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涵涵
對於很多人來說,高考是一考定終身,無論如何,都不會回頭再看了,因為備考的日子是不堪回首的。不過有些人沒有考出令自己滿意的成績,還是會選擇二戰的。對於這種學生,很是佩服他們重修一年的勇氣和毅力。
不過,你知道有人參加高考24次的嗎?他就是被稱作「高考釘子戶」的梁實,今年已經53歲了。按理來說,這個年齡都是送自家孩子去讀大學的家長了。但是他在37年間參加了24次高考,這種恆心和毅力也是一般人比不上的。
但恆心和毅力不能代表一切,作為一個要養家餬口、照顧家人的中年男子,他並不能像普通學生那樣,每天除了學習什麼都不管。因此,雖然他參加高考這麼多次,但是每次的成績都不是很讓他滿意,而每次高考結束後他還會努力爭取明年的機會。
其實他的分數也夠上大學了,但是他心中的理想院校是四川大學,還想就讀數學專業,這可就十分難了。今年他又參加了高考,分數出來之後,他取得了420分的成績。然而這個分數還沒有到四川省的一本分數線,距離四川大學更是遙不可及。
對於一個中年男子來說,取得一個這樣的成績已經是不錯的了,但始終無法讓他自己滿意。有人覺得他實在太執著,在一開始,梁實可能是對大學有著追求。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也許理想已經漸漸模糊,而參加高考已經成為了他生命中不可放棄的儀式。
1、高考並沒有家長想像中那麼簡單
在考試過後,總是有學生拿高分,同時也有學生拿低分。學習比較差的同學,不一定是不努力。可是在家長看來,這僅僅是因為沒有好好學習。家長一向覺得,學生可以其他事情都不管,只管好好學習,就這樣,還能考不出好成績嗎?
但是學習的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梁實複習了37年,仍然無法突破一本的分數線。從青年時期一直考到中年時期,卻還是趕不上那些年輕的學生,固然這其中有梁實無法專心學習的原因,但是也可以從中窺見,學習沒有那麼簡單。
2、大學是很多人的夢想
如今教育普及,大學招生條件很是寬鬆,這個社會上的大學生一抓一大把,很多人都覺得大學生文憑一點兒也不值錢了。不過從梁實身上還是可以看出來,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大學仍然是一座神聖的殿堂,他們想方設法地想要擠進去。
年輕的學生更要以此為戒,珍惜現有的生活。很多學生在上了大學之後認為就是解放了,不再珍惜大學生活,可是你們知不知道,你們正在浪費的人生,正是別人畢生的追求。
3、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選擇
用37年的時間去堅持一件事,有的人覺得很傻,也有的人覺得很偉大。不論如何,自己的現實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要捨本逐末。有時候,選擇放棄也有更廣闊的一片天空。不是說堅持不對,但是有些事情也不是一直堅持就一定能有回報的,或許放棄會更好也說不定。
結語:
其實他的故事即告訴了我們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但同時也要有懂得適時放棄的決策。不管怎麼樣,路是自己選的,只要對自己的選擇不後悔,那麼就算結果不盡如人意,可能也是一種堅持和成長。
你們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你們會堅持一件事情多久呢?歡迎來評論分享吧~
-------------------------------
我是涵涵聊教育,關注我,有困惑和疑問,歡迎發私信,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讓身為家長的你豁然開朗,在教育的路上不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