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聞訊 歷史將成為中等職業學校必修課!2月27日,教育部頒布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課程標準,增設歷史課程,完善課程設置,優化結構體例,填補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長期以來有教學大綱無課程標準的空白。
據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介紹,三科課程標準主要有三方面變化:
一是將「德育」的課程名稱調整為「思想政治」,與普通高中保持一致,將原來必修的「經濟政治與社會」「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哲學與人生」和選修的「心理健康」調整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哲學與人生」「職業道德與法治」。其中,「經濟政治與社會」擴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增加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內容,「心理健康」改為必修課,與「職業生涯規劃」整合為「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
二是優化語文課程體例和組織形式。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內容,並從體例、內容、話語體系等方面完成從教學大綱到課程標準的轉換,以專題的形式組織課程內容,兼顧字、詞、句、段、篇的組織形式。
三是增設歷史課程。歷史成為中等職業學校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安排72學時。
教育部表示,將依據課程標準統一組織編寫教材,各地要組織開展課程標準培訓,推進中職三科教育教學改革。
抽樣調查:江蘇三分之二中職校上歷史課
三門新課標的制定,江蘇參與了哪些工作?江蘇有哪些中職學校開歷史課?成為必修課後,歷史怎麼教,如何學?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研究所(以下簡稱職教所)所長方健華。方健華表示,江蘇高度重視基於新課標的課程改革,早在兩年前,就組織了部分學科骨幹教師,參與了國家課程標準的修訂研討,除上述三門課程外,還包括英語、數學、物理等公共基礎課。為打造基於標準的高質量課堂,江蘇還專門組織了相關科目教師進行專項培訓,這在全國各省中還是第一家。
針對歷史科目,2019年,受教育部委託,職教所對江蘇中等職業學校歷史課程教學現狀及教學改革企求進行了調研,被調研的70所中職學校,約66%開設歷史課,其中4%為2019年新開設。在開設歷史課的學校中,20%為部分專業開設,88%集中在一年級開設;74%的學校歷史設置周學時為2學時,其他學校1-5學時不等。
教材方面,由於沒有統一的中職歷史教材,大多數學校直接選用了普通中學歷史教材。師資方面,由於長期以來歷史學科在中職學校不受重視,受調查的具有歷史學科背景教師中,只有近30%一直從事歷史教學;約20%從未上過歷史課並已改上其他課程,因學科背景與從事課程教學不符,從而耽誤了職稱評定,這也影響了他們的教學積極性。
加強歷史教學 師資力量是關鍵
方健華坦言,要推廣新課標,特別是歷史課程,還存在一些困難。首先受傳統觀念影響,部分學校、家長認為,中職學生學好技能就行,對歷史科目重視程度不夠。其次是師資力量薄弱,系統性教學資源嚴重缺乏。
他認為,要加強中職學校歷史教學,首要的任務是加強師資力量。江蘇去年已成立人文社科研究中心組,指導全省職業院校歷史教學教研工作開展。今後將以家國情懷的培養為切入點,進一步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考慮在今年的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加入歷史項目,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研;成為必修課後,歷史科目中職學業水平考試如何進行,準備在下半年組織全省範圍的專題研討會進行研究;他還建議,應加強教學督導,出臺相關政策,將包括歷史在內的課標實施情況納入學校考核,應對中職三年級學業水平考試,可以將歷史基礎模塊放在二年級,拓展模塊放在三年級。
歷史必修課 部分學校已先行
記者與省內多所中職學校了解後得知,歷史課程在中職學校中大多作為選修課存在,為落實新課標,一些學校已經在著手增加投入。其中,無錫旅遊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是開設歷史必修課較早的院校。該校副校長吳呤顆介紹,作為一所主要培養現代服務業人才的學校,無錫旅商所有專業都將歷史設為必修課,一般在一二年級開課,每星期兩課時,總共36課時。
該校使用的歷史教材最初以高中歷史教材為主,後來增加了教育部和省教育廳允許使用的標準教材。學校近年來平均每年引進一名碩士學歷的歷史教師,目前有七八位專職歷史教師,正在籌劃成立獨立的歷史教研室。
吳呤顆表示,部分學生入學時對歷史課興趣不大,通過學習,了解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可以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因此在中職階段開設歷史課,非常有必要。新課標頒布後,學校將加強歷史科目師資建設,堅定不移地把歷史必修課開足開好。
(來源:江蘇教育頻道/趙英雷 編輯/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