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鍋碗瓢盆更安全—專訪衛生部食品安全標準專家

2021-01-21 中國政府網

不鏽鋼製品新國標:讓「鍋碗瓢盆」更安全
    ——專訪衛生部食品安全標準專家張旭東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呂諾)《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不鏽鋼製品(GB9684-2011)》21日起發布實施。

    新標準中鉛、鉻、鎳、鎘等重金屬遷移限量是否更加嚴格?與國外相關標準的比較處在何種水平?對備受關注的重金屬錳為何沒有作出規定?修訂過程中是否被大企業左右?衛生部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與衛生監督局食品安全標準處處長張旭東21日對這些問題作出了解答。

    問:不鏽鋼製品可能對食品安全帶來哪些風險?

    答:食品接觸用不鏽鋼的主要安全問題為重金屬的遷移。一般情況下,不鏽鋼製品在盛放、烹煮食物或與食品接觸過程中,不構成食品安全風險;當不鏽鋼製品在使用中遷移的重金屬超過限量時,有可能危害人體健康。歐盟和德國相關法令規定了不鏽鋼製品中有害物質的遷移量,我國原《不鏽鋼食具容器衛生標準》也對不鏽鋼中的重金屬遷移量作出了規定。

    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不鏽鋼製品》適用於主體材料為不鏽鋼的食具容器及食品生產經營用工具、設備。修訂工作組重點研究了不同型號不鏽鋼中鉻、鎳、鎘、砷等重金屬的遷移量,以保障人體健康為宗旨,並以國際權威機構的風險評估報告為依據,參考了德國LFGB法規的相關規定修訂了重金屬的遷移限量,嚴格控制食品安全風險。

    問:新標準重金屬的遷移限量是否做到了與國際接軌?

    答:德國食品用不鏽鋼製品標準代表了歐盟水平。與之比較,我國新標準中的鉛、鉻、鎳、鎘等重金屬遷移限量均一致。此外,我國還根據實際採樣分析情況,對砷遷移限量指標也作出了規定。可以說,我國新標準比德國更嚴格。

    問:與原標準比較,新標準限量指標做了哪些調整?

    答:根據國際、國外和我國最新風險評估結果,以最大限度保護消費者健康為原則,修訂工作組科學調整了重金屬遷移限量。

    其中,鉛遷移量由原標準的0.2 毫克/平方分米調整為0.01毫克/平方分米;鉻遷移量(馬氏體型鋼不作評價)由原標準的0.1毫克/平方分米調高至0.4毫克/平方分米,因為鉻是形成不鏽鋼鈍化膜、保證不鏽鋼質量的關鍵金屬,新指標與德國一致,經風險評估是安全的;鎳遷移量原標準為0.6毫克/平方分米(奧氏體型鋼)、0.2毫克/平方分米(馬氏體型鋼),現調整為0.1毫克/平方分米;鎘遷移量由原標準的0.004毫克/平方分米調整為0.005毫克/平方分米;砷遷移量與原標準一致。

    可見,新標準鉛、鎳等金屬遷移限量均比原標準嚴格,有利於保護消費者健康。

    問:新標準中為何取消原標準對不鏽鋼牌號的具體規定?

    答:目前國際上和我國不鏽鋼牌號日益增多,各國對不鏽鋼牌號分類方法和規定有所不同。我國相關不鏽鋼板材標準(GB/T3280)對不鏽鋼牌號作出了規定。因此,為避免重複規定和標準交叉問題,在本標準中取消原《不鏽鋼食具容器衛生標準》對不鏽鋼牌號的具體規定。

    新標準規定,不鏽鋼製品的主體材料應選用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材料,即符合GB/T3280的材料及牌號。新標準同時規定,在不鏽鋼產品或最小銷售包裝上應標註不鏽鋼類型,即不鏽鋼種類和牌號,以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監督權。

    問:日前,知名品牌「蘇泊爾」多款不鏽鋼炊具因錳含量超標等問題被查處。對備受關注的重金屬錳,新標準為何沒有作出規定?

    答:新標準在徵求意見過程中,個別單位提出在標準中設定重金屬錳的遷移限量指標。經研究,最終新標準未對錳的遷移限量作出規定。主要理由有三:第一,錳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有多種重要的生理功能,錳缺乏可引起多種疾病。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規定,成人錳適宜攝入量為3.5毫克/天,最高可耐受攝入量為10毫克/天;第二,凡符合我國相關國家標準的不鏽鋼製品,其錳的遷移水平不會造成健康損害;第三,標準起草單位收集整理了國外關於不鏽鋼食具容器有關錳的限量規定,除個別國家外,其他國際組織和相關國家未對錳的遷移量作出規定。

    關於不鏽鋼製品標準中錳指標的設置問題,衛生部歡迎有關單位積極開展調查研究,並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管理制度,向衛生部提出增加錳指標的立項建議。目前,衛生部正在徵求2012年食品安全標準立項建議,歡迎社會各界提出建議。我們鼓勵企業制定嚴於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以促進市場良性發展,進一步提高食品用不鏽鋼製品質量安全水平。

    問:新標準修訂過程是否規範透明?

    答: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不鏽鋼製品》(GB9684-2011)是在原《不鏽鋼食具容器衛生標準》(GB9684-88)基礎上,借鑑了國外相關法規和標準修訂的。

    我國是不鏽鋼生產大國,年產不鏽鋼1100萬噸。不鏽鋼具有較好的耐腐蝕性,被廣泛使用於食具容器、食品生產經營用工具、設備等食品相關產品。根據《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食品安全標準應當包括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汙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

    2007年,國家標準委同意立項修訂《不鏽鋼食具容器衛生標準》,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所負責具體修訂工作。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所於2008年11月上交了《不鏽鋼食具容器衛生標準》草案,經原食品衛生標準專業委員會食品包裝材料分委會審查,2009年2月提交食品衛生標準專業委員會審議。

    根據《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所繼續開展標準修訂工作,成立標準修訂工作組,研究擬定了標準修訂原則和工作重點,在調查研究和徵求意見基礎上,形成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不鏽鋼製品》草案。草案於2010年10月在衛生部網站上公開徵求意見2個月,並向WTO/SPS通報。標準草案經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食品相關產品分委會第一次會議審查通過,於2011年3月提交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第五次主任會議審議通過。衛生部2011年12月21日批准公布了這個新標準。

    標準修訂工作歷時5年,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所召開數十次標準修訂研討會,廣泛聽取各有關部門、行業組織和相關企業意見,借鑑了國際和發達國家的管理經驗,根據我國食品用不鏽鋼製品的種類、特點、安全風險和消費特點等具體情況修訂的,嚴格執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修訂程序。

    問:據了解,有相關企業參與了這個標準的修訂。新標準是否被大企業「綁架」?

    答:參與標準制訂的既有一些企業,也有中國五金製品協會、中國特鋼企業協會不鏽鋼分會以及一些地方協會,他們具有比較廣泛的代表性,均可提供數據、提出意見和建議。新標準不會被某個企業所左右。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食品安全標準的制修訂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也需要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讓制修訂的過程做到廣泛參與。我們打算在衛生部網站上開設「食品安全標準」專欄,作為一個溝通的平臺,讓公眾即時了解標準制修訂進展。標準制修訂過程中,我們還將通過舉行論證會等方式,請媒體、消費者等共同參與,力爭做到符合健康需要、滿足公眾要求。在標準頒布實施後,也歡迎各界提出意見和建議,以便重新評估審核、及時修訂,讓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科學合理、安全可靠。

    目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劃的起草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下一步,我們將儘快公開徵求各界意見。

相關焦點

  • 衛生部公布《速凍面米製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速凍面米製品是我國居民日常消費的重要食品。為規範速凍面米製品生產經營,確保速凍面米製品安全,保護消費者健康,根據《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衛生部在原《速凍預包裝面米食品衛生標準》(GB19295-2003)實施基礎上,組織制定公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速凍面米製品》(GB19295-2011),將於2011年12月21日起正式施行。
  • 速凍食品 「解凍」安全標準
    2011年12月21日起,速凍食品新國標將實施,這意味著金黃色葡萄球菌將由不得檢出變為限量檢出。針對公眾質疑,中國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首席專家劉秀梅在三亞參加某論壇時表示,公眾不應局限於關注具體數值,更要關注新國標制定過程中採樣量的擴大。速凍食品零下18℃保存,菌量沒有條件產毒,在一定量的範圍當中對人體是安全的。
  • 《食品安全法》之:食品安全標準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四條規定製定食品安全標準,應當以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為宗旨,做到科學合理、安全可靠。《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五條規定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執行的標準。除食品安全標準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強制性標準。《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對地方特色食品,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可以制定並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 衛生部:OMP未納入我國食品衛生標準管理食品原料
    OMP是未納入我國食品衛生標準管理的食品原料專家目前分析認為OMP牛奶尚屬安全    近一段時期以來,蒙牛公司特侖蘇牛奶中OMP安全性問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衛生部有關部門負責人2月16日接受健康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不會對人體造成健康危害,但是OMP不屬於我國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也不屬於申報新資源食品的範圍,而是未納入我國現行食品衛生標準管理的食品原料。蒙牛公司進口該產品作為食品原料使用,應依照《食品衛生法》第三十條的規定,提供輸出國(地區)的衛生部門或者組織出具的衛生評價資料,經口岸進口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機構審查檢驗,並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准。
  • 衛生部首次表態:國家標準產的PVC保鮮膜都安全
    中廣網北京10月21日消息  昨天,記者從衛生部獲悉,對於近日媒體關注很高的「PVC保鮮膜致癌」,衛生部表示,按照我國食品包裝材料國家標準生產的PVC保鮮膜都是安全的。     據京華時報報導,衛生部新聞發言人表示,衛生部對「PVC保鮮膜」非常關注,今天將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再次研究。
  • 衛生部發布《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
    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 (衛生部令第71號)    《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已於2010年2月8日經衛生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以發布,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三條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管全國餐飲服務監督管理工作,地方各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餐飲服務監督管理工作。    第四條 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食品安全標準及有關要求從事餐飲服務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責任。
  • 孕產婦營養品標準擬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立項
    昨天,衛生部發布了2013年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項目計劃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計劃)。根據計劃,孕產婦及乳母用營養品標準將納入今年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立項工作。   據介紹,衛生部有關部門採用網絡平臺收集了全國提交的標準立項建議書。
  • 衛生部公開徵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意見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徵求意見稿)2.(徵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一、基本情況    為貫徹《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09]8號)規定和衛生部辦公廳和農業部辦公廳《關於印發2010年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清理整頓工作方案的通知》(衛辦監督發[2010]106號)的要求,
  • 《白木香葉》廣西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通過專家論證
    為進一步促進白木香產業的發展,廣西衛生健康委於11月19日下午,在南寧專門組織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審評專家,對廣西輕工產品質量檢驗站、廣西沉香協會承擔的廣西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白木香葉》的項目制訂進行了論證。
  • 義大利新年曝食品安全問題 衛生部下令召回
    中新網1月5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義大利歐聯通訊社報導,聖誕、新年期間,義大利市場再曝食品安全問題。義大利衛生部急令召回了麵粉、奶酪、胡椒粉等問題食品,並通過衛生部官方網站公告了問題食品的生產企業、品牌和和食用所帶來的危害。
  • 食品安全專家呼籲儘快禁用「麵粉增白劑」
    食品安全專家呼籲儘快禁用「麵粉增白劑」 實習生 王夢婕   「麵粉是13億人的主糧,具有消費的強制性。增白劑無形地藏在麵粉裡,讓老百姓消費起來無從選擇,無從逃避。」今天,在中國政法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與搜狐網聯手舉辦的題為「食品添加劑的危機與對策」的研討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總工程師馮平在作主題發言時提出,「『麵粉增白劑』禁用與否,關係到千家萬戶。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儘早行動,消除這一健康隱患。」   據與會專家介紹,目前我國是唯一允許在麵粉中使用上述「增白劑」的國家。
  • 《食品安全標準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審評委員會設合法性審查工作組,負責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合法性審查,審議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意見。第八條 鼓勵跨部門、跨領域的專家和團隊組成標準協作組參與標準起草、跟蹤評價和宣傳培訓等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委託食品評估中心組織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研究提出食品中有害物質的臨時限量值和臨時檢驗方法的建議。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務院相關部門公布食品中有害物質的臨時限量值和臨時檢驗方法,並向世界貿易組織通報。
  • 雅士利張利鈿:食品安全是一份責任
    、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聯合主辦的第三屆(2011)中國食品安全論壇暨2011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做企業就是要講良心,特別是做食品,更要講良心、講道德、講責任,這是最基本的底線。   "我認為一個企業應該是敢於嚴格要求自己,假如你自己生產的產品,有一點點達不到要求,即使政府監管不到,但對於你自己來說,應該禁止出廠,容不得半點僥倖心理,為了掙錢,就把不合格產品賣出去。所以,我認為自律是最關鍵的。"張利鈿說。
  • 衛生部發布會介紹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會議
    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有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控防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陳君石,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秘書處負責人、中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首席食品安全專家劉秀梅研究員,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中國代表團專家組組長、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王竹天研究員,還有衛生部衛生監督局食品化妝品監督管理處副處長張旭東。我是新聞辦公室的鄧海華。
  • RO機是否安全,衛生部終於有答覆了
    小編還從來沒聽說過哪一種人體必要元素是主要從飲用水中攝入的,當然,淨姐說的大家可能也不信,所以去中國知網查了一下,輸入了關鍵字,純淨水、安全等關鍵字,雖然在查的時候沒有抱有希望,但是還真的有結果。衛生部法監司關於關於純淨水有關問題的復函 《中國食品衛生雜誌》 , 2001 , 13 (2)《中國食品衛生雜誌》是一個在食品安全領域很有權威的一份雜誌,在中國相關89份雜誌中排名第8。
  • 衛生部關於瓊膠等97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公告
    衛生部關於《食品添加劑瓊脂(瓊膠)》等97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公告 (2010年 第19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管理辦法》的規定,經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審查,現發布《食品添加劑瓊脂(瓊膠)》(GB1975-2010)等97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 衛生部:保健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劑應當符合相關標準規定
    人民網北京5月11日電 (記者王欲然)記者從衛生部網站獲悉,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在對食品藥品監管局的復函中寫到,考慮到保健食品監管的特殊性,對已批准的保健食品,其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可按照保健食品批准證書中的有關要求執行。復函中稱,根據《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保健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劑應當符合相關標準規定。
  • 「米粉困惑」中的食品安全標準窘態
    文/李英鋒  4月12日晚,網上有細心的家長發現,關於米粉含砷在多少微克範圍內算正常,我國標準和瑞典公布的「含毒」標準相差幾百倍!記者就此採訪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對此消息得到證實。筆者不是科研人員,無法就這一對比給出專業的評判,但筆者的直觀感覺有兩點:其一,瑞典研究機構得出結論肯定基於縝密的試驗和翔實的資料、數據,絕不是信口開河,危言聳聽;其二,瑞典研究機構的標準更苛刻,門檻更高,也就能夠抵禦更多的食品安全風險。
  • 泰國公共衛生部發布公告制定食品中汙染物的標準
    食品夥伴網訊     泰國公共衛生部5月20日消息:該部門在泰國政府公報刊登了第413號和第414號公告法規。這兩個法規均在政府公報刊登後180天生效。公告法規內容如下所述:          1.泰國公共衛生部第413號公告法規,修正了食品中汙染物標準的說明,涉及食品包括花生油;棕櫚油;椰子油;巧克力;礦物質飲料;茶;密封容器中的豆漿;醋;油脂;蜂蜜;牛油;鹼性蛋(松花蛋);涼茶(草藥茶);通過消化大豆蛋白獲得的調味品;放射性核素汙染的食品;人造黃油、混合黃油、脂肪塗抹物;密封容器中的食品;密封容器中的飲料。
  • RO純水機是否安全,衛生部終於有答覆了
    還從來沒聽說過哪一種人體必要元素是主要從飲用水中攝入的,當然,很多人還是不信,所以去了中國知網查了一下,輸入了關鍵字,純淨水,安全,等關鍵字,雖然在查的時候沒有抱有希望,但是還真的有結果。衛生部法監司關於關於純淨水有關問題的復函 《中國食品衛生雜誌》 , 2001 , 13 (2)《中國食品衛生雜誌》是一個在食品安全領域很有權威的一份雜誌,在中國相關89份雜誌中排名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