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點對點」的精確化「專車」服務,對乘客來說,獲取了更為便捷、優質的出行服務;從司機來說,破除了舊有「份錢」式的計程車模式,收入更有保障。
對此,南京當地交通管理部門表示,嚴禁私家車、掛靠車加入「專車」營運,否則按黑車查處;但並沒有禁止租賃公司提供「專車」預約服務。
【乘客】
貴是貴了點,但滿足了高層次市場要求
家住江蘇南京市白下區的張女士現在已習慣了用手機叫車的服務了。
1月6日,張女士在離家前半個小時,打開手機上的打車軟體,點擊了「專車」服務。15分鐘後,一輛「奧迪」轎車便到了她的家門口。司機見有行李,迅速從車上下來,把旅行箱放進行李廂。一路上,車裡放著輕音樂、開著空調,不知不覺,張女士就到了目的地。下車前,張女士通過手機支付了120元。
「大約20公裡的行程,車費在120元,雖然比一般的計程車要貴,但車輛高檔、服務舒心、環境舒適,滿足了高層次市場的需求。」張女士說,特別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打車特別難,「專車」服務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據「滴滴專車」客服人員介紹,在南京的「滴滴專車」分豪華型、商務型和舒適型,起步價和公裡運價都不一樣,豪華型23元起步,每公裡4.7元;商務型20元起步,每公裡4.6元;舒適型17元起步,每公裡3.7元。
記者也嘗試通過「滴滴打車」軟體體驗專車預約服務。軟體界面上可以看到司機的身份證號碼、電話和姓名,還有乘客的服務評價等信息。
預約10分鐘後,接到司機的電話說已到達。這是一輛八成新的白色豐田銳志。司機丁某30歲左右,身著西裝。他說,自己是勞務派遣工,受聘於勞務公司,汽車屬於租賃公司。乘客上車後核對司機身份,如果與打車軟體頭像不符可以投訴。公司有規定乘客可以享受10分鐘的免費空車等待服務,司機需要提前到達出發地。
「相比計程車,服務是我們『專車』最大的競爭力。」丁師傅說,上崗前,每位「專車」司機都必須通過培訓,培訓內容有禮儀規範、服務要點等。除了基本禮儀,車內一定要保持乾淨,車廂內空氣要清新,車上還有一些配套設備:免費礦泉水、紙巾、充電線、雨傘,途中不能打電話,不能用手機通話,「反正一切要圍著乘客轉」。
他說,收入全靠搶單,服務的質量將會直接影響收入。每次服務後都有乘客評價,跟淘寶店家類似,「這要求司機必須服務好顧客,有個差評,獎金就泡湯了,差評多了,可就失業了」。
如果發生糾紛或交通安全事故,如何保障乘客的合法權益?經營「滴滴打車」軟體的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公關部周長新說:「我們和所有的合作公司都依法籤訂了合同,全程透明、公開、規範、可控。公司由交通部門負責發放營運證,並進行監管,因此乘客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保障。」他還說,為保障服務安全,「滴滴專車」平臺建立了完善的保險賠付體系和解決流程,根據現有體系,滴滴專車乘客最高擁有101萬理賠額度,遠高於現有交通行業其他服務方式保障標準。
【司機】
收入不錯,關鍵是沒有高額份子錢
「專車」預約服務的出現,不僅受到乘客的歡迎,同樣受到司機的歡迎。
丁師傅從事「專車」服務已有2個多月,之前沒有從事過計程車營運行業。「現在一天最少有5單,生意好的時候還不止。」丁師傅表示,這輛專車屬於南京一家租賃公司,公司與「滴滴打車」籤訂了協議。「我們每接一單,有20%要上交,自己留80%。」丁師傅大概算了一下,他平均每天的純收入在300元到400元左右。
在青奧會期間,南京向計程車客運市場投入了一些高檔計程車,但並沒有受到市場的熱捧。「歸根結底,是因為原有的計程車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新的形勢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租車公司石姓經理說,這些高檔計程車每月的「份子錢」要達到8000元。「因為份子錢太高,司機每天一睜開眼,就有200多元的『債務』要還,導致沒有司機願意開高檔計程車。」他說。
一位姓顧的計程車駕駛員給記者算過一筆帳,想在南京開出租,要預先投入10萬元買車和2萬元定金。「這10萬元相當於公司借我的錢買的車,雖然通過5年折舊每月返回的形式還給我,但其中的利息就被公司賺走了。2萬元定金則要等到退車才返還,計程車公司算不算是『空手套白狼』?」顧師傅說。
聽說開專車可以得到八成的收入,而且還不用交高額份子錢和各種各樣的費用,顧師傅有些心動。而記者隨即調查了8位計程車駕駛員是否願意開「專車」,有6名計程車駕駛員都表示「願意」。
計程車駕駛員張女士也願意開「專車」,她說:「『專車』的出現,以服務質量取勝,這也是計程車的短板,對於計程車市場是好事。」張女士認為,客運市場需要「專車」的出現,可以倒逼計程車行業的改革。
「專車進入南京市場,我們是舉雙手贊成的,」石經理說,「南京的計程車市場,目前被幾大公司壟斷,外面的企業想進也進不來,希望在移動網際網路的衝擊下,這樣的局面能得到改變。」
【政府】
尊重法治,不禁租賃公司「專車」服務
不過,顧師傅還是有些擔心。「主要是政策不明朗,聽說一些地方禁止租車公司提供『專車』服務。」他說。
去年11月,南京市客運交通管理處相關負責人首次對「專車」問題做出回應:嚴禁私家車、掛靠車加入「專車」營運,否則按黑車查處;嚴禁汽車租賃企業從事或變相從事非法營運;軟體信息服務商要加強信息驗證及日常監管。
南京市客運交通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目前並沒有禁止租賃公司提供「專車」預約服務。這位負責人稱,根據「法無禁止即可為」的法治精神,由於南京目前尚未實施汽車租賃行政許可,所以要對汽車租賃企業和車輛進行規範的話,還要等汽車租賃行政許可規範以及監管辦法出臺後,才能對汽車租賃市場提出規範經營的要求。
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顧大松對此表示「比較樂觀」。
「南京市相關部門對軟體信息服務商的要求是加強信息驗證及日常監管,這是個亮點。」他說,南京交通部門在給出的回應中提到了軟體信息服務商,要求其為合法營運者提供信息服務,相當於間接認可「專車」這個新事物。
顧大松對「專車」預約服務的出現十分支持。不過他也擔心,如何與現有計程車管制制度及已固化的行業生態相容則有待觀察。「如果是符合大多數老百姓利益的新生事物,就不要急於否定。」他說,「相關部門要有鼓勵創新的胸懷,要有敢於作為的勇氣,通過市場的手段來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維護廣大群眾的利益。」
去年11月27日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徐成光對「移動網際網路預約用車服務」的表態讓顧大松看到了希望。徐成光說,「移動網際網路預約用車服務對於滿足市場高品質、多樣化、差異性需求,推動市場資源配置,緩解出行難等問題,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不要一棍子打死」,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鼓勵創新、趨利避害、規範管理』的原則」,將對各類網際網路預約用車服務的不同模式和發展方向進行深入調研,廣泛徵求意見,理清管理思路,劃清管理邊界,跟蹤研究並適時出臺規範網際網路預約用車服務的有關政策措施,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安全、更優質的出行服務。
《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08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