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購車不如放開專車
作者:鄧新華
媒體報導,北京擬恢復實施「有位購車」,就是要先有車位,才能購車。據說,北京市有關部門做過調查,調查範本為2000個,有車戶1196個,無車戶804個。超過半數被訪居民對以有位購車代替限購政策表示贊同。但是這個消息一出來,網上反對的人一大片。所以,也不知道這個名義調查調查的是哪些人。
「有位購車」以前實行過,結果如何呢?「具停車泊位證成了部分企業牟利的手段。」政府知道這一點,為何還要推行「有位購車」?那是因為政府相信,以現在的技術手段,可以控制黃牛牟利。但是,就算政府能做到這一點,對購車者來說,也是平白增加了交易費用。
央視某評論員非常支持這一政策。他認為,「那些沒有泊位買車的人,他們的私家車不是掛在自己的牆上,而是停在路邊,巷口,以及其他公共路面上。這些地方的產權不屬於車主,這是私家車主佔用公共資源的典型案例。當道路擁堵停車越來越難的困境發生,解決的方式就是要將外部性內部化,不擁有停車位不能購車。這是體現產權和效益的良性機制。」
但是即便這位評論員自己也同意,租車位也可以購車。公共地段加強對違規停車的處理,這是一個問題,但把這個問題變成車位問題,其實只是增加新的問題。租車、車位確權要增加無數文牘成本,並且,人們在付出巨大的文牘成本之後,能減少多少公共地段違規停車也很難說。
其實要緩解北京的交通擁堵、車位緊張等問題,有一個成本低得多的方案。
北京停車難這個問題,購車者不是不知道,但是他們為什麼還要買車?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打車難。北京有幾千萬人口,但只有6萬輛計程車。偏僻地方不方便打車,就算鬧市區,尖峰時段也打車難。等半小時才能打到車的情況並不少見。打車難有價格原因,但最重要的還是供給問題。那麼,對於高於公交車的需求群體來說,即便停車難,買車也仍然是合算的。
但是專車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狀況。比如Uber,車比普通計程車好,服務更好,價格更便宜,而且安全性更高。可想而知的,如果放開專車,很多購車者就會改用專車。既然專車免了停車難,還不用自己開車,而且價格還低,那為什麼非得自己買車呢?讓人們有比自己購車更好的解決方案,才是低成本地解決擁堵和停車難的方案。老百姓對此只會歡迎,不會反對。
可惜得很,北京市對專車的限制太多。拿易到來說,它就只能曲折地推廣專車。比如,它的專車還是比較謹慎地選擇有租車資質的車,可是北京市每年只增加1000多輛租車牌照,完全無法滿足專車市場的龐大需求。幸好來了個Uber比較大膽,敢於突破管制。
可以理解,北京市政府要考慮和計程車牌照、租車牌照一系列利益相關方的利益,所以不願放開專車。但是,不能因為這些人的利益,而讓更多人擁堵、停車難,這塊利益比牌照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大多了。其實,政府可以通過談判、補償的方式去解決利益相關方的損失問題。而且這種方式可以一勞永逸,不必今天來個限購,明天來個「有位購車」,永無止期,老百姓也越來越不滿。
古人說,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放開專車是釜底抽薪,為了牌照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增加一重重管制,是揚湯止沸。這個選擇應該不難做吧。
(作者為人文經濟學會特約研究員)
相關閱讀
新視角第1107期:政府能否試一下讓窮女孩坐寶馬?
新視角第1104期:窮女孩用滴滴優惠券坐寶馬的經濟學
16城市現抵制專車事件:的哥圍堵辦事處
計程車盯著專車惡鬥 看到只有自己的「傷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