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閱讀的種子開花結果

2020-12-25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4月2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俞吉吉 陸遙 石天星 劉慧)閱讀應該是愉悅的,無論這份愉悅長久存在於靈魂深處,還是短暫停留在閱讀的片刻,都值得感動。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4月23日,第23個世界讀書日如約而至。在剛剛過去的周末,由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浙江出版聯合集團指導,錢江晚報、浙江省新華書店主辦的2018「博庫·全民閱讀周刊春風圖書勢力榜」在杭州舉行頒獎盛典,記者採訪了前來參加盛典活動的格非、畢飛宇、李敬澤、梁鴻、蔣方舟5位著名作家,一起分享關於閱讀的初心和情懷。

  梁鴻:閱讀是思考的過程

  從梁莊,到從梁莊「生長」出來的梁光正,我長期關注鄉土中國的種種嬗變。白銀圖書獎(虛構類)獲獎作品《梁光正的光》塑造了一個農民形象中的「新人」:他穿白襯衫,是與風車作戰的唐吉訶德。梁光正的光,也是我內心的光。梁莊與中國,在我以腳步和目光一寸寸丈量之後,留下一個永恆的文學形象。

  如何看待閱讀?我覺得閱讀對於每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每個人可能一生都伴隨著某種閱讀:閱讀文字、閱讀自然、閱讀我們跟世界的關係。閱讀也是一種思考。無論是一個農民,還是一個孩子,他們都在不同的閱讀中思考。但當你掌握文字之後的閱讀,我覺得更具有選擇性。就是你選擇什麼樣的書籍,選擇什麼樣的跟你內心有關的文字。我覺得閱讀能擴大你的視野和你的思維,閱讀會使人沉靜下來,所以,在我看來,它也是一個很美的過程和時刻。我自己很喜歡閱讀,平時讀的書也比較雜,有跟寫作相關的書籍,也有傳統和西方的書籍,哲學、社會學、人類學、理論層面的書籍等都會有所涉獵,當然,文學是必須要讀的。

  數字閱讀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必然的趨勢,無論數字還是紙質,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夠靜下來、慢下來,真正地認真地去閱讀、去思考,哪怕是對著手機,而不是泛泛地像了解信息一樣地去閱讀,真正的閱讀是要有一個思考的過程,只要是在思考,數字閱讀也並非是不可接受的。像「悅讀盛典」這樣的活動和儀式很好,通過這樣的儀式,可以激發人們的思考,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你。

  格非:多讀原典尋找自我

  讀書不僅僅是為了增長知識,讀和思一定是聯繫在一起的。我覺得閱讀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建立認同關係,然後讓我們在深厚的彼此理解中,形成自己的定見,更好地發展自己。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讀者,讀了一輩子書,到最後還是沒有形成自己的判斷力和鑑賞力。在過去,真正的讀書人,他的「廣博」和「專精」一定是聯繫在一起的。比如說某個地方祖上是研究什麼的,他的孩子可能就會在某個方面形成專長。對於今天的普通讀者來說,可供閱讀的作品太多了,網絡不斷通過商品化的讀書銷售來引導大家閱讀,這個我覺得是最不好的。我建議讀者多讀一些深度閱讀的東西。如果在某個領域不專下去的話,很難獲得真正的體驗。

  讀書的當務之急,是把「廣博」和「專精」這兩者結合起來。很多人問我,讀書要形成自己的眼光,是不是要通過閱讀大量的書籍?一個讀書很少的人,怎麼能有自己的判斷力?這好像是一個矛盾。解決這個矛盾,可以通過某些專題進行深入的閱讀,比如你把《左傳》和《史記》都讀完了,你對於中國歷史就有一個非常深的了解。老是去看人家寫的對歷史的演繹和解讀,這個東西雖然很好玩,但是並不代表你有自己的真知灼見。

  讀什麼書?怎麼閱讀?我個人的看法是多讀原典,找一個好的著作,認真地讀個幾年。

  比如有些人喜歡古典詩詞,背了許多名段佳句,看了許多詩詞解釋,可是其實這些解釋都是錯的,對於文學本身的理解和自己的身心沒有太大的幫助。最簡單的辦法,你就找一本《杜甫全集》,讀個兩年,把這十幾本書讀完了,就非常重要。你讀杜甫的詩,想要了解一首詩的歷史背景,就得有「前理解」。這首詩具體寫作於哪一年?是在安史之亂之前還是之後?詩背後的時代和故事,肯定需要查找大量的資料,查字典,翻文獻,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這樣讀書進入系統之後,獲得的東西會豐富得多。

  不要認為這很難,其實閱讀本該如此。因為今天網際網路的便捷,使得人們更懶了,閱讀變得太容易,也太隨意了。

  讀幾本原著和泛泛地讀,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你只要下功夫去讀那麼幾本書,你就會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比如我認識一些金融界的人在讀《鹽鐵論》。錢穆先生曾對學生說,如果真的沒時間讀書,就讀前四史,幾年讀完後,可能就是半個歷史學家了。

  讀書是為了讓我們尋找自我,而不是迷失自我。把閱讀推向縱深,推向更好的境界,方法培養也非常重要。

  我曾經參加過上海黃浦區的一個工人讀書會,這個讀書會自發地堅持了30多年,大家從年輕的小夥子小姑娘變成了老頭老太。大家讀了我的小說,認真地寫了評論,並列印成一本厚厚的集子送給我。這本書我一直收藏在家裡,他們讓我肅然起敬。

  一個地方,需要有一些讀書的種子,這對於中國文化的未來非常重要。在我的老家,有許多堅持了三四十年的讀書會,單純為了喜歡而讀。在北大、清華等院校,老師帶領學生組成了小型讀書會,認真閱讀。在杭州,也需要形成一種真正重要的讀書人的圈子。我建議政府和文化部門多多扶持這些讀書組織,讓閱讀的種子在這片美麗的土壤上開花結果。

  畢飛宇:讓書與你相親相愛

  我今年54歲了。我以自我的閱讀和睿智靈動的寫作告知讀者,傑出文本的價值在於激勵想像,在於激勵認知。

  如何看待閱讀?對我們職業作家而言,閱讀是最不應該談的一個話題,再尋常不過了,也是這個時代最不應該談論的。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人,都很愛閱讀,從圖書的銷量中你也能看到,閱讀的氛圍正在建立起來,而且這種氛圍會越來越好。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和整體的經濟態勢是有關係的。改革開放40年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知道兩隻眼睛光盯著錢是不夠的,所以,現在讀書的人越來越多,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最近在讀《詩經》。我原來讀大學的時候沒好好讀過,這次讀得比較系統,也比較細,一篇篇、一個字一個字地讀,或許需要一年,甚至兩年,我並不著急。其實,讀書有很多種讀法,有的是一目十行,讀八卦的讀法,有的是讀文學作品的讀法,一行行地讀,讀詩歌就應該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讀小說呢,就應該像吃米飯一樣,一口下去有好多米在嘴裡,讀詩歌要像吃葡萄一樣,要一顆顆地吃。你不能把一把葡萄塞到嘴裡面,這就沒意思了。

  最近,我推薦比較多的一本書是《長安之春》,來自一名日本的學者,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時下流行的數字閱讀和傳統的紙質閱讀,在我看來並沒有什麼區別,只要閱讀,只要構成對話關係,面對紙張還是屏幕都沒問題,但我個人認為,對於一個專業的讀書人而言,還是讀紙質書好一些。這是為什麼呢?在讀紙質書的過程中,你可以在上面做筆記,此外,在這種方式中,一本書在你手上是新的,一頁頁地翻,你可以看到書頁的左下角或者右下角有你的汗漬,更容易培養起與圖書的情感。網絡版的書籍則是一種共享的形態,屬於很多人。但一本紙質書只屬於個人,尤其是你翻的遍數多了之後,它會與你相親相愛。

  蔣方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為什麼現在的人不愛閱讀了,我覺得很大程度跟延遲滿足相關。我們現在總是很期待能夠快速地得到滿足和刺激,比如說看電影,如果5分鐘之內男女主角還沒有相遇,你就會覺得不耐煩。包括玩遊戲也是,它其實是一個快速刺激和快速反應的過程。而閱讀恰恰相反,書讀百遍,其義乃見。你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與收穫在某種程度上,至少在時間上是不成正比的,所以,我覺得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說現在讀不進東西的一個主要因素。我覺得讀書發揮的作用是其他形式沒法取代的,如看電影或者玩遊戲。因為在讀書的時候,你變成了這個世界的旁觀者而非參與者,但是現在的社會在不斷地放大個人的重要性,好像你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生活的導演和主角,其實並非如此。在閱讀中,你會發現自己在人類的譜系裡非常渺小。

  我從7歲開始寫作,閱讀很早就成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閱讀對我的成長也有很大的幫助。首先,是寫作層面上的意義。寫作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是一種個人經驗的輸出,我出生於湖北的一個小城市,一個人所擁有的個人經驗如果只靠自己的話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閱讀在我很小的時候是我個人經驗的延伸。通過閱讀,我看到了很多別人的世界、別人的生活。其次,是生活層面上的意義。我很認同毛姆的說法:書本是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我覺得在現在快節奏的社會中,人是很容易變笨的,人被環境改變的速度和程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就是說,如果你長時間地進行一種低質量的交流和信息的攝入,人會變笨,但是,讀書是成本最低的,把你抽離出現實生活的一種方式。我現在仍保持著良好的讀書習慣,大概每周看兩本左右的書,有時候在高鐵上也會看書。

  對於讀什麼樣的書,我還是以興趣作為導向,讀的書很雜,小說類的、社科類的都喜歡,如果有朋友推薦的其他書,也會看,這次羅新老師的獲獎作品《從大都到上都》我也很喜歡,也想推薦給大家。我現在正在創作兩部小說,一本是反烏託邦的小說,另一本是社會新聞類現實題材的小說。

  李敬澤:閱讀是專注的能力

  閱讀在精神生活中無疑佔有重要位置,我們通常把沒有直接實用目的的讀書稱之為閱讀,用理論術語來表述,閱讀應符合「無目的的目的性」。無目的,不是無方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和趣味,閱讀是一件高度私人化、個人化的事情,我從不願意給人開書單或者薦書,世界讀書日到了,書單、薦書滿天飛,我很怕這個。

  人在不同的年紀,會有不同的閱讀趣味、閱讀取向。我年輕的時候,也對金庸的小說很痴迷,中外小說看了很多,現在,除了工作中接觸的文學類書籍之外,文學類的書已經讀得少了,更多是喜歡讀一些歷史、傳記、人文社科類的書……人在不同的年紀、不同的境遇中,對閱讀是會有不同的選擇的。

  閱讀是一味好藥,但也會有人藥沒吃好。閱讀是為了讓我們變得豐富、變得寬闊,為了讓我們不變成一根筋的、無趣的人,不變成頭腦僵硬認死理的人,讓我們更加能領會人類、人生、世界的豐富、複雜,讓我們能從這豐富、複雜中發現有意思、有趣的事物。

  不過,閱讀這件事,別人是幫不了忙的。閱讀的過程,如同成長的過程,人反正是要長大,但一個老人再告訴你人生的經驗,再跟你講道理,說了也白說,你照樣會去犯錯誤,會去碰壁,只有你經歷過了,你才會明白。

  遇到不喜歡、讀不下去的書也非常正常。世界上的書太多、好書也太多,不看就不看,沒關係,但我們要養成閱讀的習慣,什麼是習慣呢?這個世界上可做的事情那麼多,閱讀只有成為了習慣,才離不開。我上飛機前要帶一本書,早上吃早餐時要帶一本書,睡前也一定要翻一會兒書,我覺得我是個愛閱讀的人。

  閱讀是需要付出一定心力的,尤其當你面對一本重要的小說、歷史書或者理論書的時候,你必須要有一種專注的能力,從第1頁到第300頁,你專注地看下來,始終關注著書中人物的命運、書中要講的道理、書中描述的圖景,世界在專注中展開,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特別需要談專注。

  平心而論,高度碎片化的閱讀會讓我們失去專注面對問題、景象的能力,我們的眼睛、智力會習慣於浮光掠影、走得很快……但是,專注、耐心其實是很重要的精神品質,閱讀正有助於這種精神品質的培育。



相關焦點

  • 新華微評:讓夢想的種子開花結果
    高校的錄取通知書陸續出爐,南開大學裝有兩顆蓮花種子的通知書更是讓人眼前一亮。校方表示,希望新生將一顆種子種於故鄉,不改初心;另一顆帶來校園,見證成長。這份祝福與期待,為人生旅程注入奮鬥力量。經歷高考的艱辛,學子們站在新起點上。用汗水澆灌夢想,讓種子開花結果,追夢人的腳步永不停息……
  • 夜讀| 想要開花結果,先做不怕疼的種子
    「阿姨,種子鑽出來時,該多麼疼呀!」到底是十來歲的孩子,心裡藏著柔軟和悲憫,想到的是種子鑽出土來的疼痛。當你只是一粒種子時,你要相信會有開花的那一天,便朝著那個方向不斷奔跑,有一天你會發現,曾經的那粒種子已花滿枝頭。
  • 晚安春城|想要開花結果,先做不怕疼的種子
    一天黃昏,鄰家的小女孩,悄悄走進了院裡,看到種子發芽吐出了嫩綠,驚喜地叫道:「阿姨,種子出出來了!」「是呀,它們會慢慢長大、長高,開出美麗的花朵來。」我高興地回答。這是個讓我心疼的孩子。「阿姨,種子鑽出來時,該多麼疼呀!」到底是十來歲的孩子,心裡藏著柔軟和悲憫,想到的是種子鑽出土來的疼痛。2我憐愛地盯著她的眼睛,認真地說:「可是如果它們不努力鑽出來,就只能永遠埋在土裡,躲在黑暗裡,那怎麼能長大,怎麼能開出花朵呢?」
  • 秋季吃柚子,甭扔掉種子?按照此3步盆栽育苗,靜等開花結果!
    所以,我們看到裡邊的種子千萬不要隨意丟棄了,可以嘗試著去育苗盆栽,這樣不但能夠在平時的時候將其作為綠植觀賞,同時也可以在照顧得當的情況下,等待它開花結果,品嘗自己辛勤勞動下獲取的果實。當然,它的操作技巧並不複雜。可以說和其他的花卉植物育苗盆栽管理沒有特別大的差別。下面就具體的操作過程來說一說吧。
  • 播下閱讀的種子 人生依舊無果
    願望就是種子,為了在人生這個庭院裡紮根、長莖、開花、結果,種子是一切的開始,是最重要的因素。不知從何時起,閱讀成了我每日必不可少的娛樂項目。好比今日,暴雨過後,空氣溼潤,閒來無事,一支煙,一杯茶,行至陽臺掛上洗好的衣服,轉身回屋,看書吧。沒過多久,一縷陽光透過窗戶挪到了書上,我的思緒向著這縷陽光望向天空的太陽,開始追問屬於我自己的閱讀之路。
  • 吊蘭花落始結籽,頭一次見識小花吊蘭開花結果
    葉子長得葉子確實很好看,綠油油的,三角形果實,潔白小花,吊蘭不是吊起來栽培,而是植於樹池花壇,長得茂盛,一串串邊開花邊結果的,看到吊蘭花落始結籽的情景,好生喜歡,又寬又厚的翠綠葉片泛著亮光,原來是小花吊蘭要開花結果!整個過程拍下來與花友分享。
  • 聖女果輕鬆用花盆養在窗臺,還能開花結果
    、櫻桃番茄種子繁殖方法:1、準備好種子如果你能買到有機的櫻桃番茄,而且不是那種經過多次雜交的小番茄,想要種成熟的番茄繁殖還是沒有什麼難度的。切開小番茄,把裡面的小種子取出來,可以放在一個玻璃罐中保鮮。2、保存和播種準備如果想要繼續保存番茄的種子,可以讓番茄的種子在玻璃罐中發酵幾天,然後倒入篩網中清洗種子,把果肉全部清除。
  • 為什麼我的植物開花結果那麼難
    它們都需要種子或幼苗在低溫下一段時間後才可以。可見,低溫是春化作用的主要條件,溫度一般在0-10攝氏度之間,但溫度又不能過低,過低的時候,作物代謝緩慢、抑制,不能通過春化。春化的時長,可根據不同的作物而不同,有幾小時的,有幾天的,也有1個月左右的。作物在通過春化時,可產生一種刺激物即春化素。春化素是可以在同種不同株作物之間傳播的,但這種傳播是需要經過傷口癒合來完成的。
  • 盆栽檸檬這樣種,一棵就能長爆盆,年年開花結果,果實纍纍
    陽臺種一棵檸檬,好養好吃好看,年年開花結果,長得又旺又壯!盆栽檸檬的種植方法在家裡種檸檬,在花盆裡種檸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種子播種,一種是直接栽種小苗。種子播種挺簡單的,準備好小盆,疏鬆透氣的土壤,把檸檬果子裡的種子洗乾淨,然後覆蓋到盆土裡面,溫度適宜,十幾天就發芽了。這個長成盆栽挺好看的。不過離結果卻還是比較遙遠的。
  • 繪本閱讀推薦《安的種子》
    【敏學深度閱讀】啟蒙階本周閱讀書目《安的種子》推介:主題:遵循自然規律《安的種子》是一本頗有禪意的繪本,以本、靜、安三個小和尚為敘述線索,講述了一個有關大自然規律的寓言故事。《安的種子》榮獲第一屆豐子愷優秀兒童圖畫書獎,它根植於中國文化的沃土,講述我們自己的故事。它告訴我們的孩子:萬物皆有時,萬物皆有境,順時順境,才能靜待花開。同時也告誡我們家長:孩子的教育成長,要順應時實,讓孩子吸收陽光,經歷風雨,才能一展身姿;切莫揠苗助長,急於求成。
  • 播撒閱讀的種子 "歲閱種子"親子活動在邂逅圖書館舉行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陳琳君)近日,由鹽田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鹽田區圖書館承辦的「歲閱計劃」之「歲閱種子」活動在鹽田區邂逅圖書館舉行。本期活動由早教講師鄭珊珊帶領親子互動共讀繪本《點點點》,並結合0-3歲嬰幼兒身心發展需要,通過動作訓練讓小朋友們成為「魔法小畫家」。
  • 【馨閱讀】等待的智慧——《安的種子》
    一、繪本簡介三個小和尚都得到了珍貴的蓮花種子,他們都希望把自已的種子給種出來。可是第一個小和尚只想第一個種出來,根本就不管種子應該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種,然後就放棄了;第二個小和尚就以為一切都用最好的,最好的盆,書上最好的方法,最溫暖的花房,最名貴的藥水和花土,然而種子卻得不到最需要的陽光和氧氣,枯死了;最後一個小和尚,像平常一樣生活,等到春天來了,把種子種到了池塘裡,於是在一個盛夏的清晨,蓮花輕輕地盛開了。這本繪本不是單純給寶寶看的一本故事書!
  • 「太空種子」揚州落地生根 逾千名學生陪伴種子成長
    「太空種子」揚州落地生根 逾千名學生陪伴種子成長 2017-06-崔佳明 攝   中新網南京6月10日電 (記者 崔佳明)10日,揚州舉行「我和太空種子共成長」公益科普教育活動啟動儀式,啟動儀式在2名「太空人」的太空展示秀中拉開序幕,現場向學生們發放了太空種苗和太空種子認領卡。
  • 如何用種子培育檸檬盆栽,這些幼苗長大能開花結果麼?
    平常我們吃檸檬的時候也會剩下一些種子,這些檸檬的果核可以用來播種培育,養成一些清新的小盆栽的。檸檬養出來的幼苗可以變成翠綠的一些盆栽綠植。當然如果想要讓它開花結果就比較難了,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還要精心打理。
  • 用種子繁殖的火龍果,能不能開花結果?這種苗又有哪些弊端呢
    那麼火龍果,如果用種子去繁殖,這種實生苗,會不會開花結果呢?答案是:多數情況下是會的,不過也存在著一些弊端,具體情況下面給大家講下。一、在火龍果未通過人工馴化時,它們的繁殖,肯定也是通過種子進行傳播。從這一點來看,如果它們是在氣候適宜的環境下,就是不去管理它們,火龍果也會自我完成開花、結果。果實被動物類食用,一些未消化的種子,排洩出去又開始萌芽,成苗。
  • 做父母的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
    我們要學會相信,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有的種子,很快就能開花結果;有的種子,卻需要漫長的等待和細心的澆灌,才能長出幼苗;還有的種子,或許一輩子都不會開花,但它會長成一顆參天大樹。
  • 竹子也會開花結果,竹米一斤能賣到上百元,作為農村人的你見過嗎
    我們平常能夠見到的植物,都是可以開花結果的,但是很少有人看見竹子開花。難道它是不開花的嗎?那它是不是就不會有種子了?在以前有老人說,竹子開花有妖怪。這句話並不是說竹子開花是一件很奇怪又驚悚的事情,而是說它是很難開花的,很少有人見過。也就是說它其實是會開花的,只不過能夠看到它開花的機率是比較小的。
  • 用種子培育的藍莓盆栽,第一年孕育的花朵為啥不能留?
    藍莓一般都是用枝條扦插繁殖的,這樣它們的成熟周期會短一些,不過如果你想要嘗試一下播種繁殖,那下面這篇文章就很適合你,播種培育的藍莓同樣可以長成盆栽,養護幾年之後也是可以開花結果的。在冷藏之前要將藍莓擺放在一個密封的塑膠袋裡面,只有經過冷藏之後的藍莓,收集的種子才能夠成功發芽。三個月之後就可以將藍莓取出來,重新解凍,讓它恢復到室內的常溫狀態。接下來就涉及到藍莓的種子提取,可以用到廚房的攪拌機或研磨機,甚至可以直接手工將藍莓的果子搗碎。
  • 《爺爺的種子》:溫情脈脈的故事背後,蘊藏著夢想與成長的真諦
    偶遇《爺爺的種子》,難題迎刃而解。這是一本看起來在講述小事,實則卻蘊含大道理的繪本。簡單的情節,靜謐的畫面、詩意的語言,向孩子傳達夢想、現實、成長的深遠意義,幫孩子理清這三方面的關係,潛移默化中完成對孩子的生命教育。
  • 吃完芒果種子別扔,教你種逼格很高的盆栽
    第一步:清洗果肉殘餘將吃完的芒果種子在水龍頭下衝刷乾淨,沿著果核邊緣將芒果種子剝開,裡面是肉肉的感覺,就像一個腹中嬰兒。芒果種子的外殼十分堅硬,不剝開很難出芽生長(剝離的過程一定要小心,不要劃傷手)。我這棵剛巧是一顆過度成熟的種子,已經發芽生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