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個人生重要的轉折點,高考為很多孩子提供了一條很好的出路。但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即使年過半百,但是也還在堅持著高考。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四川的高考「釘子戶」梁實,他從1986年開始,一直到今年,已經參加了24次高考了。
他的理想就是能夠考上川大的數學系,所以他也是一直在努力的奮鬥和學習,但是,這第24次的高考成績如何了呢?
今年的他高考成績420分,而今年四川的理科二本成績分數線都在443分,所以他想要上會川大可能是夠嗆了。
但是,他表示今年沒有考上,明年還是會繼續的,這種不服輸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但是考了24次仍沒有考上就值得我們深思了。
1、心思沒有完全放在學習上
對於成年人來講,學習並不能是生活的全部,畢竟還要照顧自己的家庭和工作,所以就只能在空暇的時間學習,所以這根本就是不切實際的。
正常參加高考的學生,每天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高考上,可能都沒有辦法考一個好的成績,更何況只是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和複習呢。
2、設立的目標不實際
有的時候期望越大失望也就會越大,而對於梁實而言就是如此,雖然對自己有著高要求是一件好事,但是還是要認清現實。
畢竟自己年齡已經大了,記憶力和思維都會趕不上從前,而且時間上也並不是很充裕,所以想要上川大,那真的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做人有的時候還是要看清事情的本質,要腳踏實地的生活,如果太過執著,那就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教導孩子做事要一心一意
家長應該從小就教育孩子做事一定要一心一意的做事情,千萬不能三心二意,特別是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千萬不要三心二意。
畢竟有的人學習是靠天賦,有的人學習就需要靠不斷的努力才可以,所以在學習的時候一定不可以三心二意,只有這樣才能去到自己理想的大學。
教育孩子要懂得適可而止
每個人都是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事情,就拿學習來講,有的人可能隨便的學一學就能考上一個好的大學,但是有的人費勁努力,也還是考上一個大專,這就是差距的所在。
所以如果通過自己的努力,還是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那麼就只能說明自己可能不適合這條路,努力過了就好了,可以嘗試另一條路徑了。
告訴孩子學習並不是唯一的出路
很多家長可能都會告訴孩子,只有好好學習了,將來才會有好日子過,但是其實學習並不是唯一的出路。
所以家長一定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告訴孩子,學習是一條很好的出路,但是那並不是唯一的出路,不要對學習有太深的執念。
如果執念太深,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一定要告訴孩子,要懂得放下,學會去尋找新的出路,學習並不是唯一的出路。
你們對梁實參加24高考的事情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不要忘了點關注哦!你們分享和點讚都是我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