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宮鬥傳奇善於隱忍的德妃,為何反對雍正繼位?人之常情

2020-12-17 騰訊網

在諸多清史記載中,都記載著康熙帝對胤礽的生母,赫舍裡皇后一往情深。確實出身索家的赫舍裡,不但是康熙帝的初戀。她所在的家族更是為康熙帝的親政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但人們並不知道的是,被康熙帝貶低為辛者庫出身的良妃,胤祀的生母,也是康熙帝的四大寵妃之一。樣貌出眾,身有異香的良妃在死後,康熙帝更是為她親筆寫下了悼詞。

雍正帝是奪嫡的成功者,因為成功的身份,人們往往忽略了雍正生母,德妃的身份其實比行者庫出身的良妃高貴不了多少

出身內務府包衣旗下的烏雅氏,父親是正黃旗參領威武。威武被康熙晉封一等公,還是在烏雅氏(德妃)封妃以後。內務府通過遴選秀女,讓烏雅氏走入皇宮,從此烏雅氏便成為了皇宮中一名小小的宮女。性情溫婉柔順的烏雅氏,很快引起了康熙帝的注意,並被康熙帝所臨幸。

公元1678年,烏雅氏生下了皇四子胤禛。胤禛是烏雅氏所生的第一個孩子,烏雅氏自然無比寵愛胤禛。但礙於烏雅氏身份低微,不具備親自撫養皇子的資格。因此在胤禛剛滿月時,康熙便將胤禛交給佟佳氏皇后撫養。康熙做出的決定,烏雅氏自然無力反抗。孩子被寄養到皇后膝下,身份低微的烏雅氏也是無法阻止的,為了生存烏雅氏只好表現得十分善解人意。因烏雅氏的善解人意,讓康熙覺得她很懂事,作為補償康熙便將她封為了德妃。

1680年,烏雅氏又誕下了六皇子胤祚。接連誕下兩位皇子,讓康熙對烏雅氏越發寵愛,隨之德妃在宮中的地位也日漸穩固。不想1682年,皇六子胤祚竟然不幸夭折。失去唯一的精神寄託(皇六子胤祚),讓烏雅氏更加想念被抱走的兒子胤禛。為了安撫烏雅氏,隨後一段時間,康熙經常夜宿烏雅氏寢宮。沒過多久烏雅氏又先後為康熙誕下了三位公主,不想三位公主中,竟然又有兩位不幸夭折。就在烏雅氏承受喪子喪女之痛時,她迎來了生命中第三個兒子:皇十四子胤禵。

可以說胤禵的到來,給烏雅氏的生活重新帶來了曙光。同在一座皇宮內,礙於身份烏雅氏無法與胤禛親近。皇帝的妃子,要想晚年幸福,膝下必須有兒子。可以說胤禵就是烏雅氏未來幸福生活的保障。因此烏雅氏便將全部感情投入到了胤禵身上。另一邊礙於禮法的胤禛(養母佟佳氏)開始漸漸疏遠烏雅氏(生母德妃)。

德妃生下胤禵時,已經三十多歲,要知道這樣的年齡還能生育皇子,可是十分少見的。這就說明康熙無比眷戀德妃,是因為德妃能給康熙,某種精神方面的慰藉(年輕妃子不寵愛,卻很寵愛年老色衰的德妃)。在胤禛登基時,德妃卻一反溫和的性格,強烈反對胤禛繼位,這又是為何呢?獨寵小兒子的德妃,是更希望小兒子(胤禵),能得到所有美好事物的,這些美好事物也包括皇位。胤禛名義上是德妃的兒子,但被抱養的經歷卻讓這對母子變得無比生分。

一邊是自己寵愛的小兒子胤禵,一邊是關係冷漠的大兒子胤禛,換任何人也都會希望,好東西(皇位)歸小兒子胤禵所有。同時八爺黨也在利用胤禵打擊雍正帝,八爺黨等人深知,對於親弟弟,胤禛是不敢下毒手的,不然胤禛必將背負殘害親兄弟的罵名。而胤禵也在利用母親擠兌胤禛,幫助自己爭權。為此在胤禛登基之初,德妃更是和胤禛爆發了激烈的矛盾。

為了擠兌大兒子胤禛,德妃甚至拒絕過胤禛封自己為太后。胤禛心知肚明,母親擠兌自己正是被弟弟胤禵慫恿所致。最終惱怒的胤禛,罷去了胤禵手上的兵權,派他去為先帝守陵(康熙)。眼見寵愛的兒子被胤禛如此苛待,德妃便抑鬱而終。雖然胤禛和胤禵(也叫胤禎)都是德妃的親子,但在德妃心目中,胤禛是無法與弟弟胤禵相比的。皇后養子的身份讓胤禛順利繼位,同時也讓他和生母的關係變得十分疏遠。

相關焦點

  • 善於隱忍的德妃,為何會反對雍正繼位?
    而雍正的生母德妃,比良妃的身份也尊貴不了多少。 德妃從一名小小的宮女,被晉升到德妃,再到後來被封為皇太后,可以說她就是康熙後宮之中的宮鬥傳奇。德妃出身內務府包衣,父親是滿洲正黃旗護軍參領一等公威武。康熙十二年,烏雅氏通過內務府遴選進入後宮。由於她出身低下,起步也只不過是一名小小的宮女。但烏雅氏長得很漂亮,性情又溫和。這樣的女子只要引起康熙帝的注意,就很容易出頭。
  • 揭秘:德妃是雍正親生母親,為什麼如此不喜歡雍正,還落井下石?
    ,但是雍正因為一直在韜光養晦,存在感極低,所以當雍正脫穎而出當上皇帝後,人們都不服氣,根據康熙遺詔一度認為繼位的應該是老十四,因為老十四是康熙最疼愛的小兒子。可見雍正這個皇帝剛登基時有多麼難做,只是那些沒有成事的王爺就夠他吃一壺了。這些人的刁難說實話雍正是不放在眼裡的,畢竟成王敗寇,但是他在剛登基後,面對眾多質疑的聲音,他最需要的是親生母親德妃的幫助。然而給他打擊最大的也是德妃,德妃在雍正懇求她住進太后居住的寧壽宮時,竟然說出同樣質疑他的話,並且拒絕配合住進寧壽宮,這讓朝政上質疑雍正的聲音就更大了。
  • 揭秘:雍正皇帝與親生母親德妃的恩恩怨怨
    康熙皇帝駕崩半年後,即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德妃烏雅氏薨,死後被追封為孝恭仁皇后。官方正史對德紀的去世語焉不詳,根據有關記錄,德妃於五月二十二日發病,次日即告不治。長期以來,民間流傳著德妃是被雍正皇帝所逼,撞柱而死的傳聞。
  • 雍正和胤禵是一母所生,為何德妃卻如此討厭雍正?
    康熙死後,傳位於皇四子雍正,終於給這場九子奪嫡的大戰也宣告結束了,作為雍正而言,他自然而然是十分高興的,但是作為未來的皇太后雍正的母親德妃烏雅氏來說,她好像對於皇太后這尊貴的身份並不是很在意,甚至是可以說是厭惡?
  • 雍正生母德妃有多討厭雍正?寧可殉葬也不當皇太后?原因並不複雜
    德妃烏雅氏與大兒子胤禛不合,格外寵愛小兒子胤禵,幾乎是人人皆知的事情。手心手背都是肉,德妃卻一碗水端不平,以致於出現了親兄弟相殘的場景,烏雅氏為什麼這般討厭胤禛呢?
  • 同為10年生6胎的康熙寵妃,德妃笑到了最後,榮妃為何受盡冷落?
    其中,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乃係烏雅氏長子;皇十四子胤禵,也就是「九子奪嫡」末期繼位呼聲最高的大將軍王乃係烏雅氏第三子。就獲寵時間來看,榮妃馬佳氏較德妃烏雅氏早了整整10年;就繁育皇嗣情況來看,榮妃生育五子一女,較之德妃所出三子三女,優勢更為明顯;就後宮位分來看,馬佳氏獲封嬪位的時候,烏雅氏還只是一個地位卑微的宮女。
  • 雍正登基後,生母德妃為何要處處拆臺?也不願意當皇太后
    母子沒有隔夜仇,況且血濃於水,可為何雍正與其生母卻鬧得這麼僵呢? 直至康熙六十一年,胤禛脫穎而出,成為大清朝新一任掌舵者,便是日後的雍正皇帝。 若按常理來說,自己的兒子當了皇帝,德妃應該會比誰都高興和自豪。俗語說得好,「母憑子貴」,但她並沒有。 剛登基不久後的雍正,照例要給生母德妃行朝拜大禮,但被德妃直接拒絕,還說了一些冷嘲熱諷的話,拆雍正的臺。
  • 該如何評價陳建斌,在甄嬛傳中扮演的雍正?渣男的結論靠譜嗎?
    《甄嬛傳》是2012年出品的清裝宮鬥劇,講述了少女甄嬛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單純少女成長為一個善於權謀的一代太后的故事。當時為滿清雍正元年,結束了血腥的九子奪位之變,新的君主繼位,國泰民安,政治清明,但在一片祥和的表象之下,一股暗流蠢蠢欲動。尤其後宮,華妃與皇后分庭抗禮,各方勢力裹挾其中,在太后的主持下,一場盛大的選秀拉開帷幕,少女甄嬛意外得到雍正賞識,一步步走入皇宮。
  • 雍正和允禵是親兄弟,為何關係不好?
    按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康熙皇帝眾多的兒子中,唯有允禵一人是與雍正皇帝一母所生,可是兩人關係的惡劣程度卻讓人大跌眼境。那麼為何一母所生的雍正和允禵之間關係不好呢?允禵生於康熙二十七年,這時的烏雅氏早已經成為了康熙的德妃,允禵也是烏雅氏最後生下的一位皇子,位列四妃之一的烏雅氏此時已經有資格撫養自己的孩子,因此允禵自幼是在烏雅氏的身邊長大的,他也是烏雅氏唯一親自撫養長大的兒子,因此允禵自幼受到了烏雅氏的寵愛。這一點是雍正皇帝無法比擬的。
  • 讀甄嬛傳之:歷史中真實的德妃
    今天小編來聊一聊劇中的皇太后,也就是雍正的生母-烏雅氏。她出身於包衣家族,在她16歲的時候被選拔入宮,時為宮女。 能以一介宮女之身做到德妃,這簡直就是真人版的飛上枝頭變鳳凰。入宮後的烏雅氏溫柔和順、通情達理,深得康熙之心。
  • 雍正皇帝的繼位之謎,死亡之謎
    雍正皇帝畫像而我們今天的主角雍正皇帝卻兩邊都不沾,母親是德妃烏雅氏,出身低微,也不怎麼受康熙皇帝的待見,所以便不能給雍正皇帝帶來皇子中的特殊地位,此外,清初時後宮也不允許生母撫育自己的兒子,因此胤禛滿月後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
  • 雍正王朝囧事1:雍正第一次朝會,老十朝堂放屁,張廷玉為何不出來解圍
    雍正繼位可謂是一波三折,自己的親兄弟都快把自己給折磨死了,好在最後在左膀右臂的協助下終於登上了金鑾殿,但是第一天開公司大會的時候,老十這個股東卻讓雍正出盡了醜態,這貨直接放了一個屁,這絕對是對雍正這個董事長不尊敬,但雍正卻忍氣吞聲,本期我們來談一談,雍正為何要這樣低三下四的做一個皇帝,直接把他發配不行嗎?
  • 為什麼雍正即位後,他的親生母親德妃死活也不想當皇太后?
    雍正登基之後,立刻尊其生母德妃烏雅氏為皇太后,並定徽號「仁壽」。在母以子貴的年代,多少後宮嬪妃,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登上帝位,獲得無限榮耀。可是,烏雅氏卻一點都不高興,不但無情地拒絕了冊封,而且很快就因病去世了。烏雅氏如此「痛恨」自己的親生兒子雍正,還要從烏雅氏自己的出身,以及入宮之後的際遇說起。
  • 清廷紅人隆科多是雍正親舅舅,雍正繼位後2年,為何除掉他?
    康熙帝駕崩時,隆科多是唯一陪伴其左右並承領遺命的大臣,並由他宣讀了康熙帝遺詔,因此,許多清代筆記將其描述為篡改遺詔以協助雍正帝繼位的謀劃者。隆科多劇照隆科多什麼人物?隆科多是雍正的親舅舅,生在這樣的家庭,註定了他一生位居極品,成為康熙、雍正兩朝的關鍵性人物。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隆科多任一等侍衛,先後歷任鑾儀衛鑾儀使、鑲白旗漢軍副都統、正藍旗蒙古副都統。
  • 老十四和雍正是親兄弟,為何關係最不好,雍正第一個便打擊他
    四皇子胤禛(後來的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都是德妃烏雅氏,最親的兄弟。按說兩人較其他皇子應該關係更親厚些,然而這兩兄弟卻並非如此。康熙十七年,烏雅氏生下了四皇子胤禛。由於位分低微,再加上康熙最寵愛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正經受喪子之痛,康熙便將胤禛交給佟佳氏撫養,以慰其心。
  • 《後宮佳麗心悅我》最與眾不同的宮鬥文,傳奇娘娘的爆笑傳說
    最與眾不同的宮鬥文,傳奇娘娘的故事!簡介:女明星謝令鳶在頒獎典禮的關鍵時刻,一朝穿越,來到古代後宮,成為德妃娘娘。然而她的任務不是搞宮鬥,而是怒刷後宮妃嬪的好感度!要讓原本宮鬥的妃嬪,為了她團結齊心。酷愛撕逼宮鬥的謝令鳶:……我想死。看君臣政治博弈、王爺世子謀反、勳貴勾心鬥角……大家都很嚴肅,而她卻在後宮中美女環繞,謝令鳶覺得,自己一定是走錯片場了。男主&皇帝&敵國王爺&謀反世子&繡花將軍&:……德妃,缺德。
  • 康熙十三子和雍正的關係有多好?十三爺的後代結局又是怎樣?
    康熙十三子叫允祥,確實和雍正的關係很好,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上,與雍正王朝裡是有點不一樣的,那就是允祥的實力沒有那麼強大。在康熙王朝裡,允祥給雍正最大的幫助就是在軍權上面,在劇中的設定,允祥在軍中享有很高的聲望,很多將領都是允祥帶出來的,所以在雍正繼位的時候,還有八王議政的時候,允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事實上,在真實的歷史上,並非如此,允祥並沒有被康熙圈禁十年,而允祥得了一種奇怪的病,所以允祥在康熙死前的十年裡,基本沒有什麼作為。
  • 此人上書和雍正唱反調,雍正很生氣,為何旁人一句話雍正笑了
    原來康熙去世後,新繼位的雍正為了廣開言路,下旨要朝臣們針對治理國家,朝廷內外事宜大可以以密折的形式,暢所欲言。孫嘉淦一直在翰林院工作,上奏摺的事基本上輪不到他。這次雍正既然要大家暢所欲言,他便認認真真寫了一份奏摺遞了上去。
  • 德妃和雍正勢同水火,只因一個把柄握在他手裡,讓德妃如芒在背
    德妃和雍正勢同水火,只因一個把柄握在他手裡,讓德妃如芒在背近幾年清宮劇大火,很多都是根據歷史改變而來,有點甚至可與說是純屬杜撰,但是關於比如說《步步驚心》《宮鎖心玉》等等,無一例外的,就是德妃一直不喜歡四阿哥,一直偏心十四阿哥,這一點在《甄嬛傳》也是得到了認證的,作為一個母親,沒有不喜歡自己的孩子的 ,這是什麼原因呢
  • 雍正王朝:雍正和老十四才是親兄弟,為何與他最親密的卻是老十三
    ,本來雍正和老十四胤禵才是真正的親兄弟,可是和雍正關係最鐵的人卻不是老十四,而是老十三,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胤祥作為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個兒子,自從生下來之後,由於生母身份卑微,康熙皇帝讓德高望重的德妃(也是就胤禛的生母)來撫養胤祥,就這樣胤祥便有了與胤禛長期的接觸,而且兩人志趣相投,胤禛對胤祥也很關照,胤祥也一直視胤禛為最親的人。在九子奪嫡中,胤祥就為雍正立下了大功,而且雍正在當上皇帝之後,胤祥更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見兩人的關係的確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