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評價體系確定的「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考查要求,是高考內容改革的要求,也是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在高考命題的實施過程中,四翼』是聯結『四層』高考考查內容與高考命題實踐的紐帶。高考評價體系通過『四翼』實現對學生『四層』的有效考查,也通過『四翼』實現對高考試題質量的有效評價。」[1] 「四翼」在高考命題實踐中,既是情境設計的基準,也是「金線」和「銀線」考查的串連線。
我們看到,「四翼」考查是通過情境來實現的。「基礎性包括學科內容的基本性、通用性以及情境的典型性。它要求以生活實踐與學習探索中最基本的問題情境作為任務創設和基本知識能力運用考查的載體,對即將進入高等學校的學習者應掌握的學科基本概念、原理、技能和思維方法進行測量與評價。」「綜合性不僅針對學科內容,還包括情境的複雜性。
從學科內容選擇的角度看,綜合性要求以多項相互關聯的活動組成的複雜情境作為載體,能夠反映學科知識、能力內部的整合及其綜合運用,體現對即將進入高等學校的學習者知識、能力、素養之間的縱向整合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水平的測量與評價。」「應用性要求以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的生活實踐或學習探索問間題情境為載體,將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的有機整合和運用作為考查目標,設計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對即將進入高等學校的學習者遷移課堂所學內容、理論聯繫實際水平的測量與評價。」「創新性要求創設合理情境,設置新穎的試題呈現方式和設問方式,要求對即將進入高等學校的學習者在新穎或陌生的情境中主動思考,完成開放性或探究性的任務,發現新問題、找到新規律、得出新結論的水平進行測量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