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通訊錄李總認為:不要羨慕別人家的「天才」,你不比他少什麼

2020-12-27 人脈圈

大家好!歡迎來到知名圈!續上一篇「知名通訊錄張總表示:一個人的路能走多遠取決於童年的天地有多大」,小編帶領大家一起繼續走進有關教育、人才乃至整個社會的大圈子!

其實沒有什麼天才。

——李開復

許多年後李開復功成名就,說過不少精彩的話,先是被叫做「院長話題」,後來被叫做「開復話題」。有一篇的題目叫《我的人才觀》,是其中最激動人心的部分。他認定今天智

慧的價值已遠遠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比如他說:「在工業社會中,一個最好的、最有效率的工人,或許比一個一般的工人能多生產20%或30%。但是,在一個信息社會中,一個最好的軟體研發人員,能夠比一個一般的人員多做出500%甚至1000%的工作。」

這一思想流傳在中國的大學校園裡,讓無數學生激情澎湃。兩年以後的一天,開復和一個記者在北京嘉裡中心重逢,相對而坐,彼此再次談到這個話題,這一回,開復說:

「其實沒有什麼天才。」

開復是在踏上美洲大陸的那一年裡,被老師和同學們當作「天才」的。但也正是在這一年,他開始相信「其實沒有什麼天才」。

他在美國田納西州的一所天主教學校讀初中一年級。有一天上數學課,老師提問:「把七分之一換算成小數點,是多少?」

開復立即高高舉起手來,朗聲答道:「0.142857142857……」。

所有同學都把眼睛張大了。老師驚嘆不已,說自己的學生中出了一個「天才」。

只有開復心裡明鏡似的:「其實沒有什麼天才。我只是把在母親監督之下死記硬背的東西搬了出來,連想都不用想。」

「天才」這兩個字其實是個陷阱,多少人誤入其中。它讓很多人過高地估計自己,還讓更多的人過低地估計自己。人們常常認為一些人之所以傑出,是因為他們擁有超越常人的天賦,其實那是不了解傑出人物從小到大都在做著和普通人一樣的事情,只是因為他們遇到了一些普通人沒有遇到的契機。或者也可以這樣說,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天才」,等著有一天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

數學課對開復來說不是什麼難事,因為臺灣小學的數學水平已經相當於美國的中學。所以他不用怎麼學就在數學考試中獲得全州第一名。他後來在初中時學習高中數學,讀高中時又學習大學數學。他的「數學天才」的名聲也越發大了,但是他始終不認為自己數學有多好。「那是因為美國中學的數學太簡單,」他這樣說,「不是因為我的數學學得好。」

與其說他智力超常,還不如說他運氣好。老師鼓勵他的長處,比如「數學天賦」,給他許多機會在同學們面前表現,卻又盡力寬容他的「短處」。

就像所有到美國去的中國孩子一樣,開復的難題是英文。最初幾個星期,老師說的話他一個字都聽不懂。

那年月到美國的「小留學生」很少,他是學校裡唯一的中國人,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又能隨口把「七分之一變成小數點」,所以在那些美國學生的眼裡,這孩子特別新奇。大家都跑過來對他說:「我們可不可以做朋友啊?」「周末來我家玩吧,好不好?」老師很樂意幫助他補習英文。就連校長也格外關注這個異國孩子,對他說:「每天中午來找我,我教你英文。」

這樣的情形一直持續一年,直到有一天,老師認為他的英文已足夠使用,才對他說:「現在你可以和你的同學一起在課堂上參加考試。」

到了這時候,開復終於意識到,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最大的差別,是美國的老師和學生喜歡用正面的方法來鼓勵你的成功,而不是用負面的方法來嘲笑你的失敗。」

美國的孩子很熱情很開放,即便不認識,也可以很親熱,不像中國孩子,朋友很少,也不喜歡和別人說話,上學就聽課,放學就回家,見了陌生人就拿懷疑的眼光看人家。美國的老師也特別友善,根本不像臺灣的那個老師,要打他,還把他的零花錢都罰光。

最新奇的是,所有的同學都不用背課文,老師從來不考「背誦」,也不給他留作業,卻總是要他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有一天老師告訴他,期末的總分數不會看他背誦課文多麼流暢,而是看他上課的發言和提問。這讓他驚訝不已。他是在很長時間以後才意識到,美國的教育就是圍繞著問題展開的。但在那時候他還不明白這些,只是覺得有了一種全新的感覺:「如果給一個孩子很多不同的東西,去刺激他,總會發生影響。我覺得腦子漸漸地離開了背誦知識的軌道,整天拼命想自己要說什麼話,提什麼問題。」

開復就是在那時候發現:「人的能力有兩個部分,有一部分要靠記憶和理解去積累。還有一部分要靠一點點地練習。像課堂上提問的勇氣、和同學交往的熱情,都是屬於後面一種。」

過去在臺灣的時候,他每天上學放學,按部就班,從不與別人交往,也沒有發現這些奧妙,現在換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周圍的人都說英語,就發現哪些是自己最欠缺的,哪些是自己最需要的。住在大哥家,雖說是親人,畢竟跟在媽媽身邊不一樣,不像在自己家那麼隨心所欲,還總是感覺給大哥帶來麻煩,不能不約束自己,甚至不好意思用大哥家的電話給媽媽報平安。到了學校裡,同學們都來找他,逗他說話,讓他覺得他的不愛說話和不愛提出問題,不僅僅是英文不好,還因為缺乏溝通能力,缺乏表達自己的能力。

這樣看來,與其說他在美國的教育顯露了自己的天賦,倒不如說,是美國的教育讓他彌補了自己的短處。

喜歡就關注,歡迎您的留言評論!知名圈持續為您導航!

相關焦點

  • 別再羨慕「別人家孩子」了,要學會欣賞「自家熊孩子」
    打個比方吧,一位家長給兒子買了一個價值500塊的變形金剛,可是他兒子第二天就去搶別人一百多的變形金剛,家長問孩子:咱家的變形金剛不比小朋友的好嗎?你為什麼還要去搶別人的玩具玩?孩子回答:因為我沒玩過!這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做家長的總是以為別人家孩子比自家孩子好,因為那是別人家孩子,沒有朝夕相處,你看到的只是很片面的某個地方,而不是真實的全部。別人家孩子好的地方,你會無限放大,羨慕不已;別人家孩子的缺點,你會不自覺地忽視,甚至輕易原諒。
  • 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但你是別人家的父母嗎?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個敵人,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長的好看,學習好,又懂事,仿佛我們再用功再努力也無法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較,這個時候就想問一句,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但你是別人家的父母嗎?不同家庭會教育出不同的孩子,希望我們不要再用別人家的孩子來進行激勵。
  • 總是羨慕別人家孩子有天賦?用上這個方法,你家孩子也能成為天才
    鄰居家的孩子鋼琴過了十級,閨蜜的孩子說得一口流利的英文,朋友的孩子繪畫獲得了國際大獎…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看起來總是那麼優秀,而自己的孩子卻那麼平庸?鋼琴、英語、繪畫,這些興趣班,我們也報了呀?這是很多家長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最後,找不到答案,就給自己一個安慰的理由:「別人家孩子有天賦。」
  • 不要羨慕別人家的NeiNei,因為你也不是「別人家的吳尊」
    那時的她已經很優秀了,勇敢獨立,樂於助人,幹活認真,有責任心,不嬌氣……這根本就是傳說中的那位——「別人家小孩」! 節目中,她主動幫妹妹們分擔重物,暖心得不得了。
  • 初中生繪西遊通關81難火了:哪有別人家的天才,都是父母奮力託舉
    離暑假結束,還有10來天,你家娃的暑假作業,動筆了嗎?沒心沒肺玩了一整個暑假,快開學了,猛然想起還有暑假作業沒寫,原本被遊泳、爬山曬得黝黑的臉,突然一下煞白。這時候讓父母羨慕的&34;,就開始秀存在了,平時考試要贏過你,暑假作業你也贏不了,氣不氣人。初中女生手繪西遊記81難通關圖,惹家長們羨慕杭州一個中學初一布置的暑假作業,是畫西遊記的取經故事。
  • 不要羨慕別人,過好自己,讓別人來羨慕你
    生活中,我們總是在羨慕別人,也許只是程度不同罷了,小孩子羨慕大人的成熟,大人羨慕孩子的純真率直,普通人羨慕名人的卓越尊顯,名人們何曾不羨慕普通人的平凡簡單。羨慕之心,人皆有知。很多時候,我們是個遠視眼,總是遠遠的看著別人的生活,卻忽略了自己身邊的幸福。
  • 有人說,不要羨慕別人孩子,先成為被別人羨慕的父母,你同意不?
    在今年這樣一個特殊時期,我認為家長更應該承擔起相關的責任,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就是在模仿家長的行為。因此題主這句話「不要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先讓自己成為被別人羨慕的父母」這句話非常的對!但是,如果為人父母著自己本身就非常懶惰或者是言而無信,你又怎麼可以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人前威風
  • 擁有以下特徵的孩子,多半是個天才,佔一個就讓人羨慕
    文|秘籍君在現在很多家長看來,所謂的天才就是學習成績好,能夠在班上名列前茅。他們就像是別人家的孩子,永遠都散發著學霸的光芒。而那些學習成績不好,又不願意好好學習的,就是不折不扣的「學渣」。他將多元智能理論分為不同的部分,分別是語言智能、邏輯數理智能、音樂智能等。這個理論認為每個孩子都是天才,但是要有發現他們的眼睛。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就像鋼琴大師郎朗就屬於音樂智能,是音樂上的天才。但如果當初父母覺得彈琴沒出息,逼著他去學習。他或許也混得不差,但相比現在會差一大截。
  • 不要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行動起來,打造讓別人羨慕的聰明娃
    姥爺文化程度不高,是個高小水平,相當於現在的五六年級吧,但他認老理兒,常說:「別老羨慕人家,自己幹出個樣,讓別人羨慕咱。」他深知文化的重要性,常把「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謅(吟)」掛在嘴。我很小時,他就教一些古詩詞,但是他肚子裡的「墨水」不多,於是就教我背一些打油詩,「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黑狗變白狗,白狗身上腫。」後來找來一本舊識字課本,教我們讀上面的詩。
  • 別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多看看別人家父母是怎麼做的
    前言:不知道有多少家長都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是不是很多家長都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那麼聰明懂事乖巧伶俐,其實我們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的同時,也應該多考慮一下自己,我們要先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那麼差勁,你的孩子就真的比別人差嗎我們要先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那麼差勁,你的孩子就真的比別人差嗎?
  • 不要羨慕別人的生活,貧窮和富有是相對的概念
    你所羨慕的別人的生活,未必是那麼好、那麼富有,別人也有別人的難處,大多數人都過著普通的生活,貧窮和富有都是相對的概念,站在不同階層的人對貧窮和富有都有不同的想法,有時候你認為的貧窮在別人那裡就是富有,別人還在缺錢的時候,你也只看到他光鮮的一面。
  • 光知道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其實有點危險!
    先看「別人家的孩子」:近日,江蘇無錫梨莊實驗小學四年級的潘俊松同學發明了一款新型書包,收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寄來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獲網友紛紛點讚。 一片叫好之聲。潘俊松同學為什麼叫好?前陣子,某知名教授的兩個孩子,在上小學三年級、五年級的時候,就「研究」小白鼠、茶多酚抗癌之類,發表了論文,獲了大獎,怎麼沒人叫好?原因顯而易見。我們不需要浮誇的、功利化的「天才」,隨處可見、源於生活的優秀,更令人心動。潘俊松解決的,是「人人眼中有、人人筆下無」的難題——書包問題。
  • 羨慕別人家小孩記憶力好?你家小孩也可以
    平時我們的身邊總是少不了「別人家的孩子」,筆者小時候就曾經被別人家4歲的小女孩「傷害」過。小小年紀不但熟記2000多個漢字,300多首古詩,還能在70秒之內還原六面魔方,這樣的童年你懂的。也許你會說人家孩子是天才,有天賦,才能記那麼多。但長大後的筆者深刻意識到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記憶力是可以後天訓練的。
  • 當孩子眼巴巴羨慕別人時,千萬別心軟,這樣做更聰明
    有些事情,除了羨慕我們真的無能為力,別人家的大房子、周遊列國、頭等艙...更重要的是,孩子要有接受別人更好的心態,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不管處在什麼年齡、什麼時代,我們都會有「羨慕」別人的時候。我們的小時候,不比現在,好東西更稀缺,更容易羨慕別人擁有難得一見的衣服、零食、玩具、書。羨慕也從來不只是小孩子才會做的事,大人也一樣不能免俗。現在,我們依然會羨慕別人,羨慕別人家的好房子、好孩子、好老公...
  • 當孩子眼巴巴羨慕別人時,我們的回應決定他幸福的基點
    雖然一直努力想給孩子最好的,但我們不可能這樣簡單粗暴地應對孩子的「羨慕」:別人家孩子有,我家孩子也得有。有些事情除了羨慕我們真的無能為力,別人家的大房子、周遊列國、頭等艙...更重要的是,孩子要有接受別人更好的心態,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拿小川來說。
  • 羨慕別人家孩子,先做別人家父母
    「別人家孩子」這個特殊的物種,多少媽媽見了兩眼放光,而且羨慕的咬牙切齒,多少自家孩子活在你的陰影中,甚至懷疑自我。 他們曾多次對著你吶喊:別人家孩子,請別讓我媽認識你。 父母滿眼是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卻只會盯著自家孩子的缺點;那你知不知道,在孩子眼裡你和別人家的父母,又是怎麼樣的存在?
  • 莫言:永遠不要羨慕別人的生活
    你羨慕我的自由,我羨慕你的約束;你羨慕我的車,我羨慕你的房;你羨慕我的工作,我羨慕你每天總有休息時間。」世間所有的生物都在互相羨慕著,總感覺別人比自己好的更好。可仔細想想,生活哪有好與壞之分,每一種生活的背後,都暗自標好了價碼。
  • 知名通訊錄表示:既然無法改變這種現象,那就換個思路來看待!
    歡迎來到知名圈!續上一篇「知名通訊錄發現,我們所謂的教育之路也許真的錯了!」,小編帶領大家一起繼續走進有關教育、人才乃至整個社會的大圈子!我很注意地觀察了周圍的學生,發現大多數人也能擁有上面10條之中的一條或者幾條。但是在我的30個研究對象中,大部分人佔了10條,最少的也能擁有其中8條。把各種因素綜合起來,可以發現他們身上最重要的特徵有三個:第一,很高的情商。
  • 知名通訊錄帶領大家一起來看「一封信的價值」!
    歡迎來到知名圈!續上一篇「知名通訊錄表示:既然無法改變這種現象,那就換個思路來看待!」,小編帶領大家一起繼續走進有關教育、人才乃至整個社會的大圈子!我敢打賭你們都不知道,在微軟中國研究院,我們擁有許多位世界一流的多媒體研究方面的專家。
  • 你為什麼總是在否定自己,羨慕別人?
    你為什麼總是在否定自己,羨慕別人? 那是因為你對自己的處境不滿意,同時對別人的經歷也缺乏了解。 其實,你也是別人眼中羨慕的對象。還在讀書的可能羨慕你經濟獨立,情侶可能會羨慕單身自由,北上廣會羨慕小城鎮穩定…… 我們只是看到了別人光鮮亮麗的一面,卻沒有自己生活中的閃光點,你嚮往別人的生活,說不定,別人也在嚮往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