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膠是極紫外光刻機突破3納米的最大絆腳石,需開發全新材料

2020-12-11 DeepTech深科技

臺積電即將量產全球最先進的 5nm 工藝技術,在摩爾定律看似順遂推進下,材料技術發展的重重阻礙卻在臺面下暗潮洶湧。

2019 年於美國矽谷登場的一場半導體光刻技術研討會中,業界就提出半導體工藝藍圖雖然在未來 10 年可以一路推進至 1nm,卻可能因光刻膠材料的瓶頸,讓工藝發展到 3nm 節點時就出現警訊。

這揭示著要延續摩爾定律的生命,需要整個半導體產業鏈中的材料、設備、製造等各個細分領域齊心協力,像是遊戲闖關般解開一道道技術難題,才能順利往目的地前進。

EUV 是如何成為摩爾定律的推手?

業界指出,透過極紫外光 EUV 正式邁入商用化,臺積電和三星都已成功將 EUV 技術導入 7nm 並開始量產,但業界仍是看到一些技術和材料上的隱憂,其中一個巨大的挑戰,就是進入 3nm 工藝,需要成本降低,解析度更高的 EUV 光刻膠技術。

光刻技術的發展歷程中,在初期,半導體大廠也是利用 193nm 沉浸式光刻和多重曝光,將工藝推展至 10nm 和 7nm,但是實現特定圖形變得越來越困難,並且多重曝光也帶來了生產成本的上升。

在引入 EUV 光刻技術後,EUV 所扮演的角色是 7nm 邏輯工藝的關鍵光刻層。在晶片製造商引入前,EUV 是由光刻機、光源、光刻膠和光掩膜所組成。

過往 EUV 技術的臨界多在光源,因為光源的功率不足,會影響晶片的生產效率,這也是過去多年以來 EUV 技術一直在推遲量產的原因。ASML 花了很多時間解決光源的問題,也在 2013 年收購美國光源製造商 Cymer。

目前 ASML 的光源功率可以達到 250w,在此功率下,客戶可以達到每小時 155 片晶圓吞吐量; 在實驗室裡,則是可以實現超過 300w 的光源功率。

光源問題解決後,EUV 技術被提出最多的挑戰即是光刻膠技術的限制。

目前 EUV 的瓶頸在光刻膠

雖然半導體材料的供應都十分集中,但光刻膠技術應該算是全球集中度最高,且壁壘最高的材料,日本和美國合計佔市場份額高達 95%。

在 248nm 和 193nm 的光刻中,主流有超過 20 年之久都是使用有機化學放大光刻膠 CAR,這是一種用來製作圖案成形的光敏聚合物。在 EUV 技術下,光子撞擊 CAR 光刻膠並產生光酸,之後 CAR 光刻膠在曝光後的過程中進行光酸催化反應,進而產生光刻圖案。

不過,當 CAR 光刻膠用於 EUV 上,因為光源能量大幅增加,可能會出現不同且複雜的結果,進而影響晶片良率。

因此,半導體設備、材料商都想盡各種方式,或者提出新的光刻膠技術解決方案,讓 EUV 技術可以持續使用,延續摩爾定律的壽命。

近幾年不同的新 EUV 光刻膠技術陸續問世,例如也是液態式的金屬氧化物光刻膠,或是乾式的光刻膠等,在整個半導體產業鏈生態中,這是一次材料革新帶來的巨大商機。

新EUV光刻膠技術百家爭鳴

美國有一家材料商 Inpria 就很積極投入 EUV 光刻膠技術,這是一家 2007 年從俄勒岡州立大學化學研究所獨立出來的公司,傳出之後獲得許多半導體公司如三星、英特爾等投資。

Inpria 是研發負性光刻膠,其分子大小是 CAR 有機光刻膠的 5 分之 1,重點是光吸收率可達 CAR 的 45 倍,因此能更精密、更準確地讓電路圖形成形。

主要是因為,2019 年日本對韓國進行 EUV 光刻膠的出口管制,讓韓國的半導體公司為了尋找替代和創新的解決方案的態度比其他半導體大廠是更加積極。

根據估計,韓國半導體有 90% 以上的光刻膠技術是仰賴日本供應,EUV 光刻膠也同樣是高度仰賴日商。

三星和臺積電是全球遷移引入 EUV 工藝的兩大半導體廠,雙方從 7nm 一路纏鬥至今,臺積電都是一路領先,未來要決勝 3nm 工藝節點,三星必須要在材料上有完全把握,才能再次一宣戰。

根據調研機構 IC Insights 統計,尺寸小於 10 nm 的半導體產量將從 2019 年的每月 105 萬片晶圓,增加到 2023 年每月 627 萬片,且未來幾年內 EUV 將主導 7nm 以下的大部分工藝技術。

7nm 以下先進工藝的產能大增,也代表整個業界對於新的 EUV 光刻膠技術,以及不同來源的材料需求更為迫切。

近期還有一種新的 EUV 光刻膠技術,也備受關注,由 Lam Research 和光刻機龍頭 ASML 、比利時微電子中心 imec 聯手研發,提出了一種全新的 EUV 乾式光刻膠技術,目的是取代傳統的 CAR 光刻膠,這對於半導體工藝的演進,可能會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問芯Voice特別專訪 Lam Research 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 Rick Gottscho。他表示,這個新技術的優勢在於提升 EUV 的敏銳度和解析度,更可以減少原本 510 倍的光刻膠使用量,在成本節約上帶來顯著成果。

Lam 獨創提出 EUV 乾式光刻膠

在當今業界以有機化學放大光刻膠 CAR 和無機光刻膠 n-CAR 為主下,都是採用液態光刻膠技術,只有 LAM Research 提出的新型 EUV 光刻膠技術是基於乾式沉積的技術。

Gottscho 表示,目前主流的光刻膠技術是 CAR ,是將液態光刻膠搭配塗布機Track設備旋塗到晶圓上,在使用溶劑曝光後去除。

Lam Research 開發出來的新式乾式光刻膠技術,是有別於傳統液態光刻膠的塗布方式,改在腔體中進行化學反應,讓乾式光刻膠在化學氣相沉積(CVD)或原子層沉積(ALD)中製造,之後再以刻蝕工藝去除。

這樣的 EUV 乾式光刻膠的優點在於提升成像的敏感度、解析度和 EUV 曝光的解析度。

更重要的是,由此新技術改善每片 EUV 工藝晶圓的成本。因為 EUV 設備正被全球半導體大廠引入大量生產中,促使推動半導體技術進入更先進的工藝。

Gottscho 強調,Lam Research 的乾式光刻膠技術可以使用更低劑量的光刻膠,幾乎是減少 5~10 倍的使用量,就達到更高解析度,並擴大 process window,EUV 可以更為精準地刻畫電路圖形,同時為客戶節省運營成本。

LAM Research 與 ASML,imec 的跨界技術結盟合作是歷史久遠。

荷蘭設備大廠 ASML 是 EUV 光刻技術的龍頭,LAM Research 的優勢在於刻蝕和沉積工藝,imec 則是長期專注於研發技術的創新,三方合作有信心可以突破常規傳統,發展出創新的技術,以延展 EUV 技術到更為先進的工藝例程上。

半導體業者則分析,傳統的 CAR 光刻膠技術大概從 1980 年代的 248nm 曝光機就開始用了,主要的光刻膠塗布機供應商以日商為首的東電電子 TEL。

因此,這次 Lam Research 與 ASML 和 imec 研究出來的 EUV 乾式光刻膠技術,可能與日本設備材料廠商形成兩個陣營,衝破既有的半導體技術規則,為產業帶來深遠的改變。

根據調研機構芯思想研究院(ChipInsights)統計,2019 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商前 10 強(不含服務收入和部分材料)中,Lam Research 位居第四名,僅次於應用材料、ASML、東電電子 TEL。

Lam Research 的長板在於前端晶圓處理技術,包括薄膜沉積、等離子刻蝕、光阻去除、晶片清洗等前道工藝方案、後道晶圓級封裝(WLP)等。三大核心產品分別為刻蝕設備、沉積設備,以及去光阻和清洗設備。

國內也有半導體光刻膠的供應商,只是現有技術和市場份額距離國際水平仍非常遠,比較為人所知的五家光刻膠供應商為北京科華、晶瑞、南大光電、容大感光、上海新陽等。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研發者回應5納米光刻技術突破ASML壟斷
    極紫外光刻技術解決的主要是光源波長的問題,極紫外光刻技術(Extreme Ultra-violet,簡稱:EUV),是以波長為10-14納米的極紫外光作為光源的光刻技術。集成電路線寬是指由特定工藝決定的所能光刻的最小尺寸,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28納米」、「40納米」。 這個尺寸主要由光源波長和數值孔徑決定,掩模上電路版圖的大小也能影響光刻的尺寸。
  • 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孫永節為您講述——極紫外光刻機研製...
    先進的光刻機,一般有多達10萬個零部件。在半導體技術發展歷程中,光刻始終是晶片製造的一大技術瓶頸。目前,主流的40納米、28納米半導體工藝中的光刻過程,都是由193納米液浸式光刻系統完成的。由於受波長影響,技術已很難突破。
  • 中國科學院開發的5納米超高精度雷射光刻技術
    中國科學院蘇州研究所和國家納米中心在《納米快報》上發表了題為「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的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在5 nm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上」的研究論文介紹了該團隊開發的新的5 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處理方法。
  • 半導體材料行業專題報告:光刻膠,高精度光刻關鍵材料
    根據容大感光招股說明書,PCB 光刻膠平均銷售單 價約為 3.2 萬元/噸(不含稅),測算 2017 年中國溼膜光刻膠市場規模達到 15 億元。中國己成為全球最大的 PCB 光刻膠生產基地,內資企業崛起。
  • 光刻膠發展史
    以半導體材料中技術難度最大的光刻膠為例, i 線/g 線光刻膠的產業化始於 上世紀 70 年代,KrF 光刻膠的產業化也早在上世紀 80 年代就由 IBM 完成,而我國光刻膠企業目前僅北京科 華微電子實現了 KrF 光刻膠的量產供貨,光刻膠行業與海外最先進水平有近 40 年的差距,不可謂不大。
  • 半導體材料大突破!首隻國產ArF光刻膠通過驗證
    半導體材料大突破!首隻國產ArF光刻膠通過驗證南大光電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寧波南大光電自主研發的ArF光刻膠產品近日成功通過客戶的使用認證,這標誌著「ArF光刻膠產品開發和產業化」項目取得了關鍵性的突破,成為國內通過產品驗證的第一隻國產ArF光刻膠。
  • 中國慕「光刻機」久矣!中科院彎道超車,95後DIY納米級光刻機?
    就在前幾天,有2則和光刻相關的消息呈現刷屏之勢:其一是「中科院發布5nm雷射光刻技術」,被部分媒體解讀為「中國芯取得歷史性突破」、「荷蘭ASML將被我們取代(ASML笑笑表示不說話)」;其二是「95後本科生低成本DIY納米級光刻機」,該名學生則被冠以「真正的後浪」、「中國晶片行業未來的希望」等稱號。誠然,中國苦「芯」久矣!中國慕「光刻機」亦久矣!
  • 光刻技術的歷史與現狀
    當光源波長發展到157納米,由於光刻膠和掩膜材料的局限,圖形對比度低等因素,使得157納米光刻技術的發展受到很大限制。 但研究人員發現可以作為浸沒液的水對193納米光波幾乎完全透明,充人浸沒液後,193納米光源等效波長小於 157納米,同時投影透鏡數值孔徑也有很大的提高。
  • 半導體關鍵材料新突破:用於7nm晶片光刻膠通過驗證
    經歷華為事件,我們知道了高端光刻機對於半導體行業的重要性。但重要的不僅是作為加工設備的光刻機,原材料同樣重要。目睹了2019年日本限制對韓出口三種關鍵的半導體材料,對整個韓國半導體行業造成重大打擊,這也讓我們認識到了關鍵材料必須自給自足的重要性。
  • 中科院5nm雷射光刻彎道超車?95後本科生DIY納米級光刻機?背後的...
    就在前幾天,有2則和光刻相關的消息呈現刷屏之勢:其一是「中科院發布5nm雷射光刻技術」,被部分媒體解讀為「中國芯取得歷史性突破」、「荷蘭ASML將被我們取代(ASML笑笑表示不說話)」;其二是「95後本科生低成本DIY納米級光刻機」,該名學生則被冠以「真正的後浪」、「中國晶片行業未來的希望」等稱號。
  • 一文看懂asml光刻機工作原理及基本構造
    在半導體晶片製造設備中,投資最大、也是最為關鍵的是光刻機,光刻機同時也是精度與難度最高、技術最為密集、進步最快的一種系統性工程設備。光學光刻技術與其它光刻技術相比,具有生產率高、成本低、易實現高的對準和套刻精度、掩模製作相對簡單、工藝條件容易掌握等優點,一直是半導體晶片製造產業中的主流光刻技術。
  • 中科院5nm光刻技術,突破ASML壟斷?看研發者是怎麼說的
    眾所周知,今年7月份的時候,網上傳出一則重大消息,那就是中科院發布了一篇文章《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這篇文章介紹了中科院團隊研發的一種新型的5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
  • 打破日本技術壟斷,中企巨頭突破晶片材料,關鍵性堪比光刻機
    大家都知道光刻機對晶片生產有很重要的意義,但實際上晶片製造關鍵之一也包括了光刻膠。 光刻膠作為一種有機化合物,在被紫外光曝光後,以液態的形式塗抹在矽片上,從而乾燥成膠膜,保護矽片在光刻過程中的作業。 在晶片製造所涉及的材料上,光刻膠是不可或缺的。而光刻膠的應用領域非常廣,包括在印刷工業領域。
  • 集成電路的發展與其製造工藝─——光刻技術
    當光源波長發展到157納米,由於光刻膠和掩膜材料的局限,圖形對比度低等因素,使得157納米光刻技術的發展受到很大限制。 但研究人員發現可以作為浸沒液的水對193納米光波幾乎完全透明,充人浸沒液後,193納米光源等效波長小於 157納米,同時投影透鏡數值孔徑也有很大的提高。
  • 光刻機是幹什麼的
    光刻機是幹什麼的 與非網 發表於 2020-03-15 14:46:00 經常聽說,高端光刻機不僅昂貴而且還都是國外的,那麼什麼是光刻機呢?
  • 武漢弘芯「7納米」光刻機真相:並非最先進設備
    武漢弘芯持有的不是EUV光刻機,而是DUV。即便在DUV中,這臺光刻機也不是最先進的 武漢千億半導體項目——武漢弘芯幾近停擺,投資三年如今拿不出錢,面臨資金鍊隨時斷裂風險。武漢政府官方文件無意中提及「國內唯一能生產7納米的核心設備ASML高端光刻機已入廠」。由於中國半導體行業對高端光刻機的極度渴望,該消息引發市場關注,甚至一度登上熱搜。
  • 光刻膠行業專題報告:電子產業的生長激素 - 未來智庫
    本篇報告是《電子化工材料進口替代實質性突破系列專題報告》的第二篇,深入研究半導體製造技術難 度最高的材料——光刻膠。1.2 光刻膠技術壁壘高、研發難度大光刻膠產品是電子化工材料中技術壁壘最高的材料之一,研發難度極大。 純度要求高、工藝複雜:由於光刻膠用於微米級甚至納米級圖形加工,光刻膠產品需要嚴格控制質 量。
  • 中國拿下3臺ASML光刻機,不生產晶片,只用於研發關鍵材料
    但是受到各種複雜因素的影響,上海新陽雖然跟光科機的供應商、合作方溝通協調設備的運輸和安裝等細節,但是還是沒能按照計劃完成全部的部署。那麼進入到二零二一年,在一月五日的時候,上海新陽又發布公告稱此前購買的光刻機預計在三月底進入合作方的現場,也就是說未來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全部到位了。其實這一款荷蘭ASML1400光刻機並不怎麼先進,工藝製成只有五十五納米,並且還是二手。
  • 國產光刻機突破22納米,半導體投資基建成立,中國芯正加速崛起!
    文/皓月晶片目前是各國大力發展的目標之一,而想要造出好晶片,就得需要先進的光刻機了。之前我國公布北鬥三號晶片的精度達到了22納米,這也說明了在光刻機領域我國也突破了22納米。我國近些年在晶片領域取得了不小的進展,像「申威,龍芯,飛騰,海光等」,還有北鬥系統上使用的28納米製程工藝節點的晶片,都是國產的。早在2018年我國科研人員就製造出了最小工藝節點為22納米的超解析度光刻機,只要是非商業化的28納米製程工藝節點的晶片都可以用該超解析度光刻機製造,要知道北鬥三號衛星的28納米製程工藝節點的晶片就是國產化的。
  • 光刻技術是迄今所能達到的最高精度的加工技術
    當光源波長發展到157納米,由於光刻膠和掩膜材料的局限,圖形對比度低等因素,使得157納米光刻技術的發展受到很大限制。 但研究人員發現可以作為浸沒液的水對193納米光波幾乎完全透明,充人浸沒液後,193納米光源等效波長小於 157納米,同時投影透鏡數值孔徑也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