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全身冒冷汗,右下巴處陣陣鑽心的疼,稍微扭一下脖子,也是痛得不行。糟糕,這次的落枕有點嚴重。
8月30日,41歲的劉女士來到家附近的浙中醫大二院就診,本想簡單看看落枕的毛病,卻被查出動脈血栓,頸動脈夾層。記者 金晶 通訊員 阮芝芳 沈笑馳
脖子疼痛以為落枕了 醫院檢查發現頸動脈血栓
劉女士和丈夫都是河南人,在杭州打拼20多年,兒子在一家軟體公司上班,一家人生活過得和和樂樂。
8月30日一早,吃完早飯,劉女士想躺下再休息一會,迷迷糊糊睡到10點左右,右下巴處突然痛得鑽心,並且全身冒冷汗,脖子也不聽使喚,稍微扭動一下就痛。
難道落枕了?
到了下午,疼痛依然沒有緩解,感覺到這次的落枕和以往的不大一樣,熬不牢,劉女士來到家附近的浙中醫大二院外科就診。
普外科楊惠文主任醫師是劉女士的接診醫生。「她(劉女士)來的時候精神不太好,嘴唇發白,頭上一直冒汗,一直說自己右下巴到脖子這塊很疼。觸診後我發現她右頜下、右側甲狀腺區都有壓痛感。」
楊醫師首先考慮劉女士為亞急性甲狀腺炎,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楊醫師安排劉女士做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時,超聲科李鋒之主任發現,劉女士的情況有些異樣,頸總動脈明顯增粗,裡面有血栓形成!
「當頸總動脈內壓力過高,血栓一旦隨血液循環進入顱內動脈,患者就隨時可能出現腦栓塞、卒中等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拿到劉女士的超聲檢查報告後,楊醫師趕緊聯繫了醫院血管外科副主任樓新江。
當時已經過了下班時間,得知劉女士的病情後,樓醫師二話不說馬上趕來會診,結合劉女士的實際情況,樓醫師判斷,形成這種血栓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大動脈炎,二是動脈夾層。
病情來勢洶洶,樓醫師一邊將劉女士收入血管外科病房,一邊安排她做CT血管造影檢查。檢查結果證實了樓醫師的判斷:無名動脈和右側頸動脈夾層!
樓醫師連夜為劉女士做了擴血管、增加顱內灌流、鎮痛、控制血壓等治療,並密切監測病情發展,防止血壓波動導致更嚴重的後果。等待病情穩定一到兩周後,再做無名動脈的介入治療。
「頸動脈夾層是很兇險的,頸部動脈內膜撕裂會導致血流入其管壁內形成壁內血腫,繼而引起動脈狹窄、閉塞或動脈瘤樣改變。據統計,頸動脈夾層引發的卒中佔所有卒中的2%,在45歲以下的人群中,頸動脈夾層引發的卒中佔8%-25%。」樓醫師說。
突發頸動脈夾層
血壓控制不佳或是誘因
經過治療,劉女士脖子疼痛感慢慢緩解了。面對著突如其來的打擊,劉女士很是納悶:「我平時身體一直不錯,血糖血脂也不高,人也不胖,平時感冒都很少有,怎麼一下子得了這麼兇險的病?」
詳細詢問劉女士的病史後,樓醫師發現,劉女士有高血壓史。
「她懷孕產檢時發現有高血壓,吃了降壓藥後覺得血壓恢復正常了,就擅自停藥,沒有再複查。」
樓醫師認為,自發性的動脈夾層常見的病因包括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大動脈炎、主動脈潰瘍等。劉女士的發病可能還是跟她的高血壓和疲勞有關。
樓醫師提醒,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做好血壓的自我監測,平時儘量不要抽菸、飲食要清淡、生活要有規律、要有適當的運動,並且定期到醫院檢查,避免因為高血壓引起併發症,尤其是像動脈夾層這樣的併發症,是非常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