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不是病,犯起來真要命

2020-09-09 咿呀心語


文 / 心理諮詢師 咿呀

喜歡我,可點上方的「關注」


大家先回想下,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否經常有以下的行為:

  • 領導安排了一項工作PPT,時間馬上到了,但你工作卻還沒有開始;
  • 馬上要交作業了,卻發現還有一大部分沒有完成;
  • 定的早上7點的鬧鐘,但鬧鐘響了N次卻就是不想起床;
  • 明明到了睡覺時間要洗澡,卻一直不停的刷著手機;
  • 想運動,計劃著去跑步,一直說著明天開始、明天開始,N過明天過去了,還沒有開始;

……

因為拖延,可能影響了我們的工作、我們的學習以及我們的生活。被領導批、被老師罵。

據相關人員統計,基本上每個人都有拖延行為或習慣,只不過是拖延的程度不一樣而已。拖延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常態現象。


什麼是拖延症了?

百度百科給出了以下的解釋: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從工作和學習的角度來說,一項工作任務的難易程度會影響拖延行為是否發生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發現,越需要動腦的和創造性強的任務,拖延症越常見;越無需用腦,越機械的工作,越不容易拖延。

就拿我自己來談,每天目標是寫一篇文章,總覺得時間還早,晚點再寫,而每次都是拖到最後關頭不得已才動筆。

很多聲名顯赫的作家,也曾經有歷經寫作的困難時刻。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說他寫《族長的秋天》時,幾乎每寫一個詞都要停頓一下,而每次一想到要坐在打字機前,他就會開始圍著打字機轉悠,或者乾脆打電話、看報紙,總之想盡辦法先拖著。

反觀那些無需用腦機械的工作人員,他們就很少出現拖延的行為。他們只需日復一日按照要求和標準完成手上的工作即可。



拖延症產生的原因又是什麼了?

各種人各種研究,對拖延原因的解釋也是五花八門,什麼注意力不集中、遺傳因素、性格原因等。

但不同的人可能面臨同樣程度的拖延,背後的原因可能會完全不同,也就是背後有著截然不同的心理動力。


01,如同樣是做作業,有些人拖延是因為不喜歡這門功課,有些人是不會做。但他們都有一個核心的共同點:不想做。

因為不喜歡的拖延有很多,我不喜歡這份工作,所以我儘可能的對工作上的任務拖延;我不喜歡去上班,所以每天早上我都不想起床;我不喜歡運動,所以我每天都拖著不去健身;

要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都是需要靠自己的意志力去逼自己一把。儘管我們自己都知道,這些事情我們必須去做,我們必須要上班,但內心就是想著去拖一下。


02,有些人拖延是因為自身性格因素,對每個人有求必應,沒有辦法拒絕,最後不得不拖延。

《圓桌派》裡竇文濤調侃梁文道總是拖延交稿,也指出梁文道的問題是不懂拒絕,誰找他都答應,以至於工作實在太多了,確實做不完而造成了拖延。其實梁文道的情況並不算是拖延的問題,他不是拖著不做,也不是不想做,是一直在做但是做不完。


03,有些拖延可能是恐懼的表現。恐懼自己做不好,沒有自己想要的一個結果,於是乾脆就不做了。這種人一般都有完美主義傾向,喜歡事事都是完美的,結果都是良性的。



那我們應該怎麼克服拖延症了?

  1.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首先我們要明白,大部分人員都有拖延症,不要因為自己有拖延症而感覺到自卑。

其次,很少有人做事情是一蹴而就的,人都是在努力中不斷成長。所以,我們沒有必要怕自己做不好,或者能力差而不行動。你不行動怎麼知道行不行了?

  • 做PPT時,不管排版好不好看,內容合不合適,先做了再說;
  • 寫文章時,不管寫的好不好,讀者是否喜歡,先動了筆再說;
  1. 先做自己認有意義、自己喜歡的事情

因為不喜歡而拖症的現象很普遍,但如果當你做你喜歡做的事情時,你會發現,你的效率大有提高。

有家庭的父母都知道,如果你小孩喜歡畫畫,你讓他去彈琴,他可能一直找藉口不去,即使坐在琴凳上可能也會磨磨蹭蹭的不想開始;但如果你讓他去畫畫,他可以一個人在那畫半天。

所以,我們可以從自己喜歡的事情,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開始,當這些事情的拖延行為慢慢減少時,再延伸到其他。

  1. 找個自律性好的朋友來監督

環境的影響是真的很重要,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身邊有位自律性好且效率高的朋友,你也會不好意思的去拖延,而向對方看齊。

  1. 克服拖延症難的不是堅持 ,而是開始。萬事開始頭難,只要開了頭,一切都會好。就如起床,你只要起來了就要起床。所以,我們需要從內心去做調整,去做改變。


相關焦點

  • 拖延症不是病,磨蹭起來真要命,孩子做事拖拉,巧用3步走改善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你有拖延症嗎?你知道拖延症作為一種行為習慣,也可能會代際遺傳給孩子嗎?所謂拖延症就是:明明可以當下或者是提前完成的事情,總是喜歡等一等。不僅一件事,很多事情總是如此。往往上個月就要去銀行辦的事這個月還沒去。不要迫不得已,或者迫不及待,總是不想去把事情完成。
  • 拖延症如何「治癒」?專家:你或許需要一個真正打動自己的理由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劉娥「拖延症不是病,久久不治也要命!」當下,許多人飽受拖延症困擾。心理學家提醒,拖延症需要得到應有的重視。很多嚴重的拖延者,他們的痛苦程度不亞於抑鬱症患者。只是因為拖延症在醫學上還未成為一個診斷名詞,所以它的危害和副作用尚未得到廣泛的認同。┃拖延是人類的通性拖延症到底是不是病?對此,深圳市頓殊心理諮詢中心首席諮詢師任殊解釋稱,拖延是人類的通性,在世界上的所有文化中都廣泛存在,只不過個體之間的拖延程度不同。研究認為,拖延和衝動與成功追求和權衡目標的能力有關。
  •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命——孕期牙疼怎麼辦?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命。陳皮媽整個孕期幾乎沒有孕反,前期沒有孕吐,肚子也不顯懷,懷孕7個月每天還健步如飛跑來跑去。最大的問題莫過於牙疼。每次牙疼一犯,就只能癱在床上,話都說不出來。
  • 人生漫談:如何避免拖延症
    拖延是職場中人普遍存在的「頑疾」。對於投行人員來說,基於工作環環相扣的特性,拖延更是非常「要命」的事。根據百度百科的「百科醫典」,拖延症(procrastination)指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有害的自我調節失敗的形式。
  • 拿什麼拯救你的拖延症?
    拖延不是病,拖起來真要命。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在我們的思想和行動上習慣性的選擇拖一拖,但是你不知道的是,這樣的拖延症反而會在無聲無息之中毀掉你,讓你從一個高效狀態變成低效狀態,從而歸為平庸。拖延症最大的壞處就是會蠶食一個人的自信,前段時間,我的一個朋友小輝也犯了這樣的毛病,當時公司領導交代他去採購一批材料
  • 帶你了解拖延症,每個人都會犯的一種「病」
    我們所有人都不知道會有一些拖延。體現在一些小的事情,比如洗衣掃地。大多數人偶爾會這樣做,但是拖延症患者就會經常這樣做,這就是問題開始的地方。拖延是一種導致壓力的行為,因為它會使計劃和願望在實現目標上讓你失敗。拖延症在很大程度上還會影響你的幸福程度。
  • 選擇障礙症拖延症……為什麼我們總說自己有病?
    選擇障礙症、拖延症、星期一綜合症……這些並不曾在醫學書上出現過的「病症」正困擾著時下都市中的年輕人。「大家都有病」似乎成了一種現象。人們對號入座,而且恍然大悟地發現身邊的朋友同事——「嗨,原來你也有病啊!」
  • 每個「拖延症」孩子的背後,都有天才的影子?
    磨蹭、拖拉就是最要命的一種。 尤其是上學後,更明顯。 但是,雖然拖延症人人都會犯,看起來行為也很相似,但實際上背後的原因並不相同。 我們要想「治療」孩子的拖延症,弄清「病因」很重要。總體來說,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心理原因 1.
  •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真要命,教你如何快速有效緩解牙痛問題!
    所謂:「牙痛不是病,痛起來真要命」,牙痛是神經根受到化學、機械或熱刺激的結果。這種刺激會引起神經刺激,而大腦往往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強烈的疼痛刺激。如果不迅速治療,病情往往會惡化。■牙疼的原因:雖然人們通常傾向於認為牙痛是由蛀牙引起的,但這並不是導致牙痛的唯一原因。有時,它們甚至與牙齒本身沒有任何關係。
  • 你得的不是拖延症,是懶!
    現在人的社交好像沒幾個病都不敢和別人聊天了,而最被人掛在嘴上的除了強迫症就是拖延症了。最近讀到一段諷刺的故事:因為想擺脫拖延症而買了一本治癒拖延症的書,直到7年之後努力克服拖延症,這本書才被打開。一般人之所以拖延,是因為沒有嚴重的後果。畢竟現在嚷著拖延的人,也沒有因為拖延不吃飯而受餓的。但是拖延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質量。
  •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怎樣緩解牙痛?
    每天早上叫我們起床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另外,牙齒也在冥冥之中影響著我們的發音,使我們說話的聲音讓人聽起來更加的舒服和清晰。總而言之,牙齒是我們人體中一個尤為重要的器官,它發揮出來的作用不可小覷。那麼問題來了:牙齒的疼痛在很多人當中都是存在的,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那麼我們又有哪些方法來幫助我們預防牙齒疼痛或者來幫助我們減輕牙齒的疼痛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牙痛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如何快速止痛?
    俗話說:牙痛不是病,疼起來真的很要命!平時我們用牙齒吃東西的時候,一般都不會在乎牙齒,但是長時間的飲食不當,還有外感風邪、胃火熾盛等因素都會引起牙痛。
  • 請假玩出新高度,拖延症居然也是病 | 沸話
    近日,上海一老闆曬出其90後員工的奇葩請假條:身患急性拖延症,冬天起不來,需要請假休息一個月。沸騰君(xjb-feiteng)替這位童鞋揪心啊,都得了急性拖延症還心系工作不忘給領導請假。續假的理由我都替她想好了:「老闆啊,天氣太冷實在不宜起床,我掙扎了一個月還沒能起床成功,估摸著急性拖延症都成了慢性,所以您懂的,我需要再請一個月與拖延症作鬥爭。」網友吐槽:拖延症也是病?還需要一個月的休養?
  • 嚴重拖延症,每天都焦慮到死?三管齊下,終結拖延症不是夢
    真令人想不到,鼎鼎有名的大學者胡適也難逃拖延之苦。哈佛大學畢業的Tim Urban,曾在在TED演講中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原計劃完成的畢業論文,他打算學期初開始準備,中間再完成一些,到最後幾個月全部完成。
  • 克服拖延症的最佳良方:立即行動起來
    醫學上把這種行為,稱為拖延症。按照醫學上的解釋,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但是,當「拖延」的毛病、習慣,滲透進日常學習、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成為自身揮之不去的頑疾時,就會演變成為網絡上常說的「懶癌」。 拖延雖然不是病,卻可以使人碌碌無為、一事無成。
  • 【乾貨】拖延症、尷尬症,日語怎麼說?
    --- 點擊上方藍色【日語幫】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進入21世紀,「拖延症」、
  • 急性拖延症也是病,看90後奇葩請假條火爆網絡
    近日,上海一老闆曬出90後員工的奇葩請假條「身患急性拖延症,冬天起不來,需要請假休息一個月」。還有配有圖文一起被發到網上,頓時大火,引得廣大吃瓜群眾一片吐槽。看到這,小編只想問一句what are you 弄啥嘞,活了二十幾年,也沒聽過「急性拖延症」是個什麼重病,還能請一個月的病假。怎麼不說自己是懶癌晚期,直接要求帶薪退休呢!甚至有人藉此又開始抨擊廣大90後,什麼不負責任,垮掉的一代。
  • 拖延症真難治
    以前看過一個微博,說拖延症、選擇困難症、強迫症,根本就是懶、窮、賤仔細想想,也的確是這樣。拖延症就是不想幹自己的活麼,一直拖著拖著,等到非幹不可了,才開始幹活強迫症就是自己不相信自己,一遍遍看,一遍遍來,這不是賤是什麼?
  • 【演講·修】寫作拖延症是一種病,我現在卻藥到病除
    楠天下的太陽花/原創「每天即興演講3分鐘」,第783天,寫作拖延症的解決方案之記錄。我也變得神叨叨起來,難道我每次還數數?寫好50個字,就可放下?不對,這不是我要的效果。50個字極不好衡量。迸發靈感是天意啊。我的「最小行動單元」習慣秘訣生效了。我產生了一個自我完美定位,最適應自己的習慣——「每天寫一句話」。
  • 不是每一個做事拖延的症狀都叫拖延症
    你覺得自己有拖延症嗎?大部分人肯定會說「有」,因為沒有人做事是坐言起行,雷厲風行的,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拖沓,就認為自己有拖延症。但在今天,我要告訴你,不是每一個做事拖延的症狀都叫拖延症。有些人,做事就是有些拖拖拉拉,但是他不難受,他不會自責、糾結,而且他也不想變得更有效率,這種情況就不叫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