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活著的三個層次,人生在世要活得明白點,越早明白越好

2020-12-11 旭日達達

看見過這樣一段話:「人這一生,一共要面臨三次告別。一別青春,二別父母,三別紅塵。」

很多人都說:人到中年才發現,生活真的是太累了。褪去了年少時的懵懂青澀,經歷了生活的坎坷打擊,在這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每個中年人都面上帶著笑,內心卻變得越來越滄桑。

時光不緊不慢,身邊的人來了又去,一切都與年少時的憧憬相差太遠。但是,縱然生活有一百個磨難,我們也得咬緊牙關堅持到底。

也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生命的無常,就一定要讀餘華的《活著》。

這本書讓我看懂了,人活著的三個層次:活著、體面的活著、明白的活著

活著

活著首先要解決溫飽,不餓著。

在過去,餓不著即為「富」;吃得飽就是「貴」。吃飽飯後,才要考慮自己的生命安全。然後才是建立親密關係,彼此依靠、相互取暖。這才構成了生理、安全、社交需求。

徐富貴一家兜兜轉轉了那麼久,雖然聚合離散反反覆覆,但最終還是逃不過一個吃得飽。

為了吃得飽,紈絝子弟徐富貴學會務農、富家小姐家珍跟著縫縫補補、原本的少爺小姐成天幹農活。這一切就只是為了吃得飽,只是為了活下去。

體面的活著

不坑蒙拐騙就是「體」,不卑躬屈膝就是「面」。

徐富貴的前半生,雖然大家表面見了他都畢恭畢敬的,但其實徐富貴活的並不體面。每天猶如行屍走肉一般,沒有為家庭,為社會帶來任何價值。

大家都在背地裡對他指指點點,甚至在他被騙光了全部家產後,沒有人對他投去半點的同情。

這樣毫無尊嚴、不被尊重的活著,一點都不「體面」。

我們所說的「體面」,並不是指一定要腰纏萬貫,有顯赫的地位,風風光光地接受別人的「朝拜」。

我們所說的「體面」,不過就是活的安心,活的踏實,不坑蒙拐騙,不卑躬屈膝。

徐富貴丟了家產後,雖然活得狼狽,但卻一點不頹唐,他務農養家、攢錢讓兒子讀書、買羊買牛。

他不再貪戀風花雪月,也不再熱衷不勞而獲,在田地裡,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真正活出了體面。

明白的活著

作家餘華說:「我再也沒見過像富貴這樣令我難忘的人,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

我們雖活著,卻很少有人能活的通透。徐富貴是難得活的通透、活的坦然的人。

他告別了青春,離開了父母,送走了妻兒,能牽著一頭叫「富貴」的老牛,與陌生人笑談自己起起伏伏的一生。

徐富貴對死的坦然,對苦的釋然,可見一斑。「生死」本就是一對反義詞。

人們在談論「生」時,總是想給它穿上五彩繽紛的大花襖;在談論「死」時,卻不情願地塗上一抹黑墨、染上一片苦難。

餘華總是能夠把人世間最悲情、黑暗的一面寫成稀鬆平常的故事,讀來平淡,事後感覺震驚無比。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統計過餘華作品中非正常死亡的人數,多的驚人。

他的作品都是通過描寫人的悲慘人生,來反映當時社會的黑暗,讀來讓人震撼,深陷其中。

有人就會問,既然人生生來悲慘,那我們的生存還有什麼意義?

企圖探究活著的意義註定只能成為一個笑話。

人只是一種存在,它與天地萬物一樣並無意義。

細讀餘華你就會真正明白「絕望是不存在的」,只要活著,絕望就不存在。

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獨特的魅力,其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能讓你覺得,絕處逢生就是這個樣子,只要活著,絕望就不存在。

也許,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

「風來了,就吹風,雨來了,就淋雨。受不住了,就倒下,直到能再站起來,再走。」

餘華《活著》這本經典著作僅需28元,一杯咖啡的價錢就能讓你震撼:

「原來,這就叫人生。」

請您點擊下方商品進行購買↓↓↓

相關焦點

  • 餘華的《活著》告訴了我們什麼?人生的3個層次,越早明白越好
    一別青春,二別父母,三別紅塵人這一生,一共要面臨三次告別。一別青春,二別父母,三別紅塵。《活著》(餘華著)一書裡面的徐富貴出身富農家庭,是個富二代。最終在一夜之間,敗光了所有家產,跌落至人生谷底。錢雖然敗光了,可人還是要活下去,日子還得接著過。徐富貴痛定思痛,決定租一塊地自食其力。從一個紈絝子弟轉變到了普通佃農。徐富貴告別了荒誕的青春,揮別了過去那個滑稽的自己,帶著老母親和女兒鳳霞,重新開始了生活。
  • 人生在世,活著有三個層次,而你屬於哪個層次?
    人活世上,有太多的不平等,有物質財富的不平等,有權力地位的不平等,也有幸福安康的不平等。當然,人也有活著狀態的不平等。人活著的狀態一般可以分為三個等級,可以概括為:溫飽性活著、體面性活著和明白性活著。他們活著的目標體現為為了活著本身。他們或已經獲得溫飽,或奔波於獲得溫飽的道路上。這個層次的人口基數最大、分布最廣,屬於人們口中所說的芸芸眾生。蟻族、民工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可以是弱勢群體,屬於沉默的大多數。體面性活著,屬於精英階層。對他們而言,活著不再是是餬口和簡單生存,他們活得很體面、很滋潤,他們的目標是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 基督徒人生感悟:我們要明白的活著
    哲人說:「人活著有兩件事,忙著生或者忙著死」。近日偶然讀到一篇很有見解的文章,文章中說人活著應有三個層次:「活著-體面的活著-明白的活著」。我們不妨在這篇文章的部分節選中看看是如何詮釋人活著的不同層次的。
  • 餘華《活著》:人一生要明白的三個道理,越早知道越受益
    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因為這本書裡,藏著三個深刻的人生哲理。越早知道越受益活著,要學會珍惜小說中的主人公福貴,出生在富裕的地主家庭,從小衣食無憂,就連上學都要人背著去。
  • 餘華《活著》中6句經典語錄,透露正確人生態度,越早明白越好
    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讀餘華的《活著》,因為這本書裡句詞之間,藏著對待人生的正確態度」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體會《活著》中6句最為經典的語錄,來悟出正確的人生態度吧!我在看《活著》這本書之前,遲遲沒有想明白這個問題,如今想明白了,活著是一件必然發生的事情,人之所以要活著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需要活著。而其實現在大多數人都走偏了,在他們看來,人之所以要活著的原因,是要去享受金錢、、權利、娛樂、房子、車子之類的事物。
  • 餘華《活著》告訴我們:「活著」就是單純的活著,越早明白越好
    關於《活著》《活著》是我國著名作者餘華,當時他在寫這本書的時候還有一個小故事:餘華曾經不經意間聽到一首歌叫《老黑奴》,歌詞的大意講的是一個老黑人奴隸一生的苦難,親人們一個個離他走去,但是他不曾抱怨,依舊熱愛生活,好好地對待這個世界。
  • 活著!(寫得真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有人主張活得糊塗些,留下「難得糊塗」的千古名言,有些人主張活得明白些,我還是喜歡隨意自由地生活。活著沒有來生,只有今生,今世你要結婚生兒育女孝敬父母,有太多的小事情,你也得一件接著一件地做,等到百年我們都會化作宇宙裡的塵埃。人生活著,必定融入社會,有所追求,有所信念、信仰。達到了,無疑是幸福的。
  • 餘華《活著》:即便不能活著離開,也得給自己找條「活路」
    故事的開始:敘述者「我」,得到了個遊手好閒的好差事,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然後,就遇到一位牽著老牛,名叫「富貴」的老人。於是,「我」們並腿並肩地坐在大樹下,富貴開始給「我」講述他坎坷的一生。01看見過這樣一段話:「人這一生,一共要面臨三次告別。
  • 《活著》:人生活著的三個階段
    導語第一次讀《活著》時候,是在我上大學的時候,讀完這本小說,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開始覺得福貴後面過得如此悽慘都是他的報應,我甚至覺得人的一生你可以不信鬼神,但因果報應是一定有的,又感嘆福貴這一生太悲慘了送走了所有至親的人,然後等待著死亡。
  • 餘華《活著》:講述3個人生道理,告訴你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但他依然活了下來,是他選擇活著。那麼活著是為了什麼呢?山珍海味不再,只有吃糠咽菜;萬貫家財不再,只有家徒四壁;賢妻孝子不再,只有孤苦伶仃;父嚴母慈不再,只有孑然一身,切骨之仇不再,只有了無遺憾。3個人生道理,越早明白越好一、活著就要學會珍惜福貴出身於富裕的地主家庭,福貴從小就是含金子長大的。但是,等到福貴成年後,卻喜歡上了賭博。每天都沉迷於賭場,不知不覺的就把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家底輸了底朝天。
  • 餘華《活著》10句經典語錄:人生的道理,越早明白才越好
    我們雖然和餘華不是生於同一個時代,但卻總能被他的文字擊中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餘華《活著》中的10句經典語錄!活著很難,可正是因為難,才有意義!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活著是自己去感受活著的幸福和辛苦,無聊和平庸;倖存,不過是旁人的評價罷了。人都是一樣的,手伸進別人口袋裡掏錢時那個眉開眼笑,輪到自己給錢了一個個都跟哭喪一樣。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 活著且活得精彩,人為什麼要活著?——曼瑜天雅
    人,應該為夢想而活,為價值而活。人生,沒有什麼既定的命運。所謂的宿命論,不過是意志薄弱的人給自己尋找的一種藉口。人活著,絕不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是活得精彩,敢拼,肯付出,人人都可以活得精彩。人會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依舊會有人問: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1.活著不僅是活著,更重要的是生活生而為人,活著肯定有理由。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能是因為活著而活著。既然我們活著,我們就應該學會生活。活著的意義一大部分就在於生活。
  • 活著(深度好文!)
    這世上最容易理解的兩個字就是「活著」,這世上最難理解的兩個字也是「活著」。「活著」可以說是件很容易的事,「活著」也可以說是件很難的事,人生在世匆匆數十載,不管是為權、為利、為名、為皮相,都不過是為了「活著」二字。
  • 活得明白點,畢竟人生只有一次
    忙活著一些不被接受的工作我一個朋友的母親就是一個這樣的女性,她今年都56歲了,但是依然保持著相當高的工作熱情,朋友讓她現在家裡和鄰居們走動走動就行,沒必要在這麼努力的工作。但是這個執拗的母親沒有一次聽她兒子話,堅持著工作。做的是餐飲後廚裡的工作,刷盤子、擇菜等等。
  • 《活著》中三句話,寫透人生三重境界,看懂才算沒白活
    作者:洞見·許朝暮聽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活著》講述了一位叫福貴的老人,生命中所遭遇的不幸。年少輕狂,敗光家業;中年失意,喪妻喪子;老年悽涼,孑然一身。
  • 餘華《活著》:人生一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為何有人說,白活了
    像我這樣,說起來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要論慘,誰能比福貴慘。即便如此,福貴也沒有想過輕生,雖然親人一個個離世,自己的苦一步步加劇,但是福貴最後都硬生生挺了過來,他說服了自己和這個世界握手言和,用自己繼續活著作為見證。不知道福貴是琢磨了多久,做出了這個決定,但是福貴頑強地接受了命運的沉浮,用忍耐告訴人們,活著就有希望。
  • 只有到了50以後人們才會明白,人這一生都是為了好好活著而活著!
    也許過了50歲人們才會漸漸明白,才會感覺到人這一生都是為了好好活著而活著。在現如今以金錢為追求目標社會環境薰陶下,絕大多數人都在為追求金錢而努力奮鬥著。為了追求金錢人們耗費了最真貴大半人生,最後也只有微微少數幾人才能滿載而歸,而這些滿載而歸的人,他們認為這才是功成名就,這一生沒有白活,接下來他們終於可以笑看人生了。而絕大多數人還在孜孜不倦為追求金錢繼續拼殺著,他們努力奮鬥了大半人生還是收穫無幾,為此他們感覺活得很辛苦,很不容易。總認為這個社會對他們不公平。
  • 人為什麼活著,活著又為了什麼?
    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生存。活著只是為了生存,那是動物世界。人生在世,離不開家庭和社會。哪怕是孤兒也是如此。為了家庭我們要活著。父母生育和撫養了我們,我們要活著報答他們的生養之恩,使他們老有所依。贍養父母和長輩是我們活著的責任;養育後代是我們的義務。只有這樣人類才能生生不息。為了社會我們要活著。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生死存亡是由各行各業的人決定的。工農商學兵,缺一不可。各個領域是用活人來支撐的。
  • 精闢走心的感悟句子,人活著不只為了自己,而活著,卻要活出自己
    有血性的活著!我們需要的不緊緊是拼爹!更多的是我們要去努力!我們要抱著一顆讓我們的後代成為富二代的思想去奮鬥!我相信這個社會終究有一天我們能夠主宰。三 *告訴自己:今天,是最好的一天。不必為昨日遺憾,帶著昨天的煩惱生活,只會讓自己負重前行。糾正犯過的錯誤,積累奔向明天的力量,努力的今天,才是改變的關鍵。給生活一點改變,完成一個任務,或者改掉一個壞習慣。
  • 人生在世,活的真實一點,別太「裝」
    季羨林曾說:「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活得坦蕩、清醒、真實。」別嘆世界太精彩,別羨他人太美好,這與你無甚關係,你就是你,只須梳理自己的羽毛,飛你心中想去的地方。人活在世,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千人千面,都有著自己的性格。很多人刻意的把自己偽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