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訊(覃善錕綜合報導)白木香是廣西最有特色的民族植物資源之一,廣西區域內有悠久的食用習慣,目前種植面積約50萬畝,具有一定產業規模。為進一步促進白木香產業的發展,廣西衛生健康委於11月19日下午,在南寧專門組織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審評專家,對廣西輕工產品質量檢驗站、廣西沉香協會承擔的廣西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白木香葉》的項目制訂進行了論證。
會上專家組認為,廣西栽培的白木香與廣東栽培的白木香均屬於瑞香科沉香屬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Sprengel);廣西的白木香葉的加工工藝和食用方法均與廣東相同。目前,廣東省已制定並實施了《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白木香葉》(DBS44/ 011-2018),本著資源節約與共享、提高效能,廣西可以等同採用廣東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基於此,與會專家一致同意,廣西白木香葉可等同採用DBS44/ 011-2018《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白木香葉》,並在廣西區域範圍內實施。
據了解,今年4月和10月,廣西衛健委、廣西輕工產品質量檢驗站已組織兩批專家團隊深入廣西沉香協會沉香基地——南寧龍鳳谷休閒農業示範區(良慶區南曉鎮南煥坡)開展實地調研活動,為《白木香葉》廣西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制定掌握了詳實的論證資料。目前廣西沉香行業年產白木香葉幹茶(沉香及奇楠)近20億公斤,年產值近千億元。但由於未納入地方食品安全標準,不能正常進入流通,廣西的白木香葉徒有產量卻不能做強產業鏈。同時沉香產業系大健康產業範疇,種植白木香(尤其是奇楠)其最終的香料(同時也是藥材)產值遠遠大於茶葉。由於其投資周期長,短期無法獲益,導致農戶不敢規模種植。此次《白木香葉》廣西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通過專家論證並予以實施,可以預見我區農戶種植沉香在1-2年內即可獲得良好的投資回報,如此將很好解決種植投資周期過長的瓶頸,從而大力推動區域沉香產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