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地區計程車司機的集體罷運行為,猶如蝴蝶扇動的翅膀,引發了各地政府打擊「專車」、交通部發聲「私家車禁止參與專車運營」等一系列海嘯般連鎖反應。跳出計程車消費者的身份,站在交通服務的直接提供方計程車司機的視角來看,當前,計程車司機的集體罷運與其低收入、高勞動強度不無關係。現有計程車的運營體制中,錢都去哪兒了?
計程車司機為什麼集體罷運?最直接的原因是「專車」動了計程車司機的「奶酪」。在當前社會千萬個不同的職業中,計程車司機可謂是最辛苦的職業之一。他們勞動強度大,一次出車,最少要連續駕駛12個小時。願意多勞多得的一部分司機,更是白天、夜晚24小時連軸轉,一天三餐都在車上解決;即使累了,也不過只能選擇在路邊停車小憩一會。常年的作息不規律、久坐導致大部分的計程車司機在不同程度上患上了腸胃疾病、泌尿系統疾病及腰椎疾病。
交給計程車公司數萬元的風險抵押金,一年365天全年無休,無雙休,無節假日,無保險,無福利……即使是如此「賣命」地工作,每天一睜眼,計程車司機就已經欠了計程車公司幾百塊錢的「份子錢」。一旦工作中出現車輛剮蹭等事故,計程車司機當月的月收入將不抵交給公司的「份子錢」。甚至當前一些地區,如廣州市,計程車份子錢已超5000元/月,高過了司機的平均收入。
相比之下,計程車行業的經營管理部門,由於拿到了該行業長期固化的準入門檻,擁有計程車的採購權,強制司機購買高價簡配車輛;由於擁有計程車經營權,不花一分錢,靠司機「融資」起家,即可以利用計程車司機的份子錢輕鬆「還貸款」;由於部門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長期一筆亂帳;行業定價不遵從市場規律,全靠政策手段調整。
與計程車司機少得可憐的工資形成明顯對比的,是當前「專車」司機可觀的「高收入」。在北京,一些「專車」司機向記者表示,通過每天三四小時的兼職,即可獲得3000到5000元的月收入。如果「專車」司機一月能夠拿出更多時間用來兼職,即可輕鬆「月入過萬」。由於「專車「體制更適合經濟發展的市場客觀規律,即使未來清除掉掛靠在專車平臺從事非法營運的私家車,「專車」司機的收入或依舊較計程車司機可觀。
玩命幹活的「駱駝祥子」頻頻撂挑子。多地發生的計程車司機抵制專車事件,表面看,是「專車」動了計程車司機的「奶酪」,但背後實際上是觸碰到了出租壟斷經營的體制。
計程車司機也是普通老百姓。在這場「專車」合法與非法的大戰中,他們最先發出了最真實的吶喊聲。
中國汽車工業諮詢委員會委員陳光祖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明確表示:轉變計程車公司管理機制是計程車改革的根本,而非向「專車」下刀。關注民生,傾聽民聲,計程車行業的錢養肥了少數人,害苦了一批人。打破計程車行業利益壟斷藩籬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