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特報組報導
「用通識課取代中國歷史必修課,是錯的。」8月30日,荔枝新聞在香港專訪了全國政協常委、香港江蘇社團總會會長唐英年。 針對香港中學通識課課本導向問題,唐英年呼籲,重新將中國歷史納入香港高中必修課,以讓香港的年輕人認識中國歷史,培養家國情懷。而談及香港近期局勢,唐英年表示,對特區政府有信心,相信能處理好當前的紛爭。
採訪前不久,唐英年剛剛率領總會回鄉訪問,其中不乏「港二代」「港三代」。他建議,年輕人多到內地看看,用自己的視角去認識祖國。同時,抓住大灣區建設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
談香港局勢
對特區政府有信心,支持依法施政
對於當前止暴制亂、恢復秩序的首要任務,唐英年直言,「對特區政府有信心」。「我相信香港政府是有這個能力,好好在我們法律的框架下,處理好這個情況。」他表示,有一些外國勢力,也有極少數的反動派,想等中央政府介入時「大做文章」,進一步搞破壞。他希望香港的問題能夠自己解決,這也是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
荔枝新聞了解到,為了讓香港止暴制亂、重返正軌,連日來,各界愛港人士始終在積極奔走。近兩個月來,香港江蘇社團總會近60個屬會,已舉行近30次超過3000人次的撐特區政府、撐警察的活動。「我們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因為香港的繁榮穩定,要靠法治和秩序;維持社會的和平與秩序,也全靠我們香港警隊。」
談香港年輕人
大部分的香港學生都是愛國愛港的
近期的非法示威和暴力活動中,有不少年輕人的身影。8月30日,「亂港分子」黃之鋒、周庭、陳浩天等相繼被捕。這也對受反中亂港分子蒙蔽的年輕人敲響警鐘。
近兩個月,不少人也開始反思,香港的年輕人到底怎麼了?在荔枝新聞的專訪中,談及香港年輕人,唐英年言辭懇切。「我認為絕大部分的香港學生,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很強,而且大部分人也是愛國愛港的。」他表示,年輕人有熱情和衝勁,但如何將衝勁轉化為有建設性的力量,值得深思。「最根本的是透過教育,學校和家庭的教育是最關鍵的。」
他指出,此前不斷升級的暴力事件,其中不少是亂港分子在教唆、煽動年輕人。比如,亂港分子在前頭挑引警察,當警察來了後,他們就逃掉,剩下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的學生。「學生作為年輕人,很多事他們不懂,而且他們一股熱情這樣子衝上去了,容易被人利用。」
近期,有組織在煽動香港中小學生開學日罷課,甚至有中學生在街上發傳單,號召罷課。對此,唐英年希望,「學生們能夠好好珍惜學習的機會,不要浪費時間,也不要浪費父母的錢。」他說,對香港學生來講,未來的競爭不光是在香港內部,還要跟全國、全球的學生們競爭。學生們在求學階段,要好好地裝備自己,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
如何增強香港年輕人的家國情懷?
呼籲:重新將中國歷史納入香港高中必修課
此前,有香港教育界人士多次指出,香港通識教育課本導向問題。一些香港的中小學通識教育選用教材,出現了大量醜化祖國、誘導港獨、歧視同胞的內容和字眼,甚至在幼兒園的童話書裡也藉助影射,向兒童灌輸「仇中親英」的內容。
對此,唐英年也深有感受。他認為,在香港回歸初期的時候,廢除了中國歷史作為中學的必修課,用通識教育取而代之是個錯誤。「我認為這個做法是錯誤的,任何一個民族和國家,如果不了解歷史,那麼就像沒了根一樣。」
而通識教育引進的時候,沒有統一的教材,甚至由教師自行授課,引發了更多問題。「一些教師會將自己的想法變成課程的一部分,考核也不是很客觀,比如,你寫一些跟我的政治傾向相同的,我給你的分數就高一點。不同的就低一些。」唐英年說,這顯然是不對的,課程應該是有客觀的標準和內容,這樣才能鍛鍊學生思考和判斷能力。
歷史教育的長期弱化,對香港年輕人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唐英年呼籲,現在是時候將其錯誤糾正過來,將中國歷史重新納入香港(高中)必修課,並對學生進行考核。「高考必須要考中國歷史。這樣每個學生,就會對我們國家歷史有一定認識,家國認同感也會加深。」
建議年輕人多到內地看看,抓住大灣區建設機遇
前不久,唐英年率領香港江蘇社團總會回鄉訪問團,走訪、考察了家鄉多地。在此次的訪問團中,就有不少在香港出生、成長祖籍江蘇的二代、三代年輕人。
「雖然每天行程都很緊湊,但我聽他們說,感覺很好。」唐英年說。在南京,訪問團參觀了南京靜海寺,那裡是1842年《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的議約地,很有教育意義。同時,通過走訪、考察,香港年輕一代親身感受到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偉大成就,增強了對祖國和家鄉的認同感。
唐英年告訴荔枝新聞,他認為,應該舉辦更多同類的活動,讓更多的香港年輕人多到內地走走看看,多認識祖國。比如,正在推進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香港在這幾十年的發展當中,沒有任何的天然資源,唯一的資源就是我們的人才。我們的年輕人跟下一代絕大部分都是愛國的,絕大部分都看得到大灣區帶來香港的是前所未有的機遇。」他認為,香港年輕人要好好把握這個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讓香港經濟社會發展能夠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