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國民大會堂舊址」將展開修繕

2020-12-16 荔枝網新聞

  南京人民大會堂歷史悠久,其前身是1936年建成的「國民大會堂」,堂名由原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親筆所題。建築採用鋼筋混凝土、中西合璧式風格,在當時的東南亞具有一定的影響,是原國民政府進行大選及召開國大會議的重要場所。記者從南京市文廣新局獲悉,目前設計單位正在進一步深化「國民大會堂舊址」修繕方案,補充鑑定工作即將完成。

  南京人民大會堂建築宏偉、壯觀,地處南京市長江路264號,江蘇省美術館緊鄰其東,同為中國近代遺存,都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現大會堂佔地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860平方米。由當時著名建築師奚福泉設計,主體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觀眾廳屋頂為鋼桁架,連屋面平頂及地下室共五層。

  1933年國民政府為籌建,1936年5月5日竣工建成。抗戰期間大會堂被偽中央軍事委員會情報室(後改稱報到室)佔用。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國民黨在國民大會堂召開「行憲國大」。 1958年、1987年和1999年進行了進行過維修。

  1992年3月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南京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10月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江蘇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根據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編制的《國民大會堂舊址修繕設計方案》,擬修繕加固內容主要包括:對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砌體結構加固,屋面、牆面、門窗修繕。

  其中,屋面方面,著重調整防水層與牆面、女兒牆、天溝等位置的做法,杜絕滲漏。天溝加鋼絲網片,防落葉堵塞。落水口局部調整坡度至5%,確保排水通暢。本次維修中應嚴格按規範要求重做屋面防水層、保護層。牆面方面,對內牆粉刷剝落、裂縫,重新粉刷,較為嚴重的增加鋼絲網片。門窗方面,對門窗的窗框清理油漆表層,重新打磨上膩子後再油漆。更換碎裂的玻璃,玻璃應與原花紋圖案一致。對於缺失的五金件,按照保留的樣式定製,配齊。對於側臺窗內側增加的遮光窗扇,因舞臺演出需求,而且遮光窗扇並未破壞原有鋼窗的使用,本次維修清洗保留,對其中有破損的遮光窗扇酌情修補或更換。結構加固方案方面,擬對觀眾席周邊結構進行加固,保證其在地震作用下不發生較大災害。

  2015年9月,向國家文物局提報國民大會堂舊址修繕立項報告,在2016年初獲立項報告批後由南京市市級機關事務管理局委託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修繕設計的任務。2016年5月完成建築測繪工作,同年6月底完成初步的結構鑑定報告。

  由於項目的特殊性,設計單位根據第二檔案館、城建檔案館資料收集的相關歷史資料和結構鑑定數據完成了初步方案,形成三種可能採用的結構加固方案並加以比較。三種結構加固方案對文物造成或多或少的幹預,加固抗震可靠度越高,對原建築幹預越大。而且,原結構體系相對複雜,且部分區域經多次改造,相關結構和構造信息嚴重缺失(尤其是重點區域傳力路徑),對後續結構加固策略的選擇影響較大。

  2016年10月22日下午,專家諮詢會邀請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傅清遠總工、國家文物局信息中心的王立平總工、清華大學的呂舟副院長、上海現代建築設計研究院的翁總,對初步方案提出建議。專家建議進一步完善結構安全性鑑定報告的完整性,同時增加關鍵性構件的年代鑑定,加強歷史資料的收集整理,補充國內同時期的現存會堂劇場建築的資料收集。按照國家文物局批示的意見,查清歷史沿革,準確判斷各類價值,有效根治安全隱患,最大限度保存文物本體特別是核心價值相關部分,延續會堂功能,維持現有容量,適當改善設施。專家諮詢會後設計單位立即準備補充鑑定的資料,配合結構鑑定單位安排相關工作。

相關焦點

  • 南京「國民大會堂」舊址昨首次免費開放 首批300多市民參觀
    舊址內景。  昨天上午9點至12點,300多位市民參觀了位於長江路264號的「國民大會堂」舊址(即今天的人民大會堂所在),這也是「國民大會堂」舊址首次對公眾開放。南京市文廣新局文物處還透露,《國民大會堂舊址修繕設計方案》將於8月完成,明年啟動,屆時計劃用兩個月時間修繕此建築。交匯點南京晨報記者 孔芳芳  歷史:  1936年建成,是當時新民族主義建築代表  南京人民大會堂前身是1936年建成的「國民大會堂」,名稱由林森所題。
  • 閻錫山督軍府東花園舊址著手修繕 將免費開放
    本報訊(記者趙亮)昨日,太原市文物局發布消息,文物專家對《督軍府東花園文物保護修繕設計方案》進行了評審,督軍府東花園舊址將於年內進行修繕保護。  督軍府東花園舊址位於府東街99號,省政府家屬院內。
  • 「岞山火車站舊址」修繕保護協議籤約儀式在濟南膠濟鐵路博物館舉行
    11月19日上午,「岞山火車站舊址」修繕保護協議籤約儀式在濟南膠濟鐵路博物館舉行。區領導侯振祥出席籤約儀式。  會上濟南鐵路教育基地與岞山街道辦事處籤訂了「岞山火車站舊址」文物修繕協議,協議的籤訂標誌著「岞山火車站舊址」修繕工作取得重要實質性進展。
  • 86歲使館舊址變身文化交流中心,南京頤和路將開放109處院落
    86歲使館舊址變身文化交流中心,南京頤和路將開放109處院落 2020-06-14 0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西泰和修繕舊址延續抗戰記憶
    央廣網泰和8月27日消息(記者範存寶 通訊員鄧和平)開學之際,位於浙江大學舊址的泰和六合中學師生參觀浙大舊址遺蹟,延續抗戰記憶,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近年來,江西省泰和縣投入200萬元對浙大等抗戰舊址進行全面修繕,重現當年原貌。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1938年2月浙江大學遷至泰和, 1939年民國江西省政府遷於泰和,當時泰和成為江西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心。
  • 泰和投資修繕浙江大學舊址延續抗戰記憶
    泰和縣投入80萬元對浙大西遷泰和舊址校長辦公樓進行全面修繕,讓校長辦公樓重現當年原貌。  據悉,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1938年2月國立浙江大學遷至泰和,1939年民國江西省政府遷至泰和,當時泰和成為江西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心,留下了不少抗戰遺址舊址。  為延續抗戰記憶,泰和加大了抗戰遺址舊址的修繕保護力度。
  • 桃林村昌順縣委政府舊址文物修繕工程啟動
    7月14日,桃林村昌順縣委政府舊址文物修繕工程舉行開工儀式。該工程將遵照文物修繕「修舊如舊」的基本原則,按照老建築原始設計圖紙進行修復,更換屋頂瓦片,維修腐朽的梁、椽等,並採用傳統材料、傳統工藝進行。1949年4月16日,昌順縣委撤銷,如今昌順縣委政府舊址在桃林村518號。昌順縣委政府舊址房屋建設時間約在1930年,佔地面積228.18平方米,北房3間,東、西廂房各3間,房屋主體結構為木架,門窗採用雕花工藝,四周圍牆採用青磚。
  • 南京江南水泥廠16座民國建築將全部修繕保護
    1937年底至1938年初的107天,丹麥小夥辛德貝格在南京棲霞山東麓的江南水泥廠設立難民營,挽救了近兩萬中國難民及傷兵的生命,保護了廠裡的生產設備。  昨天,與丹麥女王同行一起來到南京的辛德貝格外甥女瑪麗安,重返江南水泥廠舊址,與水泥廠創始人之子、前蘇州大學校長陳克潛會面,並代表家族和在日本侵華戰爭中蒙難的父輩國人們,表達一份穿越76年的感謝。
  • 「黃橋戰鬥舊址」修繕完畢 獻禮黃橋戰役勝利80周年
    今年是黃橋戰役勝利80周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橋戰鬥舊址」修繕工程近日完工。
  • 九旬「高齡」國婦嬰舊址經修繕露出雕花木樑,今後將成社區醫院
    原標題:獨家 | 九旬「高齡」國婦嬰舊址經修繕露出雕花木樑,今後將成社區醫院院內共有4棟建築,其中建於1927年的1號樓是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舊址。  根據現有的歷史檔案記載,這棟樓原是米商兼建築商潘源泰的宅邸,之後,成為民國時期第一個專以救濟婦孺為目的的全國性慈善救濟組織——中國婦孺救濟會醫院,新中國成立之初曾為孤兒院。  1951年,宋慶齡榮獲「加強國際和平」史達林國際獎金,並將10萬盧布全部捐贈給中國福利會,籌建婦幼保健院。
  • 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將於今年七一起試...
    為深入推進「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專項行動,2018年6月起,由區委宣傳部牽頭,啟動了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修繕保護工作。如今,舊址已修繕布展完畢,「星火初燃」——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史跡陳列展即將於7月1日試運營開放。
  • 金陵影像:國立美術館舊址
    秀美旅遊 舉報   江蘇省美術館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266號,東臨碑亭巷,西臨國民大會堂
  • 維也納「天使之音」將登陸南京人民大會堂
    0有著「歌唱著的天使」之稱的維也納童聲合唱團將於2013年9月28日登陸南京人民大會堂,小天使們將會用他們溫柔和諧、優雅純淨的聲音傳遞出聖潔與美好。屆時南京人民大會堂裡將迴響起天籟之聲,帶給南京市民一次高雅的音樂享受。
  • 南京紅色印跡|西舍——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群
    2015 年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 周年之際,當地政府充分挖掘新四軍和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的寶貴史料,修復革命舊址,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西舍修葺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大會堂、貨管局、財稅局、紡織廠、兵工廠、國華中學附屬小學,在原址復建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安興區區公所、溧高縣國華初級中學、警衛營和縣總隊,並修建抗日烈士紀念碑、村史館、非遺館和戲樓。
  • 探古蹟知史實之"山西國民師範舊址"
    山西國民師範舊址(太原革命歷史陳列館)原名山西省立國民師範學校,位於太原市杏花嶺區五一北路245號,是太原市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革命舊址和民國建築群,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次走五一路路過都想進去看看,一直沒有機會。高考期間在省軍區宿舍臨時借住兩日,離那裡很近,閒來無事,七月八日上午溜達過去參觀了一番。
  • 山西督軍府舊址改造基本完成 將變身「千年府衙博物館」
    11月11日,山西太原,航拍山西督軍府舊址。近日,曾作為閻錫山辦公場所、見證山西近代歷史變遷的督軍府舊址,修繕保護利用工程基本完工,未來將以「千年府衙博物館」的面貌向民眾呈現。中新社記者 武俊傑 攝  11月11日,山西太原,航拍山西督軍府舊址。
  • 南京300多處重要近現代建築今年將全部掛牌保護,都有哪些
    南京今年將為剩餘的75處重要近現代建築掛牌。CFP 資料       在2008年到2010年,南京市陸續公布了六批共300多處重要近現代建築,其中200多處已完成了掛牌保護。       6月1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南京市規劃局獲悉,該市今年將為剩餘的75處重要近現代建築掛牌。
  •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年內將「重生」(圖)
    (原標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年內將「重生」(圖))
  • 國內旅遊:南京「中央大學舊址」——感受學府的民國風情
    國內旅遊:南京「中央大學舊址」——感受學府的民國風情學習環境在不同的人身上總是會體現著一份不同的情韻,對於我來說總是極其注重校園的風光,學校文化的內蘊,總是感覺會在不同的環境之中渲染出一份別樣的校園魅力。
  • 和記洋行辦公樓修繕一新 曾聲援"五卅慘案"大罷工
    記者昨天探訪發現,緊鄰江堤的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和記洋行英國總監工辦公樓已經修繕一新。這也意味著,南京外灘緊鄰長江的民國建築基本修繕完畢。接下來,大馬路片區的民國建築將納入修繕議事日程。然而,隨著水路漸漸沒落,曾經繁華的南京外灘也開始沒落,漸漸淹沒在亂糟糟的棚戶區裡。如今,經過幾年的危舊房改造,南京外灘已經舊貌換新顏,濱江商務區的26處文保建築,近半已經得到修繕。  作為南京開埠後外國資本家在下關開辦的第一家工廠——和記洋行,其緊鄰河堤的英國總監工辦公樓舊址正是其中的一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