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師」,後面那句是什麼?學過又還給老師了?

2020-12-11 北冥秘史

在生活中有我們經常使用的一句名言,那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都知道這句話是從孔夫子的身上說出來的,在論語之中被收錄下來,常常被用來告誡學生們要虛心求學,而大家往往會理解成這個意思。那就是三個人在一塊走路,這三個人裡面一定有我的老師,在某個方面他一定有值得我去好好學習的地方,但這句話被人們誤解的太深了。不要光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後面那句才是關鍵。

孔子說的這些話已經過去了2000多年,雖然說他的言論已經變成了現在的國學經典,不過這些話語的內容經過漫長時光的洗禮,不免也會發生一些偏差。比如說孔夫子就說過這樣的一句話,那就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在現代人眼中,這就是孔子誣衊女子的一句胡話,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並非如此,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後面則是「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裡面說的女子並不是說的女性,而是說的那些內心狡詐的人,而這裡說的小人就是那些卑鄙無恥的人,難養就是無法相處。所以這句話也就是在告訴我們,那些卑鄙無恥和內心險惡的人是無法和他們相處的,如果和他們親近他們就會不知道什麼叫做謙遜,如果和他們疏遠,他們就會心生怨恨。

而如果同理印證一下,我們就能夠知道,其實「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在我們現在的理解之中也發生了一些偏差,我們都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後面的兩句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裡面說到的三人並不是三個人,我們都知道,在古代,三、六、九的意思就是多,而這句話的意思那就很明顯了,就是說有幾個愛好相同的人在一起走,裡面一定有能夠做我老師的人,而我們要選擇那些好的方面主動學習,那些不好的方面,就應該反省自己有沒有做過。

孔子無時無刻不在告訴我們,要主動虛心向別人努力學習這種精神值得鼓勵,而這句話也因此受到後世人的追捧,能夠流傳千年,不過相比于謙虛的精神而言,更加難得的則是自省。幾個人在一塊走路,人們往往會崇拜那些超過自己的人,而會唾棄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自省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

雖然說這句話是真的家喻戶曉,不過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是真的很少,人們總會犯錯,人們總只能看到自己的優點,看到別人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看不到別人的優點。這個時候人們需要時間平靜下來,人們需要的就是自信。

相關焦點

  • 「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後面兩句才是重點
    【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文】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如果看到他們的缺點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們一樣的缺點,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 「三人行必有我師」隨感
    文化雜談  □ 宋忠秋  出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最近,我反覆思考儒家文化中的一句經典:「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婦孺皆知的話,出自《論語·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論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三人成眾,所以就說三人必有我師,但就有一個疑問,三人中,如果人都是善的,好的,那成為老師善可,但如果人是惡的,壞的,那能成為老師麼?善的標準是什麼呢,凡是利益別人的為善,凡是為私利,為利己者為不善。所以在三人行當中,看效法的對象,擇善從之,就是讓自己的習性朝向明德,不朝向昏德。不善改之,就是不跟從之意,不學之意,不把自己的習性帶偏,不隨著不善而走,不朝向昏德,所以效法的對象是很明確的。無常師是因為善知識難遇,所以效法的對象不容易找到。
  • 《論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此話何解?
    在《論語》當中有這麼一句話,其表達的意思是和一群人一起,其中一定有能夠做自己的老師的人。簡單的說,就是我們可以向每個人去學習,所有人都可以教會我們一些東西。這句話就是所謂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三人行必有我師,您的老師是誰?如何對待老師的建議?
    一、三人行必有我師,但是您的老師又有哪些,以及又學習什麼呢?
  • 請收起你的傲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記雲集聯合學校沁園校區語文組「一課三人行」活動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特色。為了對老師的不同風格進行融合,建構出不同意義的教學設計,呈現出不同教學風格的課堂,賦予靜態教材以生命活力,塑造具特色的創造性課堂教學模式,雲集聯合學校沁園校區語文組於2020年12月舉行了「一課三人行」團隊展示活動,本次活動按「授課——說課——評課」流程進行,授課內容為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對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如何為本單元的習作服務進行研討。
  • 淺談《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出自《論語學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二三人行三人是什麼?沒有什麼秘訣,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佛教沒到中國來之前,中國這些老祖宗、古聖先賢知道。
  • 考研專訪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朱倩倩學姐在備戰考研時有三位舍友相伴,原先宿舍是四位舍友,其中一位去實習,只剩兩位與她備戰考研,「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由於學校為考研的學生提供了較好的複習環境,因此三人結伴去考研自習室複習;暑假到下學期朱倩倩學姐與其餘兩位舍友在宿舍學習(宿舍只剩她們三位,學習氛圍濃厚),三個人吃飯學習都是一起的,不怎麼出門,有時在吃完午飯出去散散步,緩解情緒。
  • 從「三人行,必有我師」說開來
    字面上來講:三人及三人以上的群體之中必有我的老師!其中有兩個關鍵字需要說明一下:第一:「必」是指必然。我們首先需要放鬆自己,放空和放下自己,必然才會到來,也才有必然!經常聽到空杯心態這個詞,空杯不就是歸零?不就是放空和放下自己嗎?空杯之後才有可能進入自在的狀態,「真自在」難道不是一種讓人嚮往的事兒嗎?
  • 「三人行必有我師」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
    二、答題思路:1.提出問題:對題幹教育思想進行解讀,說明句意,表明自己的理解與態度。2.解決問題:聯繫教育實際闡述對該句的深層理解,結合自身提啟示和落實的措施。三、解答思路及參考答案1.提出問題:首先說明孔子這句名言重在強調要虛心向他人學習長處,完善自己,然後簡要說出自己贊成這一觀點,且願意身體力行去實踐。
  • 結構化:「三人行必有我師」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
    二、答題思路1.提出問題:對題幹教育思想進行解讀,說明句意,表明自己的理解與態度。2.解決問題:聯繫教育實際闡述對該句的深層理解,結合自身提啟示和落實的措施。三、解答思路及參考答案1.提出問題:首先說明孔子這句名言重在強調要虛心向他人學習長處,完善自己,然後簡要說出自己贊成這一觀點,且願意身體力行去實踐。「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出自於《論語·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結構化】「三人行必有我師」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
    二、答題思路1.提出問題:對題幹教育思想進行解讀,說明句意,表明自己的理解與態度。2.解決問題:聯繫教育實際闡述對該句的深層理解,結合自身提啟示和落實的措施。三、解答思路及參考答案1.提出問題:首先說明孔子這句名言重在強調要虛心向他人學習長處,完善自己,然後簡要說出自己贊成這一觀點,且願意身體力行去實踐。「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出自於《論語·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三人行,必有我師
    這些優美的詩句,都是在歌頌我們偉大的老師,老師,您辛苦了!現在,老師,這個稱呼已經是一個尊稱,並不一定指在講臺上教書的老師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就是指生活中處處有老師。一起同行的小夥伴,他們努力勇敢;一起共事的同事,他們果斷有責任;為我們守護環境的環衛工人,他們堅強有愛;大街上匆匆而過的行人,他們談笑風生,期待著明天;甚至是網絡上的陌生人,他們訴說著生活的不易,也分享著生活中的趣事。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李保佳講論語7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譯: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找到他們的優點向其學習,找到他們的缺點提醒自己改正。 這句話是論語中知名度最高的名句之一。
  • 眾人皆知「三人行必有我師」,殊不知後半句才是精華,卻鮮為人知
    眾人皆知「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名言,大多數人理解的意思是三個人同行,其中一定還有一位是我的老師,這個人一定會有我值得學習的地方。其實這是一個望文生義的簡單錯誤。對於古詩詞,文言文,它們蘊含的知識太多了,想要翻譯好它們既簡單又困難,古語言是一門有趣的學問,當我們真正體會到句子的含義時,會有種仿佛置身桃花源的感覺。
  • 淺釋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師」
    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說:「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與不善,都可以為師。傳說有一次,孔子率弟子們東遊,待車馬行至齊地紀障城(今山東省日照市虎山鎮)的時候,被一個蹲在地上的小孩擋住了去路。
  • 三人行 必有我師
    很多時候,我其實不是天生喜歡說教,因為古人有言:"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況且對我一個已過而立之年的人來說,連文憑都沒有幾張.至多也只能是一個孤陋寡聞,不學無術之徒.並無任何真知灼見和謹言慎行來饋贈諸位.或許還烙下個,譁眾取寵和無病呻吟的臭名.只不過大多數情況下,猶如芒刺在背,不吐不快,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 解讀千古智慧「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人行必有我師」出自孔子的《論語.述而》, 原文如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白話文如下:孔子說:「他人的言行舉止,肯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三人行必有我師,意思就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一個人身上的優點值得我學習,這裡的三人泛指多人為虛數。也指虛心學習,好學上進的個人,在任何時刻,都能看到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為己所用,補充自己的個人修為。在日常工作學習中,小小宋總是不虛心學習,學了點東西就以為自己很厲害了,其實他人身上的優點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 教師節|三人行必有我師
    學高者為師,要對天下無所不知。技高者為師,要有一技之長。年高者為師,要年歲漸長,人生頗豐。但在孔子眼中,人人皆可為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無論年長年幼,高低貴賤,只要有道,就有師。殊不知,以父母為師,可學立人,因為他們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任老師。梁啓超是中國優秀的父親。子女自小以他為師,學梁啓超的為人之道:「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亦學梁啓超的生活趣味,梁常說:「人生有趣,方有價值。」最終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