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博名額越來越多,我國真需要如此多博士嗎?直博跟保研孰優?

2020-12-10 騰訊網

最近我在某乎上看到句挺有意思的話:"中國需要那麼多的人博士人才,但是不需要那麼多的'博士學歷擁有者'。"為何會有此言論?因為我們敏感地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中國的博士生,越來越多了。

有人說博士多不是一件好事嗎?代表我國達到高等教育那一層次的精英人士越來越多。但問題是讀博不代表博士生畢業,也不能代表他們個個都能夠最終成為人才,這些事中間牽扯的東西太多,我們還是先從名詞解釋入個手。

保研這個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簡單來說就是保送研究生,被保送者在不需要經歷筆試等初始程序,直接根據考評形式鑑定自己的綜合素質以及學生成績,在一個允許的範圍內直接由學校保送讀研究生。

但是隨著教育程度的普及化,前幾年還是大學生越來越不值錢,如今不值錢的名頭開始落到研究生頭上,一些學生只能再卯足了勁繼續往上爬,盯住博士學歷,碩博連讀跟直博兩個字開始進入大家視野。

碩博連讀簡單來說就是招收博士的單位不需要等一些精英研究生他們畢業再去考取博士,而是直接對在讀碩士進行挑選,當然這也得這些精英研究生自己有意向提交了申請,並且通過招生單位組織的考核。

直博則是跳過了中間的那個研究生環節,讓本科生畢業後能夠直接攻讀博士。

直博要求很高,雖然名額越來越多,但還是基本集中在985工程院校和極少數211工程院校的強勁學科中,不僅對於學生本人要求高,對於擁有直博生保送名額的學校一樣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直博生既需要通過本校的保送選拔,還得通過招收直博生的學校的選拔後方可獲得直接攻讀博士生的資格。

這麼看來直博算是一種更高要求的篩選人才方式,縮短了高尖人才在一步步入學中浪費的時間,可以讓他們更快進入更加高層次的天地。的確,節約時間是直博的優勢(一般5年左右),但問題是直博所需要承擔的風險同樣很大,這與碩士博士的就讀體系直接掛鈎。

跟我們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一脈相承的老師集體授課方式不太一樣,碩士跟博士都是採用的導師制度。一個好的導師能夠直接將你"帶飛",各種悉心培育,讓你接觸各種研究成果,論文幫忙掛名;但是人分優劣,導師也是,分配到一個不是那麼好的導師手上,不僅東西學不到太多,還得負責"打雜工",到頭來畢業都麻煩。

這種情況絕對不是誇張也不是個例,跟對了導師與跟錯了導師根本就是天差地別,其中差距非個人能力能夠彌補。也就是說一個再出色的天才,如果分配到了一個不太負責的導師手上,那麼他就算畢業不成問題,但終歸還是被耽擱了下來。

現在再讓我們回到保研跟直博的問題上。同樣都是導師制,研究生可能遇到的導師問題博士生同樣會遇到,甚至這種情況更加,因為我國博士導師之間其實真的差距很大。我國現存的博導中,有一部分是做工程發家,理論基礎很低,外文文獻基本不看,更別說自己在SCI上發表論文。這樣的博導會有多耽誤學生,可想而知。

另外一部分博導自己有能力,但是搞學術畢竟還是不太賺錢的,這是相比較搞工程而言。因此很多想要賺錢的教授一頭扎進了工程師的道路,讓博士學生幹著低級工程師的活計,錢是賺到了,但是學是啥都沒學會,畢業都成問題。

比起碩士來說,博士的畢業更加嚴格,要求也更高,多的是卡在畢業論文或者畢業要求上的博士生,一年兩年許多年。碩士跟錯導師,至少無法畢業的情況還是在少數,就算被耽擱好歹時間還比較少。

退一步說,哪怕跟了個不太負責的導師,但是讀碩士這兩三年的見聞,足以讓自己明白導師之間的優勝,明白在讀博中去選個怎樣的導師。可直博卻失去了這樣的再次選擇機會,跟錯了那就是真的跟錯了,原本的節省時間還成了浪費時間。

最後一步,我國如今的產業還不足以消化這麼多博士,要明白畢竟還有一堆"海龜"在旁邊虎視眈眈。科研吃不下這麼多博士,而在企業中能夠提供博士們的對口崗位也是少數,且還得考慮薪資同樣跟得上。

回到文章標題,我國真的需要如此多的博士嗎?需要博士人才,高尖人才放到哪個國家都是越多越好,但是博士學歷是真的難易完全消化。以及直博跟保研孰優?這就是一個比較問題,各自優缺點已經擺明,如果對於導師心中很有數的,當然直博節省時間;可如果是那種對於高等社交圈一無所知的"萌新",個人意見還是穩紮穩打比較划算。

說了這麼多不知道大家發現沒,高等教育永遠離不開的一個東西是論文。論文寫不好,畢業都困難,付出再多時間也枉然;論文寫不好,SCI沒數據,就算僥倖掛名,也只是個"注水"地位。可偏偏大多數人一看到論文頭皮都發麻了,那麼長篇大論真的很難寫。

碰到論文不要慌,第2導師幫你忙。真人名師一對一課程,保證所有疑難點都能得到解;精品定製視頻課程,讓你隨時隨地學習論文寫作要點。第2導師論文輔導,根據你的層次因材施教,讓論文再也不成難題。

相關焦點

  • 保研的時候去選擇直博,真的是無奈之舉嗎?
    我也是在pku讀研之後才想明白,為什麼名校本科生幾乎清一色都不選擇直博,而是優先保研,選擇直博很大一部分都是普通學校學生。 好的導師直博位置(數量很少)早被本校最優秀的本科生在大二大三時候就填滿了,這些學生本科就大概確定好了將來要走哪方向的路。
  • 為什麼國內直博看似比保研更容易?中國真的需要這麼多博士嗎?
    正當我們還在糾結,考研選什麼專業,考研考什麼學校的時候,身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規劃讀博,選擇讀博。在以往,博士也許並不是一個熱門的選擇,而現在,博士已然成為一個比就業更具吸引力的選擇。而且,在國內通過直博的方式讀博,更加容易。
  • 本科保研要不要直博?98年直博生現身說法,淺談利弊
    作為一名之前在學校進行過保研相關宣講的老學姐~我最近也收到了很多學弟學妹關於推免保研問題的私信,其中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即是,讀博好不好,本科直博的利與弊,以及未來究竟要不要讀博。一般是本科生通過學校選拔獲得保送生名額之後,再通過工讀學校直接對申請學生進行選拔(考試和筆試)而獲得直接攻讀博士學位資格的學生。教育部每年在全國的直博生選拔名額僅有不到500人,因此有一定的競爭強度。對於免試推薦生而言,直博比讀碩有著更低的淘汰率,但是在國內以及國際形勢而言,博士的畢業率一直是個頭痛的問題。
  • 直博嗎?延期畢業的那種?博轉碩可行嗎?八年博士也很好?
    讀博嗎?賭博嗎?保研的時候,同學們最擔心的是要不要保送直博生,直博結果好意味著一步登天,結果不好意味著灰頭土臉,大好的青春也別浪費了。就目前的大形勢而言,直博的難度比學碩的難度要小,這也導致很多同學為了追求更好的學校而選擇直博。
  • 保研常識:學碩、專碩、碩博、直博有何分別?
    推薦免試研究生  推薦免試研究生,簡稱「推免」或「推研」,俗稱「保研」,是指被保送者不經過研究生統一考試等程序,通過一個考評形式鑑定學習成績、綜合素質等,在教育部允許的名額範圍內,直接由學校保送至本校或其他招生單位攻讀研究生,全稱為「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也可以指通過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的學生。
  • 保研、直博、碩博連讀,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保研、直博、碩博連讀,它們之間有些什麼聯繫和區別?所謂保研,就是推薦免試獲得讀研究生的資格,往往是參考平時學習績點、競賽成績、各種活動成績(比如夏令營)等,獲得保研資格,然後申請並通過相應學校的複試,才最終獲得在相應學校就讀研究生的資格。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學霸選擇直博呢?
    現下,很多研究生選擇了本校的碩博連讀項目,也有很多本科生在推免的時候,沒有選擇讀研而是選擇了目標院校的直博項目。那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博士之路呢?直博,顧名思義可以直接理解為「直接讀博」,通常直博是指本科生在有了本校的推免資格後,選擇了目標院校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當然了,研究生申請本校的碩博連讀項目也通常稱之為直博。為什麼直博這一選項越來越受學霸們的青睞呢?接下來,小編來分析一下緣由。
  • 6年讀完本博,博士培養計劃是真香還是加速內卷?-虎嗅網
    圖片來源:知乎兩個計劃的共通之處便是本科縮短為 3 年,保研申請從大三結束的暑假提前至大二結束的暑假,區別在於火箭計劃拿到博士學位只需要 3 年。試想一下,大家本科畢業需要 4 年,再讀個碩士需要 3 年,加起來一共七年,而坐上火箭的北大物院學生,已經喜提博士學位。聽起來,可不是真香嗎?
  • 保研讀「直博」,是學歷枷鎖,還是導師用心良苦?優勢看得見
    ,導師往往會問被保送的同學願不願意直博,一般情況下導師都喜歡那種願意讀博士的學生,那麼對於我們今年將要被保送的同學來說,到底應不應該說自己選擇直博呢?直博又有什麼優勢和不足呢?直博的優勢相對於碩士研究生來說,博士在以後的發展前景更加的廣闊,所能拿到的工資待遇也是比較高的,要知道博士的工資一般是碩士研究生的2~3倍左右,另外在現在的就業市場上,碩士研究生的熱度已經不如原來的那麼高了,現在比較稀缺的資源還是以博士研究生為主。
  • 教育部還未公布保研名額,保研名額會不會增加?
    2020,因為疫情的原因,對保研影響很大。如往年一般都是在9月上旬教育部會下達保研名額,去年是9月9日前。可到現在,推遲了一個多星期仍無信息。還有夏令營考核變成線上考核,很多優秀的學生無法出國,保研兩極化嚴重。還有已經放棄保研出國的2020屆同學,重獲補錄資格,這個特殊政策保障了那些不能出國的準留學生的學習,同時也為高校招攬一批優秀的學生。
  • 我該選擇直博還是碩博連讀?
    直博和碩博連讀沒有好不好的問題,只有哪一個更適合你。一.花費時間兩者的目標很明確,都是要獲取獲得博士學位,從花費時間上,理論上直博花的時間最少,五年就可以拿到博士學位。而碩博連讀則要花更長的時間,碩博連讀是在研一或者研二的時間由碩士直接申請讀博士,期間不需準備碩士論文,直接準備博士論文即可!
  • 五件保研秘密
    保研的過程「玄關」重重,要想走通這條捷徑,除了自身的條件過硬,弄清似是而非的常識外,還需要有足夠的「情報」。相比考研,這更是一場「情報戰」,缺乏「情報」,搞不清「內幕」,手忙腳亂之後很可能折戟而歸。   不佔本校推免名額也能保研   保研指標有限,是優秀學生爭得頭破血流的香餑餑。
  • 直博還是碩博?告訴你如何抉擇
    2.推免名額:學碩 < 專碩對大部分學校來說,學碩的名額逐年限制,每個老師手下的學碩名額是有限制的,但對專碩的名額往往沒有限制,但也有部分學校的推免招生類型基本全是學碩和直博。可申請博士答辯,通過後拿博士學位;或進行碩士答辯,通過後拿碩士學位。碩轉博以後和直博基本一樣,總學制五年,最長八年。直博:直博是指本科保研後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學制五年,最長八年。
  • 直博還是碩博?告訴你如何抉擇!
    2.推免名額:學碩 < 專碩   對大部分學校來說,學碩的名額逐年限制,每個老師手下的學碩名額是有限制的,但對專碩的名額往往沒有限制,但也有部分學校的推免招生類型基本全是學碩和直博。   碩博連讀VS直博   碩博連讀:碩博連讀指的是先讀碩,再讀博。一般是從本單位已完成規定課程學習,成績優秀,且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學碩士生中擇優遴選博士生的招生方式。可申請博士答辯,通過後拿博士學位;或進行碩士答辯,通過後拿碩士學位。碩轉博以後和直博基本一樣,總學制五年,最長八年。
  • 繼碩士之後,博士也要貶值了?
    面臨讀博選擇的也不只是碩士,由於推免生不只可以保送讀研,還有直博的選擇,因此在讀的本科生也面臨著這個究極難題。不同於普通保研是大四初確定名額,保研直博名額往往是在大三下學期確定的。 為了能把更多本校的同學留下,學校對直博報名的成績要求往往會寬鬆一些。
  • 至少博士畢業!
    作為一名1990年出生的90後,我深感寫這樣的文章有點心虛,畢竟此時的自己連博士都沒有考上,還在這裡寫博士生導師。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深知在當下這個社會,越早取得博士學位,拿到高校的offer,我們才有足夠的耐心去開展我們想進行的學術研究。不然你就會像我一樣,每天擔憂著明天怎麼過?我還有逆襲的希望嗎?如何學習英語?還要考六級嗎?如何面對三十而立?
  • 盤點直博生和碩博連讀的幾點區別,原來讀博也有這麼多講究!
    曾經我國的博士生數量是非常少的,大家對其關注度並不是太高,只是覺得博士是一個很強的物種,特別是經常被調侃為第三性別的女博士。曾經很多人都認為想讀研只能靠考研這條路,就像原來的高考一樣,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對於原來的985/211大學,也就是現在的雙一流大學來說,保研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一般全國設有56所研究生院的高校,其保研率基本都在15%以上,更何況清華北大,復旦交大等高校的保研率更是達到了30%左右,由此可見其比例之大。
  • 清華大學保研真實數據:你以為的內卷,壓根不是真的
    前不久,清華大學研究生院招生網發布《2021年擬錄取推免生(直碩、直博)、公開招考(9月)博士、碩博連讀博士生名單公示》。中國第一梯隊的學府——清華大學的不同院系招生情況大概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以上的數據中,總共招收2251人,其中碩士952人,直博1299人,總人數比上年增加37人。
  • 保研經驗:排名16/145,六級556,普通院校,直博985名校!
    5.碩士學位:這是指,保研的結果是保送攻讀碩士學位,包括學術碩士和專業碩士。當然目前也可以直接保送攻讀博士學位,叫做「本科直博」,我最終就是選擇了本科直博。基本上,「保研」等同於「推免」,「保研生」等同於「推免生」。「保研」和「推免」就是一個意思,前者用於口語,後者用於書面。
  • 【國內深造】研一寫給保研
    為了學這個專業,你選的學校是對的嗎?為了去這個學校,你選的專業是對的嗎?很多人選擇保研的原因,是去一個更好的學校,一洗高考的遺憾。為此,不惜把大學過成四年高三。從大一開始,就早早打聽,本專業有沒有師兄師姐去了那個學校,保研去的還是考研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