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高齡」國婦嬰舊址經修繕露出雕花木樑,今後將成社區醫院

2020-12-20 東方網

原標題:獨家 | 九旬「高齡」國婦嬰舊址經修繕露出雕花木樑,今後將成社區醫院

  許多人並不知道,位於徐家匯、由宋慶齡創辦的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其實最早位於普陀區長壽路170號,舊址保存至今。這棟老房子建於1927年,經過幾度歷史變遷後,將在今年第二季度重新開放,擔負起長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新職責。

  老建築新用,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事先需經過複雜專業的保護性修繕,還要兼顧醫院服務病患的實用功能。兩年多的大修中,不斷有新發現,天花板和牆壁之後塵封已久的雕花木樑、寶瓶欄杆重見天日,早已改了結構的天井也被重新打開……

  民國第一個中國婦孺救濟會醫院

  

  在長壽路沿街的一眾高樓大廈之間,170號沿街的這棟老建築顯得獨具一格。這是一棟有故事的老房子,屬於普陀區文物保護單位——普陀人都知道,這裡是區婦嬰保健院。院內共有4棟建築,其中建於1927年的1號樓是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舊址。

  根據現有的歷史檔案記載,這棟樓原是米商兼建築商潘源泰的宅邸,之後,成為民國時期第一個專以救濟婦孺為目的的全國性慈善救濟組織——中國婦孺救濟會醫院,新中國成立之初曾為孤兒院。

  1951年,宋慶齡榮獲「加強國際和平」史達林國際獎金,並將10萬盧布全部捐贈給中國福利會,籌建婦幼保健院。1952年,中國福利會以膠州路婦幼保健站和滬西女工保健站為基礎,在長壽路170號正式成立了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後於1956年遷至徐匯區,並在原址組建成立普陀區產院,1961年更名為普陀區婦嬰保健院。

  直到2014年10月,普婦嬰遷至長風新址,長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棒,入駐這裡。

  各路專家學者共同制定修繕標準

  老建築每一次新用,都要歷經複雜的保護性修繕。據普陀區文管辦負責人介紹,近90年的歷史中,老樓已不知經歷過多少次改建和粉刷,最遠可追溯到的建築資料只有十幾張繪製於上世紀50年代的圖紙,與眼下的結構形態已經相差甚遠。

  想要修復歷史原貌,到底該怎麼做?又以什麼年代的面貌去修復?這幢樓的產權所有者普陀區衛計委,根據文物保護的相關要求,邀請了全市文保、建築、方志等各界專家學者前來進行會診研討,請有文物修繕設計資質的公司設計修繕方案。在方案設計中,運用3D掃描建模的技術,並參考歷史資料,在電腦上重新復原老宅原有的基本結構。數易其稿後,最終以1952年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建院時期的歷史原貌為修繕標準,既再現歷史風華,又秉承了宋慶齡的辦院方針,該方案得到了區文物主管部門普陀區文化局的批准。

  2015年10月,修繕工程正式開工,由上海在文物保護工程方面極富經驗資質的華東建築設計院、上海建工五建擔任設計、施工,於今年1月完工。幾十年來,老建築裡早已超出其原有負荷,已非原樣,所以在工程中,除了對磚基礎、混凝土梁、樓板、磚柱、磚牆、木柱、木樑、木樓梯等各方面進行加固處理外,更讓文物建築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復原,重現「芳華」。

  外牆貼保鮮膜恢復最初面貌

  如今,這棟建築的外牆從外觀上看已與數年前有了明顯變化。之前,外牆經過多次粉刷,修繕前是粉色的,門楣、山花、窗臺等處刷白色。但秉著修舊如舊,還原歷史原貌的原則,在這次修繕中,讓原本的水刷石外牆重見天日。

  據介紹,修繕隊伍先是採集了牆面樣本送至同濟大學歷史建築保護中心,相應配製了專門的脫漆劑塗在牆面上,並用保鮮膜將整個建築外牆包裹,促進試劑與牆面的乳膠漆發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後再揭下保鮮膜,使用高壓水槍衝洗,最終才露出了底下的水刷石牆面。

  但是經過數十年自然界的風化和人為的改造,牆體表層破壞已經相當嚴重,為此上海五建的修繕隊按照檢測數據,配比了深灰、淺灰、黑等6種石子,調入灰漿,重新刷在牆面缺損處,做到「修舊如舊」的效果,現在如果不仔細看,幾乎難以分辨出修補的痕跡。

  重新打開天井兼顧文保與實用

  這是一幢三合院式的建築,形似上海人熟悉的石庫門住宅,可以辨認出它具備主樓、東廂房和西廂房等結構,但入口本該是天井的位置卻成了大廳。

  這是營造者故意為之?還是後來改造所為?隨著修繕的深入,這個謎底被一點點揭開。

  在修繕過程中,工人敲開了入口大廳的石膏天花板,發現後面是一層透光板,再揭開,上部還有鐵質吊頂,吊頂上又覆蓋透光板。據結構工程師和文物保護專家分析,這些都是後來一次次加蓋的,潘氏宅邸建成時的確曾有過天井,並且與東西廂房、正面客堂間隔開,完全是傳統石庫門格局,後來或許為了擴大室內面積而將天井覆蓋。

  問題又來了:現在到底是重新打開天井,還是繼續保留室內大廳?修繕團隊努力在恢復原貌和兼顧實用性上達到平衡:拆除鐵質舊吊頂,重新搭建鋼結構頂棚並鑲嵌玻璃,形成一間「陽光房」,保持使用面積的同時,還能防雨保溫。而為了恢復歷史風貌,之前安裝在大廳內的升降電梯,也遷移至與1號樓相接的2號樓。

  意外發現塵封已久的雕花木樑

  還有一個重要發現:這棟建築有著西式的外牆裝飾,但裡面還藏著「中國心」。在修繕中,工人在一樓天花板內還意外發現了塵封已久的雕花木樑,其中四根橫梁貫通了一樓三開間,形成了傳統江南建築的廳堂樣式,梁上以深雕、浮雕、圓雕技藝描繪出文人聚會、武將行軍、殿宇亭臺、牡丹卷草、祥雲蝙蝠等裝飾,且木雕基本保存完好,部分有破損缺失的雕花也由專業人士在電腦上進行重新繪製,並用雷射雕刻後補缺,清潔後重新上漆,現已光亮如初。

  但木雕容易積灰且不易清掃,作為醫院必須考慮到自身功能性和國家制訂的消毒衛生標準,所以在修繕之後,僅露出中開間的雕花木樑,形成一條展示歷史底蘊的走廊,而左右開間的木樑因位於診室上方,在修繕後仍封閉在天花板內。

  依樣重新製作已損毀的寶瓶欄杆

  如今亦舊亦新的建築裡,拾級踏過加裝鋼結構支撐、有著雕花的精緻木樓梯。進入二層,這裡現打造成了簡潔的中式風格,室外有迴廊,可俯瞰一樓天井、眺望長壽路街景,迴廊邊有90根造型精巧的水磨石寶瓶狀欄杆。但你很難發現,這些欄杆中只有42根是歷史原物,另有48根是大修中重新打磨的。這些東西看著不起眼,卻是本次工程中,與水刷石外立面並列的兩大修繕核心。

  據介紹,二層東中西三面內側迴廊之前一直被砌成磚牆封閉,直至本次工程中敲開牆面後才發現這批欄杆,但在早期的大改造中,半數寶瓶欄杆被人為破壞,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及缺失。

  為此,修繕隊伍特地聘請了專業的工匠師傅,以現存的欄杆為母本,製作模具;對欄杆水磨石的顏色製作多個小樣,調整顏色配比及石子大小,確保顏色能與現存欄杆更相近;再用水磨石拼色劑對新做的欄杆進行做舊處理,最終達到「修舊如舊」的效果。而欄杆從製作到打磨都由工匠師傅全手工完成,一根就要花將近一周的時間。

  而三層閣樓也在此次修繕中經歷了重新構建,早先的逼仄格局被打破重建。施工人員在工程中發現,這裡的舊隔牆竟是用泥土混雜稻草砌成的,可能還是建國初期經濟拮据的產物。

  今後患者將在此獲得最大便利

  院方還充分考慮病人看病的便利性。由於1號樓電梯位置的移動,可能造成患者上下樓的不便,因此院方設置就診人員在一樓大廳掛號、候診,而就診、取藥等同樣可以在1號樓一樓完成。

  寬敞的大廳內將設置自助掛號和籤約居民綜合服務中心。另外,院內還將實現微信、支付寶移動掃碼支付功能,就診人員不必繳納現金,結算速度較快,有助於提高門診收費工作效率,縮短排隊繳費時間,改善就醫體驗。

  1號樓中式風格的二層將作為醫院特有的中醫綜合服務區,兩邊設治療區,提供針灸、推拿等治療;中間區域提供中醫健康教育、醫療和體驗服務,並設置草藥房,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醫體驗。而空間面積較小的三樓,則是醫院工作人員的辦公區和休息區。

  今年第二季度,社區醫院就將從長壽路505弄3號的老院搬遷至此,並在這裡配備120名醫護人員,4號樓住院部將安排有80張床位,數量比老院多出30張。

  早在1927年宅邸建成之初,潘老闆或許並不會想到他的私宅日後會成為一處公共建築,每天有成百上千人次進出,並將延續百年……

相關焦點

  • 南京「國民大會堂舊址」將展開修繕
    記者從南京市文廣新局獲悉,目前設計單位正在進一步深化「國民大會堂舊址」修繕方案,補充鑑定工作即將完成。   根據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編制的《國民大會堂舊址修繕設計方案》,擬修繕加固內容主要包括:對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砌體結構加固,屋面、牆面、門窗修繕。
  • 桃林村昌順縣委政府舊址文物修繕工程啟動
    7月14日,桃林村昌順縣委政府舊址文物修繕工程舉行開工儀式。該工程將遵照文物修繕「修舊如舊」的基本原則,按照老建築原始設計圖紙進行修復,更換屋頂瓦片,維修腐朽的梁、椽等,並採用傳統材料、傳統工藝進行。1949年4月16日,昌順縣委撤銷,如今昌順縣委政府舊址在桃林村518號。昌順縣委政府舊址房屋建設時間約在1930年,佔地面積228.18平方米,北房3間,東、西廂房各3間,房屋主體結構為木架,門窗採用雕花工藝,四周圍牆採用青磚。
  • 國婦嬰網際網路醫院正式上線試運行!
    國婦嬰網際網路醫院正式上線試運行!此次,針對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在避免院內聚集避免交叉感染,同時保障患者長期用藥和疾病管理需求,我院再次藉助智慧醫療的力量,國婦嬰「網際網路醫院」正式上線試運行!網際網路醫院複診患者範圍目前僅對3個月內在我院就診過的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患者,提供臨床路徑清晰、技術規範明確的在線複診服務。網際網路醫院診療時間支持當日掛號,醫生將會在就診當日內完成回復。如因故未能完成當日診療,則將自動以原支付方式退回掛號費用。
  • 閻錫山督軍府東花園舊址著手修繕 將免費開放
    本報訊(記者趙亮)昨日,太原市文物局發布消息,文物專家對《督軍府東花園文物保護修繕設計方案》進行了評審,督軍府東花園舊址將於年內進行修繕保護。  督軍府東花園舊址位於府東街99號,省政府家屬院內。
  • 國婦嬰最新診療安排
    自3月2日起,除護理門診、口腔保健門診、盆底康復中心及體檢中心外,我院其餘普通門診恢復正常,您可事先在我院官微「國婦嬰掌上醫院」或支付寶生活號「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初診患者)上預約後,根據預約時段來院就診,或在就診時由醫生協助您進行診間預約; 醫院官方微信號 醫院支付寶生活號2.我院急診照常
  • 國婦嬰「掌上醫院」:一部手機搞定就醫全流程
    這是繼2014年推出微信版「國婦嬰掌上醫院」,今年4月相繼開通支付寶版「國婦嬰掌上醫院」和「國婦嬰微官網」之後,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邁入「移動網際網路+行動支付」掌上就醫時代後又進一步——在全國率先推出「閉環式住院全流程移動服務平臺」。  「也就是說。如今來我們國婦嬰看病,您可通過支付寶、微信或微官網,進行預約掛號、診間繳費、出入院辦理、報告查詢、候診查詢等。
  • 江西泰和修繕舊址延續抗戰記憶
    央廣網泰和8月27日消息(記者範存寶 通訊員鄧和平)開學之際,位於浙江大學舊址的泰和六合中學師生參觀浙大舊址遺蹟,延續抗戰記憶,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近年來,江西省泰和縣投入200萬元對浙大等抗戰舊址進行全面修繕,重現當年原貌。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1938年2月浙江大學遷至泰和, 1939年民國江西省政府遷於泰和,當時泰和成為江西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心。
  • 小店區高齡津貼首次面向社區八十歲以上老人申報
    僅僅一個山大社區就有540位老人「合格」  今年,小店區在省城率先推動老年社會福利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轉變,高齡保健津貼首次覆蓋到了八十歲以上的老人。目前,在社區的申報工作已近尾聲。記者特意選擇了高齡人群較為密集的山西大學社區進行採訪。這個社區符合條件的老人高達540餘人,記者見證了這熱火朝天的申報場面。
  • 太原督軍府東花園將修繕 將成新的旅遊景點
    5月28日,記者從太原市文物局獲悉,5月25日,該局組織專家對《督軍府東花園文物保護修繕設計方案》進行評審,並提出詳細具體的修改意見。待《設計方案》修改完善後,將於年內進入實施階段。督軍府東花園修繕完成後,將為太原市增添一處新的文物旅遊景點。  督軍府東花園舊址位於太原市杏花嶺區鼓樓街道辦事處府東街社區府東街99號。
  • 泰和投資修繕浙江大學舊址延續抗戰記憶
    泰和縣投入80萬元對浙大西遷泰和舊址校長辦公樓進行全面修繕,讓校長辦公樓重現當年原貌。  據悉,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1938年2月國立浙江大學遷至泰和,1939年民國江西省政府遷至泰和,當時泰和成為江西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心,留下了不少抗戰遺址舊址。  為延續抗戰記憶,泰和加大了抗戰遺址舊址的修繕保護力度。
  • 探訪大連最早的城市社區——露西亞町舊址
    到大連旅遊,一定要來勝利橋北的露西亞町舊址打卡,因為這裡是大連最早形成的城市社區,目前仍保留有大量的歐式建築。 記得上小學時,大約是1980年前後,第一次去參觀,那時街道上布滿了白色的細沙粒或小石子,乾淨整潔,街邊的房子有很多是住宅,還有低矮的院牆,低矮得一翹腳就可以看到院子裡放的東西。
  • 九旬老人腰椎摔成三節,椎體術後當天下地行走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淑玉 通訊員 宋蓉 陳展鵬九旬老人腰椎摔成三節,歷經一個多小時的手術後轉為為安,術後六個小時就在家人的攙扶下重新站了起來,這樣的場景真實發生在煙臺市中醫 醫院頸肩腰腿痛科。為此,老人的家人激動不已,連連稱是醫生的妙手給了老人「二次生命」。
  • 鼓浪嶼修繕歷史建築 傾聽百年建築訴說前世今生
    這些機構曾將鼓浪嶼打造成耀眼的經濟區域。  曾經的這些商業實體已不復存在,但在鼓浪嶼整治提升過程中,對這些有著百年歷史的建築物進行修繕,能讓我們循著歷史的腳步,憶起琴島往昔的輝煌。  本版文字晨報記者晉君  本版圖片攝影記者唐光峰
  • 國婦嬰網際網路醫院:上海首個早產兒網上諮詢平臺,專家提醒把握...
    今天是「世界早產兒日」,為了讓更多早產兒家庭得到關愛與重視,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正式開通早產兒隨訪和諮詢網上平臺,早產兒家屬僅需關注「國婦嬰掌上醫院」
  • 國婦嬰、新華、復旦兒科醫院明確落地奉賢,遠郊百姓多年「看病難...
    在9月22日上午舉行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奉賢區區長郭芳說,奉賢今年大量引進知名醫院,國婦嬰奉賢院區建設順利推進,預計2022年上半年就可以投入使用;新華醫院、復旦兒科醫院也在奉賢新城明確選址,目前正在抓緊立項,計劃納入全市十四五規劃中。
  • 「岞山火車站舊址」修繕保護協議籤約儀式在濟南膠濟鐵路博物館舉行
    11月19日上午,「岞山火車站舊址」修繕保護協議籤約儀式在濟南膠濟鐵路博物館舉行。區領導侯振祥出席籤約儀式。  會上濟南鐵路教育基地與岞山街道辦事處籤訂了「岞山火車站舊址」文物修繕協議,協議的籤訂標誌著「岞山火車站舊址」修繕工作取得重要實質性進展。
  • 「黃橋戰鬥舊址」修繕完畢 獻禮黃橋戰役勝利80周年
    今年是黃橋戰役勝利80周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橋戰鬥舊址」修繕工程近日完工。
  • 北京社區醫院藥品目錄將與三甲醫院統一
    公立醫院改革明年將全面推開,此外,今年將繼續推行醫聯體,使醫聯體的數量超過50家。  藥品將通過市級平臺陽光採購  統計顯示,公立醫院改革3年以來,百姓平均每次門診費用下降了7.7%,次均住院費用下降了10.91%。
  • 街拍中國 聖公會安慶「同仁醫院」舊址 安慶人知道在哪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聖公會安慶「同仁醫院」舊址,又稱「聖詹姆士醫院」,坐落在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雙井街150號海軍安慶醫院(原解放軍第116醫院)內,是海軍安慶醫院的前身,清朝建築,創建於1901年,解放前是安徽省內兩家較大、較完善的綜合醫院之一。
  •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年內將「重生」(圖)
    (原標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年內將「重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