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說過一句名言: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
同一個暑假,有孩子將30天過成兩三天,有孩子將30天過成兩三個月。
孩子是怎麼過暑假的,就會怎麼度過他的求學生涯。
暑假即將到來,讓我們為孩子好好規劃,妥善安排,幫助他們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假期。
1
按階段劃分:
暑假共分三階段
為期兩個月的暑假,真是讓幾家歡喜,幾家愁。
孩子只想著玩,家長既想讓孩子玩,又想讓孩子學習,還擔心孩子會掉隊。
最常見的暑假安排方式如下:
△放養型:家長不管,孩子不學,整個暑假過得渾渾噩噩。
△忙碌型:家長花錢報班,孩子拼命學習,學得身心俱疲。
△勞逸型:家長合理安排,孩子勞逸結合,最後實現「彎道超車」。
由此可見,暑假不能只放假,也不能只學習,勞逸結合才是最佳選擇。
有教育專家講過:從暑假開始到結束,一共分為「散心」—「專心」—「收心」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散心」
在暑假剛開始的第一周,應該讓孩子以放鬆為主。
網課學習+期末衝刺已經讓孩子很疲倦,建議讓孩子先好好休息,可以回老家、去旅遊、和同學聚會等等。
第二階段:「專心」
在暑假的第二至五周,應該有計劃開展各項學習。
暑假不只是用來休息的,更是用來提高和反超的。若家長縱容孩子,就要接受孩子落後的結局。
學習語數英、學習特長、學習遊泳、學習家務……合理規劃學習內容,讓孩子度過一個充實的假期。
第三階段:「收心」
在暑假的最後一周,應該為開學做好準備。
調整作息、檢查作業、購買書籍、聯繫老師同學……讓孩子充分意識到,自己即將返校,邁入新的學年。
☆注意:
制定階段性的暑假計劃,一定要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
評估好孩子的優勢與不足,才知道在第二階段主攻哪個方面,實現怎樣的進步。
可以多跟老師諮詢,聽聽老師的建議,為孩子制定一份更合適的暑假計劃。
2
按時間劃分:
早中晚側重各不同
不自覺,是孩子的天性。暑假到來,很多孩子因為晚起沒有了早晨。
一天早晨有3個小時(7:00-10:00),一個暑假有40天,也就是說暑假中,晚起的孩子比早起的孩子足足少了120個小時。
讀過一篇名為《早起的孩子有多可怕》的文章,發現優秀的人,一直堅持早起的習慣。
比爾·蓋茨,每天凌晨3點鐘起床;
賈伯斯每天6點起床,工作兩小時,還可以陪孩子吃早餐;
李嘉誠,無論幾點睡覺,一定準時在早晨5:59分鬧鐘鈴響後起床。
一個孩子如何度過早晨,決定了他如何度過一生。
☆注意:
制定具體到天的暑假計劃,一定要和孩子商量完成。
這個暑假要怎麼過,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父母應該指導孩子做計劃,而不是直接安排。
可以召開家庭會議,和孩子一起討論,爭取得到更中肯的意見。
3
按內容劃分:
利用暑假全面發展
一顆種子能否發芽開花,要看有沒有足夠的灌溉施肥。
一個孩子能否長大成才,要看父母有沒有用心教育。
每個暑假都可能是孩子一生的轉折點,多學一點,多做一點,就可能保持領先優勢。
1、學習為主,儘快完成作業。
中小學階段的暑假應該以學習為主,現在吃一時的苦,將來享一輩子的福。
每天督促孩子按時完成作業,最好養成自覺性,讓孩子主動學習。
查漏補缺,複習上學期的知識,預習新學期的知識,夯實基礎,鞏固提高。
2、堅持閱讀,改變孩子一生。
經常讀書,能夠舒緩孩子緊張的神經,進入一個充滿知識的世界。
長期堅持讀書,孩子的性情會變得平和,氣質會變得深邃。
閱讀是一生的習慣,堅持閱讀,依然是普通人成功的捷徑。
3、培養興趣,可以戰勝困難。
孩子至少要有一個興趣愛好,能讓他不再空虛無聊,學會珍惜時光,熱愛生活。
從孩子的長處出發,結合他感興趣的事物,確定要培養的興趣愛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大的動力,能夠驅使孩子不斷克服困難,勇往直前挑戰。
4、每日鍛鍊,養出健康體魄。
抗疫半年,我們深知健康的重要性,更要幫助孩子鍛鍊出健康的體魄。
每天定時鍛鍊身體,可以在室內,也可以到戶外,讓孩子自己選擇。
條件允許的話,和孩子一起鍛鍊。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更願意堅持。
5、社會實踐,鍛鍊各項能力。
送孩子去體驗農村生活,知道勞動的不易,懂得珍惜勞動的果實。
帶孩子參加夏令營、戶外拓展等活動,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帶孩子去旅行,讓孩子增長知識,開拓見識。
☆注意:
安排暑假的學習內容,最好從孩子的興趣出發。
多跟孩子溝通,發掘孩子的興趣所在,制定出一份讓孩子樂於接受的暑假計劃。
另外,也要做好安全教育,不允許孩子私自外出,更不能讓孩子私自下水玩水。
4
按習慣劃分:
習慣比成績更重要
每次開學後,孩子的兩極分化都特別明顯,因為暑假是滋生壞習慣的溫床。
有老師總結了孩子容易在假期養成的壞習慣:
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沉迷手機、電腦和遊戲;
只顧著玩,忘了規劃學習;
幾乎不看書;
總「宅」在家,無所事事;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巴金先生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就從好習慣培養開始。
好習慣的養成,對孩子的成長來說至關重要。父母應該利用假期,培養孩子學習上、生活上的好習慣。
1、作息習慣
增強家庭成員的自律性,統一作息時間,給孩子做好榜樣。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嚴格按照作息時間表執行,拒絕偷懶和拖延。
建立儀式感,讓每天的起床、吃飯、學習、睡覺都成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2、專注習慣
訓練孩子的視覺注意力,讓孩子能夠快速獲取題目信息。
訓練孩子的聽覺注意力,讓孩子能不受噪音幹擾。
訓練孩子的動作注意力,讓孩子通過動作模仿鍛鍊思維能力。
3、高效習慣
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便於孩子集中精力完成作業。
合理制定作息時間,讓孩子明確什麼時候該學習,什麼時候該休息。
減少指責與抱怨,不要讓孩子受到父母情緒和話語的幹擾。
引導孩子摸索學習方法,找到合適的方法,學習自然事半功倍。
4、自理習慣
家長要大膽放手,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包辦代勞。
讓孩子學做家務,包括掃地拖地、洗襪子等等,幫助分擔家庭責任。
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大膽嘗試新挑戰,收穫自己動手的喜悅感。
☆注意:
孩子90%的習慣,都來自於父母身上。
父母想要給孩子好的教育與影響,就從改變自己的行為開始。
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正向地認知這個世界,走上獨立自主、優秀自立的大道。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記得文末右下方為王老師戳個【在看】,把文章【分享】給更多家長和孩子哦!讓我們一起助力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版權說明:
本文首發「王牌教師」(ID:edu901) 。
教師和家長交流、學習、成長的家園。文章轉載授權請聯繫王牌教師(ID:edu901)。PS:
微信又又又改版啦!
如果你不想錯過教育好文,記得標星【王牌教師】;
每次閱讀後,順手點個【在看】。
這樣,我們就不會輕易錯過啦。
孩子成功教育,就從好習慣培養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