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月財政收入增幅比上半年放緩0.6個百分點 減稅降費效果加速顯現

2020-12-25 中國經濟網

  財政部8月13日公布的財政收支情況顯示:7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461億元,同比增長6.1%。1月至7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1791億元,同比增長10%;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107709億元,同比增長14%;非稅收入14082億元,同比下降13.4%。

  「1月至7月累計收入增幅比上半年放緩0.6個百分點,主要是受製造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增值稅稅率下調,以及7月份辦理部分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電網企業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返還等減稅降費政策影響。」財政部國庫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今年3月2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進一步深化增值稅改革,推出將17%和11%兩檔增值稅稅率分別下調1個百分點等3項深化增值稅改革措施,並決定從2018年5月1日起實施。

  「減稅措施力度很大。即便如此,國內增值稅的增長依舊較快,這說明我國經濟運行形勢平穩向好。」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表示,增值稅作為一種貨物和勞務稅,具有順周期性,其增長趨勢與經濟發展態勢是一致的。

  下半年,伴隨著減稅降費效應的加速顯現,財政收入會有何變化?對此,白景明表示,減稅降費並不會較大幅度減少財政收入。一方面,因為我國經濟形勢穩中向好,財政收入平穩增長的根基十分紮實。另一方面,減稅降費是「放水養魚」,能夠涵養稅源,進一步激發經濟活力,推動財政增收。

  從主要收入項目看,1月至7月累計,國內消費稅7773億元,同比增長16.2%;企業所得稅29197億元,同比增長13.4%;個人所得稅9225億元,同比增長20.6%;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0053億元,同比增長11.5%;關稅1714億元,同比增長0.5%。

  「企業所得稅是扣除成本後對利潤的徵稅,其較快增長說明了企業轉型升級步伐提速,通過一系列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推動利潤穩步增長。企業所得稅的較快增長反映出我國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白景明說。

  對於個人所得稅較快增長,白景明認為,在國民經濟平穩增長和積極就業政策持續發力的支撐下,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穩中向好,城鎮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居民收入平穩增長,進而帶動了個人所得稅增長。

  「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的快速增長,反映我國不斷擴大進口。」白景明說,今年以來,我國進一步拓展開放範圍和層次,以更大力度的市場開放,促進產業升級和貿易平衡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在支出方面,7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944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2541億元,同比增長9.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403億元,同比增長2.1%。

  「本月地方支出增幅比上月回落4.1個百分點,主要是部分地區存在前期加快支出進度及部分支出錯月因素,還有一些地區上年一次性大額支出較多、基數較高。」財政部國庫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1月至7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5537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59.8%,同比增長7.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17912億元,同比增長8.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7625億元,同比增長7.1%。

  從主要支出項目看,1月至7月,教育支出18289億元,增長7%;科學技術支出3961億元,增長16.1%;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609億元,增長5.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7770億元,增長10.2%;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0223億元,增長8.9%;節能環保支出2925億元,增長9.7%;農林水支出10245億元,增長4.3%。

  「支出總體上保持了較快的預算執行率,且支出結構不斷優化,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重點支出方向,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白景明說。

  在全國政府性基金方面,1月至7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36680億元,同比增長29.2%。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208億元,同比下降9.1%;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34472億元,同比增長32.8%,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1548億元,同比增長35.1%。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的快速增長,說明我國城鎮化進程在加快。居民住房的剛性需求,以及工業、商業用地的地價上升等因素帶動了該項收入的快速增長。」白景明說。

  1月至7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3223億元,同比增長33.2%。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支出915億元,同比增長0.9%;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2308元,同比增長34.4%,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相關支出29353億元,同比增長37%。(經濟日報記者 董碧娟)

(責任編輯:馬常豔)

相關焦點

  • 多地前7個月財政收入增速回落,減稅降費持續發力
    財政收入居全國第二位的江蘇近日披露的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34億元,同比增長4.4%。與江蘇省上半年收入5%增速相比,7月份收入增速繼續回落,而這主要是稅收收入增速回落。今年上半年江蘇省稅收收入4131.60億元,增長3.2%,而今年前7個月稅收收入增速回落至2.6%。
  • 2018年前10個月北京財政收入5165億元
    2018年1至10月,從主要收入項目看,增值稅完成1537.2億元,同比增長7.6%,主要是金融業增值稅增長較快帶動;個人所得稅完成644.1億元,同比增長15.7%,這主要是在居民收入穩定增長的帶動下,工資薪金所得稅增長較快;企業所得稅完成1211.7億元,同比增長2.6%,保持平穩運行。
  • 地方一季度財政收入增速普遍回落,二季度減稅大潮將加大收支矛盾
    具體來說,北京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1%,增幅同比回落3個百分點;上海市同比增長3.3%,增幅同比回落2.9個百分點;廣州市同比增長3.3%,增幅同比回落7.2個百分點;深圳同比增長5.7%,增幅同比回落1.6個百分點。東部財政實力雄厚的江蘇財政收入增速也明顯回落。
  • 財政部發布2019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並答問
    劉金云:謝謝你的提問,今年上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中央和地方財政部門切實採取措施,確保減稅降費落地生根。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增長3.4%,其中一季度增長6.2%,二季度增長0.8%。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減稅降費效果持續加大,相關收入同比下降或增幅回落。
  • 2019年全國稅收收入15.8萬億 同比增長1%
    減稅降費拉動2019年當年GDP增長0.8個百分點,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5個百分點,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個百分點,為保持經濟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效果正在逐步顯現。
  • 減稅降費顯成效 政府堅持過「緊日子」——詳解2019年財政收支數據
    新華社北京2月10日電 題:減稅降費顯成效 政府堅持過「緊日子」——詳解2019年財政收支數據新華社記者 申鋮財政部10日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3.8%,全國稅收收入同比增長1%,財政收入和稅收收入增幅均保持低位。
  • 今年第四季度財政收入形勢如何?財政部解讀
    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主任劉金雲 來源:財政部網站劉金雲介紹,前三季度,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中央和地方財政部門切實採取措施,落實落細減稅降費各項政策,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央通過特定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地方也採取盤活國有資源資產及國企上繳利潤等方式增加非稅收入,彌補稅收下降帶來的收入缺口,促進財政收支平穩運行。財政支出較快增長,大力支持穩增長和保民生等重點領域投入。劉金雲指出,從財政收入看,減稅降費政策效應持續顯現,稅收收入自5月份以來連續下降。
  • 稅收佔比上升非稅佔比下降,財政增長結構更合理
    7月14日,財政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今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財政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6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4306億元, 同比增長 9.8%。上半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 PPI)上漲6.6%,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也同比上漲較多,帶動了以現價計算的財政收入增長;作為海關主要稅源的一般貿易進口總額(按人民幣)同比增長30.2%,受此影響,進口環節稅收同比增加2210億元,大幅增長31.8%,拉動收入增幅2.6個百分點。從主要收入項目來看,國內增值稅28815億元,同比增長2.2%。
  • 一文讀懂前10月財政收支:離18萬億收入目標再近一步
    前10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15.85萬億元,同比下降5.5%,這一降幅較前三季度縮窄了0.9個百分點,折射了經濟持續向好。受疫情衝擊,今年我國罕見調低收入預期,2020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為18萬億元,同比下降5.3%。而前10個月降幅已經縮窄至5.5%,這意味著今年有望完成甚至超過全年收入預期目標。
  • 收入增幅回落 支出力度不減
    劉昆表示,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同比回落6.9個百分點,主要是受減稅降費政策效應、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及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等因素影響。1—7月,全國稅收收入增長0.3%,增幅同比回落13.7個百分點,主要是受今年增值稅新增減稅效果進一步放大、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下調進口貨物增值稅稅率等影響。
  • 湖北經濟持續復甦向好 前三季度GDP降幅較上半年收窄8.9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全省進出口總額2941.3億元,增長6.8%,增速較上半年加快8.3個百分點。其中,9月進出口總額增長35.3%,較6月提升19.7個百分點。投資穩步恢復,重點項目紛紛提速。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2.3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全省施工項目14615個,比上半年增加32.6%;新開工項目4558個,比上半年激增185%。
  • 瞭望:中國經濟增速放緩 宏調或可緊貨幣松財政
    瞭望:中國經濟增速放緩 宏調或可緊貨幣松財政 2008年07月21日 10: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了今年上半年中國國民經濟運行數據。《瞭望》周刊採訪多位經濟專家,對半年宏觀經濟數據進行分析解讀,以期判明全年經濟的脈絡走向。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室主任張曉晶表示,從上半年10.4%的GDP增幅和7.9%的CPI增幅來看,目前宏觀經濟仍處於較高增長和較高通脹區,因此預計下半年宏觀調控的基調不會改變。
  • 前8個月新增減稅降費1.88萬億 部分將直達公司3季報
    來源:證券日報 原標題:前8個月新增減稅降費1.88萬億元 部分將「直達」上市公司三季報 本報記者 包興安9月29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全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達稅務總局收入規劃核算司司長蔡自力在稅務總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前8個月,全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達18773億元,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今年出臺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稅費優惠政策新增減稅降費11711億元;二是去年年中出臺政策在今年翹尾新增減稅降費7062億元。
  • 對財政可持續的挑戰增加 減稅降費還有多大空間?
    ---------------  財政工作猶如在刀尖上起舞,每一筆資金的細微變化都和民生息息相關。在過去5年,減稅降費成為財政工作的主線,據統計,2016年至2020年新增的減稅降費累計將超7.6萬億元。減稅紅利撬動的不只是經濟增長還有民生福祉。如今,「十四五」的大幕即將拉開,減稅降費還有多大空間?
  • 財政部舉行2019年三季度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
    5-9月全國稅收收入分別同比下降7%、6%、2.8%、4.4%和4.2%,1-9月全國稅收收入累計下降0.4%,主體稅種同比下降或小幅增長:工業企業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收入下降4.1%,主要受去年降低增值稅稅率政策翹尾和今年增值稅新增減稅效果進一步放大等影響;企業所得稅增長2.7%,增幅同比回落9.8個百分點,主要受提高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以及企業利潤同比下降等影響;個人所得稅下降
  • 減稅降費、經濟增長與市場利率
    增值稅減稅對GDP的拉動測算  增值稅減稅可降低有效稅率0.8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速0.27個百分點。筆者通過四個步驟測算 2019年的預期增值稅有效稅率和其對GDP 的拉動。首先,根據2018年增值稅收入及增長率,測算出2019年在無政策影響下的預期增值稅收入為6.75萬億元,結合本年度減稅規模8000億元,得出實際減稅幅度大致為11.8%。
  • 一直在減稅,財政收入卻快速增加,怎麼回事?
    「減稅未必減收,反而可能會增收。」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對今年前四個月「財政收入增速跑贏GDP增速」評論道。5月14日,財政部公布今年前四個月財政收支情況顯示,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019億元,同比增長12.9%;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0559億元,同比增長33.7%。
  • 上半年稅收增速回落 減稅效應釋放
    製造業、批發零售業等受益最大,淨減稅金額合計佔比達88%。此外,民營經濟普遍受惠於減稅降費。上半年,新增減稅中,民營經濟納稅人新增減稅佔減稅總規模的65%。減稅降費政策顯著增強了企業創新創業活力,提振了市場信心——7月23日,國家稅務總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披露,今年上半年,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1709億元。
  • 財政部報「帳」:2018稅收增幅回至個位數
    每經記者 張鍾尹 每經編輯 陳 旭1月23日,財政部舉辦2018年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數據顯示,2018年1~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3352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稅收收入156401億元,同比增長8.3%;非稅收入26951億元,同比下降4.7%。
  • 2019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3.8% 個稅收入同比降25.1%
    來源:央視原標題:2019年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3.8% 個稅收入同比下降25.1% 今天(10日),財政部發布了2019年全國財政收支運行數據。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0382億元,同比增長3.8%。其中,全國稅收收入157992億元,同比增長1%,增幅比上年回落7.3個百分點;非稅收入32390億元,同比增長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