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9月4日電 夏日炎炎、熱浪滾滾。此前,重慶曾連續發布高溫天氣橙色預警。然而,在重慶紅巖方大汽車懸架有限公司,工人師傅們正堅守在高溫一線,用汗水詮釋奉獻的意義和幸福的真諦。
「烤不化」的鍛制工
今年8月,重慶開啟入夏以來的高溫模式。在重慶紅巖方大公司板簧分廠,工人師傅們也迎來了一年中最「烤驗」的時候。
在鍛制流水生產線上,一臺臺鍛制加熱爐,正開足了馬力生產。鍛制衝壓組長何榮國每天的工作就是把被燒得紅彤彤的扁鋼一片一片從鍛制爐中取出來,迅速進行軋制切端頭。每片彈扁鋼重達22公斤,何榮國一班下來至少要搬動彈扁鋼250多片,合計重量5至6噸。
爐膛的溫度高達1000度左右,燒紅的扁鋼溫度都超過800度,何榮國他們距離產品只有不到50公分距離,整個作業環境的溫度超過五十度。
記者現場看到,高溫之下,工人們戴著手套,著裝嚴實,剛從爐子出來的扁鋼,紅彤彤映得臉頰發燙,臉上的汗水還沒來得及下落就被高溫蒸發乾了,衣服卻是幹了溼,溼了幹,汗漬在衣服上留下一道道印跡,用工人們的話講,「一會下來,手套、鞋子裡面都能倒出水來」。
「每天我們每個人都要搬動幾噸重在制扁鋼片,勞動強度很大,但為了新冠疫情的損失多回來,儘快把產品交到用戶手中再熱再累我們也不怕,因為我們都是『烤不化』鍛制工。」 鍛制工廖其勝說。
行車「空姐」的桑拿室
「空姐」一個羨慕的職業。而重慶紅巖方大公司的「空姐」,卻是並不讓人愜意的行車工。
採訪中,行車工杜孝琴拿著一個超大號的水杯從行車的天梯上走下來,快步跑到製冰室取水。
「師傅,上面熱嗎?」 「熱慘了,每天這麼大的水杯,我們要喝四五杯」。說完,她拿起裝滿水的杯子又快步上到行車操控室,繼續工作。
據了解,隨著疫情的好轉,該公司的訂單快速增長,主機廠天天催著發貨。該公司板簧分廠共有5位行車工,全是清一色的「娘子軍」,她們負責整個車間鍛制、熱處理、總裝三個工序,兩條生產線產品的轉運。一忙起來,她們在行車上一待就是幾個小時,不停轉運物資產品。
鋼結構廠房屋頂被曬得滾燙,屋面不僅不隔熱,還吸熱。使之本身就比地面溫度高,再加上鍛制加熱爐的熱浪和熱處理的熱蒸汽都往上升,就像被蒸烤一樣,呼吸都困難,更不要說要在上面待上幾個小時了。就像行車工郭昭慧說:「每次上去,就像蒸一次桑拿一樣。」
24小時待命的設備「保姆」
氣溫高讓設備常常出現拋錨的情況。為了保障生產線安全運轉,該公司設備維修師傅是24小時待命,隨時處理一些突發的設備故障。
空懸分廠維修管理人員、黨支部副書記王方偉穿著一身發白的工作服介紹道:「只要到夏天,我們維修人員的衣服都是這樣,一到下午衣服上就是一層鹽霜。」
8月下旬,臨近下午4點鐘,正值太陽最紅火的時候,王方偉的手機響了,鍛制爐設備校直機電機壞了,要求在晚上9點前修好。
維修工人們頂著近40度的高溫,在晚上7點把電機交付車間生產運行使用,比預計時間提前了2個小時。然而,他們全身上下幾乎溼透了。
王方偉說:「只有大家堅守,努力付出,忘我工作,我們才有一份收穫,看到公司的一付付汽車彈簧源源不斷地送到了主機廠生產線上裝配,我們就有成就感。」 (工人日報記者 黃仕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