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總結:「學霸」大多來自這幾種家庭,和大多數人想的不一樣

2020-09-03 糖果媽媽

研究表明,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對孩子的教育期望值越高,父母愛好、與孩子溝通方式同樣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明顯作用。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小時候孩子們能考出「雙百分」是常有的事,隨著孩子逐漸升學,學習難度增加,孩子的學習成績逐漸變成了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的頭等大事。

親友聚會問問孩子的成績是常有的事,如果孩子成績不好,父母臉上也無光,若是家裡有個小學霸,真是比自己升職加薪還要自豪的一件事。

孩子的成績受智商、學習習慣影響非常大,孩子成績優秀,往往與家庭環境、父母影響有很大關係。

學霸穩居榜首的秘訣,不是請家教而是這一技能

李明的班上有一位「傳說」級的學霸,初中三年長期穩居榜首,只考過一次第二名,李明的父母聽說了,千方百計想打聽,這位同學到底請了什麼樣的家教。

李明和學霸聊天時,旁敲側擊地打聽家教的事,沒想到學霸一臉輕鬆地說:「我從來沒請過家教啊,我自學時效率很高,假期也是習慣自己複習。」

原來,學霸的媽媽是一位作家,每天以十五分鐘為時間單位來規劃一天的工作

在這種耳濡目染之下,學霸從小就養成了對學習計劃嚴格的執行力,對時間的高效利用是他成績優異的關鍵。

父母的一言一行,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我們常說「龍生龍,鳳生鳳」,實際上在學習方面,除了智商遺傳之外,父母的一言一行也影響著孩子的學習能力。

家教、學習資料、高等學校固然會對孩子的成績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但是主動求知與被迫接受的學習效果肯定不一樣。

激發孩子自主學習意識,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才能在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學霸」大多來自這幾種家庭,和你想的一樣嗎?

1. 父母愛好良好的家庭

一個孩子從小生活在父母打麻將、喝大酒、沉迷手機的家庭裡,接觸到的也都是三教九流的人。

而一個孩子的父母有擅長的技能、喜歡讀書、喜歡運動,對孩子的影響無疑是積極的。

他們從小就明白了想學習一樣本領,就必須投入大量精力,這就為之後艱苦的學習生涯做好思想準備,不容易輕易放棄。

2. 父母均為高級知識分子家庭

我國貴州某大學為研究父母學歷與孩子成績的關係,發放過944張調查問卷,結果顯示:班級排名前5%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在均值上明顯高於班級排名後50%的學生家長。

父母經濟能力優越雖然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條件,但不如父母擁有一定的學習經驗。

高學歷父母往往意味著具備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指導作用。

在所有樣本中,能採用「耐心教導分析原因」這一教育方式的,父母為文盲程度的為41.2%,父母為小學學歷的有70.2%可以做到。

而父母學歷在高中以上的80%都可以做到,且隨受教育程度遞增。

3. 願意與孩子交流的家庭

據統計,與老師發生矛盾、轉學引起不適應、頑劣同學影響、早戀這四項,是除了課業難度增加之外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

如果父母願意與孩子分享學校生活,解答他們的困惑,尤其是作為父親願意與孩子無話不說,孩子學習過程會順利很多。

特級老師崔慧娟曾說:「想在學習的過程中暢通無阻,考驗的不僅是知識儲備對課本的掌握,拼到底的是能一直保持對學習的熱情。」

延伸閱讀:棍棒教育對孩子學習能力沒有明顯作用

美國教育部曾開展過一項「童年早期的縱向研究」,除了我們熟悉的父母經濟能力、父母教育水平等因素外,有一項結論十分具有代表性。

在研究了1000個領養家庭子女受教育情況的調查報告中,因為排除了智商遺傳問題,教育方式引起學者廣泛關注。

數據顯示,父母以「棍棒教育」作為教育手段在所有低學歷家庭中都有不同程度出現,但是對孩子成績並沒有明顯作用。

因此打罵、恐嚇儘管能讓孩子暫時收斂行為,卻並不能給他們帶來積極作用,那些「虎媽」「狼爸」的教育方式並不建議效仿。

糖果媽媽叮囑:高知家庭之所以更容易出學霸,不外乎是在教育方式、生活習慣、溝通方式上給予孩子積極影響,普通家庭同樣可以借鑑。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

相關焦點

  • 幼兒園老師透露:初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幾種家庭
    眼下又到了入學季,相比較那些比較大的孩子,初上幼兒園的孩子最是讓家長不放心,畢竟第一次離開家,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都有焦慮的情緒。各個幼兒園的門口每天早上也成了「災難現場」,孩子們哭得撕心裂肺,老師們從家長手裡幾乎都是「搶」孩子,讓人看了有些哭笑不得。
  • 幼兒園老師透露:初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幾種家庭
    眼下又到了入學季,相比較那些比較大的孩子,初上幼兒園的孩子最是讓家長不放心,畢竟第一次離開家,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都有焦慮的情緒。各個幼兒園的門口每天早上也成了「災難現場」,孩子們哭得撕心裂肺,老師們從家長手裡幾乎都是「搶」孩子,讓人看了有些哭笑不得。
  • 幼兒園老師總結:開學第一天不哭不鬧的孩子,大多來自這4種家庭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部分孩子上幼兒園時從來都不哭不鬧,家長放心老師省心自己也少遭罪。有幼兒園老師總結,開學第一天不哭不鬧的孩子,大多老子這4種家庭。3、經常帶孩子出門的家庭家長經常帶孩子出門的家庭中,孩子有更多機會接觸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種性格的同齡夥伴,這樣的孩子社會性會更強,面對陌生的老師、同學和幼兒園的環境不會覺得害怕,還很容易融入集體。
  • 幼兒園老師總結:第一天上學「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些家庭
    轉眼又迎來了秋季的入學季,很多寶寶就要第一次離開家庭,去幼兒園就讀。有過經驗的寶爸寶媽都知道這可能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因為很多寶寶沒有離開過家庭,去到幼兒園之後會大哭大鬧,嚴重的時候甚至需要父母去幼兒園安慰。然而有些寶寶會表現地像個小大人一樣,在幼兒園就能管得好自己,聽老師的教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3種家庭,幼師:別不相信
    我們都知道,當一個小孩到了一定的年紀就要去上學了,而孩子去的第一個學校就是幼兒園了,不難發現,生活中大多數小朋友第一天去幼兒園又哭又鬧,而有的小孩卻不哭也不鬧,這是為什麼呢?資深幼師說了,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鬧的孩子,大多來自這3種家庭,大家別不相信。
  • 高中期間的學霸,大多來自於這三類家庭,你家是這樣的嗎?
    試問每一個在不同階段的同學們,誰不想當一名學霸,誰不想妥妥的當一個班級第一名、年級第一名、學校第一名呢?在學生時期,若是能取得很優異的成績,成為一名學霸。不僅很受老師歡迎,也讓家長很自豪,每次開家長會時,班主任都會點名表揚成績好的學生,家長就會覺得特別光榮。在學生的心裡,也想自己可以努力成為一名學霸,可是成為學霸除了需要先天條件之外,還需要後天的努力。
  • 老師眼中的「學霸」,大多會有這些「操作」,學渣表示裝不出來
    學生時期,每個班級中都會有學霸和學渣,學霸和學渣就是兩個學習的對立面,一個是榜樣的作用,一個是反面教材。在學生們的眼中,可能我們大多數都會將學習好的學生就稱之為「學霸」,而學習成績差的就會被稱之為「學渣」。可是對於學霸的定義老師可能會略有不同。
  • 科學研究:這幾種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學霸孩子,結果跟你想的不一樣
    再加上傳統的名利觀念的影響,許多父母認為,只有將自己的子女培養為「學霸」,他們才能在未來有所作為。所以,父母早早開始為孩子報許多課外補習班,希望他們能成為真正的「學霸」。為了研究孩子的學習成績取決了哪些因素,美國「童年早期的縱向研究」調查組織於1998年聯合多個部門,縱向追蹤了來自不同家庭的22,000名兒童。
  • 「高考狀元」家庭情況調查,多來自這4類家庭,你家符合條件嗎?
    「高考狀元」家庭情況調查,多來自這4類家庭家庭一:父母一方是高中老師父母有一方是高中老師,就能憑藉自身經驗懂得應試教育的規則,讓孩子獲得一些優勢,同時父母是高中老師,孩子遇到難題就不怕了,不需要上什麼課後輔導班
  • 資深幼兒園園長直言:上幼兒園不哭不鬧的娃,大多來自這3種家庭
    開學第一天,田女士送女兒去學校,很多小孩站在校門口不願意進去,更有一些孩子哭著扒著欄杆。而田女士的女兒直接走進校門,跟媽媽揮手再見。孩子在上學,田女士在家也不放心,於是打了個電話詢問老師女兒的情況。老師也表示教了那麼多的孩子,像田女士女兒這樣,開學第一天就不哭不鬧的孩子非常少。
  • 資深幼師直言:第一次上幼兒園不哭的娃,大多來自這「3種家庭」
    很多父母在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的時候,都避免不了孩子大哭一場。看著淚眼朦朧,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樣子,很多父母都不忍心把孩子放進幼兒園,想著能和孩子多呆一會兒是一會兒。但是,孩子上幼兒園是他人生中的必經歷程,父母如果因為孩子哭就捨不得孩子,對孩子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
  • 班主任透露:班級成績排名靠前的孩子,大多來自於以下3種家庭
    作為家長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孩子的成績決定了孩子未來的出路。家長都希望孩子學習好,不過大多數孩子成績都是中等水平,班級裡成績排名靠前的孩子,總是那麼幾個。為什麼同坐在一個教室,孩子的差距這麼大呢?
  • 為啥老師的孩子大多是學霸?原因很現實,普通人羨慕不來
    也就是說,老師的孩子大多是學霸。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尤其是教高年級學生的老師,比如高二、高三的老師,他們要對全班學生的升學考試負責任,更是一心撲在學生身上,吃不好、睡不好,更無暇照顧好自己的孩子了。可是,為什麼他們的孩子是學霸呢? 我看有人分析原因說,這是偶然,什麼樣的家庭都有可能養出學霸。因為,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大字不識一個,但是還養出了學霸。我覺得單單用「偶然」兩個字解釋,太過於輕巧。
  • 自卑的學生大多來自這4種家庭,如何克服自卑變強大?
    孩子的性格形成除了先天因素,更重要的一部分來自後天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原生家庭的影響。每個孩子剛出生時,都是無憂無慮的小天使,雖然天生性格不同,但自卑也不是天生的,也是在後天的生活中一點一滴受影響形成的。
  • 幼兒園老師坦言:能夠快速適應學校的孩子,大多是來自這4種家庭
    文/園園媽育兒日記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在不斷地學習,首先是家庭的教育,到了一定年紀就需要去學校學習其他的知識,最先接觸的就是幼兒園,也是孩子離開家庭步入「小社會」的第一步,很多孩子第一次離開家,都會難免有些不適應,而有的孩子適應能力快,有的孩子適應能力就比較慢,其實這都跟家庭環境有關。
  • 窮人家的孩子大多這幾種特徵,很容易看出來,想「偽裝」都難
    導讀:窮人家的孩子大多這幾種特徵,很容易看出來,想「偽裝」都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窮人家的孩子大多這幾種特徵,很容易看出來,想「偽裝」都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考入「重本」學生,大多都來自這3種家庭,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
    考入「985」學生,大多都來自這3種家庭,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我國高校數量目前已經突破300所大關。雖然我國目前擁有大學數量可以排在世界前列,但是,在「大學整體質量」方面,離教育大國還是有著一段漫長距離。
  • 幼兒園老師:上學第一天,不哭不鬧的娃娃,多是來自這4種家庭
    通過孩子們的情況也大致可以看得出來是來自於什麼樣的家庭。有一個幼兒園老師總結了:開學第一天,不哭不鬧的娃娃,大多是來自這4種家庭。:上學第一天,不哭不鬧的娃娃,多是來自這4種家庭1、言必出,行必果其實,孩子們在幼兒園門口哭鬧,只是因為離開父母感到不安。
  • 幼兒園老師透露: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4種家庭
    當然也有一小部分比較勇敢的孩子,在進入幼兒園後不僅不哭,反而會幫助老師安慰新來的孩子,經過我的一個資深幼兒園老師透露道: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4種家庭。一、樂觀活潑型家庭一個孩子能否快速適應一個陌生的環境和孩子的性格有著很大的關係,若是孩子的父母都是樂觀活潑的性格,那麼孩子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收到歡迎,並且很快和大家打成一片,這樣在其他小朋友和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很快就能夠適應新的環境。
  • 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3種家庭,你家娃在其中嗎
    尤其是第一天上幼兒園的孩子,大多哭鬧不止,這時家長就要絞盡腦汁讓孩子安心入園。所以每當開園的時候,我們就能發現,幼兒園門口總是擠滿了家長、孩子和老師,上演著一幕幕「生離死別」—孩子哭鬧著要回家,但是往往在現場也會有少數孩子不哭不鬧,自然自在,面帶笑容地走進幼兒園。那為什麼有的孩子哭,有的孩子笑?其實這種差異大部分是來自於家庭教育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