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今年4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後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固廢法》)。這部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固廢法》已經正式於2020年9月1日開始正式施行。
在新《固廢法》正式實施之前的8月26日,江蘇省環境經濟技術國際合作中心在蘇州舉辦了企業固體廢物處置及減量化交流座談會,蘇州市生態環境局執法局副局長陸偉明先生就新《固廢法》與在場的領導同仁和50多家蘇州工業園區企業家代表進行了交流和探討:一方面蘇州作為改革開放的一名排頭兵,歷經近40年發展轉型,已經坐上全國工業總產值第二大城市、經濟總量第一大地級市的交椅。但另一方面,蘇州的產廢企業數量多達12000家,佔據江蘇全省產廢企業總數的1/3,處置費用高昂。因此新《固廢法》的落地執行將有效解決自然保護和生產發展的矛盾。新《固廢法》實施,無論對地方還是企業來說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契機。
那麼在新的《固廢法》已經實施的如今,有哪些變化與亮點值得關注呢?企業應該注意哪些新規則與變化呢?
一、明確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堅持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原則。
該原則的核心要義之一就是明確固體廢物管理的優先次序,而這一點正是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在廢物管理上所秉持的理念和原則。我國在生產環節的生態保護和廢物管理方面將向發達國家看齊。
二、強化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監督管理責任。
明確目標責任制、信用記錄、聯防聯控、全過程監控和信息化追溯等制度,明確國家逐步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其實早在2017年7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就發布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2019年全國固體廢物進口總量為1347.8萬噸,同比減少40.4%,禁止洋垃圾入境改革的各項舉措和成效,得到了社會各界普遍讚譽。
三、完善工業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制度。
強化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增加排汙許可、管理臺帳、資源綜合利用評價等制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簡稱EPR),是指將生產者對其產品所承擔的環境責任從生產環節延伸到產品設計、流通消費、回收利用、廢物處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制度。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內在要求,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製造業轉型升級具有積極意義。
四、完善生活垃圾汙染環境防治制度。
明確國家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確立生活垃圾分類的原則。統籌城鄉,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汙染環境防治。規定地方可以結合實際制定生活垃圾具體管理辦法。
五、完善建築垃圾、農業固體廢物等汙染環境防治制度。
建立建築垃圾分類處理、全過程管理制度。健全秸稈、廢棄農用薄膜、畜禽糞汙等農業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制度。明確國家建立電器電子、鉛蓄電池、車用動力電池等產品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加強過度包裝、塑料汙染治理力度。明確汙泥處理、實驗室固體廢物管理等基本要求。
六、完善危險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制度。
規定危險廢物分級分類管理、信息化監管體系、區域性集中處置設施場所建設等內容。加強危險廢物跨省轉移管理,通過信息化手段管理、共享轉移數據和信息,規定電子轉移聯單,明確危險廢物轉移管理應當全程管控、提高效率。
七、健全保障機制。
新版《固廢法》增加了保障措施,從用地、設施場所建設、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從業人員培訓和指導、產業專業化和規模化發展、汙染防治技術進步、政府資金安排、環境汙染責任保險、社會力量參與、稅收優惠等方面全方位保障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工作。
八、嚴格法律責任。
對違法行為實行嚴懲重罰,提高罰款額度,增加處罰種類,強化處罰到人,同時補充規定一些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比如有未經批准擅自轉移危險廢物等違法行為的,對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罰款、行政拘留處罰。
新《固廢法》相比舊《固廢法》懲罰力度更加嚴厲,執行更加嚴格,作為企業家應該從哪些方面對新《固廢法》予以重視呢?
一、對環境違法行為「嚴懲重罰」。
如上文所述,新《固廢法》明顯加大了環境違法的懲罰力度。並增加了按日連續處罰、行政拘留、查封扣押等執法措施。過往的廢物處理經驗將不再適用,廢物處理的升級迫在眉睫。
二、強化生產者責任。
包括要建立健全工業固體廢物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全過程的汙染環境防治責任制度,建立管理臺帳並如實記錄,實現工業固體廢物可追溯、可查詢。作為企業主應該明確企業是《固廢法》執行的責任主體,要承擔生產中的所有責任。對未經批准擅自轉移危險廢物等違法行為,要追究法人及相關責任人的責任。所有生產環節產生的廢,受託方要承擔責任,委託方也要承擔連帶責任。此外,所有涉及固廢的生產者信息都要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並建立涉固廢企業的信用記錄。
三、立足國情,與國際接軌。
新《固廢法》的頒布拓寬了中國企業家的國際視野,而國外企業成熟的方式方法,同樣也值得國內企業借鑑。在蘇州舉辦的企業固體廢物處置及減量化交流座談會上,金佰利(中國)有限公司商用事業部總經理吳蓓女士結合金佰利過往的經驗給在場的領導和企業家做了分享:在全球工業邁入4.0時代的今天,每個企業都應該審視一下在工業生產活動中產生的普遍存在且無法避免的固廢物料——抹布。歐美先進位造業的工廠中,幾乎所有的擦拭都是用工業擦拭布來完成的,像奧迪、寶馬、特斯拉等國際知名車企在生產製造中已經使用工業擦拭布,實現了降本增效的目的。而在國內使用工業擦拭布的企業約為20%,80%的企業使用傳統工業抹布。在大部分的企業中,當抹布擦拭了油、金屬碎屑、溶劑、切屑液、化學品或者消毒劑後,基本上都要被當作危廢來處理。金佰利工業擦拭布不僅擦拭效率高,品質穩定,還可以量化每天的使用量,幫助企業更好地進行用量管理,有效減少68%的倉儲空間,助力車間5S達標。同時,工業擦拭布比傳統抹布工藝減少了78%的危廢處理量,更使得部分重點製造行業汙染物排放強度下降,因此,在降低企業危廢處理成本同時降低企業綜合總成本。
正如吳蓓女士所言,歐美國家在廢物處理方面是走在我們前面的,因此對於國外先進的經驗技術和產品應該積極吸收引進。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點在工業,難點也在工業。在新的時代,我國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這無疑給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該以促進位造業創新發展為主題,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對重大技術裝備的需求為目標,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綜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層次多類型人才培養體系,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有中國特色的製造文化,實現製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作為企業主更應該在此時,順勢改革,適應當下的發展需求,在新時代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