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以創建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學為目標和動力,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為學校的學科建設和發展創造了較為理想的外部環境。最近主管外事工作的副校長馮俊教授就今後努力的方向和對外交流的原則等有關方面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記者:馮校長,近幾年,我校的國際聲譽日益提高,國際影響空前擴大。作為學校主管外事的校領導,能否請您強調一下國際交流對我校建設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學的重要意義?
馮校長:國際性是大學的本質特徵之一,而在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大學的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和行政管理都是開放性和國際性的。一個大學如果沒有國際學術交流,它將是封閉的,低層次的,甚至不成其為大學。發展各國高校間的合作,加強國際交流,是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條件之一。以國際交流推動我校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和行政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將是我校建設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學的必由之路。
記者: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近年來我校在對外交流與合作方面取得的成績。
馮校長:學校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國際交流工作,積極主動拓展國際交流的新領域,使我校在國內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領先地位和學科優勢日益為國際同行所了解。
近幾年,校主要領導和主管領導親自率團多次出訪歐美、亞洲各國和港澳臺地區的著名高校,廣泛宣傳中國人民大學,共同探討合作與交流事宜,取得了一批實際成果,搭建了對外交往的平臺。目前,我校與包括巴黎第一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和一橋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在內的30多個國家的102所大學籤訂了學術交流協議。此外,還與劍橋大學、耶魯大學等院校達成了加強交流與合作的共識。與港澳臺地區高校互訪頻繁,聯繫密切。「十五」期間我校還承擔了兩屆拉美安第斯集團五國經濟官員培訓、一屆東協五國經濟官員中國經濟開發區培訓和一屆加勒比海九國貿易和相互投資研修班培訓,宣傳了我國經濟發展的舉世矚目的成就。「中歐高等教育合作項目」,是迄今為止中歐之間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合作。取得了上百項科研成果,為國家的外交決策提出了許多諮詢建議。我校在韓國高等教育財團資助下成立了亞洲研究中心,目前已有27個研究項目正式啟動。商學院與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合作的EMBA項目進展順利,是目前中國最為知名和成功的工商管理碩士項目,在2001年國務院學位辦組織的全國涉外合作辦學項目評估中,該項目名列全國第一。
我校專家學者的學術影響日益得到國外高校和學術界同行的認可。教師、學者到國外和港澳臺地區訪問交流、出席會議、合作研究或任教,三年來超過2000人次。紀寶成校長分別被日本創價大學、韓國釜慶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者在國際學術舞臺上既為學校贏得了榮譽,又帶回了最新的學術信息,對促進學校的教學和科研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形式多樣的學生交流活動初步呈現出活躍勢頭。學生藝術團多次赴香港、臺灣、法國、德國、奧地利等國家和地區演出。為紀念中韓建交十周年,2002年我校與韓國釜慶大學學生共同舉行了「從漢拿山到長城 」的紀念活動。每年均有學生入圍瑞士聖加侖大學主辦的ISC(國際經濟管理研討會)大學生論文競賽。 同時,與港澳臺地區的學生交流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生受益面廣,同時又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包括知名專家和學者在內的一些外籍專家和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對我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三年來,我校聘請了長期外籍專家(教師)59人次,短期外籍專家400多人次。授予客座教授38位,名譽教授17位。名人演講和大使系列講座仍然是校園文化生活的亮點。厄瓜多總統、紐西蘭前總理、WTO前總幹事,聯合國教科文總幹事、澳大利亞工黨領袖、日本民主黨黨首、斯洛維尼亞外交部長、前澳大利亞議長、前韓國國會副議長等外國政要和羅伯特·蒙代爾、亞瑪迪亞·森、斯賓思、斯蒂格利茨、尼古拉斯·斯特恩等學術名人都相繼在人大講臺上闡述了精闢的見解。我校在校長期留學生已達 850多人,比2000年增長50%以上。
記者:能否談一談今後我校在國際交流方面的工作思路?
馮校長:我們要進一步拓展對外合作與交流的廣度和深度,開創國際交流合作的新局面。第一,不斷鞏固和拓展國際交流項目,辦好已有的國際合作研究機構,積極推動目前已起動的合作項目談判。第二,集中全校教學和科研力量,推出若干個專門針對海外的全英文教學項目,吸引海外留學生。充分宣傳人大的優勢項目,優秀學者和合作機會。學校計劃創辦全英文的學術出版物。在加強我校對外語言文化學院基地建設的同時,力爭使我校成為第一批參與海外漢語中心建設的機構,參與對外漢語教材的編寫工作,積極參與教育部「中美網絡語言教學項目」,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擴大我校的國際影響。第三,配合教育部人才戰略,積極做好公派留學工作和人才引進工作。分層次、多渠道地引進滿足我校要求的教師。一方面要配合好人事處和各院系現有的人才引進項目,另一方面要積極向外尋找資源,特別是爭取教育部「聘請世界著名學者」項目的機會,繼續辦好「黃達——蒙代爾」經濟學講座,同時做好吸引海外留學生回國的工作。第四,完善機制,改善服務,加大投入。要儘可能地為各院系的對外交流與合作創造條件,為教師的對外交流提供條件,逐漸地讓教師充當國際交流的主角,讓院系發揮國際學術交流的主動性。繼續大幅度加強學校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軟體和硬體的投入。
記者:請您對全校師生談一談對外交流與合作工作需要把握的幾個原則。
馮校長:我校對外交流與合作工作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第一,要注重合作交流關係的實質性。需要注重合作交流的實際內容,注重交流的效率,把是否能實現人員互訪、能否做成合作項目、能否引進資源等作為合作交流協議的優先條款加以考慮。同時,鼓勵各院系、研究機構和教師在對外交流中提出具體的合作項目,要讓每一個交流項目都落到實處。第二,堅持合作交流關係的長期性和穩定性。在積極開拓新的合作夥伴的同時,更要做好與已有合作夥伴的交流工作,不斷挖掘和拓展與現有合作夥伴的合作項目、合作內容和合作領域。第三,要注意國際交流與合作中的層次性。只要能給我校帶來實質性的資源與利益,國際一流大學和國外普通大學、大項目和小項目我們都不放棄。第四,要注意國際交流與合作中的互補性。要考慮學科之間的互補性與交叉性,發揮合作夥伴各自的學科特色和優勢,找到交流與合作的切入點。第五,要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創新性。要拓寬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思路,創新交流合作的模式,動員並利用儘可能多的資源,投入到我校合作交流的事業中。第六,要考慮到合作交流活動的可操作性。各國的法律規範和政策不盡相同,要把握政策先機,尋找合作機會;我校與一些世界著名大學相比,對外交流合作的經濟基礎差距很大,因此,一定要把握好合作交流過程中的靈活性與可調節性,儘可能發揮雙方的優勢。
要把我校建設成為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學,必須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而推動我校的國際交流事業,需要全校師生積極參與,共同努力。讓我們攜手共創人大美好的明天。
校長書記訪談
(編輯:木 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