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盤盤面回顧】
目前兩市共74股漲停(不包括ST及未開板新股),22股封板未遂,封板率77.1%。早盤三大指數全線高開,隨後震蕩上行,創業板指高開高走漲3.2%。光刻膠題材延續強勢,相關概念股持續走強。盤中疫苗醫藥、豬肉、特高壓等概念股輪番表現活躍,市場整體行業板塊漲多跌少,個股漲停家數維持高位。盤面上看,豬肉、雞肉、光刻膠等板塊漲幅居前,僅口罩板塊飄綠。截至午間收盤,滬指漲1.2%,報收2814點;深成指漲2.6%,報收10474點;創業板指漲3.2%,報收1980點。滬股通淨流出14.5億,深股通淨流出2.1億。
科技板塊的對立面是以口罩、醫療醫藥為核心的疫情板塊。疫情板塊中,總龍頭道恩股份在最近出現跌停,這說明板塊已確認頂部,那麼以晶片為首的科技板塊或就在確認底部。在深度調整2周以後,晶片股持續2天延續強勢,尤其以光刻膠這個晶片的上遊材料分支走得最強。板塊中,容大感光、藍英裝備、晶瑞股份走出2連板。如果指數一直反彈,晶片股應該也會跟著指數聯動。但想讓晶片板塊走成2月份的那種大行情,短期比較難,需要6月份這個疫情結束的時間窗口過去,科技牛的可能性才會大大增加。
新基建兩大核心分別是特高壓和5G,特高壓今天延續強勢,其他分支中輪動到充電樁和雲計算強勢上漲。特高壓板塊中,龍頭通光線纜走出7天6板,補漲龍通達股份走出4連板;雲計算中廣東榕泰走出2連板;充電樁中英傑電氣走出4天3板。中泰證券發文稱,新基建包含七大領域:5G、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根據測算,預計2020年新基建規模3.3萬億元,同比增長26%。至2025年新基建保持年均15%複合增長,顯著高於基建總體投資增速,預計到2025年新基建規模將增至6.25萬億元。
疫情板塊中醫藥板塊再次活躍,新天藥業縮量4連板,前期高位人氣股海特生物縮量漲停。消息上,隔夜美股抗疫概念股BioNTech漲63%;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據中國疫苗行業協會數據,近20家單位正在開展新冠病毒疫苗的研製工作。另有不少科研高校也在協力攻關。據了解,目前國內擁有5條技術路線同步加快推進疫苗研發,分別是滅活疫苗、重組基因工程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以及減毒流感病毒疫苗載體疫苗。
廣發基金成長投資部總經理劉格菘分析稱,今年A股存在結構性機會,其中一條主線是新基建,如5G、數據中心、雲計算;另一條是自主可控產業鏈,包括半導體、計算機、作業系統等。在劉格菘眼中,上述主線是市場中長期主線。劉格菘認為,現在是中長期配置A股比較好的時點。未來,海外疫情數據變化對我國的影響邊際降低,A股將走出獨立行情。
總結來看,指數縮量反彈,說明市場暫時缺乏殺跌動能了,這時候指數風險不大。指數反彈中,新基建和晶片成為最強的核心方向。其中特高壓方向穿越調整期持續走強,高看一眼。晶片前期調整幅度較大,再加上大基金二期投產的事件比較重大,預期下午市場還會發酵,方向主要是新基建其他分支的補漲和晶片上遊材料的補漲。
二、【午後題材前瞻】
發改委發文加大對分布式能源等的政策支持力度
國家發改委近日印發《關於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法規政策體系的意見》,意見提出,促進能源清潔發展。加大對分布式能源、智能電網、儲能技術、多能互補的政策支持力度,研究制定氫能、海洋能等新能源發展的標準規範和支持政策。
目前分布式能源特別是清潔能源主要是分布式光伏發電。業內人士指出,2020年 是我國光伏發電由補貼依賴進入平價的關鍵一年。對於光伏發電項目的管理模式仍將採用平價項目優先、財政補貼的項目實施競價的管理模式。2020年是有國家補貼的最後一年,企業項目建設積極性會明顯提高,甚至可能出現搶裝。另外,分布式光伏發電多樣化應用前景廣闊,首現是光伏+5G通信,其次是光伏+新能源汽車,還有光伏+制氫光伏+制等。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的便利性,能夠有效降低5G通信基站建設、充電樁建設等應用方面的電力基礎設施投資支出。
相關上市公司中,拓日新能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非晶矽、單晶矽、多晶矽太陽能電池晶片、太陽能電池組件以及太陽能電池應用產品為一體高新技術企業,形成從電池晶片、電池組件到終端應用產品完整產業鏈;山煤國際作為前期HIT電池龍頭,調整充分。公司與鈞石(中國)合作投資異質電池項目,擬共同建設總規模10Gw的異質結電。
三、【焦點】
1、3月18日訊,據上證報,本周一科技主題ETF大跌,再度吸引資金入場抄底。光大金工數據顯示,當日約有50億元資金入場抄底科技主題ETF,其中,5G、半導體主題ETF最受青睞。業內人士表示,科技主題ETF產品波動較大,春節後投資者多次在市場大跌時抄底皆有所斬獲,逢跌必買動力十足。
2、3月18日訊,據上證報,根據中國疫苗行業協會數據,智飛生物、華蘭生物、康泰生物、博雅生物等近20家單位正在開展新冠病毒疫苗的研製工作。另有不少科研高校也在協力攻關。據了解,目前國內擁有5條技術路線同步加快推進疫苗研發,分別是滅活疫苗、重組基因工程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以及減毒流感病毒疫苗載體疫苗。
3、財聯社3月18日訊,美國總統川普已敦促助手尋求1萬億美元以應對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