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選舉優先」思維作祟 蔡英文內外交困

2020-12-13 環球網

蔡英文

近來,蔡英文強勢推動「前瞻基建計劃」,在島內引起很大爭議,外界也提出強烈質疑,其中之一就是被認為有選舉「買票」之嫌,即為明年地方選舉與三年後蔡的連任「固樁」。其實,蔡英文自當選臺灣領導人之日起,其施政的一個重要出發點或核心就是圍繞如何實現「連任」,如何延續「綠色執政」,這也是民主選舉政治的常態。在「選舉優先」思維之下,蔡英文的政策改革方向與施政效果必然會受到影響。

蔡英文當政後,臺立法機構通過的第一法案不是經濟民生等緊迫性法案,而是在高舉「轉型正義」大旗下率先通過了「處理不當黨產條例」,同時強力推動「轉型正義條例」。蔡英文為何要急於強勢推動如此敏感、頗具爭議的政治改革?關鍵在於,她所考慮的就是如何將政治對手國民黨徹底鬥垮、打垮、搞垮,讓國民黨永世難以翻身再起,不再是民進黨的競爭對手,不僅她可以繼續連任掌權,而且未來臺灣將是綠營的天下。

在經濟民生社會改革問題上,蔡英文也主要是以是否會影響選票及是否有利爭取選票為出發點的。改革爭議最大的「一例一休」制度改革,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兌現選舉承諾。但為了既不影響勞工選票又不得罪工商界,於是前後多次反覆與妥協,最終成為一項爭議不斷、後患無窮的失敗改革,衝擊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經營,物價上漲,民怨高升,造成「多輸」,與蔡鞏固選票之願望適得其反。特別是近來蔡英文當局強勢推動8年8800億元新臺幣的龐大「前瞻基礎建設計劃」,也是有重要的選舉考慮。單純從經濟層面講,通過擴大基礎建設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做法並沒有錯,問題在於,這一龐大經濟計劃沒有經過詳細論證與廣泛徵求意義,缺乏科學性與透明度,倉促上陣,在時間規劃上與蔡連任執政期限總計八年一致,在資源分配上「重綠輕藍」(即資源分配更多地向民進黨執政縣市傾斜),此舉被認為有明顯的「固樁」與「買票」之嫌。

即使在兩岸問題上,蔡英文的政策思維與導向也是在堅持既定政治立場之下以不影響選票為前提。在她看來,只要堅持模糊不清的「維持現狀」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支撐點,就可穩住支持者,就可避免選票流失。 但蔡英文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與拒絕完成「答卷」的強硬立場,讓兩岸關係陷入僵局與對抗格局,影響到島內普通民眾的切身利益,讓民眾不滿與失望,「維持現狀」承諾面臨破產,兩岸問題反而越來越成為蔡英文執政與未來連任的致命傷。

於是,在蔡英文處境困難之時,綠營內部烽煙四起,綠營「新天王」、臺南市長賴清德開始「逼宮」,對蔡英文發起挑戰。賴清德在6月初「市議會」質詢時提出「親中愛臺」,原本以為只是機械式的回應或偶爾的口誤,但隨後的發展顯然不是如此簡單,其接連在美國與島內大談特談「親中愛臺論」,提出「凍結臺獨黨綱不是問題,接受九二共識也不是問題」的敏感論斷,而且還將自己與臺灣歷屆領導人相提並論,對「兩蔣」、李登輝、陳水扁與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大加否定與扭曲,似乎只有他的「親中愛臺論」最好。顯然,賴清德是在公然挑戰蔡英文的權力,對蔡忌諱的兩岸論述提出挑戰。如果與賴清德拒絕出任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聯繫在一起觀察,就進一步坐實了賴劍指爭取下屆「大位」的判斷。賴的政治意圖過於明顯,預示著「蔡賴之爭」與「蔡賴矛盾」將成為未來一個時期綠營內部的一個突出矛盾。另外,深綠勢力對蔡英文不滿情緒也在上升,不斷給蔡施壓,其中就包括迫使蔡承諾在年底前完成「公投法」修正案。

可以說,蔡英文執政失敗,民眾無感,民怨上升,是蔡英文連任的最大挑戰,連任焦慮症逐步顯現。但挑戰歸挑戰,焦慮歸焦慮。蔡英文能不能連任是島內外政治經濟社會形勢多種因素相互影響的結果。蔡英文執政困難雖多,挑戰不少,民意支持度屢創新低,但蔡英文掌握了一切大權與資源,在民進黨黨內有絕對權威,隨時可用手中權力對黨內政治對手施壓與遏制。 綠營的最大競爭對手國民黨儘管換了新主席,但處境依然困難,目前還看不到能夠挑戰蔡英文的合適人選,況且民眾對蔡英文的不滿並沒有轉換為對國民黨的支持。加上在當下島內「藍小綠大」的選民結構下,如果不出現重大意外事件,未來蔡英文仍有可能連任。

問題是,即使蔡英文連任,只是蔡個人之幸,卻是臺灣之大不幸。兩岸關係僵局依舊,對抗加劇,經濟困境依舊,邊緣化加深,只會進一步加快臺灣衰落。對於這樣的可能結局,臺灣選民確實需要好好思量,在未來選舉中做出理性、正確的選擇。(王建民,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焦點

  • 民眾抗議、綠營「逼宮」 蔡英文內外交困陷窘境
    民眾抗議如影隨形 綠營「逼宮」動作頻頻蔡英文內外交困陷窘境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臺僅一年半,支持率已經跌至兩成多,不滿意度超過六成。綠營智庫近日所作民調顯示,僅24.4%受訪者認為蔡英文2020年應爭取連任。島內輿論指出,民眾抗議如影隨形,綠營以連任議題赤裸裸「逼宮」,蔡英文的噩夢才剛開始。支持率跌至新低島內多個最新民調顯示,蔡英文的支持率又一次跌至新低,迎來第三次「死亡交叉」。
  • 蔡英文內外交困陷窘境
    (圖片來源:臺灣媒體)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臺僅一年半,支持率已經跌至兩成多,不滿意度超過六成。綠營智庫近日所作民調顯示,僅24.4%受訪者認為蔡英文2020年應爭取連任。島內輿論指出,民眾抗議如影隨形,綠營以連任議題赤裸裸「逼宮」,蔡英文的噩夢才剛開始。
  • 2020臺灣大選,蔡英文贏不了
    本人以前曾兩次點評蔡英文。此文也可以算是跟蹤回顧一下。以前的兩次分別是2017年06月16的《臺當局陷入內外交困,蔡英文到底何去何從?|河西雜談1》和2017年9月22的《蔡英文面相分析終極版(刑已上身,棄官保命才是上策)丨案例65河西雜談7》。連結請見:臺當局陷入內外交困,蔡英文到底何去何從?
  • 民進黨當局對美國「衝過頭」,評論指臺灣如今「內外交困」
    據稱該筆軍售並非臺灣求售的優先項目,而是美方基於自身政策等所做出的決定。中國外交部昨天強調,將根據形勢發展繼續做出正當必要的反應。臺當局前陸委會副主委、淡江大學副教授黃介正8日發表文章說,過去四年,兩岸同時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川普折騰」,都將關注的主軸,放在對美工作優先,而疏於關照兩岸必要之正常交流,等於雙方都把「戰略主動」留給了美國。
  • 蔡英文作「困獸之鬥」凸顯「末日徵兆」
    而高雄市長韓國瑜則猛酸蔡英文只有在權力鬥爭時才強悍。新北市前市長朱立倫在5月15日舉行的「蔡英文執政三年總檢驗」記者會上,質疑蔡當局在拼經濟、「國際空間」以及臺灣安全三方面全拿零分。朱立倫進一步直指蔡英文三年當得比陳水扁還要差。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也是直接給蔡英文貼上了「黔驢技窮」的標籤。
  • 蔡英文為何不再提「現任者優先」?
    國民黨今天召開的中常會,將討論表決《二零二零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提名特別辦法與提名作業要點暨作業時程》。  另外,蔡英文的代表是否會提出「現任者優先」,值得高度關注。因為在一個月前的「蔡賴會」後,蔡英文或其陣營中人一直高調地強調「現任者優先」,而賴清德則堅持主張「走完初選民主程序」,兩造人馬成為此分歧爭個不亦樂乎。不過,最近好像蔡英文及其陣營中人,不再提起「現任者優先」,反而強調,蔡英文的民調已經急起直追,超逾賴清德,因而絕對有信心獲得民進黨參選的提名權。
  • 新黨:2020優先目標是下架蔡英文
    新黨:2020優先目標是下架蔡英文,呼籲藍選民打場漂亮的「分裂投票戰」  【環球網報導記者尹豔輝】新黨推出楊世光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有藍營民眾質疑楊世光將瓜分國民黨2020參選人韓國瑜的選票
  • 520就任兩周年,蔡英文的中期檢驗
    已經上臺兩周年的蔡英文如今內外交困,對於未來兩年,她還能怎麼玩下去?凝視的蔡英文2016年1月16日,蔡英文裹挾著太陽花學運和九合一選舉大勝的餘威成功當選臺灣首位女性領導人。我們且不說蔡英文的改革已經取得何種成效以及兩岸關係急凍下所帶來的後果如何。我們從就從蔡英文兩年來的大改革來看,其力度之大,影響之廣是歷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所未能及的。蔡英文正在用她獨有的方式向世人說明她的決心與魄力是「不容小視」的,但高強度的改革同樣也帶來民意的高度反彈,而這也是她的聲望之所以急劇下降的原因之一。
  • 蔡英文身陷內外交困 臺議員:她這棵樹就是被「獨派」蛀倒的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環球時報記者 彭澤鋒 白雲怡】臺灣「獨派」四大佬3日在多家報紙以半版篇幅刊出公開信,喊話蔡英文放棄尋求連任,交出「行政權」並退居二線。兩天前的新年談話中,意圖以「四個必須」和「三道防護網」向「深綠」靠攏的蔡英文,大概沒想到會遭到如此逼宮。
  • 「討厭民進黨」火苗復燃,蔡英文難安全下莊
    臺灣中國時報社論說,蔡英文自第二任期以來,重大決策顯得專斷,並以「大內宣」取代社會溝通,發生爭議則退居第二線,讓臺行政機構與民進黨在第一線處理。這絕非尊重「憲政分權」,也不是無為而治,因為重大爭議事件的決策脈絡,包括開放萊豬與中天新聞臺撤照,背後都有蔡辦的鑿痕。
  • 奉行「美國優先」!蔡英文又變臉,臺民眾:自食惡果
    眾所周知,美國總統川普在上臺後奉行「美國優先」政策,中國也首當其衝地成了美國政府的眼中釘。近年來,為了遏制中國大陸發展,美方頻頻對臺「示好」,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更是企圖「倚美謀獨」。「臺美」勾連不斷,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這種甘當棋子,而獲取政治私利的行為,蔡英文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一而再再而三地趁這段時間,與美國進行多次「軍事交易」,來強調她與川普政府的「交情」,想要借美國之勢來威懾大陸。選舉結果是,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優先獲得270張選舉人票,這一消息,可謂是讓蔡英文猶遭一記當頭棒喝。
  • 蔡英文的選舉騙術
    原標題:蔡英文的「殺豬盤」2020年1月11日,中國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揭曉,民進黨的蔡英文連任。網絡詞語「殺豬盤」指放長線「養豬」詐騙,養的越久、詐騙的越狠。有理哥之所以用「殺豬盤」來形容蔡英文的騙術,是因為其為了此次選舉,把一套「民主自由」的論調玩的通透,通過不斷造假新聞、偽民調,圍攻不同政見人士,持續欺騙民意、鼓譟民粹,最終把臺灣再次引向了未知的迷途,難怪有網友評論指,「就算今年贏了選舉,她也極有可能成為臺灣最後一任的『亡國總統』,好自為之吧」。
  • 陸學者:蔡英文誤判大陸立場 政治幼稚病又犯了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指出,只要民進黨打好今年11月「九合一」選舉,「連大陸都會朝民進黨方向來調整」。此言論引發熱議。華廣網16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文章直言:蔡英文的政治幼稚病又犯了。
  • 提前布局縣市選舉 蔡英文為鞏固自己陣腳?
    作者 富權  當國民黨內部正在為黨主席選舉陷於內鬥,幾名主要參選人不顧黨內團結和社會觀感以至人民期待,鬥個七彩之際,民進黨卻已經再整旗鼓,定下明年底縣市長選舉大計,好整以暇了。儘管也有「宮心計」式的內鬥,但這只是小菜一碟,因為依民進黨傳統,無論是在初選中或前纏鬥得如何見骨見血,但當初選結果公布後,卻就團結一致,槍口對外了。
  • 蔡英文的空洞口號,如何喚起放棄希望的民心?
    儘管如此,蔡英文仍舊在各方質疑聲中,以超乎常理的民調數字,擊敗民進黨內初選對手、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取得了2020大選角逐連任的門票。蔡當局上臺3年多以來,民調不滿意度居高不下,民怨沸騰,去年底「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等同對蔡英文投下不信任票。
  • 蔡英文推「新南向」期待與日合作 日媒不買帳:白做
    據海外網報導,24日上午,蔡英文與所謂「臺日交流協會」理事長谷崎泰明見面時聲稱,感謝「日本支持臺灣加入國際組織」,稱臺灣現在正推動「新南向政策」,期待和日本有更多合作。但日本輿論並不買帳,直接挖苦蔡英文內外交困,島內包括「新南向」在內的所有政策都竹籃打水,白做了。
  • 蔡英文過境美國有什麼玄機 媒體稱美國暗助蔡英文
    蔡英文6月26日出訪拉丁美洲的「邦交國」巴拿馬及巴拉圭後,計劃按慣例過境美國。臺灣領導人過境美國所受待遇,被視為反映臺美關係的焦點之一。儘管美國當局未就過境安排「最後同意」,但蔡英文上臺後實施向美日靠攏的「外交」政策,並迅速啟動外訪全力鞏固「邦交」仍引發各方關注。
  • 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公布 蔡英文獲勝
    (臺灣「中央社」資料圖)  民進黨籍參選人:蔡英文 陳建仁  蔡英文,1956年8月31日出生,臺灣屏東縣人,客家人。1978年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1980年獲康奈爾大學法學碩士,1984年獲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法學博士學位。現任民進黨主席,曾任臺灣行政機構副負責人、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主委等職。2012年蔡英文曾代表民進黨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輸給當時國民黨參選人馬英九。
  • 臺媒:沒有苦民所苦的同理心,蔡英文註定失敗
    蔡英文。(香港中評社資料圖)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連日來訪視地方拜廟,面對支持群眾大打「政績牌」。她說:臺當局努力3年,今年減稅讓很多人有感,環境也改善了,臺商回臺投資已有4500億新臺幣,臺灣現在也沒有口蹄疫,是臺當局三年拼出來的……民進黨去年「九合一」選舉失敗,是因為有些成績還沒有表現出來,「再給我4年,會讓臺灣脫胎換骨」。
  • 蔡英文反制「一國兩制」?陳桂清:背離民意
    陳桂清指出,蔡英文公然提出反制「一國兩制」臺灣方案,一方面,臺灣當局感受到了大陸推進統一的決心,看到「維持現狀」這個口號難以繼續欺騙臺灣民眾。另一方面,蔡英文把所謂「反制」大陸措施公之於眾,目的就是為了選舉,打兩岸牌,挑釁大陸,極力掩蓋其內部施政捉襟見肘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