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
實驗學校 張喆
真正的學者往往不是讀了很多書的人,而是讀了有用的書的人。
為響應我校蒲公英計劃,寒假期間我和孩子一起讀了本書。今天我要分享的就是《愛的教育》的讀後感——正確的愛。
這本書是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十年創作完成的,全書採用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四年級小男孩的成長的故事,因此書名又叫《一個義大利四年級小學生的日記》。內容主要包括發生在安利柯身邊的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如: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性,啟發性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的精細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而那眾多豐滿的人物,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常有俠義之舉,且讓安利柯深以為傲的好友卡隆;品學兼優,助人為樂的班長代洛西;虛榮狹隘的瓦提尼;傲慢無禮的諾卑斯;還有樸實可愛的小石匠;自強不息的克洛西等等。
整部書用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筆觸,孩子的眼光,寫了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更貼近孩子的內心世界,也更能被孩子們接受。能引導孩子們自己去關注,欣賞,品味,思考,引導孩子們用愛心與身邊的每個人相處。
書中從10月開學的日子寫到了來年的7月畢業的日子。每個月裡面都會有老師講的一篇故事。這些故事在義大利和許多國家早已家喻戶曉,成為教育和鼓勵孩子們積極進取的名篇佳作。
在第一個月的故事之前,小主人公這樣說:「如果老師天天都會像今天這樣給我們講故事聽,我一定會喜歡上學的。」看,多麼單純。我相信我們班無論尖子生還是後進生都是這樣想的,我說以前我的故事興趣班為啥總那麼多學生愛去,今天我明白了這個道理。興趣,很重要,課改,還得朝著激情高效走下去,加油,戰友們。
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教育如是。
我們學校留守兒童居多。誰來給他們成長過程中需要的各種關愛?或者他們又可以從哪裡學習去愛別人?我們每周進行的以愛育愛是老師給予的愛,每周的德育作業是愛給予家人,可是這些遠遠不夠,我們應該給他們樹立榜樣的力量,每年的開學第一課我們都會陪著孩子們觀看,不止全國,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令人感動的事例,從生活中學習中發現和尋找好的典型,相機教育,教會他們什麼是正確的愛,懂得怎樣生活,怎樣學習,怎樣做人。曾轟動一時的各種三觀不正的案例,都為家庭和國家帶來很大的衝擊,即使成績優異,但是沒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必將會是整個社會的災難。所以,正確的愛,才是當下我們愛的教育的重點。
其實每一本書都有讀過後的感悟,每個人的感悟都不相同,就像蒲公英,它們雖微不足道,但它們的思維也朝向四面八方,在不為人注意的時候隨風飛起,在或貧瘠或富足的地方都能生根發芽,為最需要改變的地方帶去未來的希望。
每一粒希望的種子,都能夠萌發成寬廣的天地,每一顆無私的愛心,都能夠支撐起求知的渴望。讓我們做那漫山遍野的微風,用正確的愛把手中的蒲公英送到正確適合的地方去。願我們的蒲公英真正自由,淳樸,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