平臺。舉辦「師德師風」大講堂、學年爭先創優活動,將師德表現納入教師考核、聘任、評價內容,提高教師思政素質和師德師風水平。落實教師隊伍培養機制,實施校本全員培訓、班主任培訓、骨幹教師培養、新教師崗前培訓、新老教師結對幫扶、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研討活動,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圍繞「三年打基礎,五年成骨幹,十年升名師」的目標,構建了「新任教師—青年教師—骨幹教師—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五級遞進式教師梯隊建設發展模式,形成一支業務精良、專兼結合、行業認可的雙師型專業教師團隊。
創新學生培養模式。學校堅守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積極推進「思政課程、課程思政」體系建設,打造「黨建引領,育訓並舉」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強化德育工作水平。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為引領,將「紅土文化、僑校文化、企業文化」三位一體特色校園文化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合,堅持活動育人、環境育人,制度育人,開展「清明祭英烈」、「華裔青少年尋根之旅」冬令營、「誠信之星」表彰會和28年堅守的「三鋒」志願服務活動。繼續實施學生多元星級評價體系、「7S」德育精細化管理、德育二級管理等辦法,促進德育培養機制與技能培養有機融合,相互促進,實現了知行合一、德技並修的統一。
精準對接推就業。加強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養針對性。學校黨支部緊緊圍繞服務區域發展目標,堅持工學結合、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開展「訂單+二元制」華潤機電班、閩盛豐田現代學徒制班等多種校企協同育人辦學模式,按照企業崗位量身訂製,定向培養,實質性推動畢業生就業工作。構建實習基地,提升人才就業適應性。推行「實習+就業」模式,教學做一體,動態構建優質實習基地,每年建立一批優質校外實習基地,實現實習與就業的有效對接。
積極與龍巖市總工會、新羅區政府合作,組織開展大型校企對接校園招聘會,實現了畢業生多途徑 、多方式、靈活性就業,為龍巖市和閩西南經濟協作區輸送了大批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需求的各類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五年來,學校培養的80%畢業生留在本地就業,行業布及有色金屬、機械裝備、文旅康養、新材料新能源、數字經濟等重點產業上,區域經濟發展所需人才貢獻率顯著提升。
競賽領航創品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的講話精神,實施常態化技能競賽機制,創建「競賽領航,技能僑中」競賽品牌,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建,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綜合型高素質的技術人才。
學校多次榮獲福建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優勝獎」和「貢獻獎」。在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連續三年(2015-2017)榮獲團體總分第一名、連續三年(2018-2020)榮獲全省團體總分第二名。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喜獲1枚銀牌、2項全國優勝獎的優異成績,辦學成績獲得省、市、區各級領導充分肯定。
供稿:新羅區委組織部、龍巖華僑職業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