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說話時,這4件事千萬不要做!

2020-08-28 熙熙媽媽說


寶寶學說話,寶寶學走路,寶寶學吃飯,寶寶在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都是家長們關心的問題。

去公園遛彎的時候,會發現別的小朋友很會說,但是自己的寶寶怎麼也不張口。難道是孩子發育遲緩嗎?這時候,家長該考慮下問題的根本在哪裡了。

那麼,在寶寶學說話時,有4條建議,家長們千萬不能做。



第一點:家長包辦一切

孩子是我們一手帶大的,寶寶的一個眼神,我們就知道餓了、困了、累了,還是想要便便了,想玩玩具了……也因此,我們當媽的,就習慣了包辦一切。

比如說,寶寶用手指了指水杯,我們立馬屁顛屁顛地說:「寶寶,要喝水嗎?媽媽給你拿。」

但如果我們一直全部包辦,寶寶一有需求就立馬滿足,長期以往,孩子根本就沒有表達的機會,也就懶得用說話來表達需求了。

當寶寶用手指向什麼東西的時候,我們可以假裝沒有看見,當寶寶嘴巴裡哼哼的時候,我們可以當做沒聽見走開去別的地方。這時候,在寶寶著急的時候,就會喊住你,告訴你他的想法。

第二點:急於糾正發音

寶寶在剛開始學說話時,發音肯定不會很標準。從不清楚到清楚,不標準到標準,這是寶寶「學說話」的必經之路。然而,有些家長總會在寶寶發錯音時立馬糾正,生怕寶寶說話跑偏了。其實,在剛開始學說話時,「他想說」比「說得好」更重要。

不管寶寶發音準不準,我們最好第一時間給他回應和鼓勵。我們平時跟寶寶說話時,也儘量放慢語速,寶寶聽清了,聽多了,學會模仿自然就能說了。

第三點:缺乏耐心,容易發脾氣

有些父母是急性子,教過幾次後,如果孩子還不能好好說出來,甚至會訓斥他們。這樣的訓斥之後讓孩子感到壓力,產生心理負擔,越是著急越是說不出來。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規律,就算心理再著急,我們也儘量避免帶著情緒教孩子。

第四點:頻繁問寶寶會不會

帶著孩子在公園遛彎,總會有問,寶寶幾歲了,叫什麼名字?

說實話,別說小孩了,大人聽多了都煩。

說話本來是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而不是人生中的考試。

說話在孩子的發育過程中極為重要,家長不要太過著急,尊重孩子成長中的不足和缺點,用自己的細心和耐心去培養孩子!


相關焦點

  • 寶寶學說話的時候,這4件事千萬不要做!
    寶寶學說話,寶寶學走路,寶寶學吃飯,寶寶在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都是家長們關心的問題。 去公園遛彎的時候,會發現別的小朋友很會說,但是自己的寶寶怎麼也不張口。難道是孩子發育遲緩嗎?這時候,家長該考慮下問題的根本在哪裡了。
  • 萌寶學說話黃金期,這4件事家長最好別做,小心他變「啞巴」
    其實不是,寶寶遲遲學不會說話,很大的原因在家長身上,如果家長沒有做好以下幾點的話,不管怎麼教,他都無法學會說話。 今天,我們就對這幾點做一個詳細的介紹。家長們,如果你想讓孩子輕鬆、快速的學會說話,那就快來看看吧!
  • 教寶寶學說話 這些蠢事你做過嗎
    當寶寶到了2歲左右的時候,進入了語言爆發期,在這學說話的關鍵階段,爸爸媽媽需要做的是正確地引導寶寶,幫助他們豐富自己的語言能力和詞彙,但是,爸爸媽媽的方法一定都是正確的嗎?來看看在教寶寶學說話所做的那些蠢事中,你們做了幾件?
  • 如何教寶寶學說話?
    90% 的家長會著急,四處尋找讓寶寶開口學說話的秘方。寶寶到底什麼時候才會說話?首先你得知道寶寶語言的發育規律,才能針對性的採取方法教寶寶學說話。寶寶的語言發育有什麼規律?由於每個寶寶個體有差異,有的說話早有的說話晚,通常男寶寶晚於女寶寶。大部分寶寶的語言能力發育遵循這樣的規律:1.
  • 寶寶學步時,爸媽這兩件事千萬不要做
    當然,如果寶寶已經18個月了還沒有學會走路,那麼最好到醫院讓專業醫生檢查,以及時發現原因。學走路,家長這個錯誤不要犯一說到寶寶學走路,這個畫面很多人肯定都不陌生:「助攻」寶寶學走路其實並不需要大人的幫忙,與其說是孩子不敢邁出第一步,倒不如說是大人捨不得放開手。
  • 與朋友相處,這4件事千萬不要做!
    要想朋友相處的時間長,有4件事是堅決不能做的。一旦做了,你們的友情必然不會長久。與朋友相處,不要太重利益中國有句古話:「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當兩人貧困時可以成為生死之交,但前兩人顯赫時,為了利益和地位相互反目成仇;而在感情方面,張耳太過依賴陳餘,太看重陳餘和自己的情誼。當陳餘未及時救援他時,他便心生怨恨。這就告訴我們,與朋友相交,不要太看重情誼。
  • 男人喝醉酒之後,這4件事千萬別做,過來人說的心裡話
    但不管是那種,喝醉後都不要去做這4件事。王先生(23):不要輕易相信他人剛畢業在公司跑項目,少不了跟著領導,參加很多酒局。這種局誰都要喝開心,但誰也不能喝多。誰真的喝多了,誰就會出醜,心裡話是越喝得多,越刻意掩蓋不說。成年人的酒局,就算是喝再多,也會透露出真性情。大家都是逢場作戲,其實根本誰都不信誰,只求今宵盡興。
  • 寶寶學說話晚?別擔心,6個月-2歲學說話實用方法
    1、6個月-1歲寶寶學說話在寶寶0-5個月的時候,語言發育基本停留在「聽」的階段,他喜歡媽媽的聲音,父母需要多跟寶寶說話,在他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時,及時給予回應。等寶寶6個月以後,他看著媽媽的笑臉,可能發出「巴、姆姆、諾諾」等牙牙學語的聲音,父母可以微笑著模仿寶寶的聲音,往往會激發他更大說的興趣。
  • 媽媽嫌4歲女兒說話少,警惕語言發育遲緩,這5件事千萬別做
    瑤瑤,4.3歲,是個非常可愛的小姑娘。瑤瑤媽媽卻非常的焦急。她告訴顏澤明主任:4歲多了,只會說3、4個字,不與人交流,別人說話不回答,不太聽指令,喜歡自己玩自己的。老師看她一個人在旁邊玩吧,沒哭也沒鬧就也不管她。可這樣不行啊,不說話怎麼行呢?顏主任拿出玩具引導瑤瑤交流,觀察她的說話情況。
  • 離婚前後,這3件事千萬別做,否則自討苦吃
    這篇文章是來自一個離婚女人的忠告,她說自己在離婚前後太莽撞、太衝動了,連著做了幾件錯事,教訓慘痛。同是天涯淪落人。她說每個正在經歷離婚的女人都是苦命的女人,所以想把自己的這些慘痛教訓分享出來,希望對那些打算離婚,或正在辦離婚手續的女人一些啟發和警示。
  • 6個月-2歲寶寶學說話的實用方法
    終於他要開口說話了!寶寶學說話,看似成長過程中一個普通的階段,其實學問大著呢!說話是孩子開始與社會交流的第一課。來給各位寶爸寶媽分享一下寶寶學說話的實用方法吧。6個月-1歲寶寶學說話在寶寶0-5個月的時候,語言發育基本停留在「聽」的階段,他喜歡媽媽的聲音,父母需要多跟寶寶說話,在他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時,及時給予回應。
  • 這4件事媽媽別管,讓爸爸來4件事
    這4件事媽媽別管,讓爸爸來4件事,媽媽別管,如下:1.讓爸爸來b讓爸爸帶洗澡,男寶寶脾氣好2.爸爸帶娃去遊樂園,寶寶社交能力強3.讓爸爸講故事,寶寶學的更多4.爸爸陪孩子吃飯,寶寶協調能力強
  • 人微言輕的時候,少做這三件事,多做另外三件事!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人生低谷的時候,莫做3件事,多做4件事!《增廣賢文》裡面說得好:「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簡簡單單幾句話向我們道透社會和人性的現實一面,真可謂「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啊!
  • 為何有的寶寶學說話快,有的學說話慢?很可能跟這4個因素有關
    生活中,相信大家也會發現有的寶寶學說話快,有的學說話慢,其實除了跟自身接受能力有關外,還和父母后來的培養分不開。心理學家表示,0-3歲時寶寶智力和語言發育的關鍵期,這個時期他的好奇心比較重,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也很強。如果媽媽能抓住這個階段,培養寶寶學習說話能力和良好的語言習慣,一定能讓他受益終身。
  • 別人請吃飯時,儘量不要做這「4件事」,不然別說交不到朋友
    別人請吃飯時,儘量不要做這「4件事」,不然別說交不到朋友眾所周知,中國從古至今,一直是一個有人情味的社會,不管我們是有喜事了還是搬家了,還是升學了,還是生日,我們都會習慣性地請別人吃飯。因為這不僅僅是你邀請別人與你共同享受這份開心的事,而且這個舉動還幫助你聯絡了你與朋友之間的感情。如今,在我們的生活中,工作中,不單有自己請別人吃飯,還可能遇到別人請自己吃飯,比如大學生活中的部門聚會,朋友野炊等等。關於吃飯這個話題,小編想說,不管是你和別人的關係有多好,多親密,別人請你吃飯時,這4件事是做不得的,不然可能都會沒有朋友和你一起玩。
  • 七個生活細節教寶寶學說話
    >七個生活細節教寶寶學說話2010-10-15 11:35:34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寶寶學說話,是寶寶認識這個世界,並且了解這個世界的最好途徑之一,寶寶學說話,不但能夠更好的表達自己,還能夠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
  • 教寶寶學說話,家長可不是在耳邊嘮叨就行,這5個小技巧儘早學會
    所以在教寶寶學說話這件事上,家長只是很笨拙的在耳邊嘮叨效果是不大的,重要的要掌握技巧,這樣家長不必說的口乾舌燥,孩子也更容易早點開口說話。所以在和孩子說一些詞語的時候,能能夠指著說,就不要偷懶,在說到毛巾的時候,就讓孩子看看毛巾、摸摸毛巾,說到積木的時候,也是讓孩子看看積木、摸摸積木,拼幾下,運用聽覺、視覺、觸覺這3方面來幫孩子加深印象。
  • 寶寶學說話時,家長別只會「瞎嘮叨」,做好這4點養出巧嘴寶寶
    就拿我家大寶1歲時學說話這事兒,我滿眼都是別人家孩子的巧嘴,而反觀我家大寶只會講「爸爸」。當時我家寶寶終於說話了,沒想到開口叫的卻是爸爸,我的內心五味雜陳。但我家大寶說完爸爸以後,就好像嘴被封印了一樣,我自從知道要想孩子早開口,就要不停地跟孩子說話,我幾乎成天都在嘮叨了,這讓我很困惑。
  • 寶寶學說話有幾個黃金期,父母做好三點,孩子往往說話早、發音準
    執筆:張一谷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寶寶還不會說話,卻咿咿呀呀像個「小話嘮」,父母該如何做來引導寶寶學說話呢?一些寶爸寶媽會發現,當寶寶看著你們時,會經常發出「哦」、「啊」的聲音,這是他們在對你們說話。這時,你們也用同樣的方式來回應。不過,寶爸寶媽最好是正常說話,比如在帶著他們認識家人、事物時,就要通過清楚的發音告訴他們正在做的事,以此來刺激小寶寶的語言和大腦的發育。
  • 佛說: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折損福報!
    佛說: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折損福報!一、不孝父母我們常說「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乃世間第一大福田。佛陀釋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後曾多次前往仞利天為其生母摩耶夫人說法度化,(仞利天為佛陀母親離世往生之地),以感念生母恩情。地藏菩薩以「大願」和「大孝」感天動地、聞名遐邇,他曾在過去無量劫中救度自己的幾世生母,令其離苦生天,解脫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