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後,生母德妃為何要處處拆臺?也不願意當皇太后

2020-12-17 騰訊網

公元1722年,愛新覺羅·玄燁(康熙皇帝)因病駕崩。不多久,康熙帝四子愛新覺羅·胤禛登基為帝,改年號為雍正。

雍正皇帝雖毀譽參半,但不得不說,雍正於整個清朝歷史上,還算是一位頗有作為的帝王。

但是雍正登基為帝之後,其生母德妃,似乎不願意承認他的皇位。甚至,還拒絕雍正對其授予的封號,不願意當這個皇太后。

母子沒有隔夜仇,況且血濃於水,可為何雍正與其生母卻鬧得這麼僵呢?

相較於雍正皇帝,其生母德妃似乎顯得默默無聞。按照《清史稿》記載,德妃乃滿洲正黃旗人,分屬烏雅部族,也有人將德妃稱之為烏雅氏。

康熙十二年,年僅14歲的烏雅氏正式成為秀女進入皇宮,後來得到康熙的關注和寵愛。「一日寵幸,十月懷胎」。

康熙十七年,烏雅氏便為康熙生下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第二年,受封為德嬪。

康熙十九年,烏雅氏又為康熙誕下一子,皇六子胤祚。第二年,又晉升為妃,被冊封為德妃。

《清史稿·列傳一·后妃》記載:「康熙十七年十月丁酉,世宗生。十八年,為德嬪。二十年,進德妃。」

隨後,德妃又為康熙生下一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其中,康熙二十七年,生下皇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

很多同學都知道,康熙晚年,有9個兒子參與了皇位爭奪,也就是九子奪嫡。值得一提的是,胤禵雖為胤禛的同母弟弟,但他卻是屬於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而不是支持一母同胞的哥哥。

直至康熙六十一年,胤禛脫穎而出,成為大清朝新一任掌舵者,便是日後的雍正皇帝。

若按常理來說,自己的兒子當了皇帝,德妃應該會比誰都高興和自豪。俗語說得好,「母憑子貴」,但她並沒有。

剛登基不久後的雍正,照例要給生母德妃行朝拜大禮,但被德妃直接拒絕,還說了一些冷嘲熱諷的話,拆雍正的臺。

「皇帝誕膺大位,理應受賀,與我行禮,有何緊要。」

此外,雍正皇帝欲尊稱生母德妃為「仁壽太后」,但德妃不願接受這個封號。直到她去世後,雍正皇帝才將這個封號,強加於生母德妃身上。

德妃和雍正是親生母子關係,那麼德妃為何不願接受雍正的朝拜,還有「仁壽太后」的封號呢?

首先,德妃最寵愛的是其小兒子愛新覺羅·胤禵。

倒不是德妃對兒子們有什麼偏愛,主要還是康熙十七年,德妃生下雍正之後,那時的她連嬪妃都不是,而且出身低微,是沒有資格撫養皇子的。

清朝初期,後宮也不允許生母撫育自己的兒子。於是康熙皇帝將剛滿月不久的雍正,交給了佟佳皇后撫養。

用胤禛後來自己的話講是:「生恩不及養恩大」。

而且清朝對於皇子,基本都是當繼承人來培養,十分嚴格。被抱走的雍正也無暇去探望生母。長大後更是忙著「韜光隱晦」,基本上就與德妃斷了來往。

順治規定,皇子6歲開始讀書,讀書的時間為「卯入申出」(早晨5點至下午3點),皇帝選定良辰吉日為皇子開學。上書房只有元旦、端陽、中秋、萬壽(皇上的生日)、自壽(自己的生日)這幾天放假。

而德妃生皇十四子胤禵時,已經位居妃位,身份豈同當日而語?胤禵又是小兒子,德妃也時常能看到他,感情自然要深一些。

其次,雍正繼承康熙的皇位之後,將遠在北方的愛新覺羅·胤禵突然召回京師,胤禵隨即便遭到親哥哥雍正帝的軟禁。

即便史書沒有相關記載,德妃到底有沒有去找雍正為小兒子胤禵求情?

但細細想來,雍正將德妃心中的寶貝疙瘩胤禵軟禁起來,肯定會讓這位老婦人傷心欲絕。

於是乎雍正登基,德妃還曾經當著大傢伙的面說:「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吾夢想所期。」

這句話其實也表明了德妃對於雍正即位的不滿,她希望即位的是十四子胤禵。

雍正帝登位大典的前一天,作為生母的德妃,又一次讓雍正難堪。清朝皇帝登位大典有一套嚴格的程序步驟,在涉及皇太后的步驟時,德妃給拒絕了。

「皇帝誕膺大位,理應受賀。與我行禮,有何緊要,概免行禮!」

這句話,對於剛即位的雍正來說,就是在拆臺,可這拆臺的人卻又是自己的生母。雍正拿她毫無辦法,最後只得親自過去勸說,此事才得到妥善解決。

並且,德妃還多次提出要殉葬康熙。

「皇父駕崩之時,母后哀痛欲絕,決心隨皇父殉葬,不飲不食。朕叩頭痛哭,上奏母后說:『皇考以大事託付給我,今母親執意以死相殉,那兒臣更有何依賴?將何以對天下臣民?那我也只好以身相從了。『經再三哀求,母后才放棄尋死的念頭,勉強進食。」

德妃在那個時候,不僅十分不滿雍正即位,而且也不願意當這個皇太后,承認雍正的正統地位。最後還是雍正以死相逼,這事兒才算了了。

最後,女真族起源於關外,他們和蒙古族有著同樣「幼子守灶」的繼承制度。

所謂幼子守灶,便是其他兒子先分家立戶,由最小的兒子贍養父母直至送終。那麼小兒子便能繼承父母剩餘的財產,還有其社會地位。

蒙古族和後金都遵循了這樣的繼承習慣。比如成吉思汗去世之前,曾經提議過讓幼子拖雷繼承大汗之位。

因為種種桎梏,才讓窩闊臺成為新一任領導人。德妃也保持了幼子守灶的習俗,認為是雍正通過不正常手段,將胤禵的皇位奪了過去。

可能說到這兒有朋友會質疑了:女真族入關之後,順治、康熙其實都已經徹底漢化,幼子守灶制度也被摒棄不用。

然而大家想想,德妃可不是皇帝,她也沒那麼高的覺悟。就連康熙為了讓八旗漢化,還說出了:「理學不過正心誠意、日用倫常之事,原無奇特」這類的話。

難道我們還能指望德妃承襲漢制?

此外,德妃還保留以身殉葬的守舊觀念,足以證明此人有多麼迂腐,不通情理。

所以從德妃的角度來看,胤禵繼承皇位非常符合後金傳統。說得更難聽點,德妃還沒有完全漢化,她才不管中原那一套長子繼承大位的世俗觀點。

總的來說,雍正雖然是德妃的親生骨肉,但二人並無感情基礎,存在的只是一種名分。

在德妃心裡,只有十四子胤禵,才是自己的骨肉。九子奪嫡過程中,也免不了小兒子胤禵給母親吹耳邊風。再加上雍正即位後,胤禵被軟禁,德妃心裡當然有氣。

因此雍正即位,德妃也不滿意,就更不願意當這個皇太后了。

那雍正心裡自然也有氣,不管是出於洩憤,還是其他目的。總之德妃死後,雍正對胤禵的打擊越來越嚴酷。直接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貝子,遭到囚禁,直到乾隆繼位,才被放出。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世宗憲皇帝實錄》《雍正朝起居注》

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兒子當皇上,娘高興還來不及,為何雍正登基,生母德妃不樂意?
    烏雅氏即德妃,雍正皇帝胤禛的生母。按理說兒子當上皇帝,當媽的應該高興才是,可是烏雅氏在兒子胤禛當上皇帝後,非常不高興,甚至拒絕當皇太后。那麼烏雅氏為什麼不待見胤禛呢?第一,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 雍正登基後,為何不剷除八爺,反而對這位皇子下手
    雍正登基後,為何不剷除八爺,反而對這位皇子下手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清朝作為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從他的建立到滅亡經歷了數百年。雍正帝登基也屬於清朝一個謎案。有野史稱雍正是私自篡改聖旨,將康熙帝的旨意「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於四子」奪得帝位。
  •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登基後,居功至偉的鄔思道為何要跑?
    雍正登基初期,內有八王黨羽如林,外有十四王手握重兵,可謂「內外皆困」。 雍正皇帝不得不步步為營,將該殺的殺掉,該監的監視起來。八王黨、十四王,自然是該監的。那麼哪些人該殺呢?為什麼要殺呢?首先,鄔思道是雍正奪嫡戰爭的頭號軍師,肯定掌握了很多見不得人的秘密,鄔思道這種人如果見了陽光,即便他對雍正有無可質疑的忠誠,政治上也是一枚危險的炸彈。要知道胤禛並不是什麼白蓮花,他為了順利登基做了很多不可告人之事。比如他私藏太子寫給任伯安的密信,顯然是想在關鍵時刻捅出來扳倒太子。
  • 雍正繼位,她的親生母親何以寧死也不當皇太后?
    康熙帝去世,雍正帝生母德妃自然晉為皇太后。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四日,禮部會同王大臣及大學士、翰林院、詹事府各有關官員,擬上皇太后徽號,口「仁壽皇太后」,皇太后以為正在康熙帝喪事期間,哀協莫名,沒有心情接受徽號,等以後再說。
  • 雍正生母德妃有多討厭雍正?寧可殉葬也不當皇太后?原因並不複雜
    胤禛雖然與親兄弟胤禵相爭的時間並不長,但胤禵與八阿哥胤禩的關係卻是極好的,另外,胤禩自小就受到了生母德妃以及康熙帝的厚愛,胤禩所得康熙帝賞賜,在兄弟中也是無人能及,所以八阿哥即使失勢,仍舊認為十四弟有望登上皇位。
  • 為何雍正帝與同母弟弟老十四胤禵最後搞得水火不相容呢?
    雍正與老十四兩個親兄弟之間的恩怨來源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皇位只有一個,但是兩個人都想坐上,所以只能爭個撕破臉皮在所不惜。雍正登基以後一直有著篡位的謎團,老十四認為雍正奪取了他的皇位,當然是水火不容了。而且雖然兩人一奶同胞,但雍正從小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而老十四是由生母德妃撫養長大的。兩人並沒有多麼深厚的兄弟之情,所以老十四會在九子奪嫡時期幫助老八而不是雍正。我們先來說說兩個人為何會為了皇位搞得水火不容。
  • 為什麼雍正即位後,他的親生母親德妃死活也不想當皇太后?
    雍正登基之後,立刻尊其生母德妃烏雅氏為皇太后,並定徽號「仁壽」。在母以子貴的年代,多少後宮嬪妃,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登上帝位,獲得無限榮耀。可是,烏雅氏卻一點都不高興,不但無情地拒絕了冊封,而且很快就因病去世了。烏雅氏如此「痛恨」自己的親生兒子雍正,還要從烏雅氏自己的出身,以及入宮之後的際遇說起。
  • 善於隱忍的德妃,為何會反對雍正繼位?
    康熙之所以對後幾任皇后敬重有加,其實也是為了安撫外戚,穩定朝局。康熙的第三任皇后佟佳氏,母族勢力格外強大,為了拉攏佟氏一門,康熙更是將胤禛寄養到佟佳氏膝下。正是因為養母是佟佳氏皇后,胤禛才擁有了尊貴的身份(胤礽以外的皇后之子:嫡子),同時胤禛也得到了佟氏一門的支持,正是藉此胤禛才最終坐上皇帝寶座。
  • 雍正登基後把八阿哥九阿哥改名字為阿其那,賽四黑究竟是什麼意思
    康熙從小就是太子,六歲登基從來都沒有長過奪嫡之苦。身後有一大批的支持者,特別是他的皇祖母大玉兒,孝莊皇太后。但是康熙子嗣眾多,在立儲問題上是他晚年的一大難題。最後,因為不知道如何緩和兒子們的關係,導致了九龍奪嫡的場面。最後,康熙選定的繼承人就是我們的四爺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
  • 九子奪嫡:雍正登基,為何先懲治背景最強的十阿哥?帝王心術了得
    因年齡相仿,再加上鈕祜祿氏的外戚影響,並無奪嫡之心的胤卻逐漸成為「八爺黨」的中堅力量,待到雍正登基以後,自然也成了雍正皇帝打壓清算的對象之一。雍正元年四月,在未對「八爺黨」主要成員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四子胤禵予以清算之前,雍正皇帝便以「抗旨不尊、言辭不敬」為由,將其奪爵圈禁。一個只是跟在皇八子胤禩等人後面煽風點火,甚至毫無政治智慧的皇子,為何會首先得到雍正皇帝的清算?
  • 雍正登基後,收拾「八爺黨」為何放過老十,你看看他娘家是誰?
    當年,參與奪嫡的人中,最讓雍正頭疼是的八爺黨,這一群人以老八為核心,老九、老十、老十四都是其骨幹成員,而雍正登基後,便開始清算這些兄弟,老八被羅列了40大罪名,老九羅列28大罪狀,老十羅列14大罪狀,老八、老九被開除宗譜,唯獨老十胤誐躲過一劫
  • 雍正登基後,最先打擊的並非八爺,這位阿哥才是他的心頭大患
    1722年雍正登上了歷史舞臺。在結束了康熙末年殘酷的九子奪嫡後,雍正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擊自己曾經的政敵。康熙末年,在胤礽被廢後,九子奪嫡其實變成了雍正和八阿哥胤禩的角逐。表面上來看,胤禩是雍正最大的敵人,但其實他並不是雍正最忌憚的人。
  • 雍正和允禵是親兄弟,為何關係不好?
    按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康熙皇帝眾多的兒子中,唯有允禵一人是與雍正皇帝一母所生,可是兩人關係的惡劣程度卻讓人大跌眼境。那麼為何一母所生的雍正和允禵之間關係不好呢?在這個過程中,胤禛原本是希望自己的十四弟能夠堅定的站在自己一邊,然而另胤禛不理解的是,這位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竟然與皇八子胤禩結為一黨,並且處處和自己作對,這讓胤禛既不理解,又很惱火。性格上的不合可以調解,然而政治上的對立,只有你死我活,允禵與皇八子胤禩結為一黨,實際上就等於站在了雍正皇帝的對立面,這也為其最終的悲劇結局埋下了伏筆。
  • 雍正登基要殺謀士,鄔先生用什麼方法死裡逃生?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在登基當夜回到府中,他當時說突逢大變,怕宮裡不安全,同時也要回來看看鄔先生。鏡頭轉到鄔先生處,他眼中似有淚光……當初看的時候,有些奇怪,雍正初登基,各種事情千頭萬緒等他處理,怎麼跑到鄔先生處演起「主僕情深」了?
  • 雍正王朝:雍正殺張廷璐,為何卻一定要等著張廷玉的奏摺?
    康熙駕崩,老四胤禛在一片質疑聲中登上了至高無上的皇位,登基之後的胤禛在承受非議的同時,還要面對國庫空虛,日漸疲軟的大清朝,於是雍正帝在登基之後,想出了一系列的舉措來扭轉弊政,而無論如何扭轉,都需要有得力的幹將來負責,而眼下的這些大臣們,基本上都是康熙朝留下來的,而這些前朝遺老們,對雍正的並不怎麼心服,畢竟雍正在還是皇子的時候,
  • 雍正囚禁老十四,打壓老三,卻為何重用沒幫過他的老十七?
    老十四是雍正的親弟弟,但是雍正卻是最恨他了,只因跟他抗爭到最後的就是老十四。老十四之前的勝算很大,因為他是西北地區軍隊的統帥,手下有20多萬人的軍隊,對雍正的威脅是最大的,加上他們的母親偏心的厲害,一直偏向老十四奪得皇位,因此在雍正登基之後,她雖然被尊為皇太后,卻一直不滿意。雍正將心裡的委屈都發洩在老十四的身上,最終老十四被囚禁了起來。
  • 堪稱宮鬥傳奇善於隱忍的德妃,為何反對雍正繼位?人之常情
    確實出身索家的赫舍裡,不但是康熙帝的初戀。她所在的家族更是為康熙帝的親政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但人們並不知道的是,被康熙帝貶低為辛者庫出身的良妃,胤祀的生母,也是康熙帝的四大寵妃之一。樣貌出眾,身有異香的良妃在死後,康熙帝更是為她親筆寫下了悼詞。
  • 本想平凡度過一生的甄嬛,為何最終成為皇太后
    不為她所想,因長相出眾,被和自己的好姐妹們一起進宮選秀,因自己長相出眾,有酷似以過世的皇后,這才深得皇上喜歡,被皇上留在身邊。才有了她如今的歷史。甄嬛本想平凡度過一生,但抵不過後宮的爾虞我詐,本想與太醫長相廝守,已經到了談婚論嫁是時被皇上選中,但也和太醫藕斷絲連。同進宮的兩個姐妹,一個弱小膽怯,在宮中常常受到欺負,另一個則溫柔賢惠,深討皇上喜歡。
  • 雍正為什麼那麼喜歡她,你知道嗎
    為什麼說清朝的後宮最好玩呢,因為就目前來講,「距離不遠」,有些人物和史記還有據可查,那如果你要是追溯到什么元朝,宋朝,明朝,基本都是說的皇帝的史記,很少有什麼後宮爭鬥的故事,不過清朝就不一樣了,雖然清朝也有幾百年歷史,但清朝的盛世和衰敗都是經過人們的見證的,而且,清朝衰敗後,很快就引來了一個新中國,不管是生活方式,還是統治,都會被拿出來做個對比,並且說實話,清朝皇帝的感情史的確要比其他朝代的皇帝要豐富多了
  • 為什麼十四阿哥不支持同父同母的親兄弟雍正,而與老八打得火熱?
    ,打一個娘胎裡出來的親兄弟,為何老十四會捨近求遠跑去和老八禩結黨奪儲呢?雖然俗話說即便是親兄弟也要明算帳,但是老四和老十四畢竟是血脈相連,而且中間又有母親調節斡旋,再怎麼樣應該也比和老八好說話才對。而對此雍正帝也是十分無奈,以至於他登基後在所作的《大義覺迷錄》中責罵胤禩,說他「陰險詭譎,實為罪魁」,痛斥胤禵道:「狂悖糊塗,受其籠絡」,下面咱們就針對這個問題來仔細思慮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