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的外教:農村小學引進跨洋直播改進英語教學之後

2020-12-11 環球網

上課鈴剛響不久,河南焦作孟州市趙和鎮東小仇小學的一處教室中,32名學生緊緊盯著黑板角落處掛著的幕布,用英語向外教老師打招呼。網絡帶著孩子們稚嫩的聲音「跨過」太平洋,又從那頭傳來外教的回應。「Hello,How are you today?」外教問。學生們答,「I’m fine ,Thank you。」

這是東小仇小學的一堂英語直播課,通過一塊屏幕,這些學校的學生接觸到了純正的英語表達。本校英語老師將直播課形容為「及時雨」,他們「領教」了外教的教學方法,也在學習、摸索,試圖改變依靠錄音機和動畫片教學的現狀。

「作為農村學校,能有外教直接給學生上英語課,這個資源很珍貴。」孟州市教培中心教研處長趙順新說,孩子們知道了「外邊的世界這麼精彩」,這樣的英語課或可改變許多孩子的命運。

東小仇小學,僅是引進「屏幕上的外教」的學校之一。澎湃新聞近日採訪了國內多所推行「屏幕上的外教」的學校,有學校老師說,學生們變得更有自信,聽力有很大的提高,敢說英語也喜歡說了。

不過,在多數受訪教師看來,目前的直播外教課「涉及的面太窄」,遠遠不夠。

學生在直播課堂上和英語老師交流。 澎湃新聞記者 柳婧文 圖偏遠學校的「英語教學」困境

澎湃新聞採訪的多個學校,均曾被英語教學師資薄弱、教學方式落後困擾。

東小仇小學輻射了周邊的9個行政村,孩子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上英語課,難度不大,但「口語」能力差。「老師們學歷多數是大專,有個別是本科。」副校長龐佔軍說,身處農村學校,學生們接觸純正英語的機會很少,「一般通過錄音機」,老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

與東小仇小學情況類似的還有內蒙古滿洲裡市旺泉小學,該校教師張豔華教了18年英語,用得最多的也是「錄音機」。張豔華告訴澎湃新聞,老師用錄音機放英語,學生跟著讀,但效果始終不太好。

相對於其他偏遠學校,山東德州市慶雲縣慶雲四中小學部條件稍好一些,但其英語教學也多靠放動畫片。該校小學部教師李原(化名)介紹,英語課上,學生會通過視頻理解英語文本的大意,之後再跟老師念,接著是小組練習、自己操練。

「我會做一些圖片和簡筆畫輔助教學,有時候還會做一些簡單的教具。」河北邢臺市會寧鎮完全小學英語教師樊美靜從教15年,多在鄉村學校教書,經驗豐富,為提升英語教學效果想了不少辦法。「這樣教了幾年下來,感覺學生做題還可以,但缺少語言環境,交流不起來。」

就農村學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2015年左右,新教育基金會曾專門作過調研,發現不少學校沒有專職英語老師,甚至有學校因此停掉英語課。「城市的學校可能還有資源去請外教,但是鄉村是沒有的。」新教育基金會秘書長戚星雲介紹。

緣於這一現狀,該基金會決定和已有相關經驗的宜格思英語合作,共同發起新英語公益項目,通過直播的方式,將外教資源和鄉村的孩子「對接」起來。

東小仇小學外教課上,本校老師作為「助手」在一旁協助。澎湃新聞記者 柳婧文 圖

通過直播,外教「來了」

2017年6月,會寧鎮完全小學辦公室主任通知教師樊美靜,「外教直播課堂」項目在該校試點,可以報名申請。

「我就特別興奮,立刻去給自己教的三年級孩子報了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剛剛接觸英語,(有了外教課)相當於一開始就有了語言環境。」樊美靜曾在城裡一所有名的初中任教,而這所學校聘請過外教,她知道「外教的好處」。

聽說有外教「直播上課」後,孩子們卻有點不安,擔心「和外教說不上話」。樊美靜記得,第一次看見幕布上的外教,孩子們表現得很靦腆。「外教會把學生叫到臺前去,一對一地問些簡單的問題,比如你叫什麼名、幾歲啦?這些對話在我課堂上,孩子們講得很流利了,但外國老師這麼一問,語音語調不同,孩子們就不確定了,聲音特別小。」樊美靜在一旁看著也著急。

李原所在的慶雲四中小學部,第一次直播課上,孩子們一看是真的外教老師,「啊」地喊出聲來,覺得好玩,「興趣特高」。但和樊美靜班級學生遇到的問題一樣,「融入不了」課堂。「孩子聽慣了中式發音,面對外教老師們地道、專業的口語,有點蒙蒙的。」李原說。

外教給孩子們帶來了的新鮮感。寧夏銀川市西夏區回民小學老師金雯回憶,孩子們上課時雖然害羞、靦腆,但一下課,腦子裡一堆疑惑,圍著老師便問,「屏幕上的老師在哪裡呀?」「這邊是怎麼跟那邊的老師連起來呢?」

通過屏幕,來自美國的外教Anna能夠感受到孩子對她的「好奇」。「因為我是外國人,孩子們對我的一切都很感興趣,比如語言、生活和文化習俗。」

Anna認為,這是一種「雙向學習」,她教學生們英語,後者也會將英文單詞或句子翻譯成中文教給她念,「雙方都有一種天然的想要學習對方文化的衝動」。

接受新教育基金會與宜格思英語直播公益項目招募後,外教們有機會到中國旅行並拜訪不同的學校。Anna到過一些偏遠地區的小學,「走過一條很長的路」,和孩子們及家長見面。「每到一個學校,我都覺得中國的學校和學生很真實,他們想要學習的欲望非常強烈,這對他們來說,或是唯一一個可以接觸說英語的人的機會,這一點讓我很有感觸。」 Anna稱。

從2015年至今,新教育基金會的公益項目已使390餘所學校受益,目前在進行的項目中有50餘所學校,招募了27名外教老師,平均每人負責兩到三個學校。戚星雲介紹,參與直播的外教多是合作方宜格思通過視頻面試或海外考察從歐洲、美國招募而來,均為專職英語教師。

「要求包括,願意以義工身份來到線下看望鄉村孩子們,能夠保證一周2~3節線上教學,可以和本地教師一起研發適合當地孩子們的同步英語課。」戚星雲稱,外教工資暫由宜格思支付。

對這些學校而言,直播課堂上的外教就像「及時雨」。「我們原來的教師都是中國人,經常是中式英語,肯定不如外教說得好。」李原說。

作為新教育基金會工作人員,戚星雲曾在2017年前往河南一所小學聽過「直播課」,印象深刻。「和大部分本校教師相比,外教的確更會互動,引起學生對英語課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戚星雲說。

安徽銅陵市義安區鐘鳴中心小學給五年級學生開了直播課,據校長章彬觀察,外教上課有激情,通過各種肢體語言,讓孩子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儘管離得遙遠,『我在這頭、他在那頭』,但溝通順暢。」讓章彬看重的還有外教的「課外知識」,在英語環境中成長的老師們,更能拓寬學生知識面。

澎湃新聞在東小仇小學走訪時發現,與其他普通班級英語課時「沉悶的氣氛」相比,「直播班」的孩子更為勇敢自信,回答外教提問時都往前湊。一名小女孩各科成績不怎麼好,唯獨對英語「非常喜歡」,但在此前,除了課本,學習英語的機會很少。她喜歡外教「遊戲的教學方式」,總覺得上課時間不夠。

東小仇小學生在直播課上和老師積極互動。澎湃新聞記者 柳婧文 圖

屏幕兩端的「磨合」

因為一塊幕布,外教和偏遠地區的中國學生有了「面對面」的機會。但雙方在課堂上「融合」並取得教學上的成功,這個過程並不簡單。教師們普遍反映,外教開通直播課之初,難度很大,學生們跟不上。

「項目方和外教沒有考慮到我們這兒比較偏吧,弄得特別難,一個繪本故事,上面有不少生詞。」張豔華說。

金雯也認為,引進直播課之初,上課內容和本校教師課程不接軌。「外教課就是讀繪本,很有難度,很多單詞孩子們不認識,外教也經常講一些複雜的句子。」金雯稱,孩子們聽不懂,課上也不敢出聲。

因為反響不好,金雯所在小學引進直播課兩年後,停了一年,直至上課內容有了變化。據戚星雲介紹,2017年9月,新教育基金會做過調研,發現某些學校接受不了「繪本閱讀」,通過和學校教師及合作方溝通,將繪本課程調整成同步課程,即根據學校教材調整外教上課內容,予以匹配。

「原本的外教課,只是讓孩子們讀繪本,但孩子們並不理解。現在和課本掛鈎了,孩子們不僅鍛鍊了口語,還提高了成績。我們每次測驗、作業,都會體現出這種進步。」金雯稱。

樊美靜說,「程度稍差一點」的學生跟不上外教節奏,往往會跟同桌說悄悄話,而課程改革後,這部分學生因此受益。但儘管如此,直播課上,這些孩子仍「不敢舉手」,「處於被遺忘的狀態」。「難度梯度設置得更細一點就好了。」

這些對外教來說都是「壓力」。給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中國學生上課,這對Anna來說並不容易。屏幕兩端的時差,意味著Anna必須「早起」。同時,她也在不斷適應孩子們的需求。Anna會依照孩子們英語水平和學校情況準備PPT,但她最終發現,最貼近、也最適合孩子們的教學方式是「遊戲」。

「對於小學生來說,一個陌生的外國人來教他們英語,這確實有難度。而在遊戲中,我們通過互動來學習英語。當然,僅僅遊戲是不夠的,當學生的語言水平提升後,則需要更深入的學習。」 Anna認為,外教的任務不是「儘可能讓孩子們學得更多」,而是令他們產生興趣,在今後的語言學習道路上走得更遠。

「(接觸到的)很多學校都是偏僻的,讓學生覺得自己『能』學習英語且樂在其中,這最重要。」 Anna說。

因為課上聊的話題相對簡單,Anna和孩子們很少出現彼此無法理解的狀況,「只有一次,孩子們表現得特別驚異」——當Anna講到「英國的小孩沒有家庭作業」時,孩子們「非常震驚」,向中國教師大聲喊叫,「怎麼會這樣!」「難道英國的學生比我們優秀嗎?他們為什麼會不用做作業?」

直播課上,學生們和外教老師做遊戲。澎湃新聞記者 柳婧文 圖

直播不是全部,「配角」很重要

「外教課」引進後,學生們的改變頗為明顯。

東小仇小學英語教師張豔說,孩子們的聽力和口語「貧乏」,聽了一年「直播課」後,班裡32個學生,能有30個在聽力考試中拿「滿分」。「此前(學生)不願意張嘴讀英語,甚至有學生在單詞上將發音標成漢語,現在敢說,也喜歡說,對課本上的小故事進行表演。」張豔能感受到,孩子們「自信心強了」。

這不全是外教的功勞,幾乎每一個本校老師都為此作出了「犧牲」:偏遠地區的學校英語課程本來就少,每周至少一堂直播課,這意味著本校教師的課時減少,教學壓力隨之增大。更為重要的是,平常佔據講臺中央位置的教師們,現在得站在教室角落,擔當「配角」。

「孩子們上直播課時,當地教師是否在場,他們的表現不同。」Anna說,有教師在教室時,每個學生都「畢恭畢敬」。「但一旦教師離開教室,只有我在時,他們就不再安靜了,說話會很大聲,教師一回來,又恢復原樣。」Anna有些無奈。

「這是直播課的一個缺陷——外教畢竟不是真的在教室裡,得我們協助。」因此,張豔華認為,直播課「更適合小班額」。「我們班三十多個人,外教不能每個孩子都照顧到。」張豔華提到一個例子,班裡一個孩子坐在後面,經常前半節課聽外教講講,後半節課就「自己玩了」。

當然,任課教師不僅是「秩序維護者」。「直播課上,我們是個配角。」李原解釋,外教老師的口語地道、專業,而孩子們年齡小,聽不懂指令,這就需要本校教師告訴大家「意思」,配合教學。

「中方教師應該是一個橋梁。」東小仇小學副校長龐佔軍說。每次直播課前一周,外教會將上課內容發到群裡,請本校教師熟悉一下知識點,並在課前組織學生預習。「外教授課內容是本校課程的補充,課件比較新穎,課間也會穿插一些小活動,或者是聽歌曲。」龐佔軍認為,通過直播課,教師們也能聽到、學到純正的口語。

李原愛好英語,直播課聽多了,自己也成了「學生」,試著摸索教學方法。「下學期準備模仿外教,開設學生主導的課堂,比如進行遊戲、表演情景劇,讓孩子不再單純乏味地跟讀錄音、看動畫,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李原介紹。

「對出身英語專業的本校教師而言,接觸外教的機會也很少。他們也在抓住機會,在直播課中學習和提高。」鐘鳴中心小學校長章彬說,外教的課聽多了,在發音、知識面、及「教育方法的藝術性」方面,本土教師確有提高。

「外教課太少了」

外教直播課壓縮了本校教師的課時,但幾乎所有的受訪教師都表示,「外教課太少了」。

澎湃新聞接觸的多所學校,在新教育基金會的「免費」援助下,只開設了一個「直播班」,最多覆蓋一個年級的學生。

「涉及的面太窄。」樊美靜所在學校僅有四年級的一個班能上外教課,臨畢業時,有六年級的小孩說,「學了幾年英語,還沒機會上外教課,特想試試」。樊美靜便安排了一節外教課,孩子們頗為「興奮」,課上不停和外教交流。「真心希望(直播課)能覆蓋到更多的學生。」樊美靜說。

鐘鳴中心小學引進直播課後不久,曾邀請當地其他學校教師來「聽課」,教師們都說「好」。校長章彬認為,倘若農村孩子在三年級開始學英語時便接觸外教,且每周課時再多點,小學畢業時,英語能力會有飛躍式提高。

孟州市教培中心教研處長趙順新認為,「外教直播」課堂引進以來,東小仇小學從中「受益匪淺」。據其介紹,東小仇小學外,當地另有3個「外教直播」試點班級。

趙順新曾聽過幾節直播課,對外教老師的教學專業程度頗為「肯定」。「通過調研,老師們也普遍反映,外教的教學理念、方法比較先進,在輔助外教課程時,本地老師也能獲益。」作為教培中心工作人員,趙順新希望這種模式得到推廣,令更多孩子「接觸到純正的英語口語」。

但這並非易事。滿洲裡市汪泉小學老師張豔華擔心,倘若後續直播項目需要收費,「會有停掉的風險」,「學校資金緊張,開支太大。」而據金雯介紹,直播項目曾在她所在的銀川西夏區回民小學停過一段時間,其中即有「資金」原因。

對此,戚星雲告訴澎湃新聞,新教育基金會經費有限、外教有限,給到籤約學校的實驗班不多,「直播項目是『一年一籤』,一年結束後,我們會綜合評估,如果資金充足,就續籤。」

已有個別地方教育局向新教育基金會表態,願意給予支持;匹配一部分政府資金,以「公益價」的形式將課程堅持下去。「項目要持續,資金源很重要。」戚星雲稱,作為一家非公募基金會,考慮到課程持續性和覆蓋面問題,該基金會希望同公募基金會合作,以眾籌的方式維繫項目運行。

「學校師生贊同、認可外教的工作,很想續約直播課。」章彬稱,學校決定引進「外教直播」時曾得到教育局支持,但想要繼續下去的「關鍵」,仍是「爭取教育部門的認可」,予以經費支持。章彬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實在不行的話,我們也會組織教師學習外教的教學方法」。

相關焦點

  • 農村孩子學英語的福音,跨洋直播演繹「屏幕改變命運」
    雖然說這種教育模式還屬於探索階段,但是它的獨創性和教學效果必將帶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對非一些城市的學校教育來說,是一種新的教育手段,從大的方面來說,體現了教育的公平,從個人而言,多了一種教育選擇。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許多學生在中學甚至是小學階段,就與「名校」無緣了,而這種名校直播課,從另一方面,幫助孩子圓了「名校」夢,真正做到不出山村,就能上名校。
  • 「屏幕改變命運」外教版:給農村孩子打開一扇窗
    (做得好)遇到表現突出的孩子,外教會熱烈地鼓掌:「Wow,You are so smart!」(你真聰明)再在屏幕上發送一個大大的獎盃圖案。  第二天,另一所市區學校花園小學的外教課,與其說是英語課,倒更像體育課。  「Everyone,get up!(大家,起立)」一開始,外教就在屏幕裡擺出各種武術動作,發出怪叫。
  • 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深度融合研討會在衡水市新苑小學順利開啟
    衡水市新苑小學的副校長盛美真、微語言英語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教育部師範司「中西部小學英語教師遠程培訓」小學英語學科專家;教育部委託「信息技術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研究」課題組秘書長雷軍博士,衡水市桃城區勝利路小學、新苑小學、永興路小學、康復街小學的幾十位英語老師共同參與了本次活動。
  • 學而思英語發布小學英語新產品HE Plus,引進北美外教在線授課
    學而思英語發布小學英語新產品HE Plus,引進北美外教在線授課   具體到英語學科,近年來,國內家長及學生越發意識到英語教學方法的重要性。研究表明,英語學習除語言教學之外,思維能力開發更加重要,更具個性化的教學目標設置和與科技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方式將成為未來英語教學的重點,這給國內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語教學應將提高能力素養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 網絡直播小課堂進鄉村 洋外教幫鄉村孩子消除「啞巴英語」
    農村淘寶合伙人「兼職」教英語李毅是陝西省商洛市劉灣街道棗園村的農村淘寶合伙人,今天是本村孩子們到服務站來上在線英語課的第四堂在線英語課。早上9點,李毅和他的妻子正領著二十多個孩子跟著大屏讀英語,屏幕裡的英語老師向屏幕前的孩子們提問、互動,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大聲回應老師的問題和互動。
  • 外教口語課走進鄉村小學課堂 校長:我們需要外界資源扶一把
    9月25日,美國密蘇裡州,外教Jennifer一邊對著鏡頭做互動遊戲,一邊教孩子們學習英語數字。屏幕的另一端,遠在中國的河北省滄州市滄縣興濟鎮陸官屯小學,31名三年級的孩子正隨著屏幕裡老師的問題,愉快地作答。每當他們答對一題,美國老師便用事先準備的泡泡水,為孩子們吹出一串彩虹泡泡,課堂裡傳出陣陣歡快的笑聲。
  • 新東方多納引進劍橋教材 推出在線少兒英語直播課
    近日,新東方在線旗下兒童教育品牌多納宣布引進劍橋大學出版社原版教材《Guess What!》,推出在線少兒英語直播課,發力在線少兒英語分級閱讀市場。》是一套趣味性濃、啟發性強、視覺效果突出的小學英語課程,適合對象為小學一到六年級學生。
  • 線上一對一英語外教教學,學習效果讓家長們驚喜
    大嘴外教收到家長們陸續發來的學習反饋,說孩子通過這段時間線上一對一英語外教學習收穫很大。有些孩子學習專注力很差,在學習上沒少讓父母親操心,但沒想到線上一對一外教課程提升了孩子英語學習專注力,課堂上孩子輕鬆自如的與外教老師互動,有趣的課堂,孩子時不時發出嬉笑聲,這是線上外教課堂的魅力。
  • 讀書郎做哈佛外教直播課,硬核發力英語教研教學
    談起英語教學,人們可以列出許多問題,舉出不少弊病,諸如教材、師資、課時、教學研究等。調查顯示,更具個性化的教學和與科技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方式將成為未來英語教學的重點,這給國內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讀書郎也開始著力於英語教研教學,2019年5月5日,位於美國波士頓的讀書郎教育研究院哈佛分院正式成立,力圖打造國內最好的外語課程。從讀書郎官網可以看到,哈佛外教直播課的教學顧問是Giff Searls,前新東方外教及師資培訓專家、前EF英孚教育集團成都教務長,曾為全球首富比爾·蓋茨執教。
  • 新東方多納引進劍橋教材,推在線少兒英語直播課
    多知網9月13日消息,近日,新東方旗下兒童教育品牌多納宣布引進劍橋大學出版社原版教材《Guess What!》,基於劍橋教材研發少兒英語直播課。教材的使用,多納方面表示,主要運用到三個方面:一是在線少兒英語直播課的編排設計;二是在線少兒英語直播課的課件;三是教材中的相關練習會嵌入到在線少兒英語直播課的配套學習App。
  • 少兒英語教學模式更新,新東方小學英語升級,全新推出《牛津樂學...
    課程不僅對接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標準(CEFR),同時符合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CSE)對不同學段小學生的能力要求,是一套真正覆蓋國內外英語學習標準的權威課程。值得一提的是,Living Oxford English系列是專為英語非母語國家小學生設計的。近年來,牛津大學出版社推出兼具前瞻性和實用性的小學英語教材。
  • 6000名農村孩子,在網上第一次跟外國人學英語…
    城裡孩子的「常識」,可能是農村孩子的「天方夜譚」。城市孩子的興趣班、補習班、直播課,農村孩子可能只是在電視機裡看過。不過,有6000多個農村孩子,他們每周都通過視頻,跟北美外教學英語。在跟這些「外國人」學習時,發生了很多故事。
  • 助力鄉村教育:幫助鄉村小學英語師資力量建設
    捐贈儀式上,沛傑教育集團向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共計80所鄉村小學捐贈價值3600萬的「Hey Talk在線外教雙師課堂」,幫助鄉村小學英語師資力量的建設,改進英語教學質量,縮小城鄉英語教學差距,助推鎮雄教育均衡發展。
  • 外教vs.母語環境教學,哪個能讓孩子聽懂英語?
    外教一對一處則於鄙視鏈的頂端,但價格往往是最貴的。而人機互動教學往往也最具性價比。那麼,教學效果是否和價格成正比呢?答案是否定的。沒有最完美的教學方式,只有最合適的教學方式。外教一對一固然高端大氣,但並不適合每個孩子。人人都知道要想學好英語,最好能有「語言環境」。家長們往往把外教一對一等同於語言環境,這是大錯而特錯的。
  • 學而思發布小學英語新產品HE Plus,引入北美外教在線授課
    學而思發布小學英語新產品HE Plus,引入北美外教在線授課 作者:東耳 發布時間:
  • 如何有效的發揮外教英語教學的優勢
    隨著外教教學的不斷普及,外教在英語教學中的優勢也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在現在外教資源緊缺的情況下,如何有效的發揮外教資源的英語教學優勢,特別是外教地道的口音和先進的教學理念,成為很多招聘單位關心的問題。事實證明,引進外教資源進行英語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那麼,如何才能有效的發揮外教英語教學的優勢呢?
  • 淺談線上直播英語課的教學方法
    但是直播課的如何上好以及我們開課以後線上輔導如何開展,是我們每個老師所要思考的問題。如何在冰冷屏幕前上的有溫度,有效果。今天我來說說我的感受。首先是上課的狀態。直播課如果你沒露臉,那麼你是怎樣的一個工作狀態。有的人曬出自己居家辦公的的照片,大家覺得有趣的同時,是否有自己工作的影子。
  • 阿卡索推出在線小學外教,將聚焦少兒英語領域
    阿卡索推出在線小學外教,將聚焦少兒英語領域 作者:小筱 發布時間:
  • 少兒英語OMO模式來了,在線外教視頻直播課免費!
    在外教熱門的少兒英語教育領域,竟然出現了免費外教視頻直播課。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開創「免費外教視頻直播課」的並非在線教育平臺,而是一家線下教育機構——貝樂英語。 本周五,貝樂英語發布全新OMO模式課程——「免費大課+常規主課程+精品小班」的倒金字塔形教學模式,並通過普適研發理念指導,實現課件、作業、遊戲、多媒體等跨平臺的共享,滿足學員們的全場景教學需求。
  • 少兒英語OMO模式來了,在線外教視頻直播課免費
    在外教熱門的少兒英語教育領域,竟然出現了免費外教視頻直播課。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開創「免費外教視頻直播課」的並非在線教育平臺,而是一家線下教育機構——貝樂英語。本周五,貝樂英語發布全新OMO模式課程——「免費大課+常規主課程+精品小班」的倒金字塔形教學模式,並通過普適研發理念指導,實現課件、作業、遊戲、多媒體等跨平臺的共享,滿足學員們的全場景教學需求。據稱,從9月起,「免費外教視頻直播課」將正式上線,面向全國有英語學習需求的學生,免費提供由英美名校名師主講的經典繪本課、寫作技巧課、思辨思維課、STEM學科課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