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錢的信封,2毛錢的郵票,加上一串郵政編碼……「書信時代」流行的筆友,靠這幾樣就可以將一段友情無限延長。幾十年過去了,70後、80後紛紛開始「奔五」「奔四」,信封變成了紅包,郵票成為了投資,而那一串郵編,已經在記憶中漸行漸遠。記者調查發現,很多市民在寄快遞時,已經不填郵政編碼了,而大部分快遞點也不強制要求客戶填寫郵編,只需要寫清楚電話號碼、地址、姓名就可以了。
不過,南京市郵政管理局的相關工作人員建議,市民在寄快遞時儘量填寫準確郵編,因為這樣可以加快投遞分揀的效率,讓郵件更快到達目的地。
20年前書信時代
短短郵編那頭是父母的牽掛
看到「2100xx」這幾個數字,很多70後、80後會立刻回憶起那個書信往來的年代。在通訊不發達的上世紀,書信是不同地區的人交流的主要方式,信封上的郵政編碼,就成了市民寫信時必不可少的要素。
今年42歲的屈先生老家在河北保定,20多歲時來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書,當時雖然有了BB機等工具,但家裡的父母不會用,屈先生就給父母寫信。
「身上沒錢,一張郵票得一兩毛錢,寄出去飯錢就少了,所以只能每半個月寫一次。」屈先生說,每每把信塞進信封時,都要把地址和郵編工工整整寫到信封上,然後再檢查一遍,生怕一個字寫錯了,信就寄不過去了,「當時我們在老校區,郵編是210016,我們老家是072550,我現在還記得很清楚。」
幾年算下來,寄信是屈先生一筆不小的花費,不過他認為,能跟家人交流是當時最大的慰藉,「我家在農村,環境比較閉塞,父母收到信能看好幾天!」
20年後網絡時代
很多年輕人忘了郵編是多少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寄快遞填郵政編碼成為可有可無的事情。
市民李女士是一名「80後」,在2008年網購開始紅火時,她就成了網購一族,當時李女士覺得填快遞特別麻煩,不僅需要電話、地址,郵政編碼更不可或缺。「快遞小哥說,不填郵政編碼,丟了不管賠,我就乖乖填上了。」李女士說。
不過沒過幾年,李女士在寄快遞時沒有填郵政編碼,快遞卻從沒寄丟,「現在快遞員也不要求我填了,就填姓名、地址和手機號碼就可以了,非常簡單。」
不僅是李女士,記者從身邊的朋友了解到,現在很多人在寄快遞時不會再填郵編,很多年輕人已經忘了郵政編碼是多少。
「除了老人會用郵編之外,年輕人哪記得住啊?」市民何女士說,「我現在都不曉得我住的地方郵編是多少。」
快遞點
沒郵編一樣可以送達
記者昨天走訪了幾家快遞點,順豐、匯通的快遞單上並沒有「郵編」項,雖然圓通、EMS的投遞單上仍然保留「郵編」這一項,不過記者詢問後發現,大部分快遞點對郵政編碼的填寫並沒有硬性規定。
據匯通快遞的工作人員汪先生說,匯通在分揀快遞時,前些年是人工分發,不過隨著科技進步,目前快遞是通過條形碼掃描,機器能自動分揀,「郵編是郵局使用的,我們沒有使用,客戶在填快遞單的時候不需要寫郵編的。」
而記者從御道街的一家郵局了解到,目前很多客戶在寄快遞時不再寫郵編了,該投遞點也不再要求客戶必須寫郵編。
「只要寫好名字、地址和電話就行了,郵件一樣可以送到的。」負責接收快遞的工作人員說。
記者隨後聯繫順豐快遞,客服人員表示,寄國內的快遞不寫郵編也可以送達,但如果快遞要寄到國外,則需要寫清送達國家的郵政編碼。
業內人士
寫郵編郵件可能更快送達
南京市郵政管理局第三營業分局的工作人員吳俊介紹,郵編就是地區的代碼,前兩位代表省,中間兩位代表地市,最後兩位涉及到相應的區和街道,是為了提高郵政內部的分揀效率和準確率。
「過去沒有機器掃碼這麼先進,分揀員看到『2100』,在分揀區內就會分到南京,提高相應的分揀率。」吳俊說,「其實現在也不能說郵編不重要,比如自動化分揀機,它對郵件的分揀效率雖然很高,但如果一個郵件沒有填寫郵政編碼,自動化分揀的時候分揀機識別不出來,又要轉到人工再次分揀。從郵件內部交換來說的話,分揀效率就會降低。」
另外,吳俊認為,郵政編碼是對郵件地址的一種補充,如果郵件上的投遞地址不清楚,那麼郵遞員可以根據上面的郵政編碼準確地送達收信人。他建議,市民在寄快遞時,如果上面有「郵編」這一項,還是儘量準確填上,「不僅分揀的效率會提高,郵件也可能更快送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