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美術 希望說- 教育|藝術|生活|少兒
長久以來,國人的審美標準、教育方式都較為落後於發達國家,所以我們的兒童美術教育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對孩子的美術發展以及人格發展有著一些負面的影響。而這些危害實際上對孩子的美術教育實際上危害也是較大的,但至今還是沒有被重視。
我國的兒童教育書店裡那些幼兒美術書架裡琳琅滿目的「填色書」、「簡筆畫」書,就知道我們對幼兒、少兒美術教育、對兒童繪畫心理還是有些誤解和了解的片面。
/01/
示範畫的危害
而當孩子需要畫畫來表達情緒時,孩子有他自己的世界,我們應該儘快幫助他認識到這一點,這才會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而不是把成人的標準強加給他。如果家長用一張簡單的畫就把他給糊弄過去了,他的情感表達的需求要如何表達呢?
當我們給一個焦慮不安的孩子提供範畫時,卻恰恰鼓勵了孩子對現實的逃避。我們只給孩子提供了簡單的答案,卻沒有幫助他解決自身的問題。多數幹預完全是無意識的,因為所有家長的初衷都是為了幫助孩子;而多數幹預都是因為不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以及這些需求還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改變。實際上,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並非易事,這是教育中最難的環節之一,因為我們會想當然地認為自己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和認知。
一個3歲大的塗鴉期孩子在紙上盡情塗鴉時,他會很開心;但家長並沒有意識到孩子的需求——通過「練習」塗鴉來增強對動作的掌控能力——於是會問:「你在畫什麼?」
事實上,通過塗鴉,孩子正在享受他對自身動作越來越好的掌控能力,他可能並沒有將塗鴉與具體的事物聯繫起來,也可能不明白父母的問題,因此不知該如何答覆。
不了解塗鴉的意義、心存好奇而又出於好意的家長可能還會繼續問:「你能畫個蘋果嗎?」家長並沒有意識到,一個3歲大的孩子對圖形還沒有什麼概念;孩子只會疑惑地看著他的父母,而無法理解他們的真正意圖。對孩子而言,蘋果是可以吃,可以聞,可以拿在手上的東西,而不是用來畫的。對一個3歲大的孩子來說,畫一個蘋果仍然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這是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
然而,如果不顧這個規律,當他的好奇心被激發之後,他也許會回應說「你來畫一個」。再一次出於想「幫助」孩子的好意,家長也許會幫孩子畫一個「蘋果」;為了取悅父母,孩子現在也想畫「蘋果」了。孩子不再塗鴉,轉而開始模仿只是一種「圓圈」的蘋果,因為他還不能把線條構成的圖形轉換成有意義的實體。很有可能,當父母下次要求孩子A畫畫時,他會畫出滿紙的小圓圈;不明所以的父母又會問:「你在畫什麼呢?」他會自豪地回答:「蘋果。」
不管出於什麼好意,顯然我們已經幹預了孩子自我表達的需求。只有當我們意識到創造性活動,如塗鴉,對孩子的重大意義時,我們才有可能明白這種幹預造成的全部影響。孩子A只是剛剛發現,他手臂的運動與紙上塗鴉的線條間存在著某種聯繫。總之,這種運動與運動結果之間的協調關係對他日後的全面成長至關重要。基於最重要的感覺之一:協調感,他發展出運動能力動手能力,還有語言能力,由舌頭與發聲之間的協調運動而來。如果我們對之進行幹預,不僅阻止了孩子的自由創作,還妨礙了孩子的獨立行為賦予他的獨立發現能力和自信。能控制線條這一事實所帶來的自信是一種重要的體驗,我們沒有權力剝奪他的這種體驗,而且這種幹涉行為還有可能損害他在其他方面的自信。
/02/
填色書、簡筆畫的危害
填色書是我們用來滿足孩子進行藝術創作的最常用方式。書裡般提供了圖案的輪廓線,再由孩子填充顏色,它們是父母買給孩子的最常見書籍;但首先要聲明的是:填色書對孩子及其創造力也是有一定的危害的。
為了了解填色書對孩子造成的影響,讓我們先看一看孩子使用這類書的過程,並弄清楚該過程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後果。
假設孩子要填充的第一個圖案是只小狗。一旦孩子面臨的任務是按照預定的輪廓線填色,我們就已經在妨礙他創造性地處理自己的關係,他與小狗的關係可能是關愛、友善、厭惡,或恐懼中的任意一種。對孩子來說,他沒機會表達自己的關係,因此也就無法釋放他的緊張、快樂、怨恨和恐懼的情緒。填色書無法讓人無法顧及孩子個體上的差異。
在輪廓線內填色的過程中,孩子們被迫從事了同類活動,他們的個體差異沒有被考慮在內。當然,對此毫無察覺並天性懶惰的孩子A很享受給小狗塗色;但是當他用蠟筆塗色時,突然意識到自己永遠也畫不出一條如此漂亮的小狗。當他完成塗色時也許會很自豪,畢竟是他自己為狗塗完了顏色。下次,在學校或其他任何地方,當他被要求畫點什麼時,他會想起填色書裡的那隻小狗;當意識到自己畫不出那麼漂亮的小狗時,他自然會說:「我不會畫。」
很多父母都會說:「可是我的孩子喜歡填色書呀。」的確如此,孩子A也喜歡它們。然而,孩子們通常無法區分有益或有害的東西,他們喜歡的東西並不總是對自己有益。與蔬菜相比,大多數孩子更喜歡糖果,並且毫無疑問會一直青睞它們;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把他們食譜的蔬菜換成糖果。一旦習慣了過度保護,孩子們也會上癮。
事實上,對過度保護的依賴,讓他們再也無法享受自由。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家長包攬了孩子的一切—孩子只要伸腿,就會有人給他們系好鞋帶;只要一轉身,就會有人給他們把頭髮梳好。這就是那些坐在玩具堆裡卻手足失措的孩子們;或是去參加野營,當其他人都盡情玩耍時,他卻孤單一人坐在角落裡。
一旦用慣了填色書,孩子就無法享受創作帶來的自由,這類書所造成的依賴是毀滅性的。實驗和研究表明旦接觸了填色書,超過一半的孩子會失去其創造力和獨立的表達能力,並變得死板和具有依賴性。
這點的危害和提供範畫也是一樣的。同理,簡筆畫也是一樣,提供範畫、填色書、簡筆畫它們已毫無疑問地被證明會讓孩子的思維產生依賴性,因為它沒有給孩子自由創作的空間。孩子在畫填色書、簡筆畫時,必須要遵循一個既定的邊界線,長此以往,孩子就缺乏了創作的靈活性;因為它沒有給孩子機會去表達自己的體驗,所以孩子不能緩解和釋放不良情緒;它甚至不能提高孩子的技能和自律,因為對完美的追求來自對表達的渴望;最後,它迫使孩子按照成人而非自己的理念去創作,因此挫敗了他自己的創作欲。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在不斷的學習中正確認識到孩子們真正的繪畫需要,而不是把我們認為對的強加給孩子,這樣才能真正讓孩子的繪畫之路健康發展。