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鄭保軍:計程車行業的「奶酪」,專車動不得?
作者:鄭保軍
據齊魯網報導,1月6日,濟南市交通運輸局城市公共客運管理服務中心召開全市關於打擊黑車營運動員會議。決定將按黑車查處滴滴專車,並處以5000元至30000元罰款。1月7日,稽查人員上街執法,查扣「黑出租」4輛。
聽聞這則消息,翻看手機裡面額不一的滴滴專車券,昨個它還具備支付功能,如今就只剩紀念功能了,有種「別人壞了自己好事」的感覺。相信受過滴滴專車「恩惠」,有類似感覺的網友不在少數,齊魯網微信調查顯示,有近百分之八十的人反對封殺各類「專車」。網友步伐一致的站在專車這邊,不只是因為它現在成了被圍追堵截的弱勢群體,更多的是出於自身體驗專車服務後做出的選擇。
「車內環境棒,服務態度好」「不挑活,不拒載」「召之即來,節省時間」是乘客選擇專車的理由。「破壞市場秩序」「沒有運營資質」「存在安全隱患」是專車遭封殺的原因。除了安全隱患是一個實打實,令人緊張的問題外,諸如破壞市場秩序之類,其針對者只是計程車行業,無礙市民正常生活工作。況且這些問題,並非無藥可解,尚不至於「必殺之而後快」。相反,專車讓市民平日受益頗多,它的優點正是當前計程車行業所缺乏、長期受詬病之處。
表面看來,專車似乎是計程車行業的眾矢之的,搶了計程車司機飯碗,將其逼上罷工抗議的路,管理部門為平息事態,只得痛下殺手。實則,雙方並非有交集無交情,鬧下去不過是互砸飯碗。專車服務定位高,瞄準的是高端消費群體,可以說填補了計程車高端消費的空白,再者滴滴補貼也非長遠之計,最終要接受市場的考驗。計程車司機收入降低,壓力增大,非專車之過,根在計程車公司壟斷。牌照被控制,「份子錢」不減,是壓在計程車司機胸口上的兩塊巨石,相對來講,專車自主權更大,沒有包袱輕裝上路,這也是吸引計程車司機「跳槽」的硬道理。
專車動了誰的奶酪?不是計程車司機,而是計程車公司。於是他們四處叫屈,羅列罪證,鼓動管理部門打壓封殺。有得必有失,叫停專車同樣動了市民的奶酪,網友開始不滿,監管部門又該如何?計程車行業作為社會公共服務行業,它的服務對象是廣大市民,滿足市民需求是其宗旨所在。管理部門不能被既得利益者綁架,只看到計程車公司疼看不到市民怨。管理部門出臺政策,首先考慮的是保障市民利益,而不是以計程車公司利益為中心。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需求的多元化、個性化與社會公共服務不足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網際網路技術創新應用,打破了許多行業原有的利益格局,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諸多監管難題。面對新事物的出現,政府管理部門如何「作為」成為一個新的命題。新生事物對舊有秩序的衝擊是無法迴避的,未來這樣的事情只會增多不會減少,如果我們因為實體店業績下滑就關閉淘寶,簡訊收益下降就封殺微信,傳統信件業務銳減就關停網上郵箱,那麼我們今天又會是怎樣一副模樣?
有需求就有市場,專車作為一種新生事物,能夠迅速佔領市場,線上線下滴滴響個不停,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打車難題,出行多樣化需求恰是其出路。如何規範專車運營,消除安全隱患,為市民提供個性服務,考驗著管理部門的智慧。簡單粗暴地「一刀切」,將專車劃為「黑車」,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把自己放到了民意的對立面。
(來源:齊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