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用金融制裁威脅中國,這場持久戰怎麼打?

2020-12-17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金鐘】

川普執政進入倒計時,針對中國的各種制裁命令紛至沓來。被制裁的人裡面有人大副委員長,有普通社區民警,甚至還有刑滿釋放的黑社會成員。

中國外交部迅速做出回應,對於美國的制裁進行了反擊。

美國的制裁措施,通常包括了禁止入境、凍結美國境內資產以及禁止美國人與被制裁對象進行交易等等。在這些措施裡,美國對於外國人的金融制裁恐怕是殺傷力最大的一個手段。

美國的金融制裁,一般來說就是禁止美國銀行與被制裁者進行交易。乍一看起來這沒什麼,這世界上銀行這麼多,不能和美國銀行做生意,選擇其他國家的銀行就好了。

可是事實沒有這麼簡單。金融制裁的破壞力到底來自哪裡呢?

在經濟層面上,美國金融制裁的最核心就是美元霸權。雖然美國目前的GDP只佔全世界GDP的四分之一左右,但是全球一半以上的跨國銀行貸款和流通債券都是美元計價。

而絕大部分的美元交易的清算主要通過兩個網絡系統進行:Fedwire(美聯儲轉移大額付款系統)和the 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s System(CHIPS,銀行間支付結算系統)。

其中Fedwire是美聯儲控制下的清算系統,CHIPS是負責清算95%的全球跨國美元交易的美國最大私營清算系統,即使美國以外的兩家銀行之間的美元交易,最後也會通過這兩個系統將資金往來最終確認交割。

於是,當某個外國人或者企業被美國實施金融制裁,即使被制裁人沒有在美國銀行開戶,如果他通過其他國家的銀行戶頭進行了美元交易,這些美元還是會通過清算系統進入美國金融網絡,從而被凍結。

前幾年歐洲就有一個有名的案例,某個商人參與了違反美國制裁法令、但是在歐洲境內合法的交易,雖然這個歐洲商人的交易對象也是歐洲人,這兩個人都沒有違反自己所在國家的法律,但是由於他們的交易貨幣是美元,這個商人的銀行財產被全部凍結並遭到美國起訴。

這是美國金融制裁的第一層殺傷力的來源。

對於很多人來說,不在美國銀行開戶,不用美元進行交易,似乎就可以避過金融制裁。

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的確這樣就可以繞過美國的金融制裁,但是從90年代以來美國通過控制國外銀行的美元交易渠道不斷收緊對國外銀行的控制,在911以後更是利用反恐這個藉口深入監控國際銀行之間常用的通訊網絡系統:the 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 (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

SWIFT總部設在歐洲,是歐美銀行主導的、覆蓋到全球絕大多數銀行的一個信息交流網絡。我們可以把SWIFT看成一個只有銀行能夠登陸的微信平臺,每一筆跨國的銀行間資金流動都需要參與的銀行在SWIFT上互通消息進行確認。

雖然SWIFT沒有清算資金的功能,但是作為覆蓋面最廣、使用最頻繁的金融信息網絡平臺,當美國利用反恐的藉口掌握到了海量的後臺數據,那些美國以外的銀行即使不用美元,他們的跨國資金流動也被美國監控了起來。因此,當美國掌握了那些國外銀行有被制裁人的戶頭這個信息,他們就可以利用掐斷美元清算渠道來威脅那些國外銀行,迫使國外銀行凍結被制裁人的資產。

更進一步的,美國也可以威脅其他銀行不要和那些擁有被制裁人戶頭的國外銀行進行資金往來。這兩年美國對於伊朗的金融制裁就基本上覆蓋了伊朗所有的銀行,基本斷絕了伊朗銀行通過SWIFT對外進行貿易結算和資金往來的正常通道。

當然其他國家對於SWIFT被濫用也有著不同程度的反彈。

在美國制裁伊朗的時候,歐洲有人呼籲要建立一個獨立於SWIFT、不包括美國銀行的金融電信平臺。最後幾個歐洲國家在2019年初成立了一個The Instrument in Support of Trade Exchanges(INSTEX,貿易往來支持工具)來繞過SWIFT進行與伊朗的貿易結算。

但是直到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在伊朗爆發,INSTEX成立一年多以後才正式開張:歐洲國家以人道主義援助的名義通過INSTEX結算了第一筆對伊朗出口的款項。

前幾天在美國大選勝負基本確定以後又有新聞爆料,德國的中央銀行過去幾年一直和伊朗銀行保持聯繫,伊朗銀行在德國的央行的戶頭上維持著幾十億歐元的帳面資金用於進出口貿易結算。

3月28日,在伊朗一家醫院,身穿防護服的醫務人員在工作間隙休息。 新華社發(伊朗國家通訊社供圖)

俄羅斯2014年以後建立的System for Transfer of Financial Messages(SPFS)也是一個可以替代SWIFT的備選措施,目前剛剛開始和其他國家的銀行聯通,在俄羅斯國內的市場份額還沒有過半。

中國也有一個自己的跨境銀行間支付系統(CIPS)。CIPS在2012年建立,目前仍然和SWIFT是一個互補的關係,網上能搜到的數據稱2019年CIPS處理了188萬筆跨境人民幣業務,總金額34萬億元。

金融制裁說到底是經濟戰的一個工具,主要目的就是拆散被制裁人與外界的金融貿易往來。對抗這種工具最根本有效的應對手段還是堅持對外開放和交流,更深入的融入世界經濟體系,要讓經貿利益大到別人拆不散的地步。

中國已經是許多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現在又籤署了RCEP,這是正確的前進方向。未來,進一步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聯繫和金融合作,降低經貿往來的成本,讓雙方都受益,是推動人民幣進一步被世界接受,擺脫被制約威脅的最有效途徑。

這個道理其實今年夏天很多國內的金融監管者已經公開在說了,但是落實到實踐上,恐怕還需要落實解決很多具體細節的問題。跨國貿易背後的資金往來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系統,早年阿里巴巴這樣專門服務電子商務的網際網路企業都沒能解決企業級國際貿易結算的困難。

今天,為了服務進出口企業更好地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活動,國內銀行與相關提供基建的科技公司必須細緻地去了解和服務客戶的需求,積極地向其他金融機構的貨幣清算系統學習借鑑,才能加快人民幣被其他國家地區客戶接受的步伐。

例如,決策者應當對於下面這些問題更加關注:人民幣清算系統是否好用,技術上是否安全可靠,手續會不會過於繁瑣,銀行和非銀行用戶使用中遇到的問題能否快速有效的解決等等。

另外,依照日本等國家在海外發展的經驗,本國銀行海外網點的第一批客戶就是出海拓展市場的本國企業。面對國內企業日益增長的海外業務需求,國有銀行在海外網點的服務意識和專業能力是否能夠跟上?如果連本國企業在海外的貿易資金往來都不能用人民幣,如何推動外國銀行和外國企業大規模使用人民幣來結算?

總之,現在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最大的阻礙不是認知和政策上的分歧,更多的是具體操作者是否具有強烈的企業家開拓精神、服務意識和技術能力。

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雖然不可阻擋,但是這個過程會比較漫長。面臨外來威脅,既需要有強硬的回擊措施,也需要有靈活多變的遊擊思路,同時推進長遠的根本解決方案和短期的應急方案,多管齊下才能有效地保護國家利益。

相關焦點

  • 如何看待美國對中國的金融制裁
    如果美國對中國發動全面的金融制裁,中美之間的正常經貿往來將完全隔絕,而中美又是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兩國之間經濟來往的大幅減少必然導致美元使用的大幅下降。目前中國與其他國家經濟往來的支付結算主要用的還是美元。
  • 中國該如何避開美國金融制裁的坑?
    中國外交部迅速做出回應,對於美國的制裁進行了反擊。 美國的制裁措施,通常包括了禁止入境、凍結美國境內資產以及禁止美國人與被制裁對象進行交易等等。在這些措施裡,美國對於外國人的金融制裁恐怕是殺傷力最大的一個手段。 美國的金融制裁,一般來說就是禁止美國銀行與被制裁者進行交易。
  • 美國金融制裁:模式與影響
    對國有大型金融機構的制裁在美國金融制裁的政策框架中,美國可以就一個國家的私人部門銀行、國有或國家控制銀行以及中央銀行這三類機構進行差別化、針對性的制裁。在相關制裁項目下對個人、企業、私人金融機構或小型金融機構進行制裁之後,如果事態升級,那麼美國可能根據相關法律和制裁項目對國有或國家控制的金融機構進行制裁。比如,川普政府退出伊朗核協議後,伊朗首家政府全資控股銀行——伊朗商業銀行(Tejarat Bank)受到美國金融制裁且進入SDN清單,這使得該銀行無法在伊朗國外進行業務操作。
  • 陶士貴:美國對華實施金融制裁的預判與應對策略
    如,美國頒布的《反海外腐敗法》一出臺便自帶域外管轄權,即無論在哪裡發生的案件,只要涉事企業或其旗下任一分支機構與美國產生某種聯繫,如用美元交易、使用在美國有伺服器的電子郵箱等,美國司法部門即可對其展開調查或實施制裁。(二)中美之間的摩擦近年來,中美之間在經濟金融和政治方面摩擦不斷,為美國對華實施金融制裁提供了藉口。
  • 翟晨曦:美國動用SWIFT進行金融制裁的概率有多高?
    首先市場關注是源於路透社的獨家報導,中資銀行準備針對美國制裁威脅制定應急計劃;路透社的最初獨家報導Exclusive: Chinese banks prepare contingency plans over threat of U.S. sanctions - sources .
  • 古巴駐華大使諷刺美國威脅制裁香港:美國這種「傳統」,我們體會60...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白雲怡 謝文婷】古巴駐華大使卡洛斯·米格爾·佩雷拉12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美國聲稱要制裁香港是美國動輒用制裁威脅他國、動輒把自身標準強加於別國的又一例證,只是在美國自身已深陷疫情與社會問題的雙重危機的當下,這種威脅顯得十分諷刺。
  • 美國制裁再來,竟有香港監管部門呼籲配合!
    這個更狠,直接勾結美國,要在中國的土地上實施美國法律,制裁特首了。怎麼在香港證監會眼裡,美國成了社會主義國家了?資本在半個地球之外的中國領土,也要擔心被剩餘兩個月的川普政府打擊報復?本來川普政府要完了,大家都打馬虎眼睜隻眼閉隻眼,這下就等於逼著在港銀行站隊,到底要不要在香港執行美國法律?
  • 美逼出華為鴻蒙系統 任正非央視專訪稱打持久戰
    《金融時報》日前刊發日本國立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經濟學教授邢予青的評論文章如是稱。   香港《頭條日報》稱,美國直接運用行政手段、赤裸裸地打壓商業競爭對手的行為,讓向來推崇自由貿易理念的美國變成了一個大笑話。   這還不算完。有美媒近日透露,大疆無人機、海康威視等其他中國科技企業也有可能面臨美國的發難。
  • 美國威脅要對印尼制裁,印尼放棄採購俄制蘇-35戰機和中國巡邏艇
    一位知情人士說,印尼最近決定不進行以約11億美元的價格採購11架蘇-35戰鬥機,就在上個月,美國還向印尼施壓,要求其放棄與中國就以約2億美元的價格採購幾艘海軍巡邏艦的談判。這位官員說,在美國官員明確表示印尼會因與俄羅斯打交道而面臨制裁之後,印尼擱置了這些交易。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的政府還擔心,如果印尼繼續與中國談判並達成交易,美國將對與印尼的貿易實施制裁。
  • 觀察|金融制裁的實施要件與差異影響
    由於金融制裁政策框架存在巨大的自由裁量權,因而金融制裁實施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其影響亦存在較大的差異性。近期,中國和美國之間的摩擦不斷深化,並形成了包括科技、貿易和金融等領域的多重摩擦,其中,金融領域成為兩個大國之間博弈的重要領域。在金融領域上,美國繼續掄起單邊主義和凌霸主義的大棒,威脅採用包括金融制裁在內的多種方式對中國施壓。
  • 俄德天然氣管道項目又惹毛美國?德官員:絕不接受美國制裁威脅!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 >> 新聞中心 德官員:絕不接受美國制裁威脅!  針對美國威脅對參與「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德國呂根島穆特蘭港實施制裁,該港所在的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州長施維斯格當地時間7日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憤慨地回應稱:「絕不接受這些威脅!
  • 俄稱美國背後推動中印衝突,還有更大目標,這場持久戰該怎麼打?
    這是因為,美國在背後操縱了印度,將印度作為制衡中國的「馬前卒」。在衝突之初美媒就多次拱火,連哈佛報告都選擇「睜眼瞎」說印度有實力打贏,並且不會再重複1962年時的恥辱。美國還和印度籤署了重磅軍事協議《地理空間合作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美國GPS將提供軍用地等信息給印度,印度將能提高其彈道飛彈和無人機等武器精確度。
  • 美國制裁的中國大學名單來了,其中為什麼沒有清華、北大?
    這幾日,關於5月23日美國制裁的中國大學名單有關話題,可是接二連三地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裡,這件事情對大家來說也非什麼新鮮事,從華為、中興和海康威視被相繼列入「實體清單」常客後,很多人都將這份「實體清單」列為我國企業的實力榜單,誰能夠上榜就說明是讓美國感到害怕的新高科技。
  • 被中國制裁的11名美國人,都什麼來歷?
    從鼓動支持非法暴力示威,到對香港國安法指手畫腳,美國一些政客和機構在香港問題上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炮製出各種反華劇本。8月10日,中國外交部宣布,從即日起對在涉港問題上表現惡劣的6名美國國會議員和5家機構的負責人實施制裁。這11人是什麼來歷?
  • 美國制裁中國一派出所民警?色厲內荏的「自嗨」徒留笑柄
    美國某些政客的所作所為,正應了這句話。這兩天,美國國務院宣布了新一批對國外官方人員制裁名單,其中竟包括一名中國廈門的基層民警。不知是不是心虛,蓬佩奧將其頭銜說得很「大」——黃元雄警長,廈門公安局梧村警察局。可實際上呢?黃「蜀黍」只是梧村派出所一位勤勤懇懇的普通基層民警。至於理由,美方揚言他「嚴重侵犯某邪教信眾的信教自由」。
  • 美國盟友被坑慘,美國對中國的制裁,是在跟歐洲盟友搶市場?
    近日英國媒體報導,美國正在利用針對中國的制裁,來排擠歐洲企業。這是怎麼一回事?當美國的盟友太難了,不僅要幫著美國搖旗吶喊,還要提防美國背後捅刀子。美國針對我國的制裁,大家應該都知道。小議問大家一個問題,為什麼美國要一直針對我國呢?我們不是一直在呼籲與美國和平友好地經濟貿易往來麼。美國為什麼不願意收穫一個善意的朋友,而寧願面對一個可怕的敵人呢?可以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 美國二級制裁和我方應對思考
    當前,美國的二級制裁實施主體更加多元,打擊手段更為精密,對中國參與國際經濟交往的企業和個人帶來了巨大的風險,中國應當在國家和企業或個人層面及時防禦,以儘可能地消除不利影響。經濟制裁通常是有預謀的、由政府發起的、斷絕或者威脅斷絕正常條件下的貿易和金融聯繫,其目的多樣,不僅包括政治目的,還包括經濟目的, 或僅僅是為懲罰的目的(G.C.Hufbauer,1990)。
  • 美國要制裁螞蟻集團?CNN揭背後真實目的
    ▲資料圖:螞蟻金服(美媒視頻截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日前發布題為《為何美國對中國螞蟻集團的制裁可能是一種空洞的威脅》的文章,認為美政府此舉不僅不會實質性觸及螞蟻集團利益,反而會傷害在中國依賴該應用的美國公司
  • 法律實務 | 美國的經濟制裁製度簡介(一)
    近期,美國制裁華為、微信、TikTok的理由無一例外都是主張「美國國家安全受到威脅」。1945年二戰結束以後至今,各種名目的國際制裁頻繁增多,這其中,美國主導的單邊或聯合制裁佔了全球制裁的一半以上。尤其是2000年以來,美國以反恐、生產大規模殺傷武器、侵犯人權、洗錢、販毒等理由大大增加了國際制裁的頻次。
  • 美國肆意揮舞制裁大棒,擾亂全球經濟秩序
    美國濫用其全球金融貿易等領域的優勢地位,肆意揮舞制裁大棒,威逼霸凌競爭對手,大搞單邊主義,視國際規約為無物,攪亂全球經濟秩序,威脅全球經濟安全。美國肆意對主權國家和他國合法經營企業進行單邊制裁,對正常的全球經貿合作造成巨大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