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天津6月18日訊(記者 施予)「巴基斯坦的迪阿莫-巴沙大壩是一個世界級的巨型水電項目,加入其諮詢團隊不僅是壓力和挑戰,更是中國水電建設走向世界的又一重大裡程碑,」中水北方副總工程師楊海燕如是說。
5月11日,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指示,為滿足巴農業和能源需求,應立即開始迪阿莫-巴沙大壩的建造工程。當日,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在巴基斯坦總統府籤署合同,正式加入巴沙大壩項目諮詢團隊。對此,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對中水北方副總工程師楊海燕,以及中水北方駐巴基斯坦代表處總代表劉伯春進行了專訪。
(中水北方勘察樓)
壩體規模龐大
巴沙大壩規模堪稱「世界級」。楊海燕向記者介紹,巴沙大壩設計高度272米,一旦建成,將成為世界上最高的碾壓混凝土大壩。巴沙大壩建成後高度將超過三峽大壩(185米)、美國胡佛大壩(221米)、巴西伊泰普大壩(225米)。
不僅「身高偉岸」,巴沙大壩1006.50m的設計壩頂長度也可以躋身世界級大壩的行列。該大壩正常庫容100億立方米,調節庫容(有效庫容)78.9億立方米。其總裝機容量達4500兆瓦,平均年發電量18400億瓦時,均位於世界前列。
對此,楊海燕表示,巴沙大壩無疑是個世界級的巨型工程,其涉及土地面積超20萬畝,涉及居民人數超3萬多人,工期可能長達10年。
(迪阿莫-巴沙大壩選址)
施工難度極高
除了規模巨大,巴沙大壩的施工難度更是「世界級」的。楊海燕介紹說,早在80年代,巴方政府就開始邀請專家和團體,對巴沙大壩進行過不同維度的設計和諮詢。但由於其技術難度是世所罕見的,該項目陷入了長達數十年的準備工作中。
經過長時間的勘測和評估,楊海燕從六個方面分析了巴沙大壩的工程難點。首先,該工程地處印度河上遊,是全球區域構造地質背景最為複雜之一。
第二個難點在於該地區易形成堰塞湖。由於印度河水源多為冰川融雪,加之地質條件複雜,該區域經常發生滑坡、洪水、堰塞湖等地質災害。這都將為工程安全、水庫蓄水帶來風險,涉及範圍極大。
第三,巴沙大壩很容易受地震影響。受板塊構造和地質斷層影響,該區域屬於地震頻發區,地震烈度大,最大可信地震(MCE)級別高。此外,巴沙大壩壩體高,更容易受地震影響。因此該工程在材料、設計等方面都面臨著極大挑戰。
除此之外,對外交通不暢也為施工帶來困難。該工程涉及KPK和GB兩省,喀喇崑崙公路是當地唯一主幹道,難以滿足施工運輸要求。
第五個難點則是水輪機機組的設計和製造。巴沙大壩水頭變幅率高達2.03,即最高水頭是最低水頭的兩倍以上,因此水輪機機組設計難度非常大。
最後的難點就是高壓閘門設計。巴沙大壩所有金屬結構水頭都在170-190米,甚至高過三峽等其它世界級大壩。因此該工程的閘門承壓大,對閘門設計要求高。
中國水利建設硬實力
深耕巴基斯坦水利建設18年,楊海燕目睹了中國水利建設一步一腳印在巴落地生根的過程。她回憶道:「我們剛走出去時,在語言溝通、設計理念、技術標準等方面存在差異,進行了長期磨合,從起初的溝通困難、不信任,到後來的相互理解、信任,逐步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和良好的工作關係。」
除了迪阿莫-巴沙大壩,很多世界級水利工程都出自中國的能工巧匠之手。
金沙江下的烏東德水電站大壩近日取得重大進展。其壩頂海拔高程988米,最大壩高270米,壩頂上遊面弧長326.95米,厚高比僅為0.19,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300米級雙曲拱壩,也是世界首座全壩應用低熱水泥混凝土的特高拱壩。
(烏東德水電站)
位於蘇丹首都的麥洛維大壩也是「中國製造」。該工程壩體全長9285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大壩。其設計儲水量約達到125億立方米,能夠解決尼羅河兩岸400萬人的生產和生活用水問題。
三峽大壩作為世界上綜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其1820萬千瓦裝機容量和847億千瓦年發電量均居世界第一。三峽大壩全長2309米,澆築高程185米,是迄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壩。
根據國際大壩委員會統計,世界已建在建的各類大壩共計6.8萬座,其中,中國壩高15米以上的大壩3.8萬座,佔55.9%。按裝機容量排序,世界水電站排名前二十名中,包括三峽、溪洛渡、白鶴灘、烏東德、向家壩、龍灘等超過半數的水電站都是中國製造。
正如楊海燕所說,中國水利是建立在多年實踐上的,靠著探索走到了世界的頂端。
據悉,巴沙大壩的建設將為當地創造16500個就業崗位,並帶動巴基斯坦工業的發展。建成後將有約5000平方公裡的土地可用於農業生產,並極大程度緩解當地用水用電短缺。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