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的酒量有多大,曾喝倒許世友,卻喝不過美女翻譯

2021-01-10 騰訊網

周恩來總理的酒量很大,紅軍長徵時期路過茅臺鎮時,大家聚餐痛飲了一次。據周總理後來自己講,那一回,一兩多的酒杯,他就喝了二十五杯。

1945年國共兩黨的重慶談判時期,自然少不了觥籌交錯。周總理曾代替不勝酒量的毛主席喝酒,是來者不拒,而且多是雙份,即代毛主席喝一份,他自己再喝一份。當時,場面很大,出席宴會的都是有身份的人,有國民黨的達官貴人,有社會名流,還有民主黨派,既有衷心敬仰來敬酒的,也有不懷好意的,但誰敬的酒都不好拒絕,總是一飲而盡。

周總理酒酣之後愈顯神採奕奕,機敏過人又不乏誠懇,以至於一個在場的記者竟發出了「一個周恩來就打敗了整個國民黨」的由衷感慨。

宴罷,別人喝多就去睡覺了,周總理還要繼續工作,準備第二天的和談材料,依然神志清醒一絲不苟。他身邊的工作人員都讚嘆說:真神人也!

迎接中國人民志願軍凱旋歸來時,周總理與出席宴會的所有志願軍代表幾乎都乾杯了,豪氣沖天。

但周總理自我約束能力很強,平時並不怎麼飲酒,飲酒大多是工作需要,諸如主持國宴之類的場合自然是不得不喝,很少因私事喝酒。

周總理還專門為共和國外交外事人員做出「喝酒不準超過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的規定,並通報國內外各部門切實執行。他還說:「我們不管哪一級領導,喝酒都要自律,而且做下級的也要注意保護自己的領導,讓他們少喝酒,更不能喝醉酒。」

我們都知道,開國上將許世友不僅酒量大,還愛喝酒。

許世友的酒量之大,有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紅四方面軍總政委的陳昌浩的話為證。

曾經有一個時期,紅四方面軍實施「禁酒令」。1933年1月23日,許世友率紅34團解放了川北重鎮巴中。之後的第四天是農曆正月初一,他在參加團部會餐後,找到老部下吳庭輝要酒喝。

吳庭輝為許世友舀了一臉盆玉米酒。

有人將此事上告到紅四方面軍總政委陳昌浩。陳昌浩在團以上幹部大會上宣布:「禁酒令還是要執行的,不過許世友可以喝一點兒!」

有人對此提出異議,陳昌浩解釋得很有趣:「你有許世友那個酒量嗎?沒有就不能喝!」從此,許世友成為紅四方面軍中唯一可以公開喝酒的將領。

建國後,許世友依然酒風強悍,且幾乎不可一日無酒。他有句很經典的名言:「冷酒傷肺,熱酒傷肝,沒酒傷心。戒飯可以,戒酒不行。」

與人喝酒時,許世友常常派自己的警衛員來監酒,誰少喝一滴酒,就要罰一碗,許多人都害怕與他喝酒。

1954年10月,許世友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5年3月,又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許世友喝酒仍不節制的消息傳到周總理那裡後,周總理覺得這樣很不好,就起了找個機會敲打敲打許世友之意義。不久,許世友從南京來到北京開會,會後,周總理把他留了下來,單獨請他喝酒。

兩個人一人一瓶白酒,喝完後沒分出高下,又上了兩瓶,許世友漸漸喝得慢了,周總理仍談笑風生。

第二瓶酒喝完了,許世友終於不行了,從椅子上滑落下來,坐到了地上。周總理扶他起來,自己卻毫無醉意。

面對總理的如此海量,許世友徹底服了。周總理就勢開導他說,你的年齡也不小了,以後可不能這樣喝酒了,我給你定個規矩,每次喝酒不要超過半斤,而且你那種野蠻的勸酒辦法不能再用了,本來喝酒是圖個高興,照你那個喝法只會影響團結,還喝壞身體。

許世友毫無二話,連聲說:我改,我改!從此,許世友喝酒很少再超過半斤,也不再用警衛員來監酒了。

周總理也曾喝醉過,儘管這樣的情況很少。

1954年初,周總理到莫斯科,同蘇聯協商有關事項,為日內瓦會議作準備。經過會談,雙方達成一致看法後,由蘇聯同志草擬具體方案,由周總理回國向中央匯報協商情況。

據跟隨周恩來做翻譯的師哲回憶:臨行前的一天晚上,赫魯雪夫設宴招待周總理。在宴會上,赫魯雪夫等人不斷地向周總理勸酒,致使疲勞過度的周總理飲酒過量,醉了。

4月21日,周總理率參加日內瓦會議代表團再次抵達莫斯科。這時,他已是精神抖擻,情緒高昂,談笑風生。師哲他們到機場迎接他時,周總理對師哲說,他向主席做了匯報,承認了錯誤。毛主席則笑著說:「喝酒的人喝醉了,這是常有的事,算不得丟醜。要是換成我,我不跟他們對酒,我跟他們比吃辣子,以己之長,攻彼之短。」

還有一次,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周總理出國訪問,會談雙方分歧很大,談判論爭焦點十分激烈,要想達到預想目標非常困難。幾個回合下來,周總理十分疲憊,心情也很鬱悶,茶飯不思,夜不能寐。代表團成員都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因為大家清楚總理是一個工作起來就不考慮自己身體的人,於是想讓周總理喝醉,好好休息一下。

代表團裡有位酒量很大的女同志,她就是擔任翻譯工作的俞志英。

青年時期的俞志英

俞志英是浙江海鹽人,畢業於南京金陵女子大學,建國前曾做過地下工作,且擔任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英語廣播部編輯兼播音員。

大夥就找翻譯俞志英商量:「聽說你很能喝酒,請你想辦法把總理灌醉,好讓他得以休息。」

俞志英沒有絲毫猶豫,她主動邀請周總理喝酒,說今天我是來和你比喝酒的,你喝一杯,我喝兩杯,怎麼樣?

她的話把周總理逗笑了,總理展開了緊鎖的眉頭。

旁邊的工作人員也一起敲邊鼓:總理跟她比。

周總理真的樂了,大聲對工作人員說:拿酒來,兩瓶。

兩瓶喝完了,又來兩瓶……周總理真讓俞志英灌醉了,睡了一整夜,休息得很好。

相關焦點

  • 周總理酒量有多大?警衛員說能喝二斤半,總理卻說了這樣一句話!
    白酒行業中,比較有實力的應該算是貴州茅臺了。因為茅臺是敬愛的周總理喜歡喝的!有人調侃說,其實五糧液各個方面方面都比茅臺強,它本應該才是『老大』。無奈沒入過周總理的口,不被總理喜歡。這僅僅就是個玩笑,但由這可以得出個結論:周總理能喝酒!據總理的警衛員回憶說,總理可以喝下二十五兩的酒。
  • 他是開國上將,不僅能上戰場,酒量還特別大
    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根據各個人的軍功授銜,其中有這麼一個人,他是開國上將,不僅能上戰場,酒量還特別大。在諸多將軍中,許世友將軍酒量最大,他喝起酒來就不知輕重了,經常給人家勸酒,就算是他的上級也不顧忌。這樣一來,次數多了,別人心裡就有點不舒服了,都覺得這許世友什麼就好,就是酒量太大,自己都不願意喝了,還硬要灌酒,因為這個問題,有時候還會影響工作,既然涉及到工作上面的事情,就不得不管管了,都說喝酒誤事,怎麼還能允許他喝這麼多酒呢。
  • 武松的酒量有多大?如果放到現在能喝多少?至少喝9瓶
    若說在水滸中誰喝得最多,估計得數武松武二郎了。武松的英雄事跡,無一不與酒有關。特別是「三碗不過崗」喝了整整十八碗,醉打蔣門神也喝了三十碗。那麼武松的酒量究竟有多大,放在現在能喝多少呢?事實上,不看則已,一看就讓人驚嘆,原來古人的酒是這麼多。
  • 對越自衛反擊戰勝利,慶功宴許世友敬酒來者不拒,最後不知喝多少
    推薦語:喝酒要適量,一旦喝過頭,不僅會做出丟臉的事情,可能還會因此給自己惹來災禍。適量的喝酒能夠烘託氛圍,整個場子也能更加的熱鬧,平時逢年過節一家人喝上幾口倒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對於軍人來說,只要是例行公事,那自然是不能喝酒的,喝酒會讓自己不清醒,做出判斷的時候也會受到影響。
  • 傳奇將軍許世友,喝酒只喝茅臺,敢怒掛粟裕電話,不拜高官拜葉帥
    南京中山陵八號,有一老翁,常頭戴鬥笠,腳穿草鞋,種桑採麻,飼養豬羊,打魚狩獵,舞刀弄槍,日子過得好不快活,令人羨慕,更令人嚮往。此翁不是別人,正是開國上將許世友也。許世友將軍真真兒是"活在了當下"。戰時,扛槍上陣,馳騁沙場,英勇無敵;退時,怡然自得,安享田園之樂。
  • 以古代人的酒量可喝幾瓶現在的雪花啤酒?李白告訴你!
    再比如武松,三碗不過崗的酒,硬生生喝了十八碗,還借著酒勁打死了老虎。真的是真的勇士,敢於喝最烈的酒啊。事實上,古人有如此大量的酒量嗎?今天小編和大家聊一聊以古代人的酒量可喝幾瓶現在的雪花啤酒?李白告訴你!古代詩人似乎非常有能力飲酒,特別是我們的詩仙李白,現存有數千首詩歌,其中約有200首提及酒。李白真的餓非常能喝酒嗎?今天,我們來看看李白到底喝了多少!
  • 唐朝文青李白的酒量究竟有多大?
    唐朝文青李白的酒量究竟有多大? 為世人所驚嘆 但是這裡面其實有很多的誤會 也有後人虛構的成分 01 唐朝文青們都喝啥酒?
  • 揭秘許世友上將三件葬品:茅臺、獵槍、人民幣,護靈車隊一級戰備
    而是許世友的酒量,許世友喝起酒來十分豪爽,酒量驚人,別人喝酒用碗,而他則直接拿起酒罈就喝。戒飯可以,戒酒不行許世友將軍喜歡喝酒,尤其是茅臺酒。在許世友的一生當中,酒已經成為了許世友將軍的伴侶,不能一日無酒。
  • 周恩來不為人知的4點:很嚴厲、酒量好、武功高、外語好
    周恩來勃然變色讓秘書把他們叫回來,面對那些將軍喝問:「你們學過步兵條例沒有?步兵條例裡哪一條規定,總理沒有走,你們就可以走了?你們當將軍能這樣?在部隊裡,首長沒有走,下邊全走了,行嗎?客人還沒走,機場已經沒人了,人家會怎麼想?你們是不是不懂外交禮節?」
  • 每日英語口語 | 酒量大、酒量小
    有的人酒量很大,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有的人酒量很淺,一口就醉。咱們就來說說酒量大小。酒量大I heard that James drank like a fish.我聽說James酒量很好。heavy weight:重量級,喝酒場景下的重量級就是「很能喝」。
  • 一喝酒就臉紅或臉白,說明這類人酒量小?一天喝多少酒最合適?
    不過關於飲酒,大家常常會有一些疑惑,比如有些人一碰酒之後,臉就會發紅或者發白,就是俗稱的「酒上臉」,往往是酒量小,不過也有人人認為酒上臉的人,酒量不錯,放到一群人都不是問題,那麼這些表現究竟說明了什麼呢?
  • 全職高手:論興欣戰隊的酒量,羅輯5杯就倒,安文逸可以一直喝
    看到興欣成員的到齊都的陳果,內心是無比愉悅和暢快的,「戰隊的人員終於齊聚了,戰隊也開始有了正式的感覺」。當晚,眾人到飯店慶祝興欣前期成員到齊的喜悅,當然莫凡並沒有什麼感覺,一向的冷冰冰。當然隊員好不容易到齊了,怎麼能不喝點酒呢?一說喝,魏琛就來勁了,先是損了一句葉修:「要提喝酒,某人就該丟人現眼了。」
  • 許世友被稱酒神,8歲在少林寺就開始喝,墓前堆滿了茅臺酒瓶子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許世友將軍的故事,我們知道許世友將軍嗜酒如命,最喜愛喝茅臺,當他的身體抱恙的時候,突然有了這個愛好,大家知道是什麼嗎?1985年8月是許世友將軍最後一次踏上山東這片土地,當時他的身體已經亮起了紅燈,他身邊的工作人員都勸他別去了,但是為了參加中顧委華東組第四次集會,許世友將軍還是踏上了去往山東的路。
  • 「把酒問青天」的蘇軾,酒量到底有多大?
    說到蘇軾,我們可以馬上想到他的詩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那麼「把酒問青天」的蘇軾酒量到底如何呢?蘇軾堪稱史上最傑出的小酒量大詩人。意思就是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飢。以此類推,我到哪兒會不快樂呢?說起「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總會想到蘇東坡舉杯邀月的形象,因此人們通常會認為他的酒量應該挺好,其實這是個誤會~蘇東坡的酒量並不好。據黃庭堅描述:「東坡居士,性好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爛醉,不辭而就臥,鼻鼾如雷。」
  • 搞笑段子:你見過酒量最大的人有多大?網友:當他端起酒杯,必須有人進醫院
    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酒是餐桌上的調劑品,能夠活躍氣氛增進感情,有人說在談生意的時候只要喝酒喝到位了,那麼這單生意也就成了,這也就造就了不少酒量大的人,你見過酒量最大的人能又多大?來看看網友的分享。
  • 山東哪個市的人最能喝?在外省眼裡,山東人的酒量可了不敵
    山東究竟哪個市喝酒最能喝?哪裡酒量最大?先來看看全國酒量排名,你沒有看錯,山東省酒量全國第一!看看山東能喝一斤以上的比例在全國佔了多少,山東大漢絕對不是吹的。古有武松怒喝十八大碗,今有酒桌「三盅全會」(白酒、紅酒、啤酒隨意)。
  • 中原第一酒神,河南張政,酒量到底有多恐怖?曾一次性喝七斤白酒
    我們中國人對酒的感情可謂是愛之極致,好酒之人肯定都聽到過這麼一句話:「酒是糧食精,越喝就越年輕!」反正咱也不知道為啥,酒這玩意兒好像就和我們結下了不解之緣似的,從三皇五帝到現在,這傳承就沒斷過,古有杜康,今有江小白嘛。但是這麼多年來,有誰敢自認是「第一酒神」?
  • 周總理的三次醉酒:一次新婚夜,一次外交勝利,一次慶祝抗美援朝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到周總理與酒其實是相當有緣分的。胸懷寬廣、富有人格魅力的周總理就算在宴會上,也能用自己的應變能力,以酒阻擋「進攻」,以酒勸人改過。周總理喝酒也講究,也不講究,這話倒不是歧義的病句。兩位思想開明的人結婚,選擇廢除了一切舊習俗,沒有舉行任何儀式,只是叫上了幾個共同有遠大志向的親密好友一起喝了酒。這一天晚上,周總理作為新郎官自然情緒極好,對於朋友們的敬酒可謂來者不拒。鄧穎超回憶時說道:從那一天開始,我才知道他能喝酒,也就是從那一天開始,我反對他喝酒。
  • 喝十八碗白酒還能打虎,為何有人說武松酒量一般?
    文/主任關於武松的酒量,存在很多爭議。有人說,武松只是濫酒好酒喜歡喝幾口,談不上多麼能喝,這與他的身世、性格有關,在坎坷蹉跎的人生裡找不到更好的依託,所以只有借酒澆愁。有人說,武松酒量驚人,他們給出的理由有兩點,一個是基於武松在水滸中的表現,特別是屢次喝酒後還能pk掉對手,這種能力與其說是他武功很好,不如說是他酒量很高。因為只有真正好酒量的人才能控制好自己的動作、速度和力量。另一個依據是,真正好酒量的人,必然是長期喝酒的人,比如那些當官的,誰不是海量?要說他們其他能力不行有人相信,要說喝酒不行,絕對沒人相信。
  • 為什麼要少喝苗族女孩給的酒?喝了就有可能走不了!
    這些苗族女孩專門對一些男遊客下手,而這些苗族女孩每個人都端著一碗酒,一下上來四五個,他們敬酒的方式非常的特別,碗相互疊加後的,從最高處把酒倒下來,最終流到客人的嘴裡,這樣的喝酒方式只有在苗族才可以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