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經常有這樣的困擾,孩子總是沉迷於一件事情之中,對你說的話就是油鹽不進。朋友和我吐槽說,每次叫孩子吃飯都要三催四請,就是不願意放下他手裡的那些玩意,她強制打斷就和她又哭又鬧。
孩子這樣看似是浪費時間,其實是專注力正在集中的表現,他們專心做事的時候,卻被粗心的父母當作主次不分,不聽話的表現。家長突然打斷,就會引起他們反感,煩躁的情緒。
長期忽視孩子的專注力,長大後的孩子對待學習工作就很難集中精力,效率也會大大降低。
什麼是專注力呢?
專心地做一件事情,不為外在事物所幹擾,這種能力,就是專注力。就比如佛家坐禪,就是專注力極高的一種行為。
孩子天生就是專注力的高手,寶寶尚在襁褓中的時候,就已經具有專注力。還不會說話的時候,面對大人的逗弄,他們會睜大眼睛定定地看著你,即使你已經不去看他,他也還是一直看著你。
不同年齡的孩子專注時間是不同的,一般4歲左右的孩子專注力的時間是5~20分鐘,4歲以上的孩子是20~40分鐘。對於四歲以前的孩子,專注力的保護是關鍵。專注力被保護得好的孩子,在未來能夠比別的孩子具有更多的優勢。
專注力對於孩子有什麼好處?
如果你每天花15分鐘集中注意力,這將會對一天中其餘的99%的時間產生深遠的影響。——亞歷山大·埃弗雷
01 有利於孩子精神的快速恢復
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全心投入進去,心無旁騖,不僅減少了做事時候來自其他事物的心理壓力,還能在做完這件事情的時候找回原本的狀態。
02 好的專注力可以發展成為好的學習力
良好的專注能力能夠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學習貴在專心,也敗在分心。學不進去的很大原因就是因為受外界幹擾影響太大,擁有好的專注力,間接也能獲得好的記憶力,孩子才能高效學習。
小時候,能玩的東西少,抱著一個玩具就可以玩上一天,慢慢長大了,卻總是東玩玩西弄弄,三分鐘熱度,集中程度也就降低了,這是為什麼呢?
專注力不集中的原因
(1)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漸增大,越來越融入世界,受到外界的影響因素也在逐漸變多。電子產品層出不窮,對孩子誘惑太多,快節奏的產品打亂了孩子正常的思維步驟。
(2)孩子有了分辨能力,擁有自己的喜好,對待不感興趣的事物不想深入了解。
(3)在成長時期經常被打斷,無法養成良好的習慣。
其實,孩子先天是喜歡專注的,但是後天受到環境影響被分散降低了專注能力,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不去破壞他們自然萌生的專注力,其次還可以主動為提高孩子專注力創造條件。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能力
·從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父母可以陪著孩子玩一些小遊戲,例如拼圖遊戲、迷宮遊戲、撲克牌、搭積木等等。這些遊戲都需要孩子投入時間和精力,並且需要極大的耐心,不是一時半刻可以完成的。孩子被遊戲吸引,不自覺地全身投入進去,也就很自然地提高了專注的能力。
·為孩子營造一個輕鬆的環境
孩子在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更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就比如當我們放了一首悠揚的音樂,心情得到了放鬆,腦子裡雜亂的事情被掃空,我們就更容易入睡。
父母在保證自己處於一种放松的心情之下,對待孩子不要過多的批評以至於給予孩子太多的壓力,輕鬆的環境可以掃除孩子的疲憊,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投入進去,就會忘記時間。
·不要隨便打斷孩子正在進行的事情
許多孩子的專注力,是在父母的粗心忽略之下被扼殺的,父母總是容易不自覺地將想法強加於孩子。當孩子的行為不符合自己心中的規範的時候,就會嚴肅地打斷,強行把孩子拉回"正軌",孩子習慣了這種感覺,在下一次就很難集中了。
寫在最後:
專注力對於寶寶成長至關重要,但是先天專注力容易被後天所影響。作為父母,想要有效恢復專注力,就需要提高意識,在避免破壞孩子專注力之外,採取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培養和訓練,促成孩子成就美好的未來。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