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和「精衛填海」的神話故事,我們小時候都聽過。兩則故事之所以能一直流傳至今,就是因為在「愚公」和「精衛」的骨子裡,擁有為了目標「鍥而不捨」的精神,讓每一個讀了這兩個故事的人,都能得到啟示,知道做事要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像愚公和精衛這樣的人,為了夢想和目標,他們不會在乎別人的看法,一直堅持做自己的事情。前幾年,最為有名的就是廣西的吳善柳,他10次考上大學,甚至還考上過北大,但是他依然選擇復讀,直到被最心儀的清華大學錄取,才沒有再次參加高考。吳善柳也被網友們稱為現代版「範進」 、「考霸」、「高考專業戶」。
吳善柳
不過,在高考的歷史中,吳善柳還不是參加高考最多的人,次數最多的是來自四川的梁實,今年53歲,截止到2020年,他已經參加過24次高考,也被網友稱為「高考釘子戶」
24次參加高考,並非都是敗績。2016年,梁實第20次高考,他考出了453分的成績,首次達到了四川理科二本分數線。令人意外的是,他放棄了高考志願填報,準備考一本。
無獨有偶,在2018年的高考中,梁實再一次達到四川理科二本分數線,他考了469分,比二本線還多11分,這已經是梁實第22次高考。大家都以為梁實要去上大學了,但是他卻再一次「放了鴿子」,在他看來,雖然分數達到了二本線,卻沒有好的大學,於是再次放棄志願填報。
梁實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梁實的記憶力也開始變差,甚至考上二本都有難度了。在今年的高考中,梁實的成績是420分,根據四川教育考試院公布的信息,四川的理科二本分數線是443分,梁實的成績距離二本分數線尚有23分的差距。考上二本已經非常不易,但是考上二本卻非梁實的最終目標。
在梁實的心中,四川大學才是他的終極目標,四川大學的數學系才是他最想讀的專業。但是從梁實24次高考的成績來看,他的分數想要報考川大是很難的,為何梁實還是沒放棄呢?有以下4個方面的原因。
1、夢想的力量。川大已經在梁實的心中生根發芽,若是沒考上這所大學,他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2、鍥而不捨的精神。從梁實24次參加高考的經歷來看,他是個為了目標鍥而不捨的人,為了夢想,這股精神已經支持了他20多年,明年他還會繼續參加高考。
3、家庭沒有負擔,家人支持他。梁實是個企業家,老婆也是個老闆,他的兒子也大學畢業了,所以他沒有經濟負擔,沒有任何壓力。
4、執拗的性格。但凡一個人能堅持20多年做一件事,拋開夢想、家庭等因素,最重要的就是性格問題了。有的人認準了一件事,就一定想著辦法把它完成。梁實的性格較為執拗,沒有達成目標,他在高考的路上就不會停下來。
梁實的事跡,對於我們年輕人應該怎麼看呢?
梁實為了川大這個夢想,能夠堅持20多年參加高考,真的不容易。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與我們在生活或工作上碰到一點點小困難就退縮的做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告訴我們,若是能像梁實那樣為了目標堅韌不拔,我們的生活也會變得更加積極有意義,不再懼怕困難。
雖然梁實不懈堅持的精神讓人肅然起敬,值得肯定。但是為了讀川大,24次參加高考的做法卻並不值得提倡,也不值得年輕人效仿。要知道,梁實是個企業家,沒有家庭上的經濟負擔,而且她的老婆和孩子支持他參加高考,所以他有這樣的條件和環境。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為了夢想堅持不懈是好的。但是我們也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如果你有支撐夢想的資本和條件,持續追夢無可厚非;如果你沒有梁實那樣的家底和條件,在生活或工作中也要學會選擇,不必一條道走到黑。
跟大家分享一句話:選擇大於努力,選擇不對,努力白費。人生可以有很多選擇,還有很多奇妙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嘗試。別為了眼前的芝麻,就放棄了西瓜。願大家在生活中,都能學會選擇,活得精彩,活得出色。
各位朋友,梁實20多年鍥而不捨地參加高考,你怎麼看?為了夢想,這樣做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