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的傳說當然誰知道,只是鵲橋相會的鵲橋是指什麼,你不一定明白。說實話,在我隨著摩肩接踵的人流,從西面的牽牛津而上(從東側的織女渡出),登上昆明池那人人逐之而去的鵲橋時,起碼我是不甚了了的,所以才會發出疑問,橋體一根根扶柱上棲落的鳥是什麼,是鴿子嗎?
當然不是。對於知曉這個傳說的人而言,聽到這樣的話就會覺得你太幼稚與可笑。牛郎織女被王母娘娘用金簪劃出的天河隔開之後,千萬隻喜鵲飛來用自己的身體築橋讓他們相會,稱為「鵲橋」,是為烏鵲鳥,也難怪從它的身形與顏色上看,與鴿子相似。
才四月初的清明,天竟然熱得出奇,像是有些反常,我穿著秋褲,車裡幸虧常備了把太陽傘,身邊那些年輕的女孩,已穿的極其清涼,讓人由不得感嘆青春。
找了個陰涼處坐下休息,近處便是牛郎追織女的鵲橋仙雕塑,你奇怪,牛郎怎麼帶了兩個孩子?我不知是否,一旁陌生的大姐聽了忍不住發笑,輕聲插言,他們本來就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熙然一笑,自己真是孤陋。
昆明池的規模據說是杭州西湖的近兩倍,兩年前我一個人來過一次,那時候雲漢廣場的漢武大帝雄立船頭的雕塑還未建成,鵲橋也不能上去參觀,今天來,是打算和你繞湖一周的,但是顯然,這天氣以及眼前廣闊的湖面都讓人生畏。
湖裡的魚倒是讓人看著歡喜,除過一簇簇的小魚苗,大的足有四五斤重,三四條,七八隻,甚至幾十尾,在一起歡快地遊動,追隨著人流的方向,真可謂魚貫而行。再看看身邊摩肩接踵人頭攢動的行人,行在搭建的木橋上奔著鵲橋而去,不也似這湖裡的遊魚。
昆明池既然是以七夕為主題,就離不開愛情與婚姻。散布在遊行步道旁的二十六婚雕塑,解說著愛情的真諦。結婚第一年是什麼婚(紙婚),第二年(棉婚),三年(皮婚),四年(花果婚),五年(木婚),一直到五十年(金婚),甚至七十年(鉑金婚),都有說法,你一定能收穫不少知識與學問,甚至心裡也對自己的姻緣有了某種期待。
歷史上,昆明池最初是漢武帝操練水軍之用,歷代為皇家園林,如今成為普通人的欣享娛樂之地。據悉,千古愛情佳話牛郎織女的傳說最早起源於此。
很可惜,天氣太熱,人流太多,我們來得晚些,不能一一光顧與欣賞。當然以後還可以再來,這裡顯然是休閒娛樂的好去處,讓人徜徉在美好愛情的氛圍裡,現世的糾葛與不如意似乎也能被暫時加以掩蓋與疏解。
20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