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到了入學季,相比較那些比較大的孩子,初上幼兒園的孩子最是讓家長不放心,畢竟第一次離開家,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都有焦慮的情緒。
各個幼兒園的門口每天早上也成了「災難現場」,孩子們哭得撕心裂肺,老師們從家長手裡幾乎都是「搶」孩子,讓人看了有些哭笑不得。
雖然很多家長會有意識地提前給孩子灌輸一些有關幼兒園的事情,但是真的到了開學的日子,還是難免會發生孩子哭鬧的現象。
小李是一名幼師,雖然歲數不大也還沒有孩子,可是教學經驗豐富,跟孩子們打交道頗有心得,特別受小朋友們的歡迎和喜歡。
這不又要帶新班了,小李早早就做好了準備,當然包括安撫哭鬧的孩子們,不過哭鬧也能理解,所以更需要老師付出多一些的耐心。
小李有個閨蜜,兒子已經三歲了,也準備入園,閨蜜跟小李抱怨這幾天都被兒子鬧死了,每天起床就開始哭叫著不要去幼兒園,不管玩具利誘還是打罵恐嚇都沒什麼效果。
小李聽了閨蜜的話笑笑說:「這還真不怪你,雖然孩子初次上幼兒園很少有不哭的,但是並不是沒有,而這樣的孩子大多來自這幾種家庭,家長要明白,其實家庭環境很重要。」
閨蜜連忙問小李要怎樣才能培養出這樣的孩子,小李也向閨蜜傳授了秘訣。
對家長來說,看到小小的背影第一次離開自己,心裡確實很不好受,但是這也是孩子長大的象徵,家長其實更應該覺得欣慰。
當然,入園焦慮是非常正常的一個現象,說明了孩子對幼兒園有著不可預見的恐懼,也是依賴家長的表現。
而想讓孩子輕鬆入園,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家長需要從多方面入手,提前做好準備,只有準備得當,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孩子對未知的幼兒園生活的恐懼。
1.給孩子足夠安全感的家庭
從小就注重給孩子建立安全依戀的家長,一般都非常注重陪伴孩子的時光和效率,而不是簡單地用玩具打發孩子。
小寶寶從出生開始,所有的安全感幾乎全來源於最信賴的父母,而父母如果經常能夠及時響應孩子的需求,孩子的心理就會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和安全感。
這樣的孩子即使面對幼兒園陌生的環境,也會更加從容淡定。
2.經常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的家庭
有些家長很宅,有了孩子之後也是如此,總是喜歡帶著孩子待在家裡,孩子長期接觸不到外人就會怕生,上幼兒園更容易哭鬧。
而經常帶孩子出去玩的家庭就不同了,孩子總能接觸到外界,既能學到為人處世的社交技巧,同時性格還能變得更活潑開朗。
3.注重鍛鍊孩子自理能力的家庭
孩子到了幼兒園之後,不像在家裡那樣受到的照顧細緻,畢竟一個老師要同時照顧多個孩子,所以對於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性是有一定要求的。
有些家長從小就溺愛孩子,凡事都喜歡提前為孩子做好,看似為孩子好,其實卻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而有些家長從小就注重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穿衣,吃飯等等,這樣一來,孩子很多事情都能夠不需要別人的幫助就做好,焦慮的情緒也會緩解不少,上了幼兒園之後就能避免因為什麼事都做不好而變得更排斥幼兒園。
貼心寄語:
孩子上幼兒園是離開家的第一步,家長有不放心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更應該做的是提前做好各項準備,不管是物質的還是心理的,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更順利地入園。
我是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讚、轉發,是對我們最好的認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是自己碼字,如果錯別字請見諒。本帳號已開通維權,歡迎個人轉載,但不允許抄襲文章,如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