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鐵落難,中國幫忙在印巴停火線邊修了座「三峽大壩」!

2020-12-20 海疆在線

印度邊防部隊非法侵入中國邊界已快兩個月,一直以來,印方打著所謂「保護不丹」的幌子,為侵犯中國領土正名。

可惜,印度最終還是逃不過打臉的命運。

據印度媒體9日報導,不丹方面已經承認,現在中印洞朗對峙地區並非不丹領土。

印軍越界事件發生後,不丹方面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該事件發生地不屬於不丹領土。不丹人也很奇怪為什麼印度邊境部隊會進入中國領土。

除了中印邊界,最近幾個月,印巴邊界也並不平靜。

據巴方統計,今年以來,印度違反停火協議已達580餘次,為歷年之最。7月,印、巴軍隊在克什米爾蓬奇地區激烈交火,並造成多名平民傷亡。

而就在距離蓬奇直線距離不到75公裡的地方,一處中方援建的水電站卻剛剛完成核心工程——

尼魯姆-傑盧姆水電站(Neelum Jhelum Hydro Project,下簡稱N-J水電站 ),被稱為巴基斯坦「三峽工程」。

在離印巴停火線這麼近的地方,中巴打的什麼算盤?

切中印巴水資源之爭核心

事情要從當年印巴分治留下的爛攤子說起……

資料圖:蒙巴頓公爵(左)與時任印度總理尼赫魯(中)、時任巴基斯坦總理阿里 汗

克什米爾歸屬之所以難以解決,都因為英國人當年提出的「蒙巴頓方案」。印巴分治的基本原則本來是「以教定土」,按這個規定,穆斯林居民佔77%的克什米爾理應歸屬巴基斯坦。

但是,蒙巴頓方案同時又提出了「自由選擇」,允許各土邦王公自由選擇加入印巴任何一個自治領,或者保持獨立,所以克什米爾土邦也可以自己決定加入印度。

如此雙標,不僅為日後印巴爭端埋下了禍根,更從法理和事實上剝奪了克什米爾人民的自決權。

1947年,印巴分治;1948年底,印巴戰爭結束。隨後,雙方在克什米爾的分界線基本上按照實際控制線而固定了下來。

然而,又一個爭端來了。

下圖是印度河,下遊的廣大流域都被劃入了巴基斯坦,因為這條河流的滋養,巴基斯坦才沒有像同緯度的撒哈拉一樣變成沙漠。

然而,上遊的主幹道和支流卻都分布在印控的克什米爾境內

雙方為水資源歸屬問題吵了很長時間,印度曾經幾次切斷上遊水流,造成下遊巴基斯坦的農業受損。

1951年,世界銀行總裁向印巴兩國提出解決糾紛的合作建議,但最終沒能實施,直到1960年,雙方才籤訂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印度河水條約》,暫時結束了紛爭。

《印度河水條約》的核心分配方案是將印度河上遊的主幹道和五條支流一分為二,印度獲得了對東邊三條支流的使用權,巴基斯坦獲得了西三河的使用權,即印度河主幹道(indus)、傑盧姆河(Jhelum)、傑納布河(Chenab)。

總體上,印方獲得印度河流域全部水量的20%,巴方獲得80%。

印度河上遊幹流和五條主要支流示意圖

問題看似解決,但新矛盾才剛剛開始。從那以後,印度開始在東三河上修建了多個大壩,造成屬於巴基斯塔的下遊水流減少。由於這並沒有超過《條約》的規定,巴基斯坦有苦不能言。

然而,1999年以來,印度得寸進尺,又開始在分給巴基斯坦的西三河上遊修建電站。

巴基斯坦當然強烈反對。巴方認為,印度違反了《印度河水條約》,一旦這些水壩建成,將切斷其下遊巴國旁遮普省的農用水源,而旁遮普省是巴基斯坦重要的糧倉。

但是印度堅稱只是修建了徑流式水電站,不會蓄水,不會截流,只是河水流過,帶動渦輪而已,僅僅稍微延緩了一下河水流動。

2008年,位於傑納布河上遊的印度巴戈裡哈爾(Baglihar)水電站投產使用,生米煮成熟飯。

資料圖:印度巴戈裡哈爾大壩

隨後,印度又用相似的理由在西三河上相繼建造了4、5個水電站,而且,還在設計更多大壩。其中,於2008年開始在尼魯姆河上遊設計建設的吉薩幹戈水電站項目(Kishanganga),終於讓巴基斯坦忍無可忍。

為了防止印度再次把生米煮成熟飯,2008年前後,巴基斯坦開始在同一條河的下遊建設N-J水電站,不給印度所謂「在上遊修建徑流水電站不影響下遊用水」的口實。

從下圖可知,吉薩幹戈大壩使尼魯姆河水改道,先進入印度修建的引水渠,在電站發電後再流入傑盧姆河。

這樣拐個彎,剩下的水量還夠下遊發電站發多少電呢?

藉此,巴基斯塔終於可以多次向《印度河水條約》的中間人世界銀行提出要求介入,幹擾印度吉薩幹戈水電站的建設。

N-J水電站,也就成了目前印巴水源之爭的「靶標」工程。

水電站也可以為巴基斯坦帶來許多實打實的好處。按照設計目標,水電站的年發電量將達51.5億千瓦時,佔巴基斯坦水電發電量的12%,能解決巴基斯坦15%的人口用電緊缺問題,並帶來27億的財政收入。

不過,又一個大問題來了。

N-J工程項目選址在年輕、地質活動頻繁的喜馬拉雅斷裂帶,這在技術上帶來很多難點。

工程主要有三大技術難題:

一是克什米爾地區崇山峻岭,進廠道路條件不佳,大量設備物資運輸困難;

二是工程所在區域橫穿喜馬拉雅山區大斷裂帶,地質條件極為複雜,特別是2005年南亞大地震後,該地區地質構造再次發生巨變;

三是克什米爾地區本身敏感。

單靠巴基斯坦,能實現嗎?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關鍵時候,你的老朋友中國已上線。

「為了保住工程、挽救工程我們不顧一切」

2008年1月30日,在中國的幫助下,項目正式開工,承建方是葛洲壩三公司。

葛洲壩在設計壩型時將安全放在首位,採用低壩、長引水隧洞方案,即在尼魯姆河建設蓄水大壩,通過引水隧洞將水引至約28.6公裡外的發電機組發電,等於將主要工作放在地下,地面建築很少。

N-J工程大壩全景

但是意外還是發生了。2015年5月,正在採用全斷面隧道掘進機(TBM)的施工現場突然遭遇超強巖爆。

巖爆,簡單來說就是巖石應力釋放,原理類似火山噴發。在項目採用TBM的4年多時間裡,兩臺掘進機共遭遇過200多次巖爆,但這次最嚴重,造成隧洞及TBM設備嚴重受損,3名巴方工作人員死亡。

N-J工程發生相當於三級地震的超強巖爆

面對損毀的設備,巴基斯坦業主、工程師,德國廠家一度提出放棄該機組,在附近另行打洞,重頭再來。

這時,項目負責人馮興龍沒有放棄:「作為負責任的承包商,在他們打退堂鼓的時候,我們義無反顧地頂了上去。」

時任巴基斯坦總統謝裡夫向馮興龍致敬

基於豐富經驗和國產技術,葛洲壩團隊於7個月後奇蹟般地重啟了機組。

馮興龍說:

「我們幹N-J工程,在某種程度上超出了合同範疇,超出了一個承包商應盡的職責,為了保住工程、挽救工程我們不顧一切。險情解決後,業主方、巴水電開發署CEO在現場握著我的手使勁搖,說感謝你們為巴基斯坦人民做出的巨大貢獻。」

但除了技術難題,還有更多意外的困難擺在中方人員眼前。

由於巴基斯坦是相對被動地開啟水電站項目,在開工之初,在資金、技術、專業上均存在信心不足。

此外,中國公司與工程監理方——美國哈扎監理諮詢公司存在管理理念的差距。

施工過程中,由於當地政府徵地移民補償方面的問題、環保人士的活動、當地工程人員認識水平上的差距,建築工期還一度拖延了一年多……

連一些巴基斯坦當地媒體,都會不時報導一些關於工程的負面新聞

但中方工作人員沒有放棄,拿出極大的耐心,一一克服了困難。

今年5月5日,該項目核心工程,總長約68公裡、貫穿喜馬拉雅山西段複雜地質(地震多發)帶的引水隧洞終於完工,時任巴基斯坦總理謝裡夫出席貫通慶典儀式:

按原計劃,項目將於明年2-3月開始併網發電。

然而,僅僅2個多月後,風雲突變,謝裡夫總理突然被迫辭職,今年以來陡然升溫的克什米爾武裝衝突進入7月後愈演愈烈,近期的一次激烈交火,距水電站項目施工點僅75公裡……

N-J水電站項目,可謂正在槍炮聲中推進

7月8日,印巴雙方在蓬奇地區激烈交火

當然,N-J工程目前仍在進行,暫時沒有任何因安全問題使施工受到影響的消息。

事實上,在安全局勢複雜敏感的克什米爾地區,中巴工程建設自然有相應較為完善的安保解決方案。

或許,以下這則信息可以作為一個參考:

就在工程施工正在向著全面完工作最後衝刺的時候,伴隨著克什米爾衝突再起,印巴兩國官員7月27日前往華盛頓,在世界銀行總部舉行水務對話會議。

工程開工至今已經9年,仍然是印、巴間複雜國際官司和政治博弈的一部分,變數依然存在。

這是否會影響水電站在明年上半年正式併網發電?

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應當對中國人的技術、智慧、毅力有信心,相信終有一天能解開克什米爾這個死結,讓這片美麗的土地,真正變得光明富足。

這位姑娘名叫曼娜扎,是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一名中學生,住在美麗的尼魯姆河畔。

尼魯姆河河谷被稱為「東方瑞士」,卻因種種原因陷於動蕩,無法有效發展經濟,電力也極為短缺。

 

克什米爾地區的印度河上遊河谷

曼娜扎所在的學校教室,是簡易的木板房,是2005年大地震後重建的。教室裡沒有燈,整個學校只有這一個掛在外面的電燈泡。

目前,當地電力仍然極為缺乏,不但幾乎每天都要停電12個小時以上,而且電費開銷一般佔到當地普通家庭每月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

曼娜扎每天放學回家後,都要趕在天黑前寫完作業,原因顯而易見。

她也十分期待在家附近的尼魯姆-傑盧姆水電站,能快點修好。

通過努力工作讓更多普通人過上好生活,或許,大家最終都會明白,什麼是最大的政治。

 

相關焦點

  • 外媒炒作三峽大壩變彎,巴鐵不信謠不傳謠:同中國籤2筆水電大單
    這兩份合同的籤署,除了彰顯在「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巴經濟走廊」戰略下,中國和巴鐵的雙邊合作關係進一步加強,還在特定的國際背景下,幫中國有力駁斥了一些謠言。
  • 我心目中的三峽大壩
    14個寒暑,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在13億人民的祝福聲中順利實現了三大目標:水庫初期蓄水、船閘試通航、左岸首批機組發電。2003年6月1日,三峽大壩落閘蓄水,持續半個月後,大壩至重慶以下近600公裡範圍的狹長水庫雍成「高峽平湖」,水位漲至海撥135米高程。水庫漲水,心海漲潮。
  • 巴鐵曝光印度「涉恐」鐵證,中方回應,話說得很重
    近日,美國大選的混亂局面還未結束,納卡衝突也剛剛因為籤署了停火協議而暫時停火,新冠疫情至今還在不斷的惡化。就在如此複雜的局勢下,印巴年度最大規模的戰爭又在克什米爾爭議地打響。巴鐵強硬出擊,印度策劃空襲證據來了近日,印巴再次在克什米爾爭議地上爆發了大規模的炮戰。之前巴外長庫雷希在11月14的新聞發布會上向國際公布了印度策劃針對巴基斯坦襲擊的證據,指控其就是巴境內恐怖襲擊的「幕後黑手」。
  • 【重返90年代之三峽大壩】一個超現實的中國奇蹟
    1990年,在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的推動下,成立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通過了新編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即著名的「175方案」,把水位線從150米提升到了175米。1992年4月3日,北京人民大會召開的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建造三峽大壩成為現實。
  • 三峽大壩半日遊自駕遊攻略
    三峽大壩早上8:00從宜昌市區出發,如果是旅遊旺季,便要出發早一點,三峽大壩的客流量很大,一般只有在11月-2月非節假日期間客流量少一些。整條高速上一共有4座特大橋梁(黃柏河特大橋梁,下牢溪特大橋梁,蓮沱特大橋梁,樂天溪特大橋梁),5條雙管式隧道(仙人溪1號隧道、仙人溪2號隧道、渣鹽山隧道、木魚槽隧道、天柱山隧道)。從天柱山隧道出來之後沿途還可以車覽壯美的西陵峽峽谷風光。
  • 三峽大壩在哪裡?
    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有史以來建設的最大的水壩。享譽世界。宜昌市也因此得到了「世界水電之都」之稱。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距下遊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裡;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三峽大壩簡介三峽是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三峽水電站,又稱三峽工程、三峽大壩。
  • 三峽大壩,截斷巫山雲雨,巧奪天工
    眾所周知,三峽工程的上馬有頗多周折,甚至在人大會議上都出現了幾百張的反對和棄權票,的確是很特俗的現象。其實在國民的心中都有著這樣的夢想:長江中有三峽大壩,大海海裡有航空母艦 ,一方面圓了主席「截斷巫山雲雨」的遺願,一方面也一改甲午海戰以來海軍貧弱的局面,畢竟大家都認為這是國力強盛的象徵。
  • 【住兩晚】三峽人家、大壩、大瀑布三/四日遊
    ,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裡。三峽大壩景區5A級:三峽水電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而由它所以發的移民搬遷、環境等諸多問題,使它從開始籌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終與巨大的爭議相伴。
  • 是誰最早發現三峽大壩彈性變形的?
    7月初這幾天,三峽大壩彈性變形這事已經成為了社會熱點話題,不少瓜友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懷著深深的擔心和憂慮? 很快三峽官方微信和主流媒體新京報做出解釋,三峽工程運行安全可靠,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大致的意思是三峽大壩現在是彈性變形狀態,讓大家不用擔心。
  • 巴鐵出手,與印度開火,戰況到底怎樣?
    巴鐵出手,與印度開火,戰況到底怎樣?最近,喜馬拉雅山區沿線,出現了「3D列印」的局勢。印度和中國發生肢體衝突,20人被打死;尼泊爾果斷出手收復了335萬平方公裡土地,如今,巴鐵終於出手了,到底戰況如何呢?我們一起看看吧!
  • 宜昌三峽人家、大壩旅遊路線_三峽美食附近酒店推薦
    宜昌一直是我想去的城市,金色三峽銀色大壩綠色宜昌,很快制定了行程表,開始了三峽之旅,首站選擇了重慶,從重慶做遊輪順勢而下,經過三峽、最後到達宜昌,三峽大壩被譽為世界工程的奇蹟,成為宜昌一張響噹噹的名片…給我四天時間,我帶你領略宜昌的魅力!
  • 三峽大壩旅遊攻略
    三峽大壩位於宜昌市的三峽大壩,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大壩旅遊區目前對遊客開放有三個景點:罈子嶺、185平臺(觀景點)和截流紀念園;
  • 當年耗資2000億打造的「三峽大壩」,10年賺了多少錢?
    來到三峽,戰於高出眺望,頓時被三峽氣壯山河的氣勢所感染,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在這裡留下了珍貴的印記。除了酈道元所寫的《三峽》以外,還有李白的《上三峽》其中便有「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這樣的名句。還有白居易在《入峽次巴東》寫道:「萬裡工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
  • 立體感受三峽大壩的雄偉壯觀
    真正告別了「門票經濟」體現了三峽集團作為央企的社會責任感三峽大壩旅遊區如此受歡迎它的吸引點到底在哪裡?據統計,2017年以來,三峽大壩研學基地累計接待約480批次10萬餘名全國各地的學子前來進行研學旅行活動。三峽工程涉及工程建築、水力發電等許多科學專業知識,需要更為通俗細緻的講解。目前,三峽大壩旅遊區共有持證導遊員65名,這支導遊隊伍已經為千萬中外遊客講解了關於「三峽大壩」的中國故事。
  • 為什麼三峽大壩混凝土需要加冰,還要吹空調?中國專家了不起!
    三峽大壩是中國基建最傑出的代表作之一,它始建於1994年12月,歷時12年才得以完成,這期間中國建設者們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和汗水才換的大壩如期完成,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重的混凝土重力壩,全長約2308米,權限教主達設計高程185米,可謂是世界矚目的大型水利工程,單單混凝土的用量就巨大,
  • 三峽大壩一日遊,不虛此行
    來到宜昌旅遊,一定要去的景點就是三峽大壩旅遊區了。昨天下了飛機安排在宜昌東站附近,一大早就搭乘106路城際公交到了三峽大壩景區。遊覽三峽大壩景區分兩種。1):大壩下遊觀光車車票35/人(福建地區可以免門票)參觀的景點有,罈子嶺,185平臺,截流園。2):三峽大壩全景遊套票185/人(福建地區150一人)參觀景點有罈子嶺,185平臺,截流園,大壩迎水面,西陵峽,高峽平湖觀景區。
  • 三峽大壩扭曲變形?三峽副總回應:固若金湯巋然不動
    據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信消息,近日,一則關於三峽大壩「扭曲變形」的謠言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多方專家、科研機構和各類媒體紛紛出來闢謠。面對謠言,三峽集團應該持什麼態度?三峽大壩的真實狀態究竟如何?應該如何認識三峽工程?
  • 我從屈原故裡-秭歸去大壩,暢遊三峽大壩
    三峽,是萬裡長江一段山水壯麗的大峽谷,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歷經百年夢想,七十年論證,十七年建設,不僅是世界水利工程的巔峰之作,更是中國人用智慧徵服自然的偉大產物,是中國人民千百年百折不撓、堅強不屈、勇於創造的民族精神體現
  • 2020年三峽大壩和三峽人家都免門票了,還會有哪些花費—遊玩攻略
    三峽大壩三峽大壩展現的是國之重器,雄偉壯麗,象徵是國家的富足,威武,霸氣。第二段路是從185到截流公園這裡是拍攝三峽大壩正面最佳攝影點,一定要多拍幾張照片,第三段路是截流公園回遊客換乘中心。三峽人家——巴王寨三峽人家……24日早上六點半起床,洗漱一下出門趕7點05的10-1旅遊巴士去三峽人家,在夷陵廣場旁邊的站點,才發現第一班旅遊巴士不是高德地圖說的7點05分發貨,而是7點30分,在等待的時候
  • 三峽大壩高質量機制砂原料的「綠色糧倉」!
    三峽大壩對砂石骨料的選擇卻非常講究。這裡講的砂石,嚴格來講應是機制砂。它的巖性特點要一致,要不含活性成分,還要求其游離雲母含量小於2%。三峽大壩最後一方混凝土完成澆筑後,水電八局砂石分局副局長熊萬祥心中更有特別的情感:「三峽工程75%的砂石都是由我們生產的。如果將這些砂石砌成1米方的長堤,可以在長城上擺個來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