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少:選擇對應黏稠度的機油,比選擇進口還是國產的更加的重要
汽車機油作為汽車的「血液」,可以說在整個行駛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大部分車主其實對於不同機油的區分還處於一個非常模糊的階段,更換機油也基本都是通過 4S店例行保養的時候聽信對接的售後人員介紹,或直接使用廠家原配的機油更換,但如果想自己選擇機油,到底該如何選擇呢?美孚、嘉實多還是殼牌?真的就是大品牌就好?越貴就是越好?
機油的種類有哪些?
要了解機油首先就要知道有什麼類型,當下最流行的機油無非就三類,分別是:礦物油、半合成、全合成。至於三者的區別則是他們的基礎油不同所決定的。
礦物油是以石油為基礎提煉出來的潤滑油,就其本質而言,它是原油中較差的成分,所以它的優勢就是其相對半合成和全合成機油來說價格相對便宜,但是其代價就是壽命和潤滑性能不及後兩者,一般在行駛5000km左右就需要更換。
而半合成機油和全合成機油其實都是通過礦物油經過裂解、聚合等工序製作出來的,如果基礎油中全部都是由合成油製造的則是所謂的全合成機油。相對的,如果基礎油中由礦物機油、全合成機油以比例關係混合而成,就是所謂的半合成機油。半合成機油一般7500km更換一次,而全合成機油的穩定性是最好的,一般可以10000km以上才更換,但自然在價格上也是最貴的。
下面這張圖告訴你什麼樣的是全合成機油。
就綜合保養和長期用車需求來看,全合成機油必須是首選!
機油上顯眼位置寫的數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種類很好區分,但是在購買機油中除了半合成、全合成這些區分外,每一款機油上都會在顯眼的地方寫著一組數字,例如「0W~20、5W~40、0W~40」等等,這些數字標記就是你們選擇機油的重要參考指標。
上圖就很好解釋了該組數字的意義,W代表的是「Winter」冬天的意思,而前面的數字代表的則是機油在低溫狀態下的流動性,數字越小,低溫狀態的黏稠度越好。後面的數字表示機油在100℃的時候黏稠度的水平,數字越大,機油在高溫時的黏稠度就越好。
除了數值代表機油黏稠度的水平外,在黏稠度前還有兩個英文字母表示機油的等級水平,這是根據美國石油協會標準制定的一個等級排列,S代表機油,後面的字母則按照順序從A~N進行劃分,字母越後也就代表該款機油的性能越好。
怎麼選擇才是最省油?
汽油作為汽車的「食量」,大部分司機都希望自己的愛車可以更加省油,以便可以節省更多的資金,行駛更長的距離,合適的機油對於省油還是有著相當大的幫助的。
如何選擇機油才可以更省油,這還要根據實際的溫度氣候以及駕駛環境而有所不同。例如在天氣冷的時候,選擇黏稠度較低的機油,流動速度就會更快,不單可以對發動機有適當的保護,還可以達到節省汽油的目的。
如果你有一臺較老的汽車,那用更高粘度的機油來保護髮動機還是相當有必要的,由於汽車年限較老,所以在選擇機油上應該以保護髮動機為主,而不是省油,畢竟到了年限的汽車,油耗增加是一個正常現象。
相反,如果你的是新車,低粘度的汽油其實就能滿足所需。因為現在汽車技術有了很大提升,發動機不斷在向輕型化、高密度、高精度和低間隙的方向發展,低粘度的汽油粘度低,油門更輕,提速更快,同時也就更省油。
現在你應該對機油有更深一步了解了,但在選購時可能還會存在一個誤區:進口機油是不是一定比國產機油好?
其實選擇對應黏稠度的機油,比選擇進口還是國產的更加的重要,因為一款合適的機油可以更好地保護髮動機,讓摩擦阻力更小,有更好的低溫流動性和抗高溫的能力。越貴的機油不代表就越適合你的汽車,因為機油的不同型號針對不同發動機,有不同的使用效果。因此在選擇機油問題上,還是得堅持最合適就是最好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