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雍正皇帝與親生母親德妃的恩恩怨怨

2020-12-17 老馬說古

康熙皇帝駕崩半年後,即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德妃烏雅氏薨,死後被追封為孝恭仁皇后。官方正史對德紀的去世語焉不詳,根據有關記錄,德妃於五月二十二日發病,次日即告不治。長期以來,民間流傳著德妃是被雍正皇帝所逼,撞柱而死的傳聞。《大義覺遞錄》中記載了兩種說去:一種是說「皇上將允禵調回閃禁,後要見允禵,皇上大怒,太后見允禵而不可得,於鐵柱上撞死」。另一種則稱「皇上令九子(允)往西寧去見活佛,後說:何苦如此用心!皇上不理,跑出來太后甚,就撞死了。九子之母親,亦即自縊而亡」。以上兩種說法雖然不足為信,但是,雍正與生母的關係比較微妙甚至有過衝突,卻是有史可證。

烏雅氏僅是一名普通的宮女。烏雅氏外貌端莊,雍容華貴,天性淡泊名利,為人做事相當低調,在鈎心鬥角的後宮中,博得康熙了的讚賞。烏雅氏被康熙帝臨幸後,於康熙十七年生下了皇四子胤禛。因此次年受封為德嬪。再過一年,又生下了皇六子胤祚。胤祚這個名字寓意深刻:「祚」有皇位之意,康熙將這個字賜子皇六子,似乎是在向世人宣告這個孩子不同一般的身份。這些足見康熙對這個孩子的喜愛和重視。所謂愛屋及烏,烏雅氏自然也深受寵幸,被封為德妃。僅僅三年,由宮女而升為妃子。可惜的是,胤祚在6歲時夭折了。

六皇子的夭折並沒有讓德妃的地位有所動搖。相反,此後德妃又為康熙生育了一子三女,其中成人的有一子一女。皇九女被封為和碩溫憲公主,另外一子,就是赫赫有名的皇十四子胤禎。不過胤禛與德妃的關係卻談不上親密。因為胤禛是德妃的第一個孩子,在其出生之時,烏雅氏僅僅是一名普通的宮女,沒有親自撫養皇子的權利。因此,康熙胤禛交由皇貴妃佟佳氏撫養。佟佳氏一生僅僅生育過一女,還夭折了。因此將滿腔的心血都寄托在了胤禛身上。雖然在胤禛十一歲時終佳氏病逝,但胤禛對佟佳氏的養育之恩是極其感恩的。直到他登基成為雍正皇帝之後,仍然在極力頌揚佟佳氏,並且給予佟佳氏的弟弟隆科多以高官厚祿。

胤禛與佟佳氏的關係如此深厚,與德妃的關係卻並不怎麼好。由於胤禛自小不在德妃身邊長大,而且德妃隨後又生育了二子三女,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來關照胤禛這個早已被寄養出去的孩子。康熙十七年,德妃生下了胤禎,即使在尋常百姓人家,小兒子也總是受到父母更多的寵愛,更何況皇家?加之被寄予厚望的皇六子胤祚又已經夭亡,因此不難想像,德妃對於胤禎這個小兒子顯然要比胤禎親近得多。對於母親的厚此薄彼,雍正自然看得出來。

在康熙末年的奪嫡風波中,胤禛和胤禎居然站到了對立面,德妃烏雅氏希望胤禎即位。康熙的駕崩以後,帝位之爭塵埃落定。最終勝出的居然是此前默默無間的胤禛,而不是剛剛在西北前線立下戰功的胤禎。對於烏雅氏來講,這可能並不好受。儘管無論哪個兒子即位,自己都跑不掉一個皇太后,但胤禛繼位德妃很是失望。特別是康熙死得有些蹊蹺,宮闈之中流言四起,關於胤禛是如何奪取皇位的說法滿天飛,這種情況下,烏雅氏心疼胤禎,對胤禛採取了不合作乃至抵制的態度。於是,在康熙駕崩之後,雍正和烏雅氏之間,發生了一系列的衝突。

第一,烏雅氏對康熙之死表現得極其痛苦,整日淚流滿面,水米不進,宜稱要以身殉葬大行皇帝。這等於是給了新即位的雍正皇帝一個下馬威,假如烏雅氏只是普通妃子,和雍正全無關係還則罷了,作為親生兒子的雍正,如果讓生母就這麼死了,無疑是將自己陷入不孝的境地,從面輸了政敵一個攻擊自己的口實。於是,雍正只好苦苦再三相勸,甚至表示如果德妃死了,自己也不打算活了。在這種情形之下,烏雅氏只好作罷,也強同意了雍正的請求。

第二,雍正登基典禮之時,按照慣例,皇帝要給皇太后行禮。於是禮部提前一天覲見皇太后,向其通知第二天的禮節。想不到烏雅氏居然表示這事兒無關管要,拒絕出席典禮。這簡直是以皇太后的身份公開質疑雍正的皇位了!對於自己的生母,雍正打不得罵不得,只好幾次三番地讓幾位重臣前去勸說,最後親自出馬。最終,德妃勉強答應了。

第三,德妃拒絕了翰林院為皇太后擬定的尊號,並且德妃也不肯從自己居住的永和宮搬到皇太后居住的寧壽宮中。這一次,烏雅氏表現得十分強硬,無論是王公大臣勸說,還是雍正自請求,烏雅氏都不予理踩,一概以大行皇帝新喪,無暇他顧為由推脫。

此外,烏雅氏甚至對雍正的帝位提出了質疑。她公然表示自己做夢都沒想過胤禛能當上皇帝。這無疑是對雍正取得皇位的合法性提出了疑問。

面對著生母種種不合情理的表現,雍正滿腹牢騷,但卻不能對她發洩。雍正明白,如果對待皇太后稍有失禮之處,立即會被滿懷怨憤的諸皇子抓住把柄,因此他只能逆來順受。他把這腔邪火都發洩在了胤禎身上。胤禎很快被削除了兵權,並被軟禁在遵化看守康熙的陵寢。這無疑對烏雅氏又是一個新的打擊。丈夫新喪,幼子又遭如此境況。烏雅氏終於承受不了這樣的現實,她一病不起。根據史料記載,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烏雅氏發病,次日丑時崩,終年64歲。

在烏雅氏患病期間,雍正帝親至永和宮,衣不解帶,晝夜侍奉,還曾宣召已改名為允禵的十四阿哥進京探望。烏雅氏死後,她接受了生前沒有接受的一切。雍正將她的梓宮先移至寧壽宮,三日之後才移至壽皇殿。之後,乾隆、嘉慶又多次給她加上尊號,稱為: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后。只是身後的諸多封號德妃不一定知道,能體會到的只有宮廷爭鬥的殘酷罷了。

相關焦點

  • 揭秘:德妃是雍正親生母親,為什麼如此不喜歡雍正,還落井下石?
    ,但是雍正因為一直在韜光養晦,存在感極低,所以當雍正脫穎而出當上皇帝後,人們都不服氣,根據康熙遺詔一度認為繼位的應該是老十四,因為老十四是康熙最疼愛的小兒子。可見雍正這個皇帝剛登基時有多麼難做,只是那些沒有成事的王爺就夠他吃一壺了。這些人的刁難說實話雍正是不放在眼裡的,畢竟成王敗寇,但是他在剛登基後,面對眾多質疑的聲音,他最需要的是親生母親德妃的幫助。然而給他打擊最大的也是德妃,德妃在雍正懇求她住進太后居住的寧壽宮時,竟然說出同樣質疑他的話,並且拒絕配合住進寧壽宮,這讓朝政上質疑雍正的聲音就更大了。
  • 雍正和胤禵是一母所生,為何德妃卻如此討厭雍正?
    大家都認為他為了皇帝之位可以做出很多違背良心的事情,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心狠手辣,甚至不顧惜親情,在很多人眼中他是一個逼死父母兄弟的殘忍的殺人兇手,在封建社會把父親殺了把母親逼死,這簡直是喪盡天良了,其實雍正再大逆不道也不至於幹把他的母親逼死的事情,但是他跟德妃之間的關係確實很不好。
  • 為什麼雍正即位後,他的親生母親德妃死活也不想當皇太后?
    雍正登基之後,立刻尊其生母德妃烏雅氏為皇太后,並定徽號「仁壽」。在母以子貴的年代,多少後宮嬪妃,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登上帝位,獲得無限榮耀。可是,烏雅氏卻一點都不高興,不但無情地拒絕了冊封,而且很快就因病去世了。烏雅氏如此「痛恨」自己的親生兒子雍正,還要從烏雅氏自己的出身,以及入宮之後的際遇說起。
  • 雍正生母德妃有多討厭雍正?寧可殉葬也不當皇太后?原因並不複雜
    其次胤禛的性情較為陰晴不定,連康熙帝也多次訓斥過他,佟貴妃又身份尊貴,備受康熙帝重視,相比親生母親,胤禛本能的會親近佟貴妃些。 而德妃看到胤禛又會想起自己當宮女時的日子,自然也就不願多看胤禛一眼,如此一來,母子之間的隔閡就越來越大了,可惜佟貴妃去世得早,胤禛11歲時佟貴妃就閉眼了,於是胤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了媽不疼爹不愛的孩子。
  • 為什麼雍正不討母親喜歡,他和弟弟同樣是兒子,母親為啥寵愛弟弟
    普通人是這樣,皇帝又何嘗不是呢?清朝時候的皇帝雍正特別愛護子民,在政務方面也非常勤勞。雖然他上位的時候有些地方讓人比較懷疑。但他在位時期還是做得非常好的。他除了沿襲了上一代皇帝的好的作風,還改良了一些不好的地方。他承接上一代同時又為下一代做好鋪墊。他作為一個皇帝,一生中肯定有很多遺憾,其中他最遺憾的事情就是和他母親的關係。
  • 德妃和雍正勢同水火,只因一個把柄握在他手裡,讓德妃如芒在背
    德妃和雍正勢同水火,只因一個把柄握在他手裡,讓德妃如芒在背近幾年清宮劇大火,很多都是根據歷史改變而來,有點甚至可與說是純屬杜撰,但是關於比如說《步步驚心》《宮鎖心玉》等等,無一例外的,就是德妃一直不喜歡四阿哥,一直偏心十四阿哥,這一點在《甄嬛傳》也是得到了認證的,作為一個母親,沒有不喜歡自己的孩子的 ,這是什麼原因呢
  • 兒子當皇上,娘高興還來不及,為何雍正登基,生母德妃不樂意?
    烏雅氏即德妃,雍正皇帝胤禛的生母。按理說兒子當上皇帝,當媽的應該高興才是,可是烏雅氏在兒子胤禛當上皇帝後,非常不高興,甚至拒絕當皇太后。那麼烏雅氏為什麼不待見胤禛呢?第一,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 雍正登基後,生母德妃為何要處處拆臺?也不願意當皇太后
    「皇帝誕膺大位,理應受賀,與我行禮,有何緊要。」 此外,雍正皇帝欲尊稱生母德妃為「仁壽太后」,但德妃不願接受這個封號。直到她去世後,雍正皇帝才將這個封號,強加於生母德妃身上。
  • 善於隱忍的德妃,為何會反對雍正繼位?
    正是因為養母是佟佳氏皇后,胤禛才擁有了尊貴的身份(胤礽以外的皇后之子:嫡子),同時胤禛也得到了佟氏一門的支持,正是藉此胤禛才最終坐上皇帝寶座。 人們熟知八阿哥胤祀的生母出身辛者庫,但在清朝正史中,康熙卻是無比寵愛良妃(胤祀的母親)的。良妃死後康熙甚至為她,寫了無數悼念的詩詞。而雍正的生母德妃,比良妃的身份也尊貴不了多少。 德妃從一名小小的宮女,被晉升到德妃,再到後來被封為皇太后,可以說她就是康熙後宮之中的宮鬥傳奇。德妃出身內務府包衣,父親是滿洲正黃旗護軍參領一等公威武。
  • 雍正繼位,她的親生母親何以寧死也不當皇太后?
    根據宮中規則,皇太后應該居住寧壽宮,德妃原居永和宮,雍正帝和禮臣請她從永和宮移居寧壽宮,接受恭上皇太后的徽號,她也以在喪中不允許進行。十二月十七日,允禵到京,未到之先,行文奏事處,請示先拜謁大行皇帝的梓宮,還是先慶賀新君的登極,又行文禮部,詢問見皇帝的禮儀,其實這是有定製的,為何提出這樣的問題,顯系對新君別有看法。雍正帝命他先謁梓宮,他尊旨徑赴壽皇殿康熙帝靈柩前哭拜。
  • 雍正皇帝的養母——康熙皇帝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康熙皇帝可謂命硬克妻,一生立了三位皇后,都在青年時崩逝,自從康熙皇帝第三次喪妻後,他再也不立皇后了。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國舅佟國維的女兒,佟國維是康熙的母親佟妃(孝康章皇后)的親弟弟,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康熙生母的親侄女,因此也是康熙帝的親表妹。孝懿仁皇后還有一個妹妹也入宮當康熙皇帝的妃子,她就是愨惠皇貴妃。孝懿仁皇后是什麼時候入宮的,入宮是什麼品級,史料上沒有記載。她是康熙十六年(1677年)被冊封為貴妃,不知道這是否就是她的入宮時間。
  • 雍正王朝:雍正和老十四才是親兄弟,為何與他最親密的卻是老十三
    雍正無疑是雍正王朝裡的最主要的人物,雍正王朝用了將近一半的劇集來記錄九子奪嫡的爭鬥,為雍正皇帝的統治來進行鋪墊胤祥作為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個兒子,自從生下來之後,由於生母身份卑微,康熙皇帝讓德高望重的德妃(也是就胤禛的生母)來撫養胤祥,就這樣胤祥便有了與胤禛長期的接觸,而且兩人志趣相投,胤禛對胤祥也很關照,胤祥也一直視胤禛為最親的人。在九子奪嫡中,胤祥就為雍正立下了大功,而且雍正在當上皇帝之後,胤祥更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見兩人的關係的確不一般。
  • 史海鉤沉:與親生母親龍床宣淫的亂倫皇帝
    宋孝武帝劉駿(公元430年-464年),中國南北朝時期宋朝的第五位皇帝。宋文帝劉義隆第三子。公元453年,太子劉劭弒帝之後,劉駿親率大軍討伐,很快便擊潰劉劭的勢力,奪取了皇位。年號「孝建」、「大明」,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祖」。劉駿在位11年,他是一個昏庸殘暴的皇帝,在他的統治之下,劉宋王朝逐漸衰落。
  • 雍正和14阿哥是親兄弟,為什麼兩個人的關係卻不好?最終成對頭
    其實在清朝是有一個制度的,在孩子出生之後,就會被奶媽抱走,一般是不會在生母的面前上大的,這也是後宮女子的悲哀,他們認為這樣不會讓皇子們被親情所羈絆,在今後的生活中能有自己的一番天地,所以一般的皇帝對於自己的母親,感情都不是特別的深刻,對於她們的只有尊敬,所以雍正和胤禵之間的感情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只有和自己從小在一起玩到大的胤祥和雍正的感情才好。
  • 堪稱宮鬥傳奇善於隱忍的德妃,為何反對雍正繼位?人之常情
    雍正帝是奪嫡的成功者,因為成功的身份,人們往往忽略了雍正生母,德妃的身份其實比行者庫出身的良妃高貴不了多少 出身內務府包衣旗下的烏雅氏,父親是正黃旗參領威武
  • 《步步驚心》同是親生兒子,德妃為什麼只偏愛十四爺?真相太殘酷
    1看《步步驚心》時,每次看到德妃對兩個孩子的態度,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四阿哥和十四阿哥都是德妃的親生兒子,可是很明顯,德妃更偏愛十四阿哥。因為若曦進宮的事兒,兩個人一起去跟母親求情,德妃拉著十四的手,語言裡全是寵溺,還不忘敲打四阿哥:難得你們兄弟齊心,一直這樣多好。兩個人給母親送禮物,都送了手鐲,德妃一邊戴著十四阿哥的,一邊繼續敲打四阿哥:你們兄弟平時若是多走動,也不至於送一樣的禮物。
  • 知書 雍正皇帝的另一面
    老話說,當家三年狗都嫌,皇帝也不例外。 如果讓史學家評選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改革家,雍正當然名列前茅。
  • 雍正皇帝的繼位之謎,死亡之謎
    雍正皇帝畫像一、 平淡出生在古代的封建王朝,母憑子貴,子憑母貴是一個王朝的嚮導,也是一條鐵律:如順治皇帝的母親,孝莊皇后母憑子貴,一個科爾沁草原的農家女毅然成為了大清朝的老祖宗,享受榮華富貴,被康熙皇帝奉為至寶
  • 習局長:雍正皇帝是如何對待下屬的
    我們的經驗不足道,一手扛起康乾盛世的雍正皇帝,他帶團隊的經驗才真正值得領導、老闆們好好琢磨下。記住,莫笑痴狂者,看似幼稚之處往往最為深刻。有趣的是,雍正皇帝有時在工作中突然冒出的幾分孩子氣,讓人忍俊不禁,也讓人深思。新君上任,正需要立威。翰林院的孫嘉淦哪壺不開提哪壺,批評皇上跟親兄弟搞不好團結。在爭取接班地位過程中,兄弟之間免不了恩恩怨怨,康熙皇帝晚年疾病纏身,60多歲就走了,就是被這事氣的。
  • 雍正登基以後,老八下場很慘,為何幫八爺的老十四卻能逃過一劫
    當正大光明匾額後詔書把皇位傳給雍正,一切塵埃落定,卻是另一段鬥爭的開始。康熙在位期間,雍正為首的團體和老八為首的團體明爭暗鬥多次,雖與雍正一母同胞,但老十四卻支持老八,兄弟二人關係並不是很融洽,反是老十三和雍正走的非常近。按理說,雍正登基後對於老八他們都應該有所警戒,嚴肅處理以絕後患的,但是為什麼又對老十四格外開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