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圖說明:1.啟功與季羨林、鍾敬文。2.啟功與王世襄。3.啟功與史樹青。4.啟功與沙孟海。5.啟功與劉九庵。6.啟功與韓美林。7.啟功與侯剛】
啟功為人耿直,是一位愛國正直的學者,不媚上、不趨勢,完全以自己的意志左右行為。在他的朋友當中,對「當官的」和「普通老百姓」一視同仁。
他經常婉言謝絕記者的採訪和拍照,不願為名人詞典、傳記一類的作者提供資料。他對金錢、名利看得很淡薄,平時求字之人盈門,他卻從不以字換錢,感情相投的人欣然相贈,話不投機的人千金難求。在籌集勵耘獎學助學基金期間,社會上向他求字捐錢,他也從不自己經手,而委託學校有關人員代辦。
啟功重情誼。他在文博界、書畫界有許多老朋友,大多是國寶級的人物,幾十年的莫逆之交,使他們心心相印。在工作之餘,他們經常相互走訪,促膝談心,或事先約好餐館相聚,或交換見聞,或交流學術研究心得。
有時朋友們給啟功「布置任務」:題書籤、寫牌匾、寫序言,啟功都欣然承接,而且認真完成。用他的話說,是「掏心窩子」地認真,及時地交卷。也有友知道他愛吃東坡肉,時而親手燒好送來,共同品嘗。朋友們年事已高后,走動不太方便,便改為電話互致問候,遙祝健康。
啟功平時對任何事也都十分認真。一次,因一夜失眠,感到胸悶,心臟不適,家人勸他休息,但是,劉九庵要寫的字尚未完成,他堅持要寫好按時交卷。他說:「對劉九庵我是必恭必敬。劉先生出身琉璃廠學徒,師傅對他不好,十多年才讓他出師,後來刻苦自學成了專家。到了故宮,有的專家看不起人家,我則反其道而行之,人家雖是學徒出身,但是學問不差,我這一知半解的知識也是在琉璃廠學的。」
他嚴以律己,寬厚待人,以身作則,平易近人,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他住進學校小紅樓以後,先後和周廷儒、劉若莊兩位老教授為鄰,兩位先生也都身體不好,有神經衰弱的毛病,啟功告訴家人平時開門關門一定要輕手輕腳,以免打擾他們。有客人離開時,他要親自送到門口,為客人開門關門,怕客人用力帶門,驚動了隔壁的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