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成為中職必修課!江蘇要做這些事

2020-12-17 荔枝網新聞

  荔枝新聞訊  歷史將成為中等職業學校必修課!2月27日,教育部頒布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課程標準,增設歷史課程,完善課程設置,優化結構體例,填補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長期以來有教學大綱無課程標準的空白。

  據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介紹,三科課程標準主要有三方面變化:

  一是將「德育」的課程名稱調整為「思想政治」,與普通高中保持一致,將原來必修的「經濟政治與社會」「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哲學與人生」和選修的「心理健康」調整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哲學與人生」「職業道德與法治」。其中,「經濟政治與社會」擴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增加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內容,「心理健康」改為必修課,與「職業生涯規劃」整合為「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

  二是優化語文課程體例和組織形式。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內容,並從體例、內容、話語體系等方面完成從教學大綱到課程標準的轉換,以專題的形式組織課程內容,兼顧字、詞、句、段、篇的組織形式。

  三是增設歷史課程。歷史成為中等職業學校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安排72學時。

  教育部表示,將依據課程標準統一組織編寫教材,各地要組織開展課程標準培訓,推進中職三科教育教學改革。

  抽樣調查:江蘇三分之二中職校上歷史課

  三門新課標的制定,江蘇參與了哪些工作?江蘇有哪些中職學校開歷史課?成為必修課後,歷史怎麼教,如何學?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研究所(以下簡稱職教所)所長方健華。方健華表示,江蘇高度重視基於新課標的課程改革,早在兩年前,就組織了部分學科骨幹教師,參與了國家課程標準的修訂研討,除上述三門課程外,還包括英語、數學、物理等公共基礎課。為打造基於標準的高質量課堂,江蘇還專門組織了相關科目教師進行專項培訓,這在全國各省中還是第一家。

  針對歷史科目,2019年,受教育部委託,職教所對江蘇中等職業學校歷史課程教學現狀及教學改革企求進行了調研,被調研的70所中職學校,約66%開設歷史課,其中4%為2019年新開設。在開設歷史課的學校中,20%為部分專業開設,88%集中在一年級開設;74%的學校歷史設置周學時為2學時,其他學校1-5學時不等。

  教材方面,由於沒有統一的中職歷史教材,大多數學校直接選用了普通中學歷史教材。師資方面,由於長期以來歷史學科在中職學校不受重視,受調查的具有歷史學科背景教師中,只有近30%一直從事歷史教學;約20%從未上過歷史課並已改上其他課程,因學科背景與從事課程教學不符,從而耽誤了職稱評定,這也影響了他們的教學積極性。

  加強歷史教學 師資力量是關鍵

  方健華坦言,要推廣新課標,特別是歷史課程,還存在一些困難。首先受傳統觀念影響,部分學校、家長認為,中職學生學好技能就行,對歷史科目重視程度不夠。其次是師資力量薄弱,系統性教學資源嚴重缺乏。

  他認為,要加強中職學校歷史教學,首要的任務是加強師資力量。江蘇去年已成立人文社科研究中心組,指導全省職業院校歷史教學教研工作開展。今後將以家國情懷的培養為切入點,進一步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考慮在今年的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加入歷史項目,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研;成為必修課後,歷史科目中職學業水平考試如何進行,準備在下半年組織全省範圍的專題研討會進行研究;他還建議,應加強教學督導,出臺相關政策,將包括歷史在內的課標實施情況納入學校考核,應對中職三年級學業水平考試,可以將歷史基礎模塊放在二年級,拓展模塊放在三年級。

  歷史必修課 部分學校已先行

  記者與省內多所中職學校了解後得知,歷史課程在中職學校中大多作為選修課存在,為落實新課標,一些學校已經在著手增加投入。其中,無錫旅遊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是開設歷史必修課較早的院校。該校副校長吳呤顆介紹,作為一所主要培養現代服務業人才的學校,無錫旅商所有專業都將歷史設為必修課,一般在一二年級開課,每星期兩課時,總共36課時。

  該校使用的歷史教材最初以高中歷史教材為主,後來增加了教育部和省教育廳允許使用的標準教材。學校近年來平均每年引進一名碩士學歷的歷史教師,目前有七八位專職歷史教師,正在籌劃成立獨立的歷史教研室。

  吳呤顆表示,部分學生入學時對歷史課興趣不大,通過學習,了解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可以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因此在中職階段開設歷史課,非常有必要。新課標頒布後,學校將加強歷史科目師資建設,堅定不移地把歷史必修課開足開好。

  (來源:江蘇教育頻道/趙英雷 編輯/國正)

相關焦點

  • 歷史今年起成中職必修課
    中職思政、語文、歷史課標出爐歷史今年起成中職必修課近日,教育部頒布《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課程標準(2020年版)》。根據課標,「德育」的課程名稱調整為「思想政治」;語文課程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內容;歷史成中職公共基礎必修課,一共72學時。
  • 中職教育新課標出爐,歷史成必修課
    近日,教育部頒布《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課程標準(2020年版)》,根據課標,「德育」的課程名稱調整為「思想政治」,語文課程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內容,歷史成中職公共基礎必修課,一共72學時。
  • 重磅消息:教育部頒布中職三科課程標準!歷史成公共基礎必修課
    此次三科課程標準制定最大的變化是增設了歷史課程,「歷史」重回中職的講臺,歷史課成為中等職業學校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中職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與普通高中基本相同,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課程則由基礎模塊和拓展模塊兩部分構成,於2020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
  • 教育部頒布中職三科課程標準 增設72學時歷史課程
    中新網2月27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近期,教育部頒布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課程標準,增設歷史課程,完善課程設置,優化結構體例,填補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長期以來有教學大綱無課程標準的空白。  教育部表示,將依據課程標準統一組織編寫教材,各地要組織開展課程標準培訓,推進中職三科教育教學改革。
  • 中職數理化等5門必修課有了新版課標
    新課標確定了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核心素養和課程目標,明確了課程內容和學業質量要求,按照規定,中職學校有10門公共基礎課為必修課程,除了本次公布的5門,另外5門的課標也將於近期陸續發布。自2017年,教育部啟動中職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研製工作。其間,同步組織研製並於2019年10月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方案》。
  • 唐英年呼籲:重新將中國歷史納入香港高中必修課
    荔枝特報組報導「用通識課取代中國歷史必修課,是錯的。」8月30日,荔枝新聞在香港專訪了全國政協常委、香港江蘇社團總會會長唐英年。  針對香港中學通識課課本導向問題,唐英年呼籲,重新將中國歷史納入香港高中必修課,以讓香港的年輕人認識中國歷史,培養家國情懷。而談及香港近期局勢,唐英年表示,對特區政府有信心,相信能處理好當前的紛爭。
  • 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課程標準頒布 一起來看看有哪些...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28日訊 近期,教育部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課程標準(以下簡稱中職三科課程標準)。隨閃電新聞記者一起去看看課程標準有哪些主要變化,課程特點又是什麼?其中,「經濟政治與社會」擴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增加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內容,更全面準確地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心理健康」改為必修課,與「職業生涯規劃」整合為「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優化語文課程體例和組織形式。
  • 作為中職老師,我們應該成為孩子生命中的一道光
    不要以為他們追星就是幼稚無知,他們不僅僅是追星,而是以這些明星為榜樣,學習他們身上優秀的品質和奮進的精神。他們也有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偉大理想,如考上一所好大學,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師,賺很多的錢來報答父母。
  • 教育部首次頒布中職三科課程標準
    中職三科課程標準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充分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化育人功能,增設了歷史課程,完善了課程設置,優化了結構體例,填補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長期以來有教學大綱無課程標準的空白,具有基礎性和戰略性意義。中職三科課程標準研製的總體思路是什麼?規定了哪些內容?對於中職教育有怎樣的意義?對此,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進行了解讀。
  • 在歷史必修課中學會前行
    網友說,要銘記歷史,我會這樣做——   悼念,是為了正確記住歷史,絕不重蹈覆轍,珍惜先烈以生命換來的和平。隨著公祭日的到來,網友們在網上留下了鋪天蓋地的留言,緬懷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激揚愛國之情,表達對和平的珍視。
  • 怎樣做一名合格的中職班主任
    01、牢記一個使命要做一名合格的中職班主任,首先要弄清自已的使命擔當是什麼?孔子曰:&34;。這道出了教師的使命擔當,用我們今天的話語來講,就是&34;。按照學校教育的發展規律,從來就是:先有學生,再有教師;先有班級,再有學校。班級是組成學校的基本單元,是學校的基石。
  • 鄭州市中職學校將實行學分制 學生自主選擇課程
    接下來,鄭州市將採取學校自願報名和選定相結合的原則,實施中職學校學分制。政策:鄭州中職學校推行學分制據了解,自2010年6月開始,鄭州市中等職業學校開始實行學分制試點改革。截至目前,共有17所試點學校參與。所謂學分制,是指學生通過必修課、選修課、社團活動、實習等多種途徑,取得相應的學分。
  • 白湘菱被港大錄取,江蘇高考模式也將成為歷史,網友:大快人心
    最近一段時間裡面,江蘇省高考文科總分第一名的白湘菱成為各地媒體關注的焦點。當大家都在爭論著她會被哪所大學錄取的時候,她卻申請香港大學,讓許多的人都感到意外。如今,香港大學的有學籍學術交流部表示,江蘇淮陰中學的考生白湘菱已經順利通過香港大學的經管學院面試,校方已經向其發放錄取通知書。隨著白湘菱錄取的學校塵埃落定,江蘇高考的模式也即將成為歷史。
  • 高中新生被強行劃入職高能解中職「招生難」?「職教高考」解難題
    中職和普高是平等的教育類型,要推進雙方「大體相當」,根本上還是要進一步打通職業教育的上行通道。  「超八成考生都能上大學,升高中則要被淘汰近一半。上大學變得容易,上高中還有點難。」據報導,湖南懷化市20多所民辦高中的上千名學生,剛開學即面臨清退風險。
  • 江蘇將足球列為中小學體育必修課 建比賽體系
    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昨天下午召開,揚子晚報從江蘇省教育廳分會場了解到,我省將出臺《江蘇省青少年足球振興行動計劃綱要》,計劃建立1000所足球特色學校,並將足球列為小學、初中體育必修課,這意味著未來每個孩子都要學習踢足球。其中按教育部規劃,足球特色學校每天有一節足球課,保證每個學生學會踢足球。
  • 袁隆平是學生的「必修課」,李子柒做「選修課」,可好?
    一、老師出題情有可原:弘揚傳統文化當下繁雜的資訊時代,很多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會非常迷茫,尤其是剛懂事的小學生,他的模仿性和向師性相對較強,也就是大人做什麼事,小學生很容易跟著模仿。不過,小學生特點就是沒有很強的自主性與辨別能力,即不知道所做的事到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 讀中職好嗎?讀中職什麼專業好
    在我了解中,每年中考結束後,其實是有很多同學諮詢中專學校的,這些進入職業中專的學生大多都是因為中考成績達不到高中分數線的,中職學校不看中學生的中考成績,就成為很多想繼續學習,又無學可上的學子一線生機。並且國家每年都比較重視中職學校的招生情況,甚至給與了很多優惠政策,比如:家庭困難的學生免費學費,設立國家獎學金,企業與學校加強合作,保證中職學生的就業問題等等其次,中考成績不夠優秀,只能選擇中職的學生,只能表明該學生在初中階段沒有努力讀書,不努力讀書是因為本身帶有厭學情緒。但是這些並不足以否定一個學生,況且對於老師來說,沒有差學生,只有懶學生。
  • 《奇葩說》新議題:戀愛是否應該成為大學的必修課?
    總之,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智慧、知識、研究、品格和思維能力。大學的課程體系,自然是圍繞這些教育目標來設定。學者劉瑜曾經提到一件趣事。她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期間,向教務處詢問本科和文理學院的課程介紹。比如科學這一板塊,除了理科知識外,還加入了歷史、哲學、文化、環境等對科學發展的影響。劉瑜感嘆說,看到這些課表,感覺大學教育是「恢復人類的天真」,引導學生無窮無盡地追問這個世界的真理,以突破事務主義的短視,仰望璀璨遼闊的星空。
  • 長三角中職學校國際化發展聯盟在常成立
    賀處長向與會人員介紹了江蘇教育特別是中職教育在國際合作發展的情況,目前江蘇中職校有國際合作項目200多個,在引進行業標準、課程標準,境內外學習等方面均有多重舉措。賀處長從當前局勢分析肯定了聯盟成立對探索和創新職業教育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模式方面具有積極探索意義,也希望聯盟能夠在國際標準對接、技能大賽、資源共享等方面成為中職教育校群合作平臺的標杆和典範。
  • 中職學校與普通高中的主要區別
    一是發展的歷史不同。職業教育從福州船政學堂算起也只有140多年的歷史,從大規模發展的上世紀80年代算起僅僅只有20多年。而普通教育從孔夫子算起已經有2550年的歷史,即使從隋朝的科舉制度算起也有1400多年了。二是社會的認可度不同,對於職業教育,許多人士並不認可。這些人士包括省級以下的行政官員、普通教育工作者、一部分職業教育工作者。而對於普通教育呢,卻非常認可,非常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